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刚川》中的叙事蒙太奇手法

2022-03-17梁雨威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蒙太奇金刚战场

梁雨威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1 引 言

因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违反停战协定,妄图争取更多不合理权益。1953年7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了金城战役,因美军时常骚扰袭击我后勤运输线,故后勤保障对于战役全局显得尤为重要,围绕金刚川河流的战事有力保证了金城战役的胜利。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管虎、郭帆、路阳以金刚川战斗为蓝本执导拍摄了电影《金刚川》,以非传统的电影叙事方式多角度再现了局部战斗的残酷。

在该影片问世之前,观众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还停留在《英雄儿女》《上甘岭》的电影时代。故电影上映后,影视界的分析大都集中在对其叙事主题和叙事方法的探讨上,国防大学詹庆生教授认为:“《金刚川》的上映具有重要的电影史意义,标志着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的重新崛起。”[1]他认为“这种多重视点叙事方式在市场主流的战争片中是第一次出现,无疑展现了主旋律电影美学寻求突破的新尝试。”范志忠[2]则认为“在后全球化语境下,《金刚川》以复调的方式叙述朝鲜战场上的牺牲寓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学界对《金刚川》的研究最后回到电影史的角度,论述当代该电影在抗美援朝题材类型电影的意义。

影片上映以来,因为情节内容的设置在军事上、情感上存在很多争议的地方,对影片的评价褒贬不一。事实上,《金刚川》的艺术特色极其鲜明,电影以小见大,以金刚川局部战场反映金城战役全局,以小人物的心理活动反映志愿军将士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决心。为了达到见微知著的目的,影片采用了一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影片从士兵、对手、高炮班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叙述。在叙事技巧上,导演管虎说:“我们设置不同的交叉叫交汇点,这个交汇点在作者电影里是不会给观众提醒的,但是作为商业电影、主流电影要提醒,要明确化……”[3]管虎深受多重视点叙事方式的影响,将同一故事情节从普通士兵、美军侦察机飞行员、高炮班的视角讲述了三次,并且设置了不少重复的片段帮助观众理解电影和电影人物的内心活动。但视觉叙事上仅有情节的“交叉点”是不够的,该片的叙事蒙太奇语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电影上映数月,对于电影主旨的探讨和电影史意义的研究相对成熟而关于视觉效果的研究较少。本文从电影拍摄技巧的蒙太奇手法这一角度观照影片《金刚川》的视觉效果,分析管虎等使用蒙太奇手法讲述金刚川战斗的过程,塑造立体的志愿军和美军形象,展现电影的张力,探讨叙事蒙太奇手法在制作影片中所起到的艺术和审美价值。

2 蒙太奇题解

蒙太奇一词,源于法语单词“montage”,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思为装配、安装、构成。其后的解释和运用均是基于此单词的衍生义。无论是蒙太奇“左派”的“任意两个片段并列在一起必然结合为一个新的概念,由这一对列中作为一种新的质而产生出来”[4]的在“摆弄”胶片片段时对胶片品质的发现;还是普多夫金认为蒙太奇为“将若干片段构成场面,将若干场面构成段落,将若干段落构成一本片子的方法”[5],认为蒙太奇是将镜头短片组合成电影长片的方法;抑或巴拉兹认为蒙太奇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镜头连结起来……整个场面就仿佛是由一大堆形形色色的画面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6],蒙太奇是一种将零散镜头按照一定顺序组合的方法。若进行简单的归纳,会发现所有关于蒙太奇的定义都将蒙太奇视为一个动作,即蒙太奇是对不同镜头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逻辑进行排列拼接的动作,最终使得孤立的零散的短镜头成为符合创作者期望的能够表达超出原短镜头简单叠加的意蕴的影视长片。

因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设备的性能愈发强大,制作和浏览短视频愈发简单,每个人都可以拍摄和制作短视频并在个人社交网络主页进行发表,如今甚至用智能手机对短视频剪辑也可以被归位蒙太奇的一种。在影视界以及对视频的加工和再创作中,还没有一个概念能够如此广泛的运用,所以基于蒙太奇概念基础上并对其分类则更加复杂。在电影和蒙太奇不断发展和迭代的过程中,除了前段所提的电影理论学家,我国不少学者也曾尝试对蒙太奇进行分类,但是分类后蒙太奇的种类和对蒙太奇分类的方法都是相去甚远。

影视界较为公认的方法则是将其分为叙事蒙太奇和表意蒙太奇两类,大多数蒙太奇的分类方法均可以归在此两类名下。类似于文学理论的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其内涵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过于庞杂。叙事蒙太奇是将一系列讲述故事内容、推动故事发展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情节发展顺序组合起来,使观众更易理解事件的发展,达到叙述故事的作用。表意蒙太奇则是将内涵相同或相似的镜头按照一定的逻辑循序组合起来,使观众更易理解事件的内涵,达到感受更加丰富的作用。

从无声电影蒙太奇到声画蒙太奇,再到当前许多学者将蒙太奇运用到文学作品创作和批评等领域,蒙太奇的理论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其运用和分析已经非常成熟。善用蒙太奇的人只是一个自媒体短视频的加工者,成熟的电影工业可能会将影片变成一个个“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好的导演必然是优秀的蒙太奇调用者和娴熟的使用者。《金刚川》作为二十一世纪描写抗美援朝战场的电影代表作,其崇高的电影史地位和多线叙事的表现方法,以及给予观众超过电影本身的震撼感,都离不开叙事蒙太奇手法的使用。

3 《金刚川》中的重复蒙太奇手法

重复蒙太奇,即蒙太奇结构中,代表一定寓意的镜头或场面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使其产生独特的寓意和特定的艺术效果[7]。《金刚川》中多次出现重复的镜头片段,主要指的就是前文主创管虎所提到的“交叉点”。如丛林中的主力部队遭受炮击、高射炮位的壮烈牺牲、观察哨下达渡江指令、喀秋莎远程轰炸美军阵地等情节,毫无疑问均属于复现蒙太奇的调用。复现蒙太奇手法的所重复镜头除了在每一次出现时与上下镜头衔接,推动影片的故事情节发展,更重要的作用是让观众对多线叙事的时间线有了定位点,通过重复镜头的调度提示观众战场的时间线,让观众在视觉上接受制作精良的画面冲击的同时,也对战场局势有了全局的掌握,使得观众犹如全能的上帝对战场有预见感,更能体会到观影的乐趣。

因采用多线叙事手法的缘故,若观众狭隘地理解为只是同样的故事看了三遍也未尝不可,所以在《金刚川》中多次重复的镜头和情节不胜枚举。在重复蒙太奇在该影片的运用并不是简单的相同镜头的重复出现,而是用细微差别的画面不停再现事件,用来突出事件本质的变化,从而深化主题。在影片所讲述的金刚川战事中,常受到敌军飞机的袭扰,我军并无制空权,对空的作战仅仅依赖两门高射炮和为数不多的炮弹。故防空成了整个战事的主线贯穿全片,该组情节突出了志愿军战士不畏牺牲,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完成任务的崇高革命精神,使得全片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影片中的高射炮有两门,隐藏在不同的地方构成一号炮位和二号炮位。高射炮位牺牲的第一组镜头是在我军普通士兵的视角中出现。高射炮位发现情况不对后,用口哨发出警报,而后一号炮位照明弹升起,大桥平安无事,升起照明弹的地方一片火海,二号炮位凭借照明弹的火光准确开火,击中美军飞机,桥上士兵一阵欢呼“打中了”。从普通士兵的视角出发,并不知道高射班所在战场的另一头发生的情况,只看到美军军机被击中,是多日被轰炸后的扬眉吐气,只看到胜利的成果而不知高射班组已然牺牲一半方才大声欢呼。高射炮位牺牲的第二组镜头是在美军侦察机飞行员的视角中出现,美军飞行员发现桥面志愿军在渡河,但没有理会,而是冲着隐藏在玉米地已击中过美军飞机的高射炮位飞去,经过两轮俯冲轰炸后,我军一号炮位被击中,一号炮位炮组人员在牺牲前最后一刻发射了照明弹给出了美军飞机的方位,二号炮位凭借亮光击伤美军飞机。在高射炮位牺牲镜头的第二次复现时,使得影片对于双方的战斗人员都有了生动的刻画。高射炮位牺牲的第三组镜头是高炮班的第一视角,介绍了一号炮位是如何战斗到最后一人一枪一弹,二号炮位在战友牺牲时化悲愤为力量,主动暴露位置吸引敌机前来,最后成功击落敌军侦察机,二号炮组成员也几近全军覆没,高射班以极其惨重的生命代价为修复大桥和部队通过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第三次镜头的复现配合影片精良的音效,观众仿佛已亲临真实的战场,既看到了敌机所拥有的远强于我军的武器装备,又看到了高射炮组不畏强大、顽强拼搏的精神。

尽管都是同样的异常示警、敌机俯冲轰炸和我军高射炮对空射击的镜头,但是复现蒙太奇所叠加的这些镜头,配合上下镜头更深一步的刻画,自然而然地使观众产生了后知后觉、恍然大悟的观影快感。复现蒙太奇所逐步透露的实际情况,达到了一种衬托的效果,高炮班本可使用自身的战场自主权,先保全自身再歼灭敌人,脱离战场保存实力,但是为了大部队的安危,两个高射炮组在全无沟通的前提下,既凭借着默契击伤击落了敌机,又不约而同地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做出了牺牲自己的抉择。复现蒙太奇式应用不断刷新观众对战斗和战场的认知,原来战争并非只有胜败之分,人民军队并非一直如同二十一世纪以来强大,志愿军所战斗的战场和国际环境远比我们想象的恶劣。复现蒙太奇所重复的镜头,非常直观地向观众展现了战斗的残酷,我军战士在敌机的射击下一个接着一个、一次又一次地被撕裂成血雾,使观众明白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阵亡名单不只是一个数字,战场是会流血牺牲的,甚至这些牺牲并不为人知晓,并且这些牺牲对于双方的战斗人员来说都是不可避免且残酷的,影片镜头语言所表达的意蕴由此变得绵长而又深刻。

4 《金刚川》中的平行蒙太奇手法

平行蒙太奇,又叫并联蒙太奇,它将一系列相互之间不具任何共时性的画面交织在一起[8]。虽然《金刚川》这部影片的字幕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以“士兵、对手、高炮班、桥”命名,情节线索非常明显,但第四部分“桥”时长较短,内容上更多的是对全片主旨的升华,对战事结局的交代,故不列入讨论。

影片的第一部分“士兵” 讲述的是先遣连一个普通士兵及其所在连队,试图通过工兵搭建的简易桥支援金城战役前线,不料该座木桥由于敌机和敌火炮袭扰,导致部队无法过江,只好前队改为后队,并入工兵连调度,执行保护和修复大桥的任务。虽然离战功越来越远,但全连上到连排干部,下到通讯员、士兵面对敌机、榴弹炮、延时炸弹造成的巨大伤亡面前仍坚决执行了任务,并且目睹了高射炮班为保护大桥不惜暴露自身,这条是地面大部队的故事线。影片第二部分“对手”讲述的是美军侦察机飞行员对我军地面部队造成的巨大威胁,在白天的侦察飞行中,飞行员希尔及其属下下降高度对大桥进行毁伤效果评估时部下被志愿军高射炮准确命中而阵亡,再次执行任务时希尔提供给榴弹炮阵地正确的坐标命中了大桥,就在完成任务返航时,希尔出于复仇直奔高射炮位,摧毁了志愿军的一号炮位并被二号炮位击伤,此刻他才发现二号炮位的存在并在呼叫炮火支援时,志愿军喀秋莎火箭炮掠过机身摧毁了榴弹炮阵地,两次向闪着火光的二号炮位俯冲射击和投弹,误以为摧毁了志愿军所有防空火力后呼叫轰炸机并为其护航,最终被二号炮位炮火击中阵亡。影片第三部分“高射班”讲述的是弹药稀少的两个高射班组隐藏在玉米地中保卫大桥,一号炮位在击落一架侦察机后暴露位置傍晚就被敌机射击,关班长及炮组成员在高射炮弹用尽后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发射照明弹后牺牲,正是照明弹的光亮给二号炮位击伤敌机指明了位置,敌机意识到二号炮位后却不明位置,心系大桥的二号炮组成员用火光照亮自己吸引敌机前来,两轮轰炸后炮组成员仅剩重伤的张飞一人,独自操作高射炮击中了护航的侦察机,迫使轰炸机只能高空投弹后离去,两组高射炮成员用自己的生命为大部队过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三条同时异地的情节线索,三个战场视角分头叙述最终统一在金刚川这个完整的战场结构中,三个视角代表的是三个完全不同的战场参与者,平行蒙太奇的运用不断变换时空和地域,使得任务不相同,甚至立场也不相同的他们统一在共同的主题中,最终出现在金刚川木桥的两岸,在天空与地面展开激烈的角逐,为观影增添了节奏感。三个部分虽然是独自进行的,单独观看某一部分也可以对影片的内容了解十之八九,但是平行蒙太奇的运用,令观众只有将情节相互联结,才能对导演所要表达志愿军不惧牺牲的精神有更加深入的体会。如同样士兵站在断桥上用冲锋枪对敌机射击的情节。在第一部分“士兵”片段,此时是我高射炮被多次击中,延时炸弹引爆之时,桥断人伤,士兵心仪的女通讯员阵亡,连长重伤;在第二部分“对手”片段,希尔因连续击毁击伤志愿军两门高炮,再无装备能对他造成致命打击故得以低空侦察大桥情况,冲锋枪的火光此时宛若一瞬而逝的烟火,无法对他造成任何伤害,从他的视角更像是在为他庆祝,子弹击中飞机蒙皮只会被弹开,希尔带着不屑一顾的表情拉动油门而去使得观众看到冲锋枪射击的场景多了几分悲壮和苍凉。平行蒙太奇运用下的这个场景衬托出了高射炮班的重要作用,因为高射炮的存在敌机才不能肆无忌惮的俯冲和轰炸,通过镜头的组接使得相同的内容有了更大的信息含量,两个镜头虽然叙述着同样的内容,但他们内在蕴含着强烈的敌我矛盾,丰富了剧情的同时也为偌大战场上的有限事件提供了时空灵活转换和自由叙述的可能性,影片结构也更加多样化。

5 统一的时间轴上的蒙太奇

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不断重复的情节,不断变换的视角,事件稍纵即逝,即使配合提示的字幕,仍然会给观众观影带来一种空间混沌、影片时间线错乱的感觉。但运用时间轴作为蒙太奇运用的法则,统一到一条主线的叙事中,只要稍加思考,在信息含量颇大的战场中最大化地降低了观影难度。

通过对影片的事件进行整理,其事件发生时间为1953年7月12日的下午和次日6点,以最详尽的第三部分总结事件。

若第一部分只是故事的梗概,而后续部分通过不同视角所获得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影片观赏也渐入佳境。第二部分着重描写空中的激烈对抗,希尔在发现二号炮位后本想呼叫榴弹炮活力覆盖,转瞬间榴弹炮阵地灰飞烟灭,只好亲自攻击二号炮位,美军电台也只能呼叫轰炸机轰炸大桥,希尔只好在受伤的情况下再度为轰炸机护航,二号炮位的最后一人张飞在断臂的情况下单臂操作高射炮,用最后的几发炮弹击落了希尔。第三部分作为全片描述最详细的部分,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比如为什么一二号炮位实际上的操作者和影片开头的指令不一样,原来是战友情深,资历老的关班长抢过了位置已暴露的一号炮位,等等。再如张飞在桥上介绍一号炮位情况时,造成巨大伤害的延时炸弹在此刻启动,给影片埋下了一颗大桥即将遭到毁灭的种子。

其实影片的发生时间很短,仅有不到24小时,空间也仅局限于金刚川的两岸,若采用传统样式保持叙事的连续性,该影片则未免太过乏味而沦为一部只有“主旋律”而缺乏观赏性的影片。我们通常认为优秀的战争类影片应该是史诗级的,给我们感受到宏大的战场、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高层指挥员的运筹帷幄、士兵的牺牲精神等元素,观看战争电影应该像在观赏一部史诗。电影的“史诗性”通常在影像语言上的体现是大量采用长镜头进行叙事[9]。长镜头可以轻松地在拍摄 上给观众带来气势磅礴之感,而在《金刚川》中将同一事件分为三个视角再现,并在时间轴上按照顺序排列组合,这也是时间轴上的蒙太奇的巧妙运用,打乱了战争从头到尾线性发生的时序,在三遍的观影中给了观众对于战争和战场更多思考的空间。每一个镜头时长较短并时常变幻,使得观影的节奏更加紧张,但也更加考验创作者的构思和能力,该蒙太奇手法的成功运用将国产战争片的叙事带入了新时代,不再单纯比拼题材的构思和战争场面的真实性,打破了原国产战争片单一的叙事模式。

6 结 语

对于创作者而言,叙事蒙太奇使得《金刚川》在混乱的空间场景中发生的场景能够按照时间线有条不紊地展开,给创作者“小题大做”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空间,对于金刚川两岸发生的惨烈战斗刻画得更加细致入微。对于读者而言,叙事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使得镜头更加碎片化,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现场感更加强烈,情节更加扣人心弦。叙事蒙太奇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使国产战争片摆脱政治宣传为主的窠臼,给影片增加更多的美学价值,在视觉效果方面也增添更多的可观赏性,吸引更多的观众最终体现在票房和收视率上,从而使国产战争片的创作进入良性循环。《金刚川》影片的成功是题材、演员、主创等综合作用下的成果,电影的成功是合力的成果,叙事蒙太奇手法作为一种技巧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只有运用得当才能锦上添花。

猜你喜欢

蒙太奇金刚战场
金刚炮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追影记
错位蒙太奇
C-130:战场多面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没有金刚的金刚狼爪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实践
从叙事的角度谈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