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英语ESP教学模式研究

2022-03-17张会会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料库英语课程跨文化

张会会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不断加速,推动我国社会发生新的变化,新时代对我国的教学领域提出新的需求,培养国际型人才迫在眉睫,而人才的语言培养不可或缺。长期以来,公共英语教学忽视不同专业所需的英语知识,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教学模式,即通用英语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各专业学生的英语需求,并且公共英语教学过于依赖课本,无法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应用技巧以及实用功能。而ESP教学模式具有国际化特征,它可以与虚拟语料库和跨文化交流课程结合,打破EGP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因此,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将知识教育与思维培养相结合,形成现代化、国际化的英语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阶段EGP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陈旧

当前,对于公共英语课程,大多数高校采用EGP教学模式,教学效率低下,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英语技能,与实现应用英语的目标相差甚远。EGP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课本为主,师生互动较少,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只会看英语而不会说英语,这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教学,即使在教学中使用自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也无法真正使学生体会到英语语境,无法提高英语运用技能,因为EGP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今的公共英语教学。

(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材体系单一

当前,部分高校的公共英语课程教材与专业英语课程教材基本一致,为同一个版本。事实上,公共英语课程教材应当与专业英语课程教材有一定程度的区分,因为二者培养的学生所需的英语技能与英语应用并不相通。另外,部分本科高校的公共英语课程教材的内容较为简单,无法支撑本科生就业所需的英语技能学习。

(三)课程评价标准僵化

当前,对于公共英语课程评价标准,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方式基本为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这种评价标准对于英语学习而言,过于传统与死板,无法真正了解学生对英语的掌握情况。通常,学生经过大学本科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对英语的掌握能力较低,主要是口语较差,与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差甚远。基于此,可以得出公共英语教学相较于专业英语教学效果较低的结论。

二、ESP理论概述

(一)ESP理论的形成

20世纪60年代,ESP教学模式已经形成,并于70年代进入中国。ESP理论来源于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中的语阈理论,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支配。Hasan赞同Halliday的观点,把语境和体裁看作同一个层次的概念,认为语言是一个意义构型[1]。Hasan和Halliday为ESP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ESP教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在Halliday的语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得到了更全面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语成为国际间进行交流的通用语言,ESP理论形成。

(二)ESP理论的特征

学界对ESP理论的特征与性质存在不同观点。学者Carver认为,ESP课程具有三种特征:一是ESP课程强调以某一特定学科或范畴的需求为导向;二是ESP课程要求学习材料具有真实性,课程所涉及的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需求相关;三是ESP课程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引导与自我选择。ESP理论具有四个绝对特征与两个可变性特征。四个绝对特征为:满足特定学习者的需求,教学内容与特定学科相关,ESP语言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上与特定专业相适应,ESP与EGP存在鲜明对比。两个可变性特征为:ESP教学局限于促进学习者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可以不局限于预设的教学方法。

(三)ESP教学模式

ESP教学模式有多种。ESP英语教学采用语言和知识双轮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者能够从聚焦纯语言的通用英语学习习惯中走出来,重视作为知识载体的各种语言形态。这种教学模式以领域知识积累为导向,使学习者实现从追求完美的英语表达到能够用英语表达专业领域的知识的转变。另外,ESP英语教学模式聚焦于课堂交流与课前、课后自主学习,强调专业领域知识,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一是分层次英语教学模式,根据英语成绩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级别,根据各级的需要选择教学材料;二是专业细化英语教学模式,从基础英语课程向双语课程过渡,满足学习者的特别需求[2];三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英语教学,基于计算机的英语教学是教师层面的,计算机帮助教师摆脱以板书为主的古板教学模式,而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四是多模态英语教学模式,教师运用多种表征,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提升教学效果;五是翻转课堂英语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前对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性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六是主体性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性、创造性引导,使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与英语水平自主学习。

三、实施ESP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

首先,英语教学应当建立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上,更应当建立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上,由此进行研究,实施立体研究模式,针对学生的英语需求与职业需要进行英语教学,结合我国的教育资源与环境,开发出适合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方式,而ESP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其要求。其次,ESP教学模式可以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技能的前提下,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思维与应变能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目前,英语教学研究的目的虽然为培养人才与英语技能并存,但是其培养模式仍然停留在培养学生英语技能的层面上,因此,ESP教学模式对于解决现阶段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二)满足国家与社会对英语的需要

2020年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专门用途英语着力“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体现研究生英语的工具性。其课程“包括学术英语(通用学术英语、专门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两大课程群”。《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是当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所推出的指南,从中可以看出,现在国家对于英语教育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语言,可以在专业领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与工作。另外,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的体现,其目标设定、课程功能、课程体系等在文件中均有指导性规定。

(三)满足国内对英语的需求

基于ESP的英语教学可分为EAP与EOP两类,二者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以及行业英语应用能力。EOP针对专业领域的专门英语进行培训,例如法律、会计、旅游、机械等专业。近年来,由于国内各领域对英语的需求增加,EOP增加了相关科目的英语教学。

关于英语语言的学习与教学,我国学者提出了“需求”导向理论。束定芳、华维芳指出,外语需求可分为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两类。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对英语语言的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明显增加。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与其工作或交流所需的目标水平存在差距,因此产生了个人需求。而在跨文化交流、多元化与国际化背景下,事业单位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应聘者掌握外的语种类与水平有所要求,因此产生了社会需求。

四、ESP教学模式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ESP教学模式课程设计

国内的ESP教学模式先行者卢思源教授认为,ESP学习者必须把自己在英语课上学的语言知识和在专业课上学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使二者相互渗透,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3]。

ESP课程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ESP课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在学时方面,应秉持“少学时,多课程”“重课堂,更重课外”的理念。教师不能占用学时,以免影响“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原则的贯彻。二是在课时设置方面,应当以一门课程32学时为标准。32学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过于繁重的课程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知识的吸收。如果课程内容较多或较为复杂,最多也不应超过48学时。

(二)ESP与虚拟语料库

1.建立语料库。Simpson等学者建立了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设计了阅读写作教材和学术英语词汇[4];Oliveira用语料库对ESP教学和文学研究进行了探讨;Milizia将语料库运用于ESP教学实践中。

2.语料库的特征。虚拟语料库具有真实性、时效性与丰富性的特征。语料库来源于真实客观的语言样本,运用虚拟语料库设计的学术英语词汇与阅读写作材料等均具有真实性。虚拟语料库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化演进,不同的词汇产生多层词意时,语料库会对其进行更新,体现其时效性。虚拟语料库的丰富性体现为语料库的词汇种类与知识领域的丰富性,而词汇的丰富性被认为是衡量写作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及学习者语言水平的重要预测手段。

3.ESP视角下虚拟语料库英语教学模式。首先,虚拟语料库对ESP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词汇研究与教学上,语料库帮助ESP教师与学习者突破专业瓶颈期。具体而言,虚拟语料库中设置了个性化创建,即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创建符合自身的语料库,语料库的关联设置可以帮助用户精确地查找文本语料,用户对其进行选择和建库。其次,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在于锻炼学习者的写作能力,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英语思维能力。另外,英语写作可以延长思维的生命长度,写作是思维过程的重现,可以帮助学习者从战略上思考问题。在以往的ESP教学中,学生对英语写作缺少专业术语积累,使得英语写作成为一大难题。虚拟语料库加入ESP教学,可为教师开展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便利。

(三)ESP与跨文化交际课程

1.跨文化交际课程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将英语教学向英语专业教学靠拢的体现。一方面,它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更优秀的英语人才。另一方面,它可以打破ESP英语教学不专业、不全面的观点,培育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促进人才更加全面地发展。

2.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模式。ESP课程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对授课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环节也有一定的要求。师生互动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与应用的真实情况。跨文化交际课程在ESP教学中体现为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可使用《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教材。该教材包括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文化知识等,其中涵盖语言学、文化、文学与人文科学等英语学习课程[5]。在ESP教学中,教师可将《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中的10个单元进行分层讲解,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或是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与综合运用,设计相关的实验环节,即模拟相关交际环节,对学生的专业领域的英语语言进行训练。

五、结语

ESP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我国各领域英语人才共同发展,而全球化与大数据的发展又为ESP教学提供更多的选择模式,互联网为ESP教学提供信息化渠道,这是促进我国各领域人才向国际化领域迈进的必经之路。促进ESP教学模式转型,将ESP教学与虚拟语料库进行融合,将跨文化交际课程添加至ESP课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研究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交流能力。因此,重视ESP教学模式与时代发展目标及人才发展战略之间的相容性,促进ESP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革,能够为我国各领域发展提供英语人才。

猜你喜欢

语料库英语课程跨文化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