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实践与创新的路径探索

2022-03-18

关键词:双一流大学英语教学

张 丽

(黄冈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一、引言

世界高等教育战略性的发展态势呼唤高校培养更多高质量实用创新型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即‘双一流’建设是中国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又一次宏大的国家战略,意义非凡”[1],这是国家积极应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变化做出的战略之举,更加突显了高校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知识创新、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性。其中,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是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双一流”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应不囿于单纯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讲解和操练,而且还应涉及中西方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其视野高度和思辨能力。所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在新的历史时期合理找准定位,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以有效应对世界之变、高等教育之变带来的新挑战。

2020年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围绕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中关于学生语言、文化、交际等综合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等方面做了更为清楚的界定,“为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恰当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高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2]。《指南》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应充分发挥其指导性作用,积极推进新时期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实践与创新。“双一流”背景下,纯粹意义上的大学英语通识课教学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离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还尚存较大距离。面对新的形势,需要及时转变思路,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拓展大学英语教学的生存空间,找到大学英语新的生态位。一方面,不能完全否定或抛弃大学基础阶段英语通识课教学。对于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差、语言学习后劲不足的学生而言,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是查漏补缺、重新打牢英语底子的大好时机,并为后续高阶英语拓展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通过提高阶段的拓展课程的学习,更好地将英语通识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专业素养,开阔学术视界,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学习、成长的需要。基于这一目标,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可以逐步朝向多类别、多层次、个性化方向发展。

二、“双一流”背景下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实施的依据及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对英语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正是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五种语言技能,增强对词汇、语法、语用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基本延续的是两年制教学模式,即一、二年级共四个学期的教学,且教学内容多以基础英语通识课为主。显然,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基础英语通识课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学生未来发展需求。

2.1 实施依据

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世界之变、高等教育之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反映出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战略判断。除了国家层面出台的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系列重要文件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外,新版《指南》从提高和发展两个角度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做了进一步补充和说明,重点突出教学层级性特征,要“照顾到学生的不同起点,充分体现个性化”[3],这也说明了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实施势在必行。

面对新情况、新变化,很多高校主动应变、善于求变,开始积极谋划并全面启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有学者指出:“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对许多高校来说都是个很大的挑战”[4];另有学者认为:“拓展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必然要求”[5];也有学者谈到:“以输出驱动假设为指导,优化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设置”[6];也有学者“采用了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开展教学”[7];还有学者介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构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群为核心深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面改革”[8]。可见,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已经引起学界同仁越来越多的关注,且一致认为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是十分必要的;研究者们借助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实施进行了相关研究;以一些院校为例,结合具体的校情、学情、教情,围绕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法运用、课程考试与评价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2 实施意义

从国家宏观层面来审视,在高校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是为了促进大学英语教学适应高质量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好推进“双一流”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满足国家未来发展需要,正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在谈到大学英语课程的意义时所指出,“满足大学生个人成长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联合培养出的具有英语优势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毕业之后进入社会不同领域、不同部门工作,能够充分发挥英语优势并结合专业特长,“促进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提高我国履行国际义务及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学校中观层面来看,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大学英语拓展课程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增加新的课程,课程开设尽可能满足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教师引导学生将英语拓展课程的学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例如,能查阅英文的专业文献、阅读英文的专业期刊,能用英语表达专业领域内的术语和观点等;此外,课程教学应与时俱进,逐步突出校本特色,充分彰显课程设置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和未来职业素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学生个人微观层面来说,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有利于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多元发展需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和就业竞争力。

三、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实践与创新的路径探索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立足于提高和发展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在基础阶段英语通识课之后所开设的拔高类后续课程,是基础课的拓展与升华。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设的重要性就在于契合了“双一流”建设中的核心之一,即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国家未来发展之战略考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课程开设的初衷和使命,目的是突出学生的英语语言优势,并能将英语语言优势与专业特长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语言和专业的整合优势,学以致用,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使长期以来单独的一门工具性较强的大学英语课程朝着系统性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迈进,在工具性的基础上突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术素养和思辨能力,为其在未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准备。

3.1 树立学科融合思维,构建多种类课程群,体现英语通识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

围绕课程设置,新版《指南》继续沿用了上一版的课程分类法,即三大类课程: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通用英语类课程旨在打牢语言基础,主要是围绕基础英语知识和语言的五种基本技能展开,包括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和读写综合课程,用于满足日常生活交流的需要,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乃至自然科学知识,拓展国际眼光,提升综合文化素质。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将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优势与其学术或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例如,能读懂专业领域内的英文期刊和文献,能用英文表达学术思想和观点,在职场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促进谈判和沟通,提升学术素养和职业素养。跨文化交际课程主要是拓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思维,通过对比学习中西方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进一步增进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了解,能用辩证的眼光正确解读世界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促进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课程体系群的提出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设置提供了重要思路,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设置应树立学科融合思维,打通传统视域下语言工具性和学科专业知识性之间的壁垒,构建多种类课程群,整体设置上突出“基础-提高-发展”渐进式的教与学的过程,体现英语通识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在突出语言工具性的基础上,体现语言教育的人文性,“课程设计既要考虑学校要求、专业要求,也要兼顾学生个人需求”[9]。

鉴于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通用英语教学课时在不断减少、对后续英语课程建设关注度越来越高的情况,在保证通识课2-3个教学学期的基础上,在第二学年或第4学期,以校选课、计入学分的形式开设拓展课程。根据院校办学实际和学生个人需求,课程设置可以分为若干模块,如英语技能高阶课程,包括高级英汉口笔译、写作等;语言文化类课程,包括英美文学选读、中国古典诗词英译赏析等;学术类课程,包括英语文献阅读、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等;专门用途英语课,包括计算机英语、艺术英语等;另外,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还可以考虑开设职业能力培养课,如职场英语口语、常见应用文写作等。

若干模块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多元化、个性化、高阶性、致用性的建构方向,彰显了英语通识教育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对于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促进作用,即不仅教授学生英语通识知识,增强语言基本技能,而且通过后续英语语言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突显英语的优势,借助这一优势来促进专业课等课程的深入学习。例如,能用英文跟踪专业领域最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能阅读专业文献和进行论文写作,具备职场的英文写作与口头表达能力、谈判和沟通能力,继而进行相关专业知识领域或者未来有可能从事的职业领域更深入的研究,逐步培养起对学术的兴趣,展开对未来职业的追求。此外,通过中西方语言和文化对比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价值意蕴的能力。

3.2 教师应凝练专业方向,通过优化组合、发挥团队优势来实施拓展课程的教学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强有力的教师团队作支撑。拓展课程的多类别性、高阶性以及个性化特征意味着教学中教师一方不是单打独斗、闭门造车,而是呼唤教师团队的组建。教师可充分发挥自身的研究专长,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通过优化组合,形成不同的教学团队,发挥团队优势,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拓展课程。组建方式根据院校开课的实际情况,可以是教学院系内部组建,如大学英语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研究方向,可联合组建语言与文化教学团队、文学教学团队、翻译教学团队、写作教学团队、学术英语教学团队、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等。根据不同模块的课程,可发挥上述教学团队的优势积极开展教学。团队组建也可以是跨院系交叉组建,如大学英语教师还可以跟其他院系专业教师强强联手,组建业务精湛、研究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如经贸英语模拟谈判教学团队、文秘英语写作教学团队、旅游英语口才训练教学团队、酒店管理英语教学团队等。团队成员之间应形成梯度,如性别较均衡,老、中、青成员均有所分布,专业知识技能方面能以老带新,职称和学历也具互补特征。可以以此为参考,搭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并且不断优化团队梯队结构。每个团队通过遴选团队带头人、整合教学资源、集体备课研讨、同行听课互评、分工协作磨课等方式,充分发挥多元和谐的团队精神,开展更具挑战性的课程教学,如专业类学术英语、职业英语、专门用途英语等拓展课程的教学。

当然,一个教学团队的成长与发展壮大,与团队中教师的个人成长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教师的道德情操、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性格素养等方面对教学质量而言起关键性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以“新时代高教40条”对高校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的总要求作参照,高校教师不仅要努力提升师德师风建设,而且还要努力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主动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大学教育的新趋向和新模式,即未来高等教育必将朝向一种新的教育范式发展,其学习模式具有现代教学技术的渗透、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和网络化的普及等基本特征。教师要积极调适心态和转变固有观念,融入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在线教育模式中,把握好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借助大数据、云端课堂、虚拟仿真等高科技手段来辅助教学。总之,高校教师应朝着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信息素养这五大方面努力提升、完善自己,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开展课程教学。

3.3 不断增强技术赋能意识,积极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网络平台辅助传统教学,全方位打造立体化的教学空间

互联网技术、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线上教学方式的兴起给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实施带来了便捷。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线上教学使得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学习路径和资源分享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在学习平台上组建班级、选择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多模态介质,让图文并茂、糅合了动画、音频、视频的多模态课件成为课程教学的亮点。互联网教学生态环境下,教师及所在教学团队在教学资源的分享与发布、课程任务的布置与批改、教学效果的收集与反馈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因为技术赋能的强大力量,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场所限制,在线学习也具有了无限可能性,可借助各式网络教学平台,如外教社课程中心学习平台、智慧树平台、学习通等平台上发布的相关拓展课程的学习资源,进行线上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平台操作,同时,也逐步掌握对于信息检索、查找、辨别、筛选、梳理、重组等新的技能以及与人在线交流、合作创新的能力。依托线上教学媒介工具,教师可以梳理、整合、上传并发布课程章节重难点等关键知识点以及课后练习或测试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操练,学生可以是同伴协作式或小组合作式形式进行拓展式学习,起到对课程内容强化巩固的作用。

针对学生通常存在课堂所学知识巩固不到位的问题,教师可借助现代化网络学习平台在线答疑或者进入课程平台讨论区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教师团队在集体备课研讨时,准备好章节单元测试、期中测试和线上教学这一部分的期末测试,根据教学授课计划整体安排,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发布给学生进行在线测试,教师分析并统计测试结果,以有效提升测试对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以及为后续讲授知识难易程度的把握等方面作有效参考。另外,教师团队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PPT课件制作、音视频合成、文字处理等方面的信息技术优势,合力打造相关拓展课程教学视频,如教学团队制作的微课,借助课程平台发布给学生,或者提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网络精品课或慕课链接,同时设计开发SPOC形式的在线英语拓展课程,并结合直播教学、录播教学、课程回放等新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灵活的学习生态环境。正是因为大数据时代技术赋能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融于教学,多模态教学媒介和线上课程就具有了“‘去中心化’‘去同步化’和‘去专有化’的特点”[10],学生的学习空间变得更加泛在开放、立体多元,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同时也能极大改善传统课堂的教学生态环境,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数字教育的相得益彰更加突显了合作、交流及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对接中,教师和学生发挥着各自的角色作用,在互动交流中合力打造新型教与学的空间,在努力“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11]的同时,有效提升育人质量。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融入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元素,顺应高等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可以预见,“技术赋能”“在线教育”“云端课堂”等都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生态和代名词。

四、结语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实践与创新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无论是从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个人成长和提升的角度来说,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创新观念、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是推进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的明智之举,也是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考量,旨在突出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要素关乎到未来国际竞争。可以通过融合学科思维,构建多种类课程群,突出英语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整合优势、发挥教师团队的力量实施课程教学、不断增强技术赋能意识,打造新生态的教学空间等路径来有效推进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实践与创新。甚至在不远的将来,还可以通过组建高校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慕课联盟和高校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在线数字教育联盟等方式,进一步共同推动课程建设与发展。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除了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辨能力外,还能提升其前瞻思维和国际视野,将英语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感,增进学习的获得感,形成学术或职业生涯的认同感,学以致用,能够积极参与未来国际竞争,满足未来发展需求,最终实现“双一流”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双一流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