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路径

2022-03-17深圳市龙华区大浪实验学校

天津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生语文

■深圳市龙华区大浪实验学校 肖 露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抓手。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价值性相容、科学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基础性学科。其科学性指向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其人文性指向德育的塑造与涵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与德育的渗透与融合,发挥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生德育最佳载体的积极作用,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写作、阅读、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等,帮助小学生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价值意蕴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基础阶段,也是一个人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应具备较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明确的道德观念,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利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内容,有助于促进教书与育人、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使小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认知和品德修养。下文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德育的意义。

(一)有益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若论“德”之内涵,其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本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德”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南怀瑾先生认为,根据传统的五经文化,“德者,得也”,即已经达到某一种行为目的,便叫德。“德”能使人的实践活动求真、向善、尚美。“德”的本质在于生成价值指向。中国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教学中,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善于运用六书等知识,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韵律意境,又可感受中国古诗词的精妙绝美,从而自觉地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祖国的古代文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把立德树人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强调了小学语文学习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代传承过程,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引领过程。

(二)有助于发挥语文学科育人的独特优势

德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内容不仅覆盖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也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而且囊括了法制、纪律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教育等。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功能属性,决定了它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不仅仅要考虑到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注重传递丰富的德育价值。与知识传授相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更考究语文教师的教学智慧。利用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而且有益于帮助小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坚定信念,明辨是非,规范行为,健全人格,丰富情感。

二、正确处理好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

古语有云:德为立身之本。关于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语文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让道德的光芒照进小学生的心田,促使道德的种子在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是小学语文教学是开展德育的价值所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德育优势。因为语言和文字是承载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既要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要蕴涵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说每一篇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小学生德育的重要范本和依据。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对丰富的德育资源始终保持清晰的德育取向。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层次目标,就是要引导小学生对语文教材文本思想感情的领悟和意蕴品质的内化。小学语文教学是思想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小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既能加深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运用,又能使德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因此,小学语文不仅是一门集语言认知、阅读理解、文学欣赏、写作运用于一体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小学生进行思维和交流,更重要的是发挥帮助小学生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作用,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在对帮助小学生进行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孕育的过程中发挥着导向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规律,找准德育切入点,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的目标,也使小学生在品德塑造中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应在内容与形式的融合中升华小学生的道德认知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小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使小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培养。这是社会赋予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内容,例如,抓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美点等内容,用一个词的提炼、一句话的概括或一个问题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思考,引导小学生分析文章最能震撼人心的语言文字,让他们把这些宝贵的精神资源植入内心,使小学生受到精神的感召和触动,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教师除了从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上指导学生叙述背景、描述场面,还要引导小学生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以身殉国故事的同时感受他们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当今中国的和平荣盛来之不易,从小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路径思考

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良性互动与深度融合,就要合理处理好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把德育内容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场景、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中,使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相辅相成,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一)依托语文教材,渗透道德教育

德育应成为语文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是实施语文教学的现实基础。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许多都是经典美文。并且,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育人意蕴。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关注文章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小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在学习《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时,二年级的小学生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不够熟悉,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课前自主收集有关文章和故事背景的资料,使小学生在素材的积累和学习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朱德的扁担》叙述了朱德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课文以“扁担”为题,以小见大,阐释了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教师在引导小学生洞察作者蕴涵在文章中对朱德的敬佩和赞叹之情的同时,激发小学生的内心共鸣,使他们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追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文本解读,借助背景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小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发挥正向的德育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共鸣

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针对阅读素材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对具体的德育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鼓励学生进行道德层面的有效分析,使学生能在深入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全面提升学生的品质素养。从而保证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责任意识。一般而言,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较强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在情景激发的情况下使小学生主动接受德育的熏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创造真实有趣的场景,帮助小学生获得深刻的体悟,以引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在学习《军神》时,教师可以利用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请神医华佗刮骨疗伤的故事来导入,切入正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主人公是一位拒绝使用麻醉剂,咬牙忍受了72刀刀割之痛,被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为“军神”的刘伯承。为了让小学生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教学情境: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被水果刀、菜刀伤到的经历吗?你受伤后是什么感觉?当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如果你不慎伤到了自己的身体,你会怎么做?接下来,让小学生用之前学过的词形容伤及身体的痛苦感受,如切肤之痛、痛入骨髓、痛不欲生、痛苦不堪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对小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这样创设情境,有益于培养小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语文即生活。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德育,就是要激发小学生的真情实感,使小学生从感情上产生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德育熏陶。

(三)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遵循小学生这一时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创设开放性的阅读课堂。通过字、词、句的深层剖析,解读课文的内在思想性,使学生由技能的学习逐步实现思想的升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识字是帮助小学生阅读课文和学好语文的基础。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德育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可以抓住识字教学这个重要的环节,结合汉字的结构、笔画、形体等特点或者结合解释字词句的含义,既可使识字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而且也为德育的渗透提供契机。如讲述“疆”这个字的字义,教师可以结合工具书,告诉学生“疆”有边界、疆土、极限之义。

如在《树之歌》一文中,“桦树耐寒守北疆”一句中的“疆”,指的就是“边界”。而在《少年中国说》中,“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一句中的“疆”字的字义为“极限,止境”。由这个字所组成的词非常多,如“边疆、疆域、疆干、疆土、疆塞、故疆”等。从字形来看,“疆”字由弓、土、田组成,而且,“土”在“弓”的里面,“疆”字就是拿起弓箭拿起武器去捍卫的意思。通过这样的识字教学方式,学生会由“疆”这个字而明白: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的祖先经过浴血奋战得来的。所以,我们要热爱祖国,珍惜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此外,朗读活动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练习的重要方式。朗读活动的目的并非让小学生机械地把原文读出来,而是在朗读中要求小学生在尊重原文思想的基础上转换成小学生所形成的个人认知和思想,强化小学生对原文的句子或段落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延安,我把你追寻》等现代诗歌时,可以让小学生自由朗读,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懂、读透。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指导朗读上不仅要让小学生读美文,更应该让小学生在朗读中树立坚定的爱国情操,使德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运用常规教学,进行德育熏陶

小学生对教师都有一种崇拜和渴望亲近的心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和指导,有益于将小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变为实实在在的道德行动。小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教育成效取决于学习语文教师是否具有高度的德育敏感性和丰富的德育经验。小学语文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小学生而言具有极佳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小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启迪和引导,还体现了教师对小学生良好品德的熏陶和塑造。教师的一言一行是最直接的教育资源,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德育渗透的外在体现。此外,教师在课堂管理与小学生的常规接触中,时刻都要提醒自己确保仪表保持端庄文雅,举止规范文明得体,谈吐优雅措辞严谨,注重发挥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要有开拓的视野和高尚的情操,以至诚、至真、至爱的人格力量去引领小学生成长,使他们不断提升道德境界。

四、结语

人无德不立。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既在于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更在于帮助学生立德。这是小学阶段培养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的重要举措,但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工作,需要遵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将德育的鲜活素材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环节和各活动中,通过课堂上讲述的生动鲜活的事例,教材中刻画的鲜明具体的形象,衬托特定的时代背景,渲染作者的丰富情感,使小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在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推动教学体系向育人实效的升华。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生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是小学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