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酒庄进入中国的策略研究

2022-03-18黄党华深圳市永春行贸易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2年7期
关键词:酒庄进口消费

黄党华 深圳市永春行贸易有限公司

据调查研究显示,中国每年进口酒市场不断增长,与同期国际市场相比有着巨大差距,在同期国际市场只有1%-2%增速的情况下,中国市场以每年20%的增速急速上升。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因此,各国酒商都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面对潜力如此之大市场,不可避免的是激烈竞争,而外国酒庄想要进入中国市场,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营销策略。其次就是了解进口酒在中国的市场现状,最后才能为后续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国进口酒市场现状分析

行业消费升级带动了进口酒市场的增加,酒水客群对于进口酒需求也随之增多,进口酒作为西方一种外来品类,历经多年发展,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一定地位,尤其是一些西方葡萄酒,活跃在中国各大场合,在中国市场地位可见一斑,娱乐场所中更是不可或缺。但是,外国酒庄想要成功进入中国市场也并非易事,进口酒普遍价格偏高于国内酒类,并且渠道不够丰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都是很大的问题,当前进口酒在中国的市场异常庞大,而风险与机遇往往并存。总体来看,中国进口酒市场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进口酒的诸多品类之中,葡萄酒依然是更多人选择,而瓶装葡萄酒更是其中的中流砥柱,进口葡萄酒销量从进入中国市场就开始增长,在近些年来也趋于平缓,但总体上来说,一直保持着增长势头,在进口酒市场上占据比较大的比重。

其次,在我国消费者眼中,进口酒品牌知名度比较低,大多品牌缺乏传播力。目前在我国酒类消费方面,白酒仍然处于龙头地位,占据中国酒饮市场一半以上,无可取代,而啤酒和进口酒所占市场份额相较于其他品种,排名较为靠前,除此之外,从酒饮覆盖率来说,相比于白酒,进口酒受众更多,分布更为广泛。进口酒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更为适合现代的消费场景,中国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更是有句古话,“无酒不成席”,古往今来,在各种宴席中少不了酒存在,在消费升级的现在,年轻人更多喜欢独酌、对饮等场合,消费场景转变相对应的是消费需求的变化,对酒品质和口感方面要求更高,所以度数较低的进口酒就更受欢迎。

最重要的是,中国酒市发展十分迅速,国内酿造的葡萄酒等品类难登大雅之堂,只有少数进口酒品牌活跃在国人视野当中,中高端市场资源严重空缺,因此,进口酒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十足。除了稳定上升的葡萄酒,近两年以来,其他种类进口酒在中国市场的规模也呈稳定上升趋势,据报告显示,自进口酒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越来越多品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及支持,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由此可见,进口酒在中国市场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二、消费者消费心理分析

(一)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变化

从历史意义来看,中国在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同时,也是一个饮酒大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当下,进口酒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肉眼可见的日益增高,进入21世纪,国民消费水平更是上了一个台阶,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眼光自然而然地提高,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更注重酒的口感和品质,将目光投向更优质的产品,而在现有的国产酒品牌中,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相较于国产酒,消费者更倾向于进口酒。

自进口酒进入大众消费时代,随着消费者对进口酒的认识逐渐加深,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也发生了改变,对进口酒有了更高的了解欲望,于是消费者对于酒饮消费有了更多元化的需求,在要求品牌、品质、差异化的基础上,个性化、多元化逐渐成了酒饮消费市场的新要求,外国酒庄必须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前提下,重视打造品牌的文化、口味以及健康,以及最重要的品类多元化,才能满足广泛的市场要求。

(二)消费群体的多元化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以及经济收入差异化,会产生不同酒种偏好,一般来说,男性消费者更加偏好白酒、进口酒中的烈酒以及保健类酒种,而女性消费者更加偏好红酒、鸡尾酒等口感绵密酒种,不同年龄阶段也有不同偏好,青壮年更加偏好啤酒以及进口酒,而中老年则更喜欢白酒以及保健酒,而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种类更为丰富,进口酒主要饮用人群、在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追求下,饮酒习惯也潜移默化地改变,需求市场增大,是外国酒庄进入中国的一大机遇。

三、入驻中国所存在的困境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我国持续、高速发展的经济,使国民收入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增加,人们可支配的收入也逐年提高,北、上、广等超一线城市的经济收入更是大幅度增加,所以,在经济水平的提高下,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逐年增长,由于我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以及沿海地区的消费水平普遍高于西部等内陆地区,对于新鲜事物更容易接受,对进口酒的需求也更大,有利于进口酒市场的开发以及推广[1]。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贫富差距依然很大,低收入人群依然占比较大,除北上广,沿海地区之外的地区,如西北、东北等地区对进口酒的接受度并不高,以东北地区为例,东北地区饮酒文化较为传统,酒饮的品种还是以白酒、啤酒为主,对于进口酒的接受度并不高,环境相较于其他地区更为封闭落后,高端消费群体的数量比较少[2],一般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较弱,对于进口酒这种外来品种只存在好奇,无持续发展的需求,高消费群体单次消费能力强,但对于整个市场来说,不存在与白酒、啤酒抗衡的能力。

(二)中国市场中进口酒的假冒伪劣情况

目前来说,中国市场上的进口酒的品质不一,有许多假冒伪劣情况的存在,并且价格非常昂贵,给中国消费者的体验感不良,关于进口酒相关法律未得到完善,市场对于进口酒的流通监管不力,使得进口酒在中国市场的信誉度降低,这也是外国酒庄进入中国市场的一大难题,广大消费者对于进口酒认知并不够多,所以没有辨别假酒的能力,这一点也给了一些不良商贩可乘之机,由于贩卖假酒的利润空间非常大,一些不法商贩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始进行假酒的贩卖,这样的状况在市场上流通,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还引发了消费者的抵制,使得进口酒的销量被影响,并且在广大消费者的心中,进口酒品牌的形象已经荡然无存,本身在中国市场上所占份额比较小,又遭遇了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这也是进口酒目前在中国市场上面临的严重困境。

(三)市场竞争激烈

除了与中国国内酒市的竞争之外,想要进入中国的外国酒庄面临着其他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国市场本身已经有了数家进口酒品牌,这也给未能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酒品牌竖起了一道界限,必须拥有独特的竞争手段,才能够脱颖而出,而进口酒关税降低更是引发了各国酒商争夺,进口所需要程序越来越简单,大数据时代,人们获取信息方式也更为快捷,中国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大公司所推出的产品种类繁多,有不同的侧重点,并且相较于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酒庄来说,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份额占比。对于渠道资源的争夺也异常强烈,中国酒饮市场与国外成熟饱和的销售市场不同,中国酒饮市场还未形成完整的链条框架,暗含许多外国酒类品牌不了解的规则,中国酒饮市场被不同的经销商所把控,无法被整合,除此之外,随着中国国产酒饮品牌的迅猛发展,酒饮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国产酒饮品牌与进口酒的比拼不可避免,相较于进口酒,国产本土品牌本就更容易推广,并且经营者深谙中国消费者心理对进口酒品牌进行价格压迫,进口酒受困于中国市场,无力抵挡,外国酒庄想要进入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必须找到破阵之法。

四、入驻中国的策略

(一)增强消费群体的针对性

进口酒价格高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也让中低收入人群望而却步,提起进口酒就觉得价格太贵,买不起,而对于低价位的进口酒,又忍不住怀疑进口酒的品质,这对进口酒的推广十分不利,所以要深挖客户需求,了解多元化的消费者群体,从消费者的消费观出发,与消费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消费者的多元化以及个性化都催化了进口酒市场规模的扩大,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增加销量。

1.根据不同收入人群,开发不同档次产品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的消费水平随着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提高,中产阶级人数增加,而大部分进口酒的消费者也是中高产阶级人群,但不能忽略的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普通消费群体,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能专注于开发高端的酒种,必须在保质保量前提下,推出一些适合低消费人群的酒类。现在中国消费者已经开始慢慢回归理性消费,高端进口酒市场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因此,需要针对性地推出适合不同收入人群的酒类,进口酒的国内消费者基本分为几类:品鉴者、狂热爱好者、新入人群,而在这其中其实最主要的消费群体是新入人群,他们对进口酒的了解几乎没有,在选择上,基本上通过广告或者他人推荐,饮用的需求低,但存在很大一部分潜在客户,从专业知识角度向这部分人群展示,极容易得到这部分人的青睐,这部分消费者在进口酒市场上超越一半的人数占比,注定不能被忽略。月收入高的人群对进口酒品牌的忠诚度比较高,因为可支配的收入较高,所以他们更多选择的是在国际上已经知名的品牌,对于新入驻知名度不高的品牌并不热衷,所以最主要还是要赢得低消费人群的喜爱,他们相较于中高消费人群,对于品牌没有太大的追求,更偏向于价格低的产品,这也是外国酒庄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突破口。

2.根据各个年龄层次,酿造不同酒类

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群,对于酒的追求更不一样,在全民养生的现在,大家的选择除了喜欢之外,更多的人在乎酒的价值,比如现在大家喜欢的红酒,更多人日常的选择是为了养颜助眠。在青壮年群体中,18岁-30岁等年轻消费者群体,大家更多的选择是果酒、预调鸡尾酒等小品类酒类,更符合当下年轻消费者的口味,并且比较偏好小包装的酒类,而30岁-45岁群体,更多的选择白兰地、威士忌等大品类进口酒,而45岁以上群体,选择进口酒的,多更注重品质,口感以及功效,养生,更多的选择葡萄酒,当前国民对于葡萄酒可以养生,有助于健康的功效认知十分笃信,所以可以借这个公知,推广酒庄葡萄酒。

3.针对不同性别,提供不同侧重点的品种

在近几年中,酒饮行业的消费市场上,已经不再是男性垄断地位,随着酒类品种的多元化,女性消费者越来越多,女性市场潜力非常大,相较于男性,女性消费者更为偏好进口酒,消费金额占比逐年增长,女性消费者对于酒饮的品类个性化需求更高,并且更为偏好包装精致,口感甜美的低度进口酒,相较于男性,女性消费者对品牌的追求并不高,有利于新兴品牌的进入,女性消费者购买力甚至要超越男性消费者,所以,可以在品牌基础设计上增加更符合女性消费观的包装以及口味,而男性消费者可以从烈酒口感突破。

(二)资源的有效把握

必须要有市场前瞻性,通过信息收集,时刻掌握中国市场动态,了解细分市场,对于高端进口酒,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将其作为礼品赠送,不同的地区对于进口酒的偏好有很大的差异,要注意销售地区划分,资源投放,实时掌握各地区的消费比例,对市场的操作更为精细化,更有利于品牌发展方向的明确。学习已经成功打入中国市场品牌的经验,可以采取一些活动来拓宽知名度,借鉴酒庄旅游的方式,让消费者能够亲身体验产品,与当地旅游团合作,与消费者保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距离,有效利用资源。

(三)营销渠道的拓宽

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的热潮将线上购物带入黄金时代,“互联网+”更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春潮,给新兴品牌的崛起提供了更多的渠道,首先,外国酒庄进入中国市场,要设立自身品牌的故事,中国消费者非常喜欢有内涵的品牌,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对品牌故事极其钟爱,而品牌故事也能够让消费者产生共鸣,更容易让消费者认识到品牌的不可替代性。其次,除了常规的品牌代理,要寻找一些新的机会,开拓不同方面的市场,积极举办品鉴会,让更多进口酒爱好者以及猎奇者尝试新兴品牌,从制作到饮用全方位体验,拓展线上渠道必不可少,电商的出现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广告营销、直播带货都拓宽了酒饮的营销渠道,也能让产品的覆盖率增加,扩大销售网络和市场份额[2],对不了解的消费者群体有导向作用,更利于品牌知名度的提高。

(四)实现本土化运营

积极的实施本土化运营策略,对人力资源,产品产出等方面本土化,充分利用当地的有效资源,不论是哪行哪业,外来企业必定会面临着本地市场的排斥,想要打入当地市场,最先要有入乡随俗的准备,要了解中国的酒饮市场规则,进口酒作为舶来品,有许多外国品牌都高高在上地面对消费者,这在当下选择多元化的时代,不利于品牌的发展,因此,不能抱有居高临下的态度,要和中国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采取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培养国内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尊重消费者的喜好,了解中国酒饮市场中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及饮酒习惯,与国内品牌积极互动,和国内知名品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提高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更有利于外国酒庄的宣传以及产品品质和价值的有效传递。

五、结语

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的酒饮行业依然潜力十足,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想要得到发展,必须掌握主动权,外国酒庄进入中国市场的热潮下,只有在坚持最基本的销售策略的前提下,深入了解中国市场,实时掌握市场变革,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顺应市场发展的潮流,才能够帮助酒庄塑造市场的形象,成功进入中国市场。

猜你喜欢

酒庄进口消费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美贺酒庄
40年消费流变
“超二级”酒庄惹人垂涎
新消费ABC
品味波尔多酒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