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趣”字贯穿小古文教学

2022-03-18

读写算(中) 2022年7期
关键词:古文教学活动小学生

蓝 毅

(泉州市新隅小学,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新课标精神的逐步推进,小古文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基于此,在小学阶段的小古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以调动小学生学习小古文学习兴趣为目标,将“趣”字教学法充分利用,让“趣”字贯穿于小古文教学,培养小学生对于小古文的情感,为小学生日后文言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断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民族情结和热爱汉语的情感。

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筛选“趣”味浓郁的小古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理解能力有限等性格特征,若是缺乏有效的引导,使得他们对于小学阶段的小古文学习没有过多的兴趣,则将极大地影响小学生后期的语文综合能力发展。从小学小古文的教学目标来看,其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激发小学生对于古代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让小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古人的智慧以及中华历史悠久灿烂的文化瑰宝。因此,小学阶段的小古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筛选“趣”味浓郁的小古文,以此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以见得只有兴趣的有效提升,才能让小学生的小古文学习更富有成效。在以往的小学小古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都是教师带领小学生通过课本教材的注解内容对小古文逐字逐句地翻译,而后让小学生通过大段小古文的背诵而掌握到相应的小古文知识。教师都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小学生掌握小古文知识,就能够学会小古文,殊不知小古文根本没有走进小学生的内心,小学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将小古文进行机械式地记忆,在语文小古文考试中生搬硬套,使得小学生走入小古文枯燥、无趣的学习境地。而今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依据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筛选出“趣”味浓郁的小古文,则有助于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猫捕鱼》一文:“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教师可挑选像这样内容浅显易懂的小古文,让学生对于小古文产生一定的兴趣,而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图片以及视频的多种功能,让小学生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充分感受到小古文中蕴藏的“趣”,进而激发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兴趣,为小古文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趣”字小古文教学情境,建立学生小古文“趣”字意识

对于小学阶段的小古文教学活动来说,教师除了筛选出趣味浓郁的小古文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小古文学习兴趣基础,为进一步深化小学生的小古文学习兴趣,还应当创设“趣”字小古文教学情境,建立小学生小古文“趣”字意识。小古文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出现较晚,小学生对此较陌生。同时部分小古文内容距离小学生当前的生活较远,让小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小学生的小古文学习的发展还是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创设“趣”字小古文教学情境,对于小学生而言十分必要的。例如,《龟兔竞走》一文:“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小学生初读此小古文时,对其中的理解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此时教师创设趣字化教学情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解,并在其中加入各种各样的肢体动作,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充分集中于教师身上,使学生的目光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逐步走入教师预设的趣字小古文教学情境,在预设的情境中让学生享受到小古文情趣。同时强化学生对于小古文学习内容积极探索的心理动态,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小学小古文内容,给学生以“曲径通幽”之感,促进学生小古文知识探索能力的提升。

三、丰富小古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趣”字小古文演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

小学阶段的小古文教学,其教学的主要重点目标着重于激发小学生的小古文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小学生对于小古文的情感,使学生在构建的小古文学习世界中充分体验中华文化的瑰丽色彩,建立自身与汉语这项母语的情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启迪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升华学生情感的目的。小学阶段的小古文学习,其本身就在于一个“趣”字,如若没有这份“趣”字的存在,那么小古文将会失去很多的古文美。基于此,教师应当丰富小古文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趣”字小古文演绎,使学生的整体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有效提升。在此过程中,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仔细认真观看趣味教学活动,同时专心思考小古文的讲解内容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以及感觉等多种感官系统,以此辅助学生的小古文学习。

例如,《五官争功》一文中:“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意愿进行角色的选择,挑选出自己喜爱的角色,而后听从教师的安排;其次,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小古文原文教学内容进行角色的演绎,在学生演绎的过程中不断融入其情感,让小古文的演绎更富有一定的趣味化;再次,教师引导学生在小古文演绎的过程中进行小古文的独立思考,更深入挖掘小古文课本教材内容,强化学生的小古文知识吸收;最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总结工作,通过学生趣味化、丰富化的教学演绎活动,在调动学生整体课堂参与度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明白小古文中蕴含的大道理——人的五官并无美丑贵贱之分,它们居于人的头上,享受着至尊之位,控制着四肢的正常工作,它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小古文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小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净化小学生心灵,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增强师生间互动,进行小古文吟唱活动,寻找小古文“趣”字节奏

在以往的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不多,使得小古文的“趣”味化教学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让小古文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基于此,就目前的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活动,教师应当明确小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改变以往“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单一模式,应当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加入小古文的吟唱活动,以此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不断探寻小古文的节奏,寻找小古文中的“趣”字节奏。

例如《揠苗助长》一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第一步,教师将这篇小古文在学生面前先读,让学生对于小古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好小古文的学习方向;第二步,教师为学生做好教学示范工作,在小古文教学内容理解的基础之上给他们进行小古文内容断句,让小古文的朗读更富有节奏;第三步,教师将吟唱活动与小古文内容有效融合,让学生发现小古文的“趣”字之美,掌握其节奏的变化规律;第四步,教师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小古文学习,逐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他们一起进行小古文吟唱活动的演绎,并辅以丰富的肢体动作。通过两者的互相结合,将吟唱活动的“趣”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就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小古文知识吸收。

五、联系日常生活诵读小古文,提升“趣”味化小古文生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所有的教育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实际生活有效联系,以此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小学阶段的小古文教学也无外乎是如此。基于此,教师在日常小古文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小古文,在诵读的过程中与日常生活有效交融,从而提升“趣”味化小古文生活。例如选取学生耳熟能详的《孔融让梨》一文:“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首先,学生对于这则小古文的理解绝对不会有困难,重温孔融的故事,可以再次引发孩子们对孔融心之向往,产生一定的崇敬之情;其次,教师可组织学生和自己进行小古文的诵读学习,加深他们对于《孔融让梨》这则小古文的理解,并将这种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充分地吸收和消化;再次,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再适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和孔融一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展开自身的独立思考,积极踊跃进行发言,大家各抒己见,营造良好的小古文“趣”味化生活;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践行此篇小古文的文化精神,有效提升小学生“趣”味小古文生活。

六、组织学生将小古文“趣”化改写,提升小学生小古文应用能力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小古文学习兴趣,建立了小古文“趣”字意识,能充分参与小古文教学活动,发挥小古文吟唱作用以及将小古文应用于实际日常生活以后,为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小古文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采用组织小学生将小古文“趣”化改写的形式,让小学生边学边写,充分体验小古文学习之“趣”。例如《守株待兔》一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教师首先仍然以白话文的小古文讲解帮助小学生理解消化其中的知识,掌握《守株待兔》的具体内容,而后在小学生具备一定小古文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小学生进行小古文的改写。学生可以用自己独创的小古文艺术形式进行部分内容的扩充改写,而又不影响其原文韵味。这样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小古文应用能力,帮助小学生在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实现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七、引导学生对小古文“趣”性拓展,推动学生对古文意义表达的理解

小古文读书是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引导与推动下,促使学生对小古文进行读、说、演、写能力锻炼。学生通过学习小古文,了解小古文知识,感受其魅力,同时增加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能力,帮助其在以后的文言文古文学习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推动学生对小古文“趣”性拓展,使其在了解并掌握小古文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小古文背后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因为小古文在形式上并不算真正的古文,其内容更偏向于半白话文,同时还有许多成语、典故穿插其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例如《杨氏之子》文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教师利用白话文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促使学生明白古文内容,同时针对其中杨氏子与孔君平之间的对话进行深层次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子:“这是你家的水果?”而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组对话中表达了杨氏子怎样的机智?学生通过理解并思考发现:杨氏子反映很快,同时回答问题很婉转。以幽默的语言回答,不仅表现出其作为晚辈应有的礼貌,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教师听完学生具体分析后,再提出下一个问题:“杨氏子很聪明,他的聪明要用什么词语形容呢?”这个问题可以很明确定表现出“趣”性拓展的妙处,学生将思考重点从理解古文意思,拓展到思考“聪明”的具体表达上。当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进行解说:“杨氏子的聪明表现是机智、随机应变、幽默风趣。”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还学过哪些古文讲述小主人公聪明事迹的。学生会提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古文故事,教师可以选择《曹冲称象》内容进行讲述:“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教师以白话文讲解后,引导学生思考:“曹冲也很聪明,其聪明是怎么表现的?”两个古文故事都是表达小主人公聪明的,杨氏子表现的聪明是机智、随机应变能力强;而曹冲表现的聪明是善于思考、思想不局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小古文“趣”性拓展,推动学生对古文意义表达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聪明”一词包含的意义众多,不能将思考局限在字词的表面意义上,要深入思考其中表达的深意,进而加深对古文意义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小古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让“趣”字贯穿于小古文课堂的活动始终,为小学生日后的语文文言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小古文兴趣出发创设“趣”字教学情境,进行趣字小古文演绎,同时引导学生提升趣味化小古文生活,有效提升学生的小古文应用能力,从而打造学生受用一生的中华古文文化,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古文教学活动小学生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我是小学生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