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2022-03-18葛健慧

读写算(中)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减劳动活动

葛健慧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江苏 苏州 215024)

在当今社会,伴随着家庭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家长想着给学生花钱补课、给学生布置越来越多的作业,他们将学生们不停“连轴转”地学习看作成功的唯一途径,殊不知,在小学阶段,远比书面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实践观念的培养。大家都明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知道一个习惯能给一个人的一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样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实践观念的培养也在学生人生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方面的教育同样不可或缺,需要更多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如今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减轻了,但是很多家庭对学生越来越娇生惯养的现象并没有发生改变,造成有的学生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观念。因此,国家在大力推进“双减”政策、素质教育的同时,要求必须要大力推进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而一切的教育都是始于兴趣,只有学生们产生劳动兴趣,才能更加积极、活跃地参与劳动。所以教师必须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采取学生们喜欢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们树立“劳动最光荣”的劳动观念。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意识缺乏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很多家庭和学校都会受“重智轻劳”思想观念因素的影响,甚至还有很多家长和教师自身都缺乏对劳动教育的意识,往往带着较片面的成才育儿观念,认为读书比动手劳动要更加重要。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的教师都非常肯定劳动的价值以及在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但是还是有很多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的内涵及更深层次的理解还有很大欠缺。除此之外,大部分家长对于劳动教育的认知也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多家长抱有“学生这么小,能让他干什么?什么也干不了”这样消极的心态。这样一来,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劳动教育片面的认知,导致他们把劳动当成纯粹的“体力活”,而这种思想观点很容易在潜移默化之中固化了孩子的思想。因此,由于劳动教育意识的缺乏,外部环境没能引导学生们主动进行劳动,给开展劳动教育带来了阻碍。

(二)劳动教育理论空缺

通过文件检索就可以明显看出,全国大部分地区对于有关学生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指导书籍都缺乏引领,以至于很多小学的劳动教育实践条件达不到标准,得不到保障。现如今,“双减”政策的实施,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国家多方面的重视,也具有了针对性和指导性意见的文件引领和书本刊物方案。虽然部分发达地区已经率先进入了探索,但是还是缺乏实践和可行性指导。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小学劳动教育的体系仍处于空白状态,劳动教育的实践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和推广,而是不断被懈怠和搁置。

(三)劳动教育行为单一

除了上述劳动教育得不到充分重视的问题之外,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劳动教育的行为较单一,仅仅局限于生活中的某一个环节,而没有相对应的拓展和延伸。不仅如此,很多教师和家长过于重视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们劳动情感的深层次培养,但其实,劳动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教育应该更加贴近生活,从实际出发,不能依赖于书本知识的培训,而是要放眼行动,在生活中感染学生,使劳动观点深入学生内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发展。由此看来,劳动教育活动内容的设置还需要引起教师更多的关注,着重丰富活动内容,使之更具趣味性,才更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均衡教育内容。

二、“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开展的价值和意义

由于国内对于劳动教育仍旧存在上述的各种问题,那么教师更应该抓紧“双减”背景带来教育格局改变的机会,重新改变策略开展劳动教育。学校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而劳动教育可以教会学生懂得敬重劳动者和劳动,而不是仅仅重视智力却轻视劳动付出。

(一)让小学生们体会父母劳动的不易

通过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劳动活动,有助于让他们体会并理解家长劳动的艰辛,有助于学生明白“美好生活来自努力劳动的双手”,有利于学生主动分担家庭中的劳动负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增强学生的社会担当。

(二)让小学生们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劳动是一切的源泉,而劳动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意识到无论就业于任何行业的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任何一份劳动成果都值得尊重。教师在劳动教育中逐渐教会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这样的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信念感和受挫能力。

(三)让小学生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集体

开展集体劳动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们适应集体协作、相互帮助的劳动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团结意识。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们更早适应社会生活,引导学生们在未来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

三、“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具体开展策略

(一)制定教育计划,确立教育主题

教育研究始于问题,只有确定好教育活动的计划和主题,才能有好的教育成果。计划的安排和主题的选取最好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迫切性:即日常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②可行性:即选取的主题必须与实际相符,具有可以实行的可能,具备充足的活动条件;③价值性:即主题的研究价值,不仅要考虑问题着不着急解决,还要考虑问题值不值得上升到主题并以此开展教研活动。好的主题等于给教研活动开了个好头,根据以上特点选出好的主题再进行劳动教育,才能把教育活动做好。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开展以游戏为主题活动的劳动教育,能让学生们真正用双手做一些事情,体验动手劳动的快乐,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们多多劳动。类似的小活动小游戏有很多,比如“出发!玉米地!”带领学生们观察农民伯伯是怎样种玉米、摘玉米、剥玉米的,从而体会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还有“制作泥娃娃”教学生们用泥土、橡皮泥等,用双手捏一个可爱的泥娃娃;还有“小小厨房我做主”教学生们怎样收拾碗筷,帮家长分担家务事……当每个小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表扬每一个学生,一人奖励一朵小红花,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感受到集体劳动的乐趣。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们要多多劳动。劳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长久以来都要坚持的事情,所以,以后在家也要帮助家里人收拾屋子,用自己的双手帮助更多的人,做更多的好事,体验更多劳动的快乐。

(二)明确活动目标,落实“行知合一”

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很多时候都是以口头教育为主,和学生们讲了许许多多的大道理,但是实际性的实践并没有做多少。事实上,大家都清楚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两者缺一不可,只有真真切切地实践才能让一些大道理深入学生们的内心,形成记忆点,养成一种习惯。所以在教学的开始,就要明确好教学活动的目标,从“理论建设”和“实际操作”两条路径进行“双向建设”从而展开对本课题策略的实施。教师也不要把劳动教育当成是阶段性的活动,而要使它成为每个学生需要长期坚持的必然要求。因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曲折过程,阶段性的短暂活动完全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所以,学校需要通过长期的活动和长期性的教育、理念灌输,让勤于劳动成为每个学生生活中的常态,这时,教育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了。

(三)坚持教育辅助,分享鼓励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小学的学生年龄尚小,对他们的教育需要采取激励手段,遵循以下原则:①目标性原则:即让学生们明确方向,心中带着目标感,设立阶段性目标,在每个阶段都要激励学生们朝着目标前进;②公平性原则:即对学生们行为的评价要客观公正,有时候表扬不一定是激励,批评也不一定就是不激励,不要为了讨学生欢心就扭曲事实真相;③分层次原则:即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分层次激励,学生都是有差异性的,每个人每个阶段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激励机制也需要适时改变;④物质与精神相统一原则:即在精神激励的同时可以考虑给予适当物质激励,这样让教育的成果可视化,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很多学生都学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也都知道勤俭节约、不浪费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时候也只是口头说说,并没有付诸实践。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开展“知行合一”的劳动教育活动。比如,在每次学生们吃完饭后,只要把自己打的饭菜都吃光的学生都可以获得一张“节粮卡”,连续一周得到“节粮卡”,则可以被评为本周的“节粮先锋”,到学期的最后,获得“节粮先锋”称号次数最多的学生便可成为“节粮标兵”,成为学生们共同学习的榜样。当然,这类学生还可以获得相应的纪念品,比如小碗筷奖杯,以此作为荣誉纪念。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几人为一组,哪个小组剩下的饭最少,就可以被评为“文明餐桌”,而获得“文明餐桌”称号的小组可以获得小奖状挂在班级荣誉角……类似的激励机制还有很多,需要每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这样一来,在长期的环境熏陶下,节约粮食就会成为学生们的一种习惯,潜移默化地把节约意识化为劳动实践行动。

(四)教学方式多样,总结分析深入

开展劳动的实践活动必须不断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否则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受到影响。开展方式必须丰富多样,也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提意见、策划活动等方式将自主权移交给学生。这样能更大程度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每次活动之后都要进行总结评价,使活动的意义最大化,加深学生的印象与体会。

例如,可以选定每周的某一个时间段进行总结大会,由学生交流分享心得体会,教师加以补充、引导,分析此活动中各种现象的利弊,鼓励好的行为,及时纠正、指出不良的行为。但教师的表达方式一定恰当,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

四、“双减”政策这一大背景给小学劳动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双减”政策的出台正是为了改变“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状态,为了控制校外增加的负担无休止增长的状况,改变单一题海战术的思路,回归育人初心。很显然,学生课外的时间大大增多了,但是这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劳动教育能有利开展下去。学生能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多了,但如何吸引学生将多余的时间自愿分配给劳动实践又成了一个难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创新上下功夫,提供更新颖的教学方式,把握学生内心兴趣变化,从根本上将劳动实践培养成每个学生能够长期坚持的良好习惯要求。

“双减”背景从政策高度限制了增加学生负担的行为,但家长对于“鸡娃”的焦虑情绪并没有全部消失,更有可能将需求转向课外,其中包括劳动教育。因而,怎样做好劳动教育的“品质”,让孩子们劳动教育的成果能切实安抚家长的焦虑,以及如何解决好这其中牵扯的功利性目的等问题,又重新“赤裸裸”地浮现在大众眼前。这就要求教师要更优化劳动教育内容,提升实践活动的品质,秉持初心,无论将来面对多少难题,仍旧要迎难而上,抓住“双减”政策这一机遇,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五、劳动教育实施的评价策略

在劳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增加学生的自我认知评价、学习小组互相的总体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以及教师给出的综合评价等环节,得到可视性的数据反馈。其分析得出的数据,可以更好地被用于在开放性、动态性、持续性、综合性方面开展分析研究,并为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或学生后续怎样制定学习路线等问题提供了全面且具体的科学依据。

六、结语

通过对“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劳动教育的深度探析,笔者深切感受到,给学生上劳动教育课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们劳动观念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多劳动,还一定要让学生们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享受劳动的过程。而一切的教育都是始于兴趣,只有学生们产生劳动兴趣,学生们才能更加积极、活跃地参与劳动。所以教师必须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采取学生们喜欢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们树立“劳动最光荣”的劳动观念。

劳动教育一定要重视劳动观念的培养,让“劳动最光荣”的风气在学校中蔚然成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带领学生们一起,用自己的力量丈量世界,发挥教育具有的强大影响力与感召力,鼓励学生们多动手,多实践,多出力,多出汗,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感受汗水流下的喜悦。期待学生们在劳动教育中收获自己的精彩人生!

猜你喜欢

双减劳动活动
“六小”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