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语文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探析

2022-03-18童葵英

读写算(中) 2022年7期
关键词:语文老师教学

童葵英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师范附属小学,福建 龙岩 366300)

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本工具,它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涉及面广,是引导小学生积极向上、树立人生目标的学科。孩子呀呀学语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学的语文知识,晚上睡前故事也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体现。作为低年级语文老师应认识到学好语文从娃娃抓起,鼓励学生写日记,多多阅读优秀书籍。阅读可以给低年级的学生们带来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基本的美、丑、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遇到问题又会促进学生进行新一轮的阅读活动,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良性循环。本文就如何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进行相关论述。

一、注重关键词,结合教材强化阅读理解

语文课本中都是精选的文学佳作,无论是写作题材还是表达的思想情感,无论是语言的表达形式还是写作手法,都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的特点与规律。低年级学生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一些教材内容难免有理解不透的地方,这就需要老师借助关键词句讲述教材内容,或者扩展文章写作背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葡萄沟》一文中,讲授“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有红的,紫的,绿的,白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时,为了让孩子理解“五光十色”一词,笔者提问:“‘五光’是哪五光‘十色’又是哪‘十色’?”孩子们思考了一段时间。然后笔者给孩子们展示一张彩虹图片,告诉他们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成,那么还有“三色”是什么呢?是黑、白、灰三色,加起来一共十色。五光指的是日光、月光、星光、火光和闪电光。在课文中是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但有的学生问:“为什么不包括电灯光呢?”笔者回答:“这是古人创造的词,首先那时没有电灯,其次古人看到的最大的光,是很多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约而同都能看到的光,你们想一想是吗?”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五光十色”的词语。笔者还鼓励学生们用关键词复述或创新故事。如《小马过河》的课后习题出示了四组关键词,笔者让学生试着用关键词复述故事,通过这种练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生就会慢慢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在写作训练中,笔者主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写法训练,慢慢地学生就会懂得学以致用,进而形成读写的良性互动。最后,笔者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小马过河时河水既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也没有老牛说的那么浅吗?为了增加学生的印象,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牛健壮的牛、一只灵巧的松鼠,大小一目了然,适时又给学生拓展了相关知识:老牛和松鼠为什么不是站在小马的角度上来说呢?因为人们的行动往往是基于自己思想认识做出判断,所以大家在和别人交流时也要考虑说话者的立场,然后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二、注重读写互动,强化互动点兼顾阅读写作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多是图文并茂的彩印版,精美的图片配上优美的文字,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老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进行辅助教学,一个是培养学生的专注的能力,另一个是培养学生通过插图更直观、明了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课文中三幅插图将小蝌蚪成长过程直观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老师可在教学时问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地()不见了,成了()。借助课后插图,引导孩子们把五幅图片按顺序连起来,然后比一比谁更能生动形象地说一下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了解了小蝌蚪变青蛙的整个过程。此时,老师可顺便给学生补充小蝌蚪在成长的过程中,它们在水中吃蚊子的幼虫——孑孓,成年了变成青蛙吃蚊子,所以我们从小要爱护环境,让小蝌蚪有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基于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兼顾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结合学生知识层次以及教材的相关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实现读写互动效益的最优化。再如以《日月潭》的教学为例,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所在位置于,周围的环境,有山有树。然后介绍了潭的深度、湖水的颜色,潭中央的小岛把日月潭分成日潭和月潭。再次介绍了清晨、中午和雨天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中外游人,让学生掌握了说明文景物叙述顺序以及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数遍《日月潭》的基础上掌握说明文谋篇布局的方式与技巧,找到文章的闪光点,然后回想自己去过的地方以“**公园”为题写一篇作文,进一步提升读与写相互结合的训练,让语文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三、注重课外辅助阅读,加强读写结合训练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学诗如此,学文也是如此,都是课外的功夫。教材受篇幅和课时的限制,尽管都是上乘佳作,但量太少,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在课下业余时间大量阅读与教材相关的资料,从多个角度体验作品。老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有些作品的解读不过分追求统一答案。如对“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的学生认为禹为治水,时间非常宝贵,都无暇顾及家人;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从人情的角度,三过家门,应该顺便看一眼妻子和孩子,毕竟他们也好久没有见到禹了,一定会很想念。这正应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同。对于学生的不同感受,老师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

老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积累,善做读书笔记。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把优美的句子、精美的段落、词语摘抄下来,或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或摘抄名人名言、谚语、俗语。如,有的学生记下这样句子:“坐地日行三万里,遥看银河一线天。”“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草色遥看近却无。”“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取之以蓝,而青于蓝。”……心细的同学,更是分门别类进行摘抄,描写春夏秋冬各季节的优美句子、描写人物的优美句子,更有心者分描写妈妈的、爸爸的、爷爷的、奶奶的,描写农民伯伯的,描写工人的……里面记得却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优美段落、古语、唐诗、宋词,可谓五花八门。这样,学生们写作的时候就不会言之无物或词不达意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阅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位老师曾经说过,离开课外阅读的语文教学,只能是半截子教学。所以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或要求学生读哪些课外书籍,强化课外阅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是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为学生升级学习、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四、注重阅读写作结合训练,实现良性互动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注重教材内容中修辞的解释与运用,注重字词的讲解,在文章的谋篇布局、写作模式上常常被老师忽略,甚至是一带而过,全凭学生自己发挥或闭门造车,或者参考其他作文资料来写。因为在老师的眼里,课文教材内容都是上等佳作,学生们达不到那么高的水平,不如看点作文资料来得实惠和有意义。这就造成了写作成了学生的“老大难”,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障碍。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不能掌握写作技巧,就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以致用也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能力所在,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日积月累中利用课堂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

在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切实掌握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动机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与写作能力。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诉诸于笔端,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老师在教学中应采取“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方式实现二者良性互动。现在教育部门每年都要求学生在课下或放假期间读一些书籍,老师在这些读物中根据学生的阅历、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选出一些内容,要求学生精读,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进行多次品读。学生通过品读、思考、体会和感悟,最后通过和老师或同学交流得到相应的启发,触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促使学生自己动笔把感悟写出来。

例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懂得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道理,告诉学生做人不要忘本。老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想一下哪些亲朋挚友曾帮助过自己,引导学生抒发真实情感。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即兴写作或演说一段,表达自己对亲朋挚友发自肺腑的感恩之情、之爱,让学生们课下好好准备素材,写出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这样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调动起来,与课文的语境相融合,促进学生日后懂得感悟,积累了写作素材。有的同学感谢自己爸爸、妈妈为自己辛勤付出,有的同学感谢自己的朋友对自己的鼓励,有的同学感谢别人的资助,有的感谢自己。别有新意的是,有的同学感谢贫穷,让自己变得坚强。

五、低年级语文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在精读的基础上学习写作

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读是写的基础,而写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心想法的表达。所以学生应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写作训练,而不是为了写而写。在精读的基础上,学生照葫芦画瓢,慢慢体会文字运用的技巧,再视情况采用适合的训练方法,如扩写、缩写、改写、补白或续写,进一步理解教材的内容。可以说只要行之有效,都不失为好的写作方法。老师作为课堂设计和引导者,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不断挖掘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词句的含义,然后灵活应用。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试着自己解答问题。老师也可以精心从教材中选择几个训练点或好的例子,让学生体会修辞的妙用,语言的妙用。好的例子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可以选取典型句段,如“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排比句式、通俗易懂的比喻,让学生仿造或模仿,通过学生的仿写,让学生体会各种句式的妙用。如阅读《黄山奇石》,可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描述黄山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与“金鸡叫天都”的,让学生通过想象写一写身边或曾经登过一些山上的石头,或者把自己见过的石头通过想象进行放大或缩小,描绘出一番生动有趣的景象。这样学生写起来、读起来就会有章可循,从而悟出写的门径,进而爱上写作。有意思的是有的同学将遇见的石头想象成花果山,创造了一个水帘洞;有的同学则把遇到的山当成水泊梁山,他选了108 块石头,当作水泊梁山的108 将,并且绘声绘色讲着自己改编的水浒故事,充满着童真童趣。

(二)想象性训练,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并且充满了童真童趣的灵性。他们会不自觉把自己看过的动画片内容加进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形象,他们欠缺的就是不知如何用笔把它表达出来。老师就是要引导学生把学生头脑中的生动形象通过笔尖变成具体、形象、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深化学生对写作表达的感悟与理解。作为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树之歌》一文中对树木的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从树木的样子、颜色、习性以及价值等方面表现大自然树木种类丰富,老师可适时引导学生懂得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环境。老师也可运用“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的谚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观察大自然,观察身边的各种树木,运用想象,写一篇关于树的心得体会。

(三)以身为范,与生同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民间故事、神话故事或历史故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老师可以讲一些学生没有听过的故事,就像讲评书一样,在关键时候嘎然而止,让学生不自觉找来相关故事书来读,了解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老师作为知识的播种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既要注重教书,又要注重引导学生读书。要想让学生爱读书,首先老师先要爱读书。语文老师首先做到博学,在课堂上或日常谈话中能做到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满腹经纶、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可谓胸藏锦绣文章、口吐华章,给学生充实的知识和心灵的震撼。让学生懂得阅读出眼界,感悟出境界。阅读是吸引,写作是倾吐,通过阅读与写作,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再创造。

六、结语

读写相互结合训练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关键。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不断扩展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与质量,在写作实用文时方能笔下有物,下笔有神。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把教材内容进行缩写与扩写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多角度思考,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促进互动训练效果的提升,实现读写结合的良性训练或互动,且让读写结合有效性最大化。

猜你喜欢

语文老师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