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三位一体”模式,促进阅读内外兼修
——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

2022-03-18林凤英

读写算(中) 2022年7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个体课外阅读

林凤英

(福建省平潭北厝镇中心小学,福建 平潭 350400)

小学阶段,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一向为一线教师注目和深耕的重要领域。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课内外阅读分离、个体阅读的自主性弱、阅读缺乏良好的方法指引等问题,导致教学中“精力耗费多,阅读成效低”的现象层出不穷。对此,统编版教材提倡的“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环环相扣的方法,创新性地将语文阅读模块体系化。不仅能够有效改变以往割裂式的课内外阅读带来的低效化问题,而且对促使个体“在学中用、在用中强化”的阅读学习来说,有着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益。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小学阶段如何立足‘三位一体’模式,促进个体内外兼修”的研究,展开深入探究。

一、精读课内文本,加强方法指导

精读作为“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首个环节,既是个体学习阅读策略的重要方式,亦是夯实其阅读基础的关键渠道。小学阶段为切实增强学生的阅读成效,教师应当立足于课内文本,引导个体通过分析、品味字、词、句间的精妙之处以及把握文本重难点内容等手段锻炼自身的语感、掌握阅读的方法。以此,在思考、辨析和体悟中不断深化自身的阅读素养,落实“内外兼修”的教学理念。

(一)学会精析文本细节,揣摩文字,品悟文本

语言学习是语文阅读的基石。在小学阶段,教师引导个体在文本阅读中细细揣摩作者的用语,不仅有利于他们切实感受到语言的精妙之美,深化其文本理解力,而且对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地吸收文本精华、增强语言感知力,提升阅读素养等方面来说,亦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掌握替换字词法,体悟文字的精准美

在小学阶段的精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换词法鉴赏文本,能够帮助他们在字斟句酌中切实感受到文本用词的精准之美。以统编版五年级《搭石》一课为例,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替换字词”的方式,点拨学生学会推敲文本内容、揣摩字词的用法。具体参考课上,教师在分析“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一句时,引导学生思考本句中的“协调有序”一词可不可以换成“整齐有序”?为什么?对此,不少学生在对比、斟酌这两个词汇后,均认为“整齐有序”不太恰当。其原因在于“协调有序”主要强调人们行走的过程是相互协调的,有一定的先后顺序;而“整齐有序”则重在动作整齐、统一,好似有一定的纪律。这不符合寻常路人轻松、自在的行走状态。故而,相比“整齐有序”,“协调有序”更符合现实生活情境,不能被替换。由此,学生通过统合词义与现实经验间的联系,在品析和体悟文字中切实感受词汇应用的精准性。

2.采取删词减字法,体会词汇表达效果

语言是有生命的。高明的作者往往能够巧妙运用语言的这种特性,向读者展示他描绘的情境及意象。对此,在立足“三位一体”模式中,教师可以采用删词减字法,点拨学生细细体会减词前后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以深化他们的阅读层次。例如,在统编版《丁香结》一课中,为促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悟到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教师便运用了删减词汇的策略展开精读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在课上鼓励学生认真阅读“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一句,启发他们思考:如果删除了“着了水滴的”一词,本句在意象上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经过认真揣摩,不少学生表示:未删除前,原句展示的景象是一个近景,作者通过“着了水滴的丁香”一词,让读者切实感受到丁香树上那局部几朵或局部一小簇沾有水珠的丁香花的妩媚之姿;但删除“着了水滴的”一词后,本句中的景象则被拉远了,让人联想到的是画面变为:微雨中,整棵丁香树上的花朵笼罩在氤氲水汽中的娇媚之姿。由此可见,“着了水滴的”一词虽看似寻常朴素,但实际上起到了“拉近景象,让读者近处观察丁香花”的意象效果。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用删词减字法,引导学生在斟酌、揣摩词汇的过程中能够入情入理入境地感受文本用语的精妙。如此,不仅促使他们在日后的精读中运用“删词减字”对比的意识,而且也极大增强了他们的语言感知力和共情能力,颇具有教学成效。

3.学会精析句子,体悟语言文字魅力

文字的作用除了描绘事物外,还有传情达意的功能。一般而言,作者在作品中流露情感的方式,除了直白地表述外,更多地还在于运用各种写作方式进行委婉表达。故而,在小学阶段,如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学会精析语句,鼓励他们在语句精读中把握文本主旨、体验作者情感、鉴赏文章美感,那么对进一步深化他们的阅读层次来说,无疑有着不可替换的重要价值。

以统编版六年级《匆匆》一课为例。在教学中,教师点拨学生认真阅读本文中“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一句,鼓励他们从修辞、描写以及语言特点等角度对本句进行鉴赏和分析。对此,不少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分别从不同层面对该句子进行分析和解读。如,有学生以修辞为切入点,点出本句运用比喻手法,即,把时间比喻为水滴,将时间流逝的过程比作“像水滴滴入大海的过程”,化抽象为具象,令人可观可感,以体现时间消逝了然无痕的特征;又如,有学生从语言特色着手,抓住句子的“八千多”这一数量词,认为本句通过列数字的方式凸显时间之多,而后通过刻画时光悄无声息地溜走情境体现时间匆匆消逝的状态以及作者无可奈何的哀叹。此外,还有学生另辟蹊路,敏锐地发现该句主要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切入,通过“没有声音”和“没有影子”两方面的描绘强调时间悄悄流逝的特点……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维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和解读,既拓展了他们的阅读深度,使其深刻把握到文本对时间匆匆离去的感叹情绪,又带领他们领略写作方式带来的文字美感,颇具教学效益。

(二)学会纵观文本脉络,以疑导思,锻炼思维

此外,在小学阶段的精读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学生揣摩语言的方式之外,还可通过点拨他们把握文本脉络,学会在“提问”中强化其阅读素养和效果。以《猎人海力布》为例。在教学中,为促使学生能够在纵览文章的基础上,把握文本的整体脉络,教师首先指导他们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复述故事;接着,鼓励他们在细细品读文本的基础上,尝试从“课文内容”“写作方法”及“课文启发”三个角度入手,对文本进行提问和质疑。以此,促使他们在读中疑、于疑中思,继而有所得。具体来说,在课文复述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简明概括了本文的大致故事情节:从前有个热于助人的猎人海力布,在狩猎时救下龙王的女儿——小白蛇。作为回报,龙王送给他一颗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并叮嘱他不要将动物的话告知他人,不然便会化成石头,无法复活。然而,在一次捕猎过程中,海力布从动物那得知本地将要发生洪水淹没村庄。由于情况紧急,为救村民,他便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众人。最后变成石头,拯救了全村。而后,在提问环节,有学生便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提问:“整篇文章主要写海力布得到宝石,救村民的故事,为什么开头要特地强调海力布热心帮助他人,将猎物分给大家的细节?”还有学生单纯从故事内容出发,提出质疑:“为什么龙王的女儿会是一条蛇,而不是一条龙?”在教学实际中,教师点拨学生在纵览文本,把握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尝试从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提问与质疑,极大锻炼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及灵敏度。这对切实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来说,无疑极有良效。

二、引导自主略读,应用阅读方法

在“三位一体”阅读模式中,略读的主要功能在于引导个体运用课内习得的方法,做到知行合一。以此,在自主阅读中,促使他们不断增强自身阅读的独立性。对此,统编版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也极力体现这一理念,即,在各单元的精读文章后面设置1-2 篇略读性文本,指引学生在掌握本单元阅读方法及要素的基础上达到“学用一体”的层次,促进阅读的内外兼修目标。

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的略读文章《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围绕本单元“提出并尝试解决阅读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这一要素,鼓励学生在粗知文章大意的前提下,充分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及已经学过的阅读方法展开有效略读。比如,有学生在阅读本文时,运用以往学过的提问方式对文章展开思考和阅读,即,刚看到标题时,不少学生不禁疑惑这里的“千年梦”具体是指什么?当他们往下阅读文本时就会豁然开朗——原来这个梦指的是航天梦。接着,当学生看到后文提到“我国早在1970 年就具备发射卫星的能力,在2003 年便实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时,他们又开始困惑道:“飞向天外的梦想不是早就圆了吗?为什么说‘千年梦圆在今朝’?”而后,在边读边思边咀嚼的过程中,他们的疑问便开始迎刃而解,即“‘今朝’这个词并不是狭义上的‘现在’,而是指‘现代’。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七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期都算是‘今朝’中的一部分。况且,从文末提到的航天技术正不断进步等态势,可以推知未来的航天事业实际上是对“千年梦”的进一步探索,属于深入圆梦的过程……”从学生的解读来看,他们的分析有一定的深度。由此可见,在立足“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式进行自主略读,既有效地夯实了他们应用方法的基础,又强化了他们的阅读素养,提高教学效益。

三、延伸课外阅读,提升阅读素养

课外阅读延伸,作为“三位一体”的重要模块,对增强个体的阅读深度、拓展其知识广度以及促进学科综合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为能最大化阅读效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教材文本为线索,向外拓展相关主题或内容的读物,促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而后,点拨他们以兴趣为引导广泛涉猎各类文本,促进个体的内外兼修。

(一)展开主题式阅读,提升学习深度

所谓主题式阅读,是指以教材中的单元主题或篇章内容为导向,向外延伸与之相关的各类读物,以引导个体在课内外阅读的融合中能够对该主题下的人物有立体化的认识和把握。

以统编版三年级《曹冲称象》一课为例。在课堂阅读中,当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曹冲的聪慧、机智等特性后,教师便以“曹冲”这个人物为中心,推荐他们延伸阅读以曹冲为主人公的课外短篇故事,如《神童之交》《顾影自怜》等。同时,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曹冲的认识,教师还可引导他们阅读有关曹冲家庭成员的故事,如曹操的《望梅止渴》、曹丕曹植的《七步诗》等。以此,通过课内外阅读的相互衔接的方式,完善他们对人物的全面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围绕各单元的主题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围绕着“民间故事”展开的,对此教师在教授本单元时便有意识地向他们渗透一些课外民间故事,如《吴刚伐树》《沉香救母》等。同样在第六单元的“父母之爱”主题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延伸阅读相同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如《爱的教育》《父爱安全网》等。在教学实际中,这种以教材文本为主线的课外阅读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某一主题的理解,深化他们的阅读层次,而且对增强其语文素养、落实“三位一体”阅读模式而言,亦有积极作用,应为广大教师重视。

(二)倡导兴趣阅读,增强阅读质量

兴趣,是个体进行有效阅读的内生动力。在小学阶段,倡导个体“以兴趣为导向,延伸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质量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亦是落实“三位一体”阅读策略的关键手段。

在日常教学中,为有效引导学生展开兴趣阅读,教师一般会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为其推荐符合该阶段学生兴趣的课外读物,促使他们在主动阅读中不断提升其阅读质量。例如,在中年级教学中,教师根据本学段学生喜好奇幻、想象的心理特点,向他们推荐《神秘易拉罐》《躲藏的人》《青铜葵花》等读物;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考虑到该阶段学生喜好益智、冒险类的事物,同时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等心理特征,启发他们阅读《格列夫游记》《昆虫记》等课外书目。此外,教师还鼓励小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自行组建阅读小组,定期分享读后感悟,开展讲故事、“共读一本书”等活动,以打造良好的书香氛围。在教学实际中,这种点拨学生以兴趣为导向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极大拓展他们的人文素养及知识视野,而且对增强阅读实效、提升个体素养、落实“三位一体”的阅读策略来说,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推进作用,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为有效落实“三位一体”的阅读策略,教师应当以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在文本精读中学会揣摩、品悟文章语言,懂得思考与质疑;随后,点拨他们在课内阅读中形成活学活用、格物致知的意识;继而,在课外阅读衔接中不断拓展自身的人文素养、强化思维、提升阅读素养。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个体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