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的教学方法及创新分析

2022-03-18李润娣

读写算(中) 2022年7期
关键词:数学广角广角教学内容

李润娣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南屏小学,云南 临沧 677000)

随着教育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也适时进行了优化改革,添加了“数学广角”教学新板块。这也意味着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教学。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足以证明学习过程中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如今素质教育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还应让学生强化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对外输出,掌握一定的问题解决方式和能力,构建良好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后续更深层次的学习夯实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的教学意义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家强大的最主要根基,深化教育改革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新课改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并符合学情发展的,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都包含了数学思维方法,而“数学广角”教学则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和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数学广角”进入小学数学教材后,成了提升数学课堂质量的一个核心部分。所以,教师要尤其重视“数学广角”教学,努力提高该部分教学的效率。这将更有利于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水平,帮助学生增强数学综合能力,获得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与传统数学教学内容不同,“数学广角”的教学过程更抽象化,而相应的问题和答案又颇具开放性与挑战性。因此,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无法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而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开动大脑、发散思维才能解决问题。教师则需要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水平,使其感受并掌握到最核心的数学思想。

二、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广角”教学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新板块,这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新挑战。同时,“数学广角”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全程贯穿在小学一至六年级,教师必须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才能让学生形成递进式的学习思维。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缜密巧妙的教学引领和设计,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并获取知识,从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解决的成就感,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及知识结构。显然,现阶段“数学广角”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新课题也极易让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们陷入困境和误区之中,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事倍功半。经分析,目前“数学广角”教学具体问题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缺乏合理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教学主要依据的是新课标,只有教师对新课标进行充分的解读,才能真正厘清其教学内容需要达到的范围程度,继而设置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一些教师未能充分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水平等因素,将“数学广角”教学目标设定过于偏高或偏低,这显然会制约最终的教学成果,让学生进入到一个学习误区当中。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推理》这一单元时,有的教师会这样设计教学活动,一手握硬币一手握圆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提示猜测两只手分别握住的是什么物品,显然学生很容易猜中答案。然而,后续教师并未针对这一教学环节与学生一起回顾与反思,推理其中的信息条件是如何获取而来的。这就会让学生对推理的认知浮于表面,未能渗透应有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最终只会降低教学的目标。还有通常推理教学的案例最多呈现三组即可,用于培养学生简单基础的推理能力,也不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然而有些教师未能考虑到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好课时节奏,推理举例的花样繁多、难度扩大,导致学生一时无法快速接受,继而形成思维上的混乱局面。明显的教学目标定位偏高则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需求以及新课标的教学宗旨。

(二)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化

在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广角”教学中利用各种手段展开教学活动,其目的旨在激发学生对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关注度,继而引导他们迈入“数学广角”学习的大门,充分地调动其思维能力,找到正确的学习办法,从而以相应的数学逻辑思维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然而,如果教师为创设教学情境而设置情境环节,那么尽管课堂表象热闹非凡、互动频繁,学生个个学习精神抖擞、积极举手发言,但是仔细审视后便会发现学生仅仅是根据教师的需求进行对错与否的引导性回答,并未能开展渗透性思考和问题探究,原来的数学问题也只是浅显的表面认知,学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显然,此种热闹的课堂形式并未起到很大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这个单元时,有些教师为结合生活情境将呼啦圈作为教具进行教学引入,借此渗透数学的集合思想。然而,教师在安排学生参与呼啦圈教学游戏时,学生并非会根据教师给出的思路:规定两个圈分别进几个人的方法进行思考,而是简单根据教师传达的信息在两圈之间徘徊,很难达到教师期望的游戏教学效果,难以理解两个呼啦圈的交叉作用,反而可能会提高学生对“集合”的理解难度。

(三)教学为生活化而生活化

通常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数学广角”教学中一般会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某些生活原型。如果教师过于追求教学的生活化,将更多的教学精力用在生活情境的创设层面,而对数学思想的渗透使不上力气,就会造成学生对数学生活原型产生认同感,反而针对“数学广角”知识的理解却思路不清、渗透不足,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内容,使得数学生活情境的创设变成摆设。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搭配(一)》这个单元时,为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字问题,教师还原了一场生活情境:小强一家人寒假要去海南旅游,爸爸在旅游网上订机票,需要填写全家人的身份证号码并预留订票人电话。教师这时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吗?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记得吗?”相信还是有不少学生能够记下自己的身份证号并轻松说出家长的电话号码。此时,教师应该借机顺势提出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的作用和意义,而并非让学生七嘴八舌讨论旅游的经历和过程。教师在还原学生的实际生活之后,要将其思绪重新拉回来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并非顺着课堂气氛乱了课堂节奏,造成这一知识点的讲授绕了一大圈,这不仅消耗了师生的课堂精力,也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三、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结合不同教学阶段及学生学习水平,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这一部分知识无疑是新颖而具挑战性的,如前所述,教师应遵循教学循序渐进、从简到难的原则逐步深入教学过程。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好一个平衡度,比如低年级的“数学广角”教学目标要略放低标准,不可超越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范围,提前渗入中高年级的知识内容,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和全数吸收。毕竟数学思维的渗透是一个由慢到快、由浅入深的递进式过程。

在低年级的“数学广角”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观察、积极动手、开展实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推理猜测,形成良好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逐渐接触到数学思维方法的核心部分,感受数学的重要性和魅力所在,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途径。还是以教学《推理》这一单元举例来讲,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测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简单、直观的推理过程,从而产生对逻辑推理含义的深一层理解,获取到一些简单有效的推理知识。在此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游戏导入课题内容,并直接呈现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开展深入化的学习、自我发现问题,并从自主分析探究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推理的乐趣,学会推理的基本方法与所需条件,从而构建学生自己特有的模型化解题思路,形成有条理顺序的思考意识,能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到此,这一教学目标就切实符合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特征,也才能让目标真正理想化达成。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应结合教学预设生成的效果灵活机动地提高或降低教学目标,以保证教学目标得以精确适当,满足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

(二)合理根据教学内容融合并渗透数学思想

目前就有些教师在“数学广角”教学中存在内容形式化强、过度生活化或是浅尝辄止等一系列教学弊端,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当中的深层内涵,合理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高度适用的教学情境,同时再结合相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引导启迪,最后可逐步理解并掌握数学思想,轻松有效地处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在《推理》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游戏导入、问题驱动,带领学生进行一层层初步推理。学生了解推理的作用和意义之后,教师再来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推理知识,通过生活实例进行介绍和讲解。教师再根据学生对推理的初步掌握情况进行练习,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推理兴趣,让学生结合设问进行思考性回答,分析题意、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一同进行课程学习的回顾总结,帮助学生厘清推理的基本步骤,从而让学生构建正确的推理思维模型。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以问题驱动的方法予以巩固练习,学生的推理思维会得到强化训练,从而调动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对推理知识和方法能够更深入地掌握和应用,帮助学生轻松化解更多类似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思维方法,增长更多新的数学知识。

(三)注重以生为本,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这部分教学内容更强调实践应用的作用,力图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际教学活动,要求他们积极观察、勤于动手、敢于猜测、开动思维,将数学思想方法完全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让受教育主体获得更好的学习受益,能够习得知识并掌握精髓,最终得以活学活用。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们也要认可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上的差异化。由于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特征不同,那么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时不宜完全统一,否则必然会令一些存在差异化的学生产生学习距离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化,教师在教学“数学广角”时也应做到审时度势、因材施教,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任务需求,这样教学活动才具备相应的弹性和空间,学生也能以自身学习需求作为动力,顺利有效地获得数学知识的习得,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只有尊重学生差异和个性,凸显出“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才是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贴合并满足于学生的高质量学习。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搭配(二)》这一单元时,为更好地指导学生了解有序思维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作用并开展进一步的体验和感悟学习,教师可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首先第一层提问:“同学们,你能用1、4、7 这三个数组成几个两位数?”这个问题可促使不同学习认知能力的学生都展开思考,学生们还会考虑到如何做到不重复或遗漏地组合数字;其次第二层提问则为“0、1、4、7 这四个数组成几个两位数?”这时就需要学生开展递增难度的思考,考验学生对数字0 可否放在十位进行理解;最后第三层则要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接受能力选择不同解题方法探究问题并获得新知。通过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递进式教学任务,让具备差异化的学生可在自身学习基础上获得进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了初步感悟、交流探讨、观察分析和对数学思维的渗透,才能真正达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总结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作为新的教学板块,还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探究和实践,才能不断优化和改进新教学方式,逐渐形成一套全面具体、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要根据“数学广角”教学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主动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渗透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在此基础上灵活掌握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广角广角教学内容
文化广角
文化广角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广角”课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广角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