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022-03-18李伯华罗文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研究生

李伯华 罗文

摘    要:研究生教育是引领“双一流”建设朝着纵深方向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坚强保证,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地方高校实现“双一流”目标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为保障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文章构建了自身增能、外部赋能、多元参与的研究生质量保障“5S”建设体系框架,为地方高校实现高质化研究生培养目标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3-0073-03

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对我国高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 年教育部、财政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2],拉开了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国际化的序幕,标志着“双一流”建设获取初步发展成效。“双一流”建设的提出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目标与方向,给地方高校带来了新的契机与发展机遇。地方高校作为推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因素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正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条件和水平向“双一流”目标迈进。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速度的加快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开始转型进入提质期。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地方高校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双一流”建设下高校本科教育发展[3-4],较少关注“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目标,标志着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势在必行。研究生培养的相关研究在教育内容层面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5-6],在培养机制层面关注导师对于研究生发展的影响[7-9],在学位类型层面聚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10-11]。总体而言,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与优化提升研究。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对于研究生培养理念、教育模式与培养体系等提出高质化的新要求。因此,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在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框架体系的基础上探索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路径,对于地方高校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和我国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行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构

2013年4月19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研究生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教育质量[12]。2020年9月21日《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显著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13]。2020年9月2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严抓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等要求[14]。研究生教育高质化是引领“双一流”建设朝着纵深方向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坚强保证,但是大部分地方高校仍存在培养条件滞后、培养内容单一化、培养体制不健全、科研问题较突出等问题。因此,地方高校应该更加注重研究生培养质量,构建多元协同参与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多元参与系统由主体、受体、客体和载体四个要素构成,具体包括:研究生培养主体(地方高校与导师队伍)、培养受体(研究生)、培养客体(中央、省级教育部门、其他院校与地方企业)与培养载体(高校软硬件条件设施)等。通过强化落实主体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责任、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与教育行政部门督导监管责任、提高高校研究生教育设施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等,实现“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培养 “五化”建设(“5S”建设),为新时代地方高校研究生高质量培养提供保障,即配备一流教学资源:培养设施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构建一流评估体系:评估机制精细化(Streamline);生产一流科研成果:科研秩序严格化(Strict);创办一流教育制度:培养制度体系化(Systematize);培养一流专业素养:培养内容专业化(Specialization)。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构建自身增能、外部赋能、多元参与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框架(图1),促进地方高校向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目标方向迈进。

二、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实现路径

(一)配备一流教学资源:培养设施标准化

“双一流设施”是基础,包括培养一流人才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研究生培养条件应包括人文环境条件、师资条件、制度条件、科研条件、教学条件和物质条件等六大类[15]。研究生高質量发展离不开完备的软硬件条件设施,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为地方高校投入足够的研究生培养经费,在政策和资金上保障地方高校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地方企业在有能力与条件的基础上给予地方高校资金资助。研究生专用教室与自习室、图书馆与科研实验室等都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物质条件,也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硬件设施。随着大数据与5G时代的到来,我国进入“互联网+教育”时代,地方高校要加强建设基于云技术的教学资源共享系统、数字图书馆、学术资源库、云课堂、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与科研平台。创设“双一流”大学需要具备一流的师资和一流的生源,因此,地方高校应加强师资力量与生源质量等软件条件。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放在学校战略任务之列,采取“有选择引进(注重科研、教学水平等)、有计划培养(定期培训、出国进修等)”的方针培养学术创新导师团体。确保优质生源质量应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与多元录取的研究生招生制度体系[13]。除注重考试成绩之外,应将科研能力、创新水平、思想道德与政治觉悟等考核标准纳入研究生招生考试要求。

(二)创办一流教育制度:培养制度体系化

“双一流文化”是灵魂,双一流高校需要拥有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与健全的研究生培养制度[16]。体系化的培养制度能够营造优秀的校园文化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了实现研究生培养的“建制性”,要系统地构建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导师制度等一系列研究生培养制度。地方高校应建立“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即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健全科教融合育人与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完善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硕士培养制度与以提高职业技术能力为目标的专业硕士培养制度。建立多元导师培养制度,采用导师个人负责制、双导师制或导师组模式,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落实双导师协作培养方式,建立校内外导师定期交流合作机制,加强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沟通交流,以便更好地、高效地指导研究生。将跨学科培养研究生作为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战略内容,根据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合理规划跨学科培养机制,地方高校应设置相应的跨学科专业与课程、建立跨学科教师队伍与完善跨学科教育考核机制等跟进跨学科培养制度。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需要探索新型教學模式,创新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以先进教育理念与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核心,开设翻转课堂、Seminar 教学模式(文献探讨)、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教学法)、CBL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研究生的探索精神与实践操作能力。

(三)培养一流专业素养:培养内容专业化

“双一流人才”是核心,“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要着力培养国家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单位应该以开放多元、跨域综合的方式因材施教地培育专业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学历人才。根据专业方向以内涵发展为导向设置研究生教育内容,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内容。合理安排必修课、选修课与实践课程,重视多学科课程与国际化课程的开发与设置,以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与适应全球化态势。加强研究生心理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服务,增设积极心理与发展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培养客体应大力协助地方高校不断更新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内容,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与理实融合相结合,加强产学研协同育人、理论—实践—运用协同并进。2020年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加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高校研究生专业的发展与地方整体发展情况与特点密切相关,根据地方企业的行业特色与发展趋势强化具有发展潜力和凸显特色的新型专业建设;各高校间加强资源的共享,打破院校与学科壁垒,共建新型、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创新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生需要将阶段性的学习转换为常态化与动态性的学习。

(四)生产一流科研成果:科研秩序严格化

“双一流贡献”是根本,“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要为国家培养出一流的专业人才,同时还要生产一流的科研创新成果[16]。地方高校需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养、科研道德和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单位主体、社会团体与研究生群体建立自我约束与他人监督相统一、道德修养与法律制度相辅佐的科研教育体系,共同促进科研秩序的正常运行,实现立德树人和科研育人的有机统一。完善“国家(教育部)—省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学位授予单位)”三级监管体系,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与落实学术不端的惩治行为。地方高校(学位授予单位)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须遵循高等学校科研规范与学术不端惩处条例等文件规定要求加强管理。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地方高校要常态化举办工程技术讲座、学术论坛与专题研讨会等,为研究生提供广阔的科研平台,扩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覆盖率,确保每一位研究生都能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作为研究生培养直接负责人,导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等方面,耐心指导研究生掌握科研方法、强化实践训练;对研究生适当进行科研规范训练与科研诚信道德引导,加强研究生知识产权意识与科研著作原创意识。

(五)构建一流评估体系:评估机制精细化

地方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保证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与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体系。通过完善高校自评机制、发展研究生评估机制与弱化政府绝对控制的评估地位,建立由政府、高校和研究生群体多元参与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机制。政府部门应全面深化评估体制改革,着力破除研究生培养中的“五唯”倾向,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校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等构建符合基本国情和遵循教育规律的评价标准,建立定期检查、动态监测与督导复查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机制,保障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定期检查地方高校学位点、学位论文、师德师风、考试招生等情况,对地方高校进行动态监测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地方高校须建立一套规范化自我诊断与周期性自我检查的评价系统,定期进行信息反馈,不断改进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全面地确定研究生培养质量自我评估指标,邀请同行专家共同参与评估,提高评估的客观性与科学性。研究生评估旨在充分了解作为培养受体的学生本体对于学校培养教育的真实感受,以便高校及时调整与改进培养方式。通过充分了解研究生的现实需求与学习状态,不仅能够体现地方高校的人文关怀,还可以针对学生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结构与制订个性化的培养计划,真正贯彻以研究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培养教育理念。

三、结语

作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高质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双一流”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提供了基础动力与有力支撑。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对于地方高校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和我国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行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构建了自身增能、外部赋能、多元参与的研究生质量保障“5S”建设体系框架,以期为地方高校实现高质化研究生培养目标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    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5-11-05)[2021-09-08].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    _10269.htm.

[2]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    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EB/OL].     (2017-09-21)[2021-09-08].http://www.moe.gov.cn/    srcsite/A22/moe_843/201709/t20170921_314942.html.

[3]张红霞,施悦琪.聚焦“科教融合”:“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    评估的应有之策[J].江苏高教,2021(6).

[4]王金龙,邬志辉.“双一流”政策对高校本科生源质量的影    响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4).

[5]高利,束洪春.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研究生    教育研究,2020(3).

[6]赵盈,李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探究[J].思想理    论教育,2021(7).

[7]包水梅,杨冰冰.研究生导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指导能力[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

[8]刘坚.从研究生导师的视角论提升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    的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5).

[9]朱太銳,程翠玉,徐先蓬.面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研究生    导师责权机制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2).

[10]程永波,秦伟平.生态系统视角下商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2).

[11]李伟,闫广芬.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回溯与前      瞻[J].高校教育管理,2021(3).

[1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      改革的意见[EB/OL].(2013-04-19)[2021-09-08].http:      //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304/t20130419      _154118.html.

[1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      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21)[2021-      09-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0      09/t20200921_489271.html.

[1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      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EB/OL].(2020-09-28)      [2021-09-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      826/202009/t20200928_492182.html.

[15]王晓漫,黄辉.论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的指标设置及其权      重分配[J].中国高教研究,2006(4).

[16]郑炜君,王顶明,曹红波.国际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课      程体系与师资建设——第二届研究生教育国际论坛综      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1).

1723500520252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研究生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