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徽剧跨文化传播创新策略研究

2022-03-17张艺臻薛强华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戏曲文化

张艺臻,薛强华

(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借助大数据、多媒体等新兴技术,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1]。但是,目前我国的文化发展还处于中等水平,文化软实力并没有得到凸显,中国想要成为世界文化强国,需要弘扬传统文化,使其在世界范围内被熟知[2]。“融媒体”作为互联网社交媒体普及发展的产物,在各类媒体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下,为传统媒体的整合与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以手机客户端为代表的第五媒体,表现出了明显的高时效、碎片化、互动性(社交化)、深入性、短暂性、颠覆性特征,并使媒体人和受众的界限逐渐淡化。在此基础上,信息跨文化传播成为发展的必经之路。从根本上讲,跨文化传播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交流的双方在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上存在明显差异。从功能上讲,传播行为主要有3个方面的作用,分别是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从成分组成上讲,它包括传播的主体、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渠道、传播的对象以及传播的效果。以上三大作用和五大要素,对实际的传播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也可以将文化传播理解为实现文化共享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创造、修改和转化,最终实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作为最早传播到海外的中国古典文化[3],徽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传统特色,其音乐、唱腔优美,可以分为青阳腔、四平腔、徽昆腔、昆弋腔、吹腔、拨子、二簧、西皮、花腔小调九类,其表演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文戏具有载歌载舞、委婉细腻的特点,武戏则粗犷、炽热,是国家文化基因中的重要符号。徽剧的跨文化传播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输出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拟客观分析现阶段徽剧跨文化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期为徽剧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一、徽剧跨文化传播问题解析

分析徽剧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表现,不难发现,在海外实践过程中,以舞台艺术形式展现徽剧已经在异质文化环境中建立了一定基础,国外观众对徽剧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徽剧在对外输出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主体亟待优化

在徽剧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对其主体地位缺乏正确认识,从而直接影响了徽剧跨文化传播的效果。首先,现阶段,徽剧跨文化演出主要是由官方组织协调的活动,徽剧的跨文化传播仍然停留在“送出去”阶段,对它的认识依然只是单纯的“单向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国家始终作为徽剧跨文化传播的主体,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组织团体的作用和功能。其次,徽剧的创作团体和个人对徽剧的输出缺乏主观能动性,认为文化传播是国家层面的活动,缺乏主动宣传和传播作品的意识。在进行文化传播之前,缺乏有效的环境考察,在进行文化传播之后,未及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对实际传播效果不够了解,无法从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除此之外,舞台演出作为传播活动的主要方式,在演出过程中,徽剧艺术家、跨文化传播学者、翻译家之间缺少协调配合。徽剧艺术家专注于舞台表演,重点关注艺术形式的创新;跨文化传播学者在人际交往、信息传播等活动中将徽剧的特色融入其中,通过组织跨文化的徽剧交流活动打破中外文化壁垒;而翻译家则致力于将徽剧文化阐释得更加精准,促进其繁荣发展。但实际情况是,徽剧艺术家虽然熟知徽剧文化,但缺乏外语交际能力,对外国国情不甚了解,未能及时对徽剧表演形式进行创新改革,在国外演出时,由于没有充分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导致徽剧传播受阻;翻译人员和跨文化传播学者虽然具备国外相关知识,但缺少对徽剧的专业性理解,因此,徽剧的翻译在准确性、文化意境方面难以得到较好诠释,导致徽剧的跨文化传播受到一定限制,影响了中外戏剧界的平等对话。所以,在徽剧传播发展的进程中,徽剧艺术家、跨文化传播学者、翻译家之间需要增加交流,协同合作,从而促进徽剧的发展。

(二)传播内容有待改进

徽剧跨文化传播的内容质量有待提升。目前,徽剧的跨文化传播在内容及翻译表达上,还存在以下待改进和创新的空间:第一,剧目宣传不到位,徽剧的表演题材极为广泛,表演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现阶段对徽剧文化内涵的介绍和宣传,只是将徽剧演出活动开展到国际舞台而已,并未对表演的内容进行广泛宣传,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播渗透;第二,相关网站的宣传水平较低,缺少完整、经典的徽剧翻译资料,而已有的资料在翻译方面也存在大量错误,甚至缺失文化内涵;第三,演出内容缺乏双语字幕,大多数徽剧团与翻译团队缺乏长效的合作机制,以临时合作为主,在海外演出时,翻译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由于得不到有效译介,徽剧的跨文化传播效果大受影响。

(三)传播效果有待提升

目前,徽剧的海外受众主要是在海外生活的华侨,其次是对东方文化好奇的外国人士,还有对东方文化有切实了解需求的文化交流友人、师生等。有数据显示,一场徽剧专场演出中,外国观众仅占10%左右。可见距离徽剧走入西方主流社会还有一段距离。由于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原因,理解徽剧对海外受众来说仍是一件难事。大部分海外受众认为徽剧很美、很神秘,虽然有字幕,可是缺乏相应的剧情介绍和文化铺垫,他们很难理解和欣赏其内涵。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国外的文化传播特点和文化价值取向,对徽剧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可以徽剧的唱腔和表演形式演绎国外经典名著,提高文化传播效果。例如,对莎士比亚经典名剧《麦克白》进行艺术改编和创新,运用徽剧表演艺术形式,创作出《惊魂记》,用虚拟和写意的形式将传统徽剧艺术与外国文学经典完美融合,充分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传播手段尚需拓展

徽剧跨文化传播的力度不足,传播与译介途径单一,也直接影响着其传播效果。近年来,徽剧在国际媒体中出现的频率逐年下降,相应地,国外媒体的关注度也有所降低,这给徽剧的文化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国内与徽剧相关的宣传网站建设尚不完善,内容更新速度较慢,页面展示缺乏生动性,部分网站仅有汉语,在对外传播方面缺乏互动性。目前网络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徽剧却还仅通过出国演出的形式进行文化交流,未充分利用融媒体的传播优势。另外,徽剧跨文化传播的手段相对单一,多元化程度有待提高,可以通过注册国外交流软件Facebook等进行线上直播,提高徽剧传播效果。徽剧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还缺乏与其他文化产业的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化传播的辐射面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拓展海外受众面。

二、 融媒体时代徽剧跨文化传播策略

(一)壮大传播者的队伍,提升传播者的素质

文化的传播者在推广文化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融媒体时代,徽剧的跨文化传播需要不断挖掘戏曲传播者,扩大传播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在扩大徽剧文化影响的同时,提高传播者的个人文化素养也极为重要。

首先,在扩大徽剧对外传播的队伍建设上,国家和政府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中国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传播,可以树立国家典型模范代表,给予相应表彰,以激发国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应鼓励民间戏曲群体的自主发展,促使其主动弘扬中华戏曲文化,并在国外当地进行文化演出,使文化更加“接地气”,从而拉近徽剧与国外受众之间的距离。在表演过程中,要主动探索多元模式,更新表演理念,创新文化作品,提升演出水平,保证戏曲传播的质量与数量,使跨文化传播更具成效。其次,要培养高素质的徽剧对外传播专业人才。为了确保徽剧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必须培养专业的戏曲演员和编导人员,以及对外汉语教师。国际汉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中华文化传播意识,在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助力徽剧的跨文化传播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在徽剧专业院校开展相关翻译社团活动,或在翻译院校组织徽剧文化宣传活动,通过举办徽剧翻译大赛、徽剧剧本创作大赛、徽剧舞台表演等,吸引更多外语专业人员加入徽剧文化传播中。

(二)灵活运用翻译手段,结合情境提高表达效果

徽剧的剧本创作具有灵活性和生动性,为了使其在跨文化传播中被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剧本的编写和翻译要结合当地群众的生活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变。翻译人员对剧本的词语翻译需符合实际语言情境,要既考虑国外的文化和语境,又充分了解徽剧语言的翻译规范,将剧本的内在文化展示给读者,引起其情感的共鸣。徽剧剧本在推广至国外的过程中,读者可以通过译介的剧本,充分理解作品所传达的信息,与人物进行情感交流和并产生共鸣。因此,翻译人员要充分了解传播目的地的语言习惯和社会风俗、宗教观念、历史文化等,准确、完整地传播徽剧文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先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表演形式,再将其适当融入徽剧的传播中。

(三)精选演出剧目和形式,加强演出质量的控制

徽剧剧目的编排要精益求精,在剧目选择上,要突出新颖性和创新性。演出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肢体的表演、舞蹈形式的展示等多方面对徽剧的剧目进行二次创作。在创作上,要符合观众的价值取向,贴近群众生活,表演喜闻乐见的故事。同时,也可以通过系列主题表演,以更加深入的形式走近大众,让外国人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国经典文化。剧本的选择上,要重视经典文化故事的传承,通过重塑典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传播中华传统美德。

在演出形式上,要夯实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中国的戏曲具有自身的美学特征,往往以生动的表演形式、细腻的情感表达吸引海外观众。传统戏曲可以通过表演形式和服饰的创新,在舞美和服装上保留民族特色,再加入西方元素,从而拉近与海外观众的距离,使其在产生亲切感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欣赏徽剧表演。

(四)充分利用传播媒介,扩展新兴文化产业

现今的文化传播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可以通过人际传播、纸质媒介、广播、电视、互联网多媒体等传播方式对徽剧进行推广。21世纪互联网高速发展,融媒体为传统戏曲的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融媒体是区别于旧媒体而言的大众传播媒介,可将信息个性化地送达几乎所有人,且具有极高的时效性。由于人们对文化的自主选择性增强,因此为了扩展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播范围,加快传播速度,增加戏曲文化的传播者和受众,必须不断加深融媒体合作。在国外宣传推广时,可以利用传统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如:通过张贴海报公开演出时间、地点和剧目;利用广播报道和电视采访等实时报道戏曲演出情况;依托网络媒介建立戏曲演出交流平台,观众在平台上可以自主发表意见,有效反馈信息。

徽剧表演活动开始前,可以召开记者招待会,介绍徽剧作品的主要内容、创作理念、作品的看点及演员情况,并通过媒体进行报道,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传播演出信息。因此,在徽剧传播的进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宣传方式的多样化,让更多的海外受众了解中国传统戏曲。

三、 徽剧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一)徽剧本身传承和发展的需要

自从徽剧由说唱艺术演变为正式的戏曲形式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精致典雅的特点一直对其影响颇深,使徽剧形成了唯美婉约、诗意浪漫的独特情怀[4]。在发展的过程中,徽剧一方面不断学习绍剧、昆曲等传统剧种的艺术手法,另一方面,也不断吸纳话剧等现代文艺的表现方式,实现了传承与革新,并在剧目上不断创新,在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优秀的中华传统价值观[5]。

(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要求

中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其中戏曲艺术源远流长,独具民族代表性,其跨文化传播对于展示中国特色、宣传中华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6]。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倡议下,徽剧的跨文化传播对于文化交流工程的建设而言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文化传播活动,更是一项关乎国家发展的战略措施。因此,将徽剧更好、更优质地传播到海外,是每一位徽剧艺术从业者的使命,也是文化传播者的重要任务[7]。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要途径

现今的徽剧表演具有多元性和新颖性特点,通过故事表达内容,结合音乐、绘画、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文化。徽剧的跨文化发展有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使中华传统戏曲文化走向世界。

四、 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发展根基,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之一,徽剧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多元化的表现手法、独特的东方审美取向,都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在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对于推介中国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融媒体时代下徽剧跨文化传播的创新方式,希望能为中国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跨文化戏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谁远谁近?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