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2-03-17安徽省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王广鹏

天津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趣味内容数学

■安徽省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广鹏

小学是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提升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该阶段的教学应当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展现快乐教学的特点。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教学不仅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能力,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当前,一些教师未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还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强调严肃的课堂氛围。在此情况下,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情绪,导致教学效率大幅度降低。趣味课堂的构建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对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很有帮助。因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以期提升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意义

(一)有利于消除学生畏惧感

相较于小学阶段的其他课程,数学更具学习难度。小学生都喜欢接触简单、易于学习的内容,所以常常会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构建趣味课堂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幽默的语言风格,引入有趣的内容,能缓解课堂的紧张氛围、营造欢乐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舒缓内心压力。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效率将会大大提升。

(二)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对课堂教学产生着影响。新课改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倡导素质教育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构建趣味课堂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产生个性化认识。在趣味课堂下,学生愿意参与教学活动,乐于和教师互动,从而能更好地发挥课堂主体作用。由此一来,新课改内容得以贯彻落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得以创新与发展。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定型。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构建趣味课堂,教师能使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同时,抽象思维方法与趣味内容结合在一起,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对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作用。

(四)有利于教师展现个人魅力

对教师来说,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也是个人魅力的体现。教师选择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能够给予学生亲切感,有利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幽默的教师,学生极易产生好感,并且会主动与教师交流。在日常学习中,当自己喜欢的教师开始上课时,学生会积极地表现自我,使思维保持活跃状态。可见,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着影响。通过构建趣味课堂,教师有利于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展现个人魅力,能提升数学课堂的吸引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一)课前导入的内容过于简单

课前导入是教师逐渐引出新知识的过程,这个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关乎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前导入环节时,都习惯采用语言导入的方式,常常直接通过语言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然后根据课本内容的先后顺序展开教学。在这种课前导入模式下,学生一般不会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感,从而也就不会展现出强烈的主动学习意识。

(二)许多学生缺乏课堂主动性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未能展现出主动学习的意愿,这与新课改的要求相背离,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授课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习惯自己讲解课本上的内容,很少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使教学过程更加倾向于“填鸭式”教学。长此以往,学生便对教师产生了依赖感,他们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的不是自主思考,而是等着教师讲解,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了惰性。

(三)课堂教学的形式略显单一

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内容,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突出问题。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层次的教学中,但是应试教育思想给一些教师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使这些教师过度看重学生的成绩。在此情况下,这些教师往往不会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只会一成不变地对学生讲述教材上的内容,进而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课堂内容的新鲜感。

(四)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

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一方面其形成并发展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表明,许多教师只注重数学概念、公式等专业知识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性,未能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教学。在此问题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只会在解答试卷上的题目时应用学到的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身边的实际问题中,难以成为应用型的人才。

三、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创设趣味情境,导入教学内容

情境教学是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各种直观、具体的学习场景,如图像、音乐、故事等,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内容的教学方法,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教师应用到课堂上,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如今,在国家教育政策、信息技术水平等的影响下,多媒体、电子白板等设备已经进入了课堂,为教师创设图像情境、声音情境等创造了条件,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断丰富。在进行课前导入时,教师可以联系将要讲解的数学知识,创设趣味情境,通过趣味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比如,在教学“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动画片的内容,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动画片中的圆形轮胎、圆形镜子等物品,创设趣味图像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情境中物品的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出“圆”的概念,带领学生详细地学习圆心、半径、直径等知识。另外,在讲解“圆的性质”之前,教师可以创设“8 名同学套圈”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这8名同学以物品为圆心,站成一个圆形时,各自到物品之间的距离相等”的一般规律,由此来引出“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探索活动”,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圆形物品,观察哪名同学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多的圆形物品。

(二)运用趣味语言,增进师生关系

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通过互动过程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掌握课堂动态。当前,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问题与学生互动,但是设计的问题往往比较枯燥,导致学生缺乏互动意愿。在互动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应用幽默性的语言和称赞性的语言,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升自信心。所以,在进行互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社会热点,转变自身的教学风格和说话风格,将幽默风趣的语言内容应用到师生互动过程中。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聆听教学内容、参与教学过程,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比如,在教学“倍数与因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倍数”“因数”定义的基础上,提出“对于25×3=75 来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的互动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待学生说出正确答案之后,教师可以使用“从你们身上,老师看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希望”等夸赞性的语句表扬学生。另外,教师可以列举类似于“假设老师今天早上吃了4个包子,某某同学吃了2 个包子,请问其中隐藏的算式、倍数、因数是什么呢”的互动问题,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回答。

(三)设计趣味游戏,丰富教学形式

小学生普遍喜欢做游戏,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往往比较活跃。数学课本中的许多知识都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趣味教学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趣味课堂时,可以借助数学游戏的力量,适当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参与的课堂游戏,将单元知识融入课堂游戏,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消化知识。这样有利于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形成“我要学”的学习态度。

比如,在探究“可能性”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转转盘”“抛硬币”“摸球”等趣味数学游戏,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理解“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义。以“转转盘”的游戏为例,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圆形的纸质转盘,将转盘划分为几等份,并在各个区域上写上“做作业、看电视、做家务”等内容,然后让学生顺时针转动转盘,进而探究“某某同学做作业的可能性”等问题。通过这些游戏活动,教师能够贯彻“寓教于乐”的理念,学生则更加乐意探究数学问题。

(四)开展实践活动,营造趣味学习氛围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课堂教学的一项原则,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目光集中在理论知识上,很少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探究意识。所以,在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计算、几何等知识,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根据实践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个人实践、合作实践等不同方式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通过亲自操作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快乐性。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实践奠定基础。然后,学生利用三角板等学具,使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凑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观察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最后,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结合“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高相等”的结论,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这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

(五)联系学生生活,设计趣味问题

新课改倡导教师应增强教学的综合性,即加强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科学技术的结合。数学知识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数学密切相关,数学的存在与应用为人们计数、分析数据等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发掘数学教学素材,以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背景,设计趣味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实现学与练的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观察探究的学习意识。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和平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引入蝴蝶形的风筝、“喜”字剪纸等生活案例,设计“这些物品在形状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吗?”等问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物渗透“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知识,带领学生直观地认识轴对称图形。又如,在教学“数据处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的体育爱好”作为探究主题,收集班内喜欢篮球、羽毛球、轮滑等运动项目的人数,将统计的数据制成一个表格,设计“最受同学们喜欢的体育项目是什么”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对表格数据展开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深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渗透数学故事,拓展教学内容

数学故事是数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有效应用。小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往往会被有趣的故事吸引。运用数学故事,教师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实现拓展延伸。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段,选择合适的数学故事,结合故事讲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在渗透故事时,教师同样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语言教学、情境表演等。通过语言教学,教师可以直接讲述故事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故事。通过情境表演,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扮演故事角色,引导学生演绎故事情节。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学生既能感受到快乐,又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千克、克、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渗透“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称量巨大物体重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转化思维。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曹冲称象”的动画视频,讲述故事内容,使学生对故事产生一定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故事表演活动,带领学生制作“大象”“船”等道具,让学生分别扮演“曹冲”“大臣”等角色并完整地演绎故事。在进行趣味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千克”“克”“吨”的概念产生更为深入的认识,并且学会运用转化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教育发展新时期,教师应当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明确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扬学生个性等教育任务结合起来,构建属于学生的趣味课堂。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发掘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完成好教学任务与教研任务。

猜你喜欢

趣味内容数学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午睡的趣味
主要内容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