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简化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2-03-18王延国

种子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策略

王延国

摘    要:文章首先研究了玉米简化栽培技术,阐述了常见的玉米病虫害种类,并对各项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列举了部分案例,旨在强化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优化种植手段,提高玉米种植水平,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简化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策略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2-006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B

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当前玉米简化栽培技术不断优化玉米种植流程,同时病虫害防治技术也有所提升,有效減少了玉米种植过程中产生的损失。当前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玉米简化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玉米种植水平。

1 玉米简化栽培技术

1.1 播前准备

玉米简化栽培技术中的播前准备工作主要分为3个方面,包括准备种子、准备播种机具、准备肥料。

1) 准备种子。选择适合密植、产量较高的玉米种子品种,保证玉米的产量。目前,市面上的玉米品种类别多样,玉米品种的种植特性和种植效果存在明显差别,应综合考量种植场地选择玉米品种,保证玉米健康生长。如果玉米品种选择不当,即使后续玉米栽培技术科学有效,也很难以取得理想化的效果。农业种植人员需从种植场地出发,提前展开地质勘察、土质检查,明确玉米栽种场地的气候环境和水资源条件,从而选择出和环境适配性最高的玉米品种。选择完玉米品种还需要合理进行玉米品种采购工作,一定要从品质佳、质量佳的正规厂家购买种子,确保购买到的玉米种子符合国家认定要求。在对玉米种子进行挑选时,应重点关注玉米抗倒伏、病虫害防治能力。晾晒种子时如果发现有未包衣的种子,要对其使用相关药剂处理,促使其包衣。例如可以使用20%福克悬浮剂。同时还要注重种子除虫工作,只有做好种子处理工作,才能省去试播测试阶段,做到栽培简化。

2) 准备播种机具。准备好小麦联合收割机并保证其安装麦秆粉碎装置与抛撒装置,做好麦秆覆盖工作。播种机具的种类要尽量选用自动化、一体化程度较高的机械,例如播种、施肥、镇压一体化的免耕深松多层施肥播种机。

3) 准备肥料。检查肥料品牌,保证肥料品牌的真实性,重点注意玉米肥料的增产效果,选用控释复合肥增加玉米产量。不同的土壤环境对玉米种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科学处理土壤才能达到理想的种植效果,农户在玉米播种前应做好选择土壤工作。玉米种子类别丰富,土壤环境多样,土壤中营养成分充足,能有效保证种子出苗和健康生长。在播种玉米前进行土壤疏松,促使土壤根系能充分融入土壤中,保证其强大的抓地力,促使玉米种子能够更好地生长。如果土壤土质不达标,玉米根系吸水也极易出现问题,种子难以获取充足的营养成分,后续生长发育也极易出现问题。在玉米种植期间,不仅需要供给水分,还需要保证养分供给充足,土壤中的各种微量元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玉米健康生长。为了保证玉米种植环境的可靠性,农户应定期开展土壤除菌处理工作,予以玉米稳定的生长环境。

1.2 播种技术

播种技术水平对玉米简化栽培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效果,因此必须掌握播种相关技术。要灵活调控玉米栽种时间,从玉米实际种植情况出发,选择更加符合地理环境和玉米生长习性的播种时期。

充分掌握播种期附近的自然环境条件,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品种玉米播种要求调整具体播种期。科学合理的玉米播种时间是保障玉米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不同时间种植玉米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应结合季节因素进行玉米栽种。例如,播种春玉米时要适当早播,播种时保证气温在10 ℃左右;播种夏玉米时要注意将播种时期尽量选在6月,且最晚不超过6月中旬,否则会导致夏玉米减产[1]。与此同时还应及时复播,玉米复播时间需要充分考量上茬小麦收获时间,最晚不能超过6月底。如果玉米复播时间过晚,会直接影响到玉米的种植效果,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在播种前要适当试播,确定好播种的深度和均匀度再大规模播种。大部分玉米种植户会采用机械化播种与施肥同时进行的播种方法,因此需要重点注意播种期间的施肥量。由于玉米幼苗较为脆弱,如在这一阶段施肥量过多,很容易导致出现烧苗现象。同时要注意做好小麦秸秆覆盖工作,麦秆的长度不能超过10 cm,以免对玉米幼苗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1.3 田间管理

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田间管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整个玉米种植都需要保证管理流程精细化,无论是除草、施肥环节,还是病虫害防治环节,都需要予以重视,予以玉米生长环境健康稳定。田间管理阶段主要包括灌溉和施肥,是决定玉米生长情况的重要工作阶段。

首先,及时做好幼苗管理和定苗工作,保证播种工作结束后幼苗的种植密度。出苗后需及时检查幼苗并中耕除草,还需要进行苗间、定苗,为后续玉米正常生长奠定良好条件。中耕管理时需添加一定含量的尿素,切实保障玉米正常生长。做到5叶定苗,也就是在叶片数量达到5叶左右时开始定苗工作,以此保证幼苗的稳定性。

其次,在玉米的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追肥。如果某块地追求高产量,还可以在抽雄阶段再进行1次追肥,提高玉米产量。玉米追肥需要从玉米实际生长情况和种植场地的土壤环境综合分析,科学合理的施肥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玉米有充足的养分,从而保证玉米能健康生长,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但是如果追肥不当,肥料过多或过少都会适得其反。比如,追施氮肥时要注意根据玉米的单产量实施不同的追肥方案,例如,在400~500 kg/667 m2的地块中要进行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的两次追肥;在超过700 kg/667 m2的地块则要在抽雄期添加20%追肥,同时在施肥后及时盖土,避免肥料流失。

再次,在简化栽培技术下的玉米栽培过程中要做好节水灌溉工作。玉米作物的需水量较大,但耗水系数并不高,采用科学的灌溉手段可以很好地达到节水效果。应综合分析玉米实际种植情况和土壤含水情况,适当浇水,保证玉米水分充足。例如,在苗期灌溉时如果发现田间持水量已经超过55%就可以停止灌溉。做到种植简化,节约灌溉用水并降低种植成本。

1.4 化学除草

当前玉米种植中最常用的除草手段为化学除草,此种除草手段效率较高且节省人力,但也存在一定弊端,必须对化学除草中的多项问题加以注重。一般来说,在播种期到幼苗期这一阶段中进行化学除草,对地块大面积喷药,如果地块中种植的是夏玉米,之后需要接种小麦,而小麦较容易受到部分种类除草药剂成分的影响,只使用单一成分会影响小麦生长,因此在进行除草时必须混合使用多种除草药剂。除草时必须严格控制喷药量,以免药量超标对地块造成污染。此外除草工作的效果与土壤表层含水量也有一定关系,土壤表层含水量越高,化学除草的效果越好。因此,可以在雨天或灌溉完成后再进行喷药。此外,药剂还有可能对皮肤造成腐蚀,需要做好防护和喷药结束后的清洗工作。

1.5 授粉管理

想要实现玉米增产增收的效果,当种植玉米达到80 d左右,则需要展开相应的授粉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玉米的正常种植。玉米处于扬花吐丝前期如果遇到高温天、阴雨天,需要运用人工授粉方式完成整个玉米授粉管理工作。整个授粉管理工作中,应避免玉米花粉全部暴露在太阳下,如果玉米花粉被充分暴露,会直接影响授粉效果。授粉管理工作要求较高,科学合理开展授粉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玉米种植的产量。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玉米黑粉病防治

玉米黑粉病在玉米生长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其中在抽雄期发生概率最高、症状表现最严重[2]。发病时,玉米植株各个部位会产生大小不一的病瘤,最大直径可达15 cm。病瘤产生初期外部会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薄膜会逐渐变灰干裂,最后散出黑粉。该类病害的发生成因有两种,一是温度过高、气候干旱;二是过度施用氮肥,为病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玉米黑粉病的防治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使用农业防治手段时要注意控制氮肥施用量和水分供应量,同时还要尽可能选用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从源头上降低玉米黑粉病的发生概率。使用药剂防治手段时要注意在播种期使用药剂时,应采用浓度适量的粉锈宁乳油拌种,并充分使用各类杀菌药剂处理土壤,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

2.2 玉米螟防治

玉米螟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非常常见,对玉米生长造成巨大的为害。玉米螟主要蛀食玉米叶,在抽穗后蛀食玉米茎秆,此时抽穗进度开始减慢,尤其是雌穗往往无法正常发育。此外,茎秆受到虫蛀的区域较脆弱,遇到大风、大雨天气时更容易折断,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该类病害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玉米螟幼虫越冬能力强,在春季羽化后会大规模出现在玉米种植地中,导致很难彻底解决虫害。防治玉米螟虫害时,首先要做好消灭幼虫的工作,在幼虫羽化前集中焚烧遗留的幼虫玉米秸秆,从源头上尽可能减少玉米螟幼虫的数量;其次要定期喷洒杀虫药剂;再次还要注意充分采取生物防治手段,例如可以在玉米种植地引进赤眼蜂,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2.3 黏虫防治

黏虫是玉米生长期较为常见的害虫,其食性较杂,叶片、玉米穗、玉米秆都会取食,主要取食阶段在幼虫期。黏虫幼虫往往成群取食,虫群规模较大时会对玉米生长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有可能导致一定范围内只存在玉米秆、不存在玉米叶的情况。黏虫虫害的主要发生原因是高温、高湿气候条件持续时间过长,为黏虫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雨季,降水量不断增大,极易造成黏虫虫害的暴发,在玉米种植时需要予以重视。

在进行黏虫防治时,首先要充分切断幼虫在越冬之前的迁移途径,在玉米种植区域外围撒上驱虫粉,封锁玉米种植区域,保证幼虫无法在玉米种植区域内进行越冬。其次要做好生物防治,适当引进黏虫的天敌物种,也可以使用各种灭虫真菌,提高黏虫的消灭效率。此外,还可以通过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兑水混合喷洒,形成强有力的黏虫防治效果。

2.4 玉米红蜘蛛防治

玉米红蜘蛛的成虫和幼虫主要通过吸取玉米叶的汁液破坏植株,叶片被害处呈绿色斑点,影响光合作用。如果虫害现象严重,叶片还有可能直接干枯,造成极大程度的减产[3]。玉米红蜘蛛虫害现象在干旱少雨时期较为多发,且其抗寒能力较强,能在春季早期就进行孵化,虫害持续周期较长。

想要进行玉米红蜘蛛的有效防治,首先需要深翻土地,尽可能将红蜘蛛翻入深层,然后对土地进行灌水,使红蜘蛛窒息而死,其次要充分使用灭虫药剂,在发现玉米叶片存在红蜘蛛螨虫时对叶片喷洒药剂,防止叶片病害扩散。最后还要注意在盛害期加大防治力度。7—8月是红蜘蛛虫害的高发时期,要加大这段时间内对于玉米种植地的检查力度。

2.5 玉米矮花叶病防治

玉米矮花叶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幼苗的心叶细脉产生椭圆形绿色斑点,斑点会逐渐连接在一起形成绿色实线,最后发展为黄色条纹。条纹不断扩大后随着玉米的生长会逐渐扩散到植株的不同部位,最终导致植株停止生长,玉米无法抽穗,影响玉米产量。

玉米矮花叶病主要是由于蚜虫携带病毒并传播给玉米幼苗,因此在进行玉米矮花叶病的防治时,首先要重点注意蚜虫的治理工作,一方面可以从蚜虫方面入手,做好灭虫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从播种方面入手,使用包衣种子阻止蚜虫将病毒传递给幼苗。其次要注意及时清除杂草,杂草过多也会导致蚜虫灾害泛滥,增加玉米感染矮花叶病的概率。气温在20~25 ℃时,蚜虫最容易滋生和迁飞,在气温达到这一范围时要重点注意蚜虫防治,降低玉米病害的发生概率。

2.6 玉米大斑病防治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病虫为害玉米正常生长的问题频频发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处理,不仅会影响玉米正常生长,也会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威胁,当病虫害较为严重时会导致玉米死亡,甚至造成经济损失。

大斑病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玉米病虫害类别,发病方式多样,主要呈现为多样化的斑点,斑点形状为长梭形,出现在玉米叶片及苞叶位置,大斑病病菌为害性极强,基本不会受到温度的干扰,即使处于低温潮湿的状态下也能继续存留,如果不及时处理,极易出现大斑病病菌在玉米叶片上越冬的问题。想要有效应对玉米大斑病,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可以通过应用玉米杀菌剂兑水稀释,采用连续喷洒的方式直接喷洒在玉米植株上,形成强有效的玉米大斑病防治效果。除了使用玉米杀菌剂,还可以基于玉米大斑病的生长周期,灵活选择防治方式,如果玉米刚刚发生大斑病,可以通过应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百菌清,按照7 d喷洒1次的频率对玉米大斑病形成一定的防治效果,避免玉米大斑病继续扩大。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已经产生大斑病的玉米植株,则需要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实现集中处理、集中清理,将大斑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避免来年大规模暴发玉米大斑病。

2.7 双斑莹叶甲防治

1) 农业防治。及时清理玉米种植区域内部以及周边区域的杂草,降低双斑莹叶甲的越冬基数;合理把控施肥管理,选取能促进玉米植株抗逆性增强的肥料引入玉米种植;一旦发现玉米种植区域内存在双斑莹叶甲,应第一时间组织人工捕捉,减小双斑莹叶甲实际基数的效果;如果玉米种植区域受到双斑莹叶甲的影响较强,则在防治处理后需要及时投放充足水分与肥料,为玉米植株的恢复与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2) 生物防治。在玉米种植区域的周边位置加设以小麦、苜蓿等为主的植物生态带,为双斑莹叶甲的天敌生物創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从而达到控制双斑莹叶甲病害程度的效果。在投放农药治理双斑莹叶甲时,要保证相应药剂不会对双斑莹叶甲天敌生物的生存造成较大影响。

3) 化学防治。联合周边所有玉米种植区域共同推行双斑莹叶甲的防治操作,并适当放宽防治指标,促使防治总体次数减少的同时提升综合防治效果。可以在玉米种植区域内喷洒2.5%三氟氯氰菊酯2 000倍液或4.5%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力不断提升,玉米简化栽培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只有充分做好玉米栽培技术的简化与提升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才能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印长志.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1(3):31.

[2]邵晓梅,顾海霞.玉米病虫防治及化控综合实验[J]现代化农业,2021(1):6-7.

[3]李立鑫.新时期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机,2021(4):50-51.

1056500783313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