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路径探析

2022-03-17李碧虹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李碧虹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专业性人才的主阵地,大学生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他再次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为“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3]。创业教育课已成为众多高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之一,被纳入了高校本科生必修课程体系。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也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促互融,相互协同。因此,深入思考探索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创业教育革新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创业教育有待解决的问题

创客们策划创业项目时要充分考虑用户的真正需求,高校创业教育的革新强化和发展进步也需要先深入了解自身有待解决的问题,才能切实意识到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创业教育必要性。近年来,国家的政策扶持、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众创空间的创立、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各类创业孵化器的支持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高校创业教育的推动下,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不少大学生因为共同的创业意向而自发成立创业小组,群策群力开展创业实践,很多优秀创业项目还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开办了新企业,并正常地进行商业运转。经过数年的探索,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已取得显著成效,大学生创业意识在不断增强,创新创业理念已深入人心,经过政府、高校、社会等各方努力,高校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条件都得到初步建设和发展,为高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高校创业教育仍然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借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1.1 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待清晰

近年来,高校创业教育愈来愈得到发展支持,创新创业学院的成立、校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兴起、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等一系列举措反映了高校对创业教育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但作为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刚刚起步,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也甚是懵懂,常常将该课程与教学生“开公司”画等号,许多学生觉得自己又不开创新企业,创业教育课程与自己无关,忽视了创业教育类课程在培养能担当创新型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复合型创新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曲解了创业教育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如在启发学生生活中的痛点也是创业机会时,有同学就贸然提出,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学校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明文规定的“乐跑”任务是个痛点问题,并把开拓“乐跑”代跑业务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且有学生还给予响应,他们都未意识到这是一种作弊行为,这种思想认知上的重大偏移就需要及时的正确引导。创业基础教育课程亟须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和学习观。

1.2 课程的实操实践环节待强化

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仍多以创业理论的传授为主、创业案例解读为辅,实操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多体现在少部分创业热情极高的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取奖励荣誉。其中又有少部分创业项目能够真正落地、实际运营,这其中能够持续盈利的创业项目又是大浪淘沙、幸存者寥寥。许多创业教育课程在顶层设计时都将实操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而非简单的理论宣讲、走马观花的基地参观、以参赛获奖为导向的小众实践,力图避免授课形式的单一化、授课内容的机械化、授课效果的功利化。但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性公共基础课,创业教育课程也面临着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如课堂选课人数可达百人甚至更多,但课程学时又是有限的,开展小组讨论、主题导入活动、总结发布等有效的课堂实操实践活动会影响到课程进度。实操实践环节所需的场地要求也很难在一般教室中得到满足,因为教室桌椅一般是固定的,所以开展分组讨论时经常会出现同组成员交流不方便的状况。进行实操实践会用到的沙盘、纸笔等材料也是需要筹备的,参与学习的学生数增多,相应的支出也会加大。此外,大班的实操实践教学容易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分组任务开展时参与度和投入度不够等不良现象。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思政”革新,对如何提升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操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导向和思路。

1.3 师资的课程思政意识待提升

近年来,高校也愈加重视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如开展集中培训、进行集体备课、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示范教学等,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趋向成熟,但该课程的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的空间仍很大。不少创业教育课教师并未亲身经历创业,缺乏自信和实践教学经验。有些老师课程专业知识掌握不足,一些专业性问题自己尚未读懂弄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避而不谈、不会解读、讲了不通的尴尬情况。因此,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师资还尚在疲于提升巩固专业素养,较少或者尚未静心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创业教育课程的系统方法路径,推进创业教育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2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创业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大学生们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1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创业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决定了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创业教育旨在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磨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切实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担负着培养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锻造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复合型创业人才,教育学生立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创业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2.2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们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积极倡导创新创业文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们应当顺应时代进步,适应变化挑战,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把握机遇,成为具备强大综合实力的创新创业人才,更好地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们革新理念,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使大学生们具备创新创业的实际本领,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创业教育中的融入将更全面地提升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高校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在实施创业教育中不仅要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更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引导大学生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到一起,树立为国为民艰苦创业的远大理想,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获得自我价值的升华。

3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等各方面都存在内在的一致性,二者能够和谐统一,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素养、最终实现全面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和意义。

3.1 思想政治教育可为创业教育把握正确的方向

“创业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还是价值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进行价值引领,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远大目标和精神动力。”[4]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使创业实践保持更长久的生机,缺少精神支持的创业实践是走不远的、注定失败的。部分大学生在创业教育课堂上表现出短视功利、创业目标不明确、法律意识淡漠、创业能力较弱、缺乏担当精神等不良价值观念,折射出创业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的现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社会,多元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冲击着大学生们的思想认知,创业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们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紧跟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坚守社会主义远大理想,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创业实践中明确科学实际的创业目标、明确自身的责任担当和时代使命,主动地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想结合起来,自觉承担起建设创新型人力资源强国的重任,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入可为创业教育把握正确的方向,是创业教育高效、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3.2 思想政治教育可为创业思维拓展丰富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包涵了理想信念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品德修养教育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内容,大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也能积极推动自身优秀创业素质的养成。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它与思维科学是息息相关的,它着力培养人们将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进而形成客观、严密的思维方式。”[5]创业教育进行“课程思政”革新,可以强化创新创业思维的训练,革新大学生们的创业思维方式并在实践中转化应用。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不是海市蜃楼,不能无中生有,必须立足国情、党情和社情来开展创新创业,思政课的政治性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相对全面科学的形势与政策指导。”[6]创业教育可引入形势政策教育,如“一带一路”倡议理论、中美贸易摩擦的情势分析等,让大学生们能认清国内外局势、了解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清楚各国政治的本质,具有国际视野和大格局意识,能从更高的战略高度、以更前瞻的眼光看待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紧紧把握时代和社会发展趋势,制定更合理的创业目标,拣择更易落地的创业项目,更契合地把个人理想和中国梦想结合起来,树立起正确的创业观和成才观。

4 高校创业教育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路径探索

通过对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可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极大地助力高校创业教育的正向发展和繁荣发展,因此,针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从思想基础、制度保障、师资培养三个方面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革新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4.1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夯实高校创业教育的思想基础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创业教育也要把培养“政治品质”放在首位,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们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具备优秀的精神品质,要成为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创业人才。因此,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强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可帮助大学生们坚定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头脑,避免因急功近利而落入精致的利己主义深渊,而是能胸怀大局、能干大事。

“四个意识”是检验政治素养的基本标准,“四个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顶层设计,是建构社会主义制度共同体的基本指导思想。”[7]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对大学生们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选择有着重大和深远的影响。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青春正能量,夯实高校创业教育的思想基础。

4.2 改革评价体系,重视过程管理,完善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保障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课程观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创业教育较之其他课程有着更高的实践性要求。创业教育课程并不是以教学生创办新企业为主要目的,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业理念的正向引导、创业意识的发展形成、创业能力的培育强化、树立起科学的创业观。因此,创业教育课程考核的评价体系不宜仅仅重视创业理论的考核成绩、创业计划书的质量优劣,而是要综合考量每一位学生在创业教育课程开展的整个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如一个学生对课堂活动的重视程度、课堂发言的质量和数量、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度、制定创业计划书的贡献力、课程作业的完成度、汇报发言内容的思想性等等,都可作为评价指标,给予合理的权重。再如,创业教育课堂上一般会采用分组方式,成立创业小组、模拟创业过程、开展创业实践、形成创业项目,通过将每个创业小组课堂表现的综合考核和小组每一位成员课堂表现的个人考核结合起来,防止“一刀切”评价标准带来考核上的不公平、不公正,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有效避免某一位组员消极怠工的情形出现。在创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们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细化和完善考核评价标准,探索能够真正引领学生创业价值导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科学评判标准,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证。

4.3 借力政工骨干,汇聚“智库”资源,建强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高校专兼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学生工作相关部门管理层人员等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有着丰富的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且与大学生的联系最为密切,能够了解大学生们的所想所求,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思想引领、教育引导。因此,高校应充分调动政工骨干们的积极性,对他们进行创业师资的培养,强化他们的创业教育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业教育热情,革新他们的创业教育理念,丰富他们的创业教育知识,让思政骨干们自觉成为创业理念的普及者、创业知识的传播者和创业实践的指导者,并激励政工骨干们不断增强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双重能力,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实践和创业教育的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创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去。

此外,高校还应积极整合校内外人力资源,在有创业意识和能力较强的专业课教师、知名创业指导师、优秀的创业企业家、成功的创业校友、劳动模范、工匠大师等群体中遴选典范人物,汇聚到学校的创业教育“智库”中来,聘请他们担任专职创业课程教师,充实建强学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通过现身说法讲座、创业竞赛指导、创业项目辅导、创业计划书诊断、创业导师结对帮扶等方式培养大学生们的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们的创业能力、指导大学生们的创业实践;通过校内外合作联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营造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