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问题教学法分析

2022-03-18

读写算(中) 2022年7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法过程

蔡 军

(玉门市第三中,甘肃 玉门 735200)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各界对于学生的关注点已然发生改变。在现阶段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决定学生发展的唯一指标。在“立德树人”理念全面普及的今天,各界也逐渐意识到,学生只有德才兼备才可以获得更好地发展,因此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高。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作为初中生接受德育的主阵地,如果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无疑可以很好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会让学生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方式,从而更高效地进行品格的塑造。

一、初中道德法治课应用问题教学法的意义

(一)全面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初中生的身心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自我意识快速觉醒的时间段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阶段的学生,其特性非常明显,都拥有着优秀的反应速度,强烈的好奇心,对任何未知事物都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兴趣,可以快速地接受任何新事物,快速地消化新知识。然而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做事不具备恒心、注意力无法长期集中、容易受外界影响、思维发展局限性过大、不具备良好的是非辨别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设立,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将这些缺点逐一改正,让学生可以以更好的姿态成长。而问题式教学法无疑是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重要帮手。在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升探究欲,享受学习的快乐,对学习产生兴趣,可以更积极地参与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导致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锻炼,在分析问题时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会得到锻炼;在制定解决方案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最后在解决问题后,还会受到有效的熏陶。这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无疑会得到充足的提升,也会因为知识点的掌握而逐步构建正确的“三观”。

(二)强化老师引导力

在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今天,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身份都非常清晰,整体课程都是在双主体的架构下进行的。但是通常在用力过猛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会被无限放大,老师教学主体的身份会被无限弱化,这显然是不适合学生成长的,因为只有两者保持平衡,课堂的效率才会得到最大化的提升。而在问题教学法中,老师的教学主体地位将回到与学生同步的位置。因为在问题教学法中,老师作为问题的主要发起人提出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是可以进行全程引导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推动问题推演的过程,有效地把控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向,老师的引导功能会被充分激活。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注意力会全部放在解决问题中,老师的主要注意力会全部放在引导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平等对话关系,从而让课堂效率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主观性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以往教育理念的不恰当,以及自身主观能动性低的缘故,其实并不具备优秀的独立思考能力,对老师具有依赖性,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习惯了依赖老师,不具备自学能力。然而在问题教学法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凭借着自身的能力搜集相关信息,不断抽丝剥茧最终解开问题获得知识。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问题教学法的效率会极低。也正是因为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所以绝大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就会遇到困难,无法跨越,导致问题教学没有办法顺利进行。学生还会因为对自主探究的不适应产生错误的认知,如觉得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难度系数过高,从而产生厌学心理,久而久之不仅会对这门课程丧失兴趣,更是会彻底丧失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学生只有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的各项能力才会被充分调动,才能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身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对知识点的单一记忆。然而因为学生主观性的不足,导致现阶段的问题教学法效率不尽人意,学生并没有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好地提升。

(二)老师缺乏专业度

老师专业度的缺失是通过两个方面体现的,其一就是绝大多数老师并未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思想陈腐,在教学中还是沿袭着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认为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其充分掌握知识点,最终通过成绩单体现教学水准。因此根本不会主动地应用问题教学法等一众现代化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教学流程就是“填鸭”,疯狂地向学生输出知识点。这样的方式不仅会让课堂氛围异常枯燥,更是会进一步降低学生的主观性。

其二就是绝大多数老师的专业能力不足,没有办法有效地实施问题教学。因为在使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具备优秀的组织能力、整合能力、调控能力以及指导能力。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老师承担的角色并不单单只是问题的发起人,而是要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全面的把控,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正确的思考。因为学生在这些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必须要在老师的全方位引导下学生才能有效地成长,但这也正是现阶段老师欠缺的能力。很大一部分老师其自身就不具设计问题的能力,在备课时并不能准确地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优秀的问题,经常会出现设计问题超出学生认知能力现象的状况。除此之外,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做不到与时俱进,不够系统且缺乏与生活关联性,通常只是简单的我问你答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更做不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缓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这样的现象会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一旦遇到难题的阻碍,压力会上升,会压制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问题教学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才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效果。

三、问题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正确应用

(一)设计正确的问题

在问题教学法中,能否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度,始终高效地进行学习,和问题本身有着直接的关系。老师在设立问题时应该尝试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知识点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结合,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拉近问题与学生的距离,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而当学生在探讨与自己生活有关的问题时也会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学生不仅可以全身心融入,逐步提升主观能动性,更是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明白知识点的实际价值。

例如,在《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课时的学习中,该课时的主要意图是帮助学生理解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学生而言,这节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具有叛逆心理,无法管控自己的情绪,经常会做出冲动的事情,甚至于和家长、老师对着干。如果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以直接的形式告诉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你们身为社会一份子应该尽到的义务。”这样的方式只会愈发恶化学生的叛逆心理,根本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只有让学生自己意识到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学生才会付诸行动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在问题设计时,老师可以先用一个简单的问题进行情境渲染,如“同学们你们觉得控制情绪重要吗?”在这个阶段学生通常不会有一个明确的回答,但可以有效地进行思考。之后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为学生播放一则因情绪失控而导致重大后果的现实事件,围绕真实事件建立问题情境。例如,重庆公交车司机一怒之下,开车直接坠江,造成多名无辜的人遇难。通过这一事件,老师继续进行提问:“同学们,如果这个公交车司机,可以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你们觉得惨案还会发生吗?”之后留给学生时间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开放式的,具有启发性的,因为学生肯定会在短时间内就得出司机行为是错误的结论,更多地会被这个问题启发,从而产生更多的思考,会思考“假如我自身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天是否会伤害到身边的人,我能承担那样的后果吗?”在学生进行深化思考的过程中,会更明确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针对课时内容得出的结论是根据自己的思考得出的,会建立相应的成就感,且会受到问题背后蕴含道理的熏陶,无疑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的,并帮助学生获得了成长。

(二)问题应具备独立思考性

通常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都会先以独立思考的形式进行。学生只有在产生有效的思考后,才能有效地提升具体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设置的难度以及趣味儿性等,必须要让学生愿意思考,愿意探索。例如,在《创新驱动发展》这一章节的学习中,该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创新的意义,明确创新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的意义。如果想要学生对创新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只依靠教材中给出的问题肯定不行,老师要为问题赋予开放性、启发性、趣味性,这样学生才会有效地进行思考。例如“同学们,现今在我们生活中的5G 技术,你们觉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了什么改变?”其实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是空白的,通常只会回答网速获得了提升,学生很难有效地进行思考。然而老师只要换一个角度进行提问,如“同学们,你们觉得,2G、3G、4G、5G 一路以来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改变?每一个时间段内不一样的技术,在现在是否有了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生活是否因为技术的改变而变得不一样?”这一连串的问题,无疑会有效地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开始积极地进行思考,并会为了解答这些问题积极地查阅材料等。学生在经历思考与查阅资料后会直观地发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与技术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会了解到现在人们形影不离的手机,在2G 时代仅仅只能用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进入3G 时代,网络可以实现全球化漫游;进入4G 时代,人们的生活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而言肯定是感触颇深的一个时代,因现阶段的初中生群体几乎都已经是07后,在他们的学生时代已经完成了移动支付的普及,学生在此次问题的探究中才会明白在4G 时代以前,根本没有如此便利的支付条件,而现阶段的5G 时代更是实现了全自动化建设。随着学生搜集信息发现生活的不断变迁,同样会产生新的思考,这些变化的来源是什么?而这时学生也能将这些变化与创新建立联系,明白正是一代人孜孜不倦地进行创新,人们的生活才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正是因为不断地创新社会才从未停止进步,民众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从而明确创新的重要性。

(三)问题应具备合作探究性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就是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获得感悟。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要建立合作学习的模式,通过学生间的有效沟通交流思想,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老师一定要询问学生主要问题的合作探究性。但问题的答案并不应该被标准化,否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只有问题具备开放性,学生才能从更多的角度看待问题。例如,在《参与民主生活》这一课时的学习中,教材已经罗列了相关的素材,即“小泽拨打市长热线举报网吧”,老师完全可以针对教材提供的的素材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如“同学们,你们觉得小泽的行为正确吗?”这样的问题设计,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将自己的想法进行阐述,学生在多种意见的交流中会得到不同的看法,也会达成共识。不同的看法会让学生获得思维的扩充,共识就是学生会明确非法经营网吧是错误的事情,是值得举报的。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准确掌握本节课程的内容,即举报是自身民主权利的一部分,同样也会获得思维的扩充,掌握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问题教学法是一个老师与学生充分合作的过程,只有老师与学生全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问题教学法的优势才能良好体现。在问题的设计上,老师要注重问题的可行性、问题的合理性以及问题的趣味性,要确保问题的提出能够让学生主动进行有效的思考,并且在思考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问题教学法才会有效地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效率,才会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深化知识,逐步构建良好的品格。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教学法过程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