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康复训练对肺结核结构性肺病预后的影响

2022-03-18倪翠兰蔡文平许烨朱炎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肺病肺结核结构性

倪翠兰 蔡文平 许烨 朱炎娟

肺结核病理变化主要有渗出及坏死等,长期不愈,可出现大范围病变,均可增加肺组织的破坏。该疾病并非独立的疾病,主要是多种疾病共同作用,致肺实质、肺间质的不可逆损伤,最终导致肺结构性改变,属于肺部疾病晚期改变,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多发空洞及肺大泡等[1]。因该疾病可对肺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引发呼吸困难症状,故单纯用药物方式治疗,仅能缓解暂时症状,无法达到肺功能恢复理想需求。有研究[2-3]显示,在肺结核治疗期间,不能仅局限于药物的使用,需要结合肺康复训练,针对患者呼吸及运动等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呼吸肌力及耐力,改善患者呼吸,减少日常活动中出现的呼吸困难等症状,提升患者自我操控能力,清除肺中痰液,从而改善肺功能,促进快速康复。但近年来,主要针对结核结构性肺病行康复锻炼的相关文献较少,无法明确其价值与意义,但笔者认为肺结核与其他重症肺部感染性疾病治疗原则一致,且均与肺功能、呼吸密切相关,故认为康复锻炼亦可作用于结核结构性肺疾病中。鉴于此,文章对2020年1—6月与2020年7—12月医院收治的共100例肺结核结构性肺疾病,分别行常规护理、肺康复锻炼,并分析、对比患者健康行为、肺功能、整体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为临床诊断、患者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肺结核结构性肺病患者共100例组织参与研究,分组后,按时间分组(2020年1—6月为对照组,2020年7—12月为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0例。患者资料完整,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细如下:对照组患者女24例,男26例,平均年龄(57.48±3.64)岁,平均病程(2.14±0.98)年;观察组患者女23例,男27例,平均年龄(58.14±3.92)岁,平均病程(2.21±0.79)年。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条件:经病原学、CT、核磁等检查,均确立诊断患者为肺结核结构性肺病;患者、家属均了解此研究内容,同意参与,且签署协议;患者年龄22~65岁。排除条件:精神疾病;无法合作者;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癌症患者;临床资料缺失或不完整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包括:指导患者谨遵医嘱用药,严格监测体征,定期检查肺功能,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告知患者注意环境、饮食等日常活动注意事项。

观察组患者实施肺康复训练,选择本院肺结核科医生及护士、康复师、心理医师、营养师等建立小组,给予不同措施改善疾病。具体包括:(1)呼吸功能锻炼:缩唇呼吸训练:指导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包括站立位、坐位等,放松身体,包括颈部、肩部等部位,嘴唇紧闭,选择用鼻缓慢吸气(时间控制在2~3 s),随之缩唇,如吹口哨式呼气,注意需要缓慢呼气(时间控制在4~6 s),呼吸可采取吹蜡烛等方式观察气体呼出情况,并做记录。腹式呼吸训练:指导患者选择站立位或仰卧位均可,每次可选择不同体位进行练习,首先指导患者将一只手放置腹部,另一只手放置胸部即可,放松腹部,开始呼吸锻炼。指导患者吹气球,借助仪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调节吸气与呼气,在吸气期或呼气期克服仪器的阻力,以达到锻炼吸气肌肌力和耐力的目的,目前较常用的是深度呼吸训练器及域值负荷训练器等,根据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按计划逐步实施呼吸功能锻炼。(2)运动锻炼:上肢训练:充分了解患者上肢活动情况,针对每位患者选择适宜方式进行训练。其中包括手摇车、弹力带及哑铃等方式,初次锻炼需要从无阻力进行,如哑铃训练,首先需从0.5 kg开始,每次活动时间控制在2 min。下肢训练:了解患者下肢活动情况后,做评估,为患者制定最佳训练方案,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被动运动主要由家属或相关人员帮助患者做下肢活动。主动运动为空气清新的室内活动、室外活动,可从最基础的散步、爬楼梯过渡至快走、骑车,随之过渡为跑步等活动。(3)心理指导:定期为患者开展讲座,或发放相关健康手册,为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药物使用、康复锻炼意义等,同时嘱咐患者以良好心态积极面对并配合治疗。(4)营养支持:嘱咐患者健康饮食,每餐饮食需均衡搭配,补充足够热量、维生素及高蛋白质,食物可选择鸡蛋、蔬菜、水果及瘦肉等,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等食物。(5)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学会有效咳嗽、排痰,痰液量较多时,指导患者身体直立或站立,深吸气,用双手对腹部进行适度按压,并帮助患者使身体略微前倾,持续咳嗽,排除痰液,每日需要早中晚各进行一次排痰处理,每次尽量在15 min内完成排痰,长时间咳嗽可引发其他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1)统计患者健康行为状态,参照肺结核患者健康行为量表(health behavior scale of tuberculosis patient,HBSOT)[4-5]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心理焦虑、防痨认识、社会支持及躯体症状,每个维度内容均不同,总分值为0~195分,总分值越高患者健康状况越佳。

(2)统计患者肺功能变化,采用本院肺功能测定仪进行监测,主要包括一秒用力呼出量、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进行对比分析。

(3)统计患者生活质量,参照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6-7]进行综合评估,表中主要包括躯体、心理、社会及物质,每项分值0~25分,每项分值均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行为状态

干预前,组间健康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健康行为评分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健康行为状态(分,±s)

表1 健康行为状态(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0) 171.48±12.69 180.47±13.14观察组(n=50) 172.81±12.72 186.47±13.54 t值 0.523 2.249 P值 0.301 0.013

2.2 肺功能

干预前,患者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一秒用力呼出量、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数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肺功能比较(±s)

表2 肺功能比较(±s)

组别 一秒用力呼出量(L) 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0) 1.65±0.12 2.58±0.20 0.89±0.01 0.95±0.11观察组(n=50) 1.65±0.11 3.48±0.15 0.89±0.02 1.25±0.25 t值 0.000 25.456 0.000 7.767 P值 1.000 0.000 1.000 0.000

2.3 生活质量

干预后,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数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分,±s)

表3 生活质量(分,±s)

组别 躯体 心理 社会 物质对照组(n=50) 21.47±3.52 22.65±3.54 19.58±4.25 19.54±3.41观察组(n=50) 23.68±3.61 24.69±3.42 21.58±4.63 21.63±3.51 t值 3.099 2.931 2.250 3.020 P值 0.001 0.002 0.013 0.002

3 讨论

肺结核结构性肺病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均可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临床均会通过药物、手术治疗该疾病,仅能缓解患者症状,控制疾病进展,但改善患者预后,不能仅局限于治疗,需重视治疗后康复训练[8]。多数研究[9-10]均显示,肺康复训练可通过呼吸、肢体活动等锻炼方式,促进肺功能恢复,增加活动耐量,改善呼吸症状及精神状态,真正改善预后。

文章对肺结核结构性肺病行肺康复训练,结果显示:干预后,组间健康行为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高;组间一秒用力呼出量、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比较,观察组水平高;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较高,故可证明肺康复训练对肺结核结构性肺病预后有显著作用。肺结核结构性肺病对肺功能造成破坏后,可诱发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甚至增加生命危险,故需注重肺部的保养,以提高肺功能,保障患者的安全[11-12]。肺康复训练主要通过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评估,实施一系列有计划的整体干预措施,不仅局限于药物、手术治疗,还包括日常活动、健康行为改变及指导,主要以改善患者生理、心理条件为主,提高患者健康行为与生活质量,促进肺功能恢复,加强肺功能建设,不仅对增加肺功能有重要意义,亦可帮助患者提高长期健康行为依从性,以改善预后[13-15]。文章中肺康复训练主要提到呼吸训练、肢体训练、咳嗽、排痰训练,其中呼吸训练主要包括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肢体训练主要包括上肢、下肢训练,各有其优势[16-18]。呼吸训练坚持练习,可增加膈肌的活动,亦可结合腹部、胸壁活动,诱发肋间外肌收缩。肢体活动可增加患者活动耐量,以减轻活动后呼吸异常症状,亦可提高患者免疫力及精神状态,使患者身心愉悦,促进恢复[19]。咳嗽及排痰训练,主要指导患者通过有效咳嗽,形成从肺内冲出的高速气流,促进分泌物快速有效移动,随之促进痰液排除体外[20-21]。除此之外亦可在康复锻炼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心理指导、饮食指导,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以良好心态面对治疗,促进恢复。总之,肺结核结构性肺病患者护理干预中,肺康复训练有重要优势,可为更多肺结核结构性肺疾病患者带来益处。

综上,肺康复训练在肺结核结构性肺病患者护理干预中不可或缺,可改善患者健康行为,恢复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肺病肺结核结构性
结构性土非线性压缩特征本构模型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营养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肺结核咯血护理中的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效果观察
维生素C改善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率及药物肝损伤的研究
老肺病你该怎么办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