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成估算能力 形成良好素养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及教学建议

2022-03-17河北省承德县教育和体育局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教研室杨秀春

天津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能力

■河北省承德县教育和体育局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教研室 杨秀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估算教学已经被纳入初级数学教学的教科书中,其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估算和实际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而小学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掌握估算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智力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要善于结合多种有效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其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针对现实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以此有效强化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则针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展开分析,并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素养的教学策略展开研究,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

(一)估算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这一计算方式与精算相比,其实用性更强,还能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假设一个人要去超市购买一袋面包和一瓶水,在其并不知道面包和水具体价格的情况下,就可以应用估算的方式来确定要带的钱数。如面包的价格一般为3~6 元之间,一瓶水的价格在2~4 元之间,那么大约只需要带10 元钱就够了。除此以外,估算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的地方。比如,一个人在买西瓜时,其抱起来西瓜就能估算出西瓜的大概重量,或者在观察某个人时,其也会估算出这个人大概多高,体重大概有多少等。可以说,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掌握估算的方法和策略对提高自身的社会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对认知能力较低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而教师对学生进行估算教学,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深化对数的认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授课的质量。学生经常进行估算,久而久之就会建立良好的数感,能有效深化对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估算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一位数的整数,9最大,1最小;两位数的整数,99最大,10最小。教师在授课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就能让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数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这也能为学生在之后的数学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能增强学生行为的计划性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较低,从小培养其估算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行为规划意识。当学生在进行某一项活动时,就可以针对问题展开初步的估算,来预设各种可能性,并结合自己预设的结果再进行最后的落实。例如,在实际生活中,当去游乐园的时候,学生就可以估算去游乐园的时间、估算需要花多少钱;当去超市购买水果时,会估算要买多少水果,要花多少钱;当在家写作业的时候,会估算写作业花费的时间以及玩耍的时间等。这对提高小学生的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能提高精算质量

在日常数学学习中进行精算时,估算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当面临某一道数学题目时,在精算之前应用估算,学生能快速判断出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同时,还能在解题的过程中通过估算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有利于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另外,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要想帮助学生体会和感悟计算方法,就要让学生积极地展开一定的计算练习,而单一枯燥的计算方法以及算理的分析和讲解,很难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情况,对学生展开估算教学,则能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方法过程中不会感到那么枯燥乏味。并且,合理的估算方法还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有助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简洁之美,能够使学生在应用估算这一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会估算的趣味性,并能帮助学生养成利用估算方法来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这一良好习惯,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

(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估算结果,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精确的计算结果进行更准确的监控。例如,在超市购买10 瓶水总共花费15 元,要求计算出每瓶水单价为多少。在学生没有学习小数除法这一知识时,结合这一问题,大多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都是这样推理的:假设一瓶水1元,那么10瓶就是1×10=10 元,这一数值小于15 元;假设一瓶水2元,那么10 瓶水就是2×10=20 元,这一数值大于15元。学生通过对数值大小关系的认识,很快就能估算出每瓶水的单价在1~2 元之间,若计算结果不在这一范围内,那么很显然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可以说,对学生展开估算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捕捉信息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建议

教师的教学影响着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质量,要想有效提高估算教学的质量,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授课观念,对估算教学的功能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意识到估算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性。

(一)将培养估算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日常授课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创设出有效的方案,在课堂上积极抓住契机,在每一堂估算课和与估算相关的课堂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渗透,促使各个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当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估算的意识,才能更充分地掌握相关的估算方法。以冀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当教学三年级中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应用估算的授课方式来扩展学生的知识,为其打造出生动有趣的授课情境。例题:“学校组织三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游乐园玩耍,三年级总共有8个班,每个班级有42名学生,校内的10辆大巴车总共能载320名学生,那么请问,三年级的师生能否都一起去游乐场玩耍呢?是否需要再添加大巴车的数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给予学生2分钟的时间,看看其是否能快速计算出结果。大多数学生基本上都会采取基础的乘法计算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合理地渗透估算意识,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下:估算8×42≈8×40=320,其中42>40,所以三年级的学生的人数超过320名,需要添加大巴车的数量。在这一次的教学示范中,学生会意识到数学问题的解决其实非常简单,会通过掌握估算能力,改变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角度。

(二)应用实际案例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

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过程中,要想使其学会合理地应用估算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教师就要重视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应用价值和必要性,只有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和估算有关的数学问题案例,通过引导学生接触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促使其估算意识不断得到增强。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结合该课内容,教师可为学生出示如下案例:爸爸带小明去商场买衣服,一条裤子为185元,一件毛衣为210元,一个书包为120元,一个外套为360元,收银员在收费的时候却报出了1085 元,但是小明通过估算,发现这些商品总价不到900 元,他感到非常疑惑,经过查证,发现服务员将210元多记了一次。也正是因为小明提前对自己购买的商品价格进行了估算,才避免了收银员的错误收费。这一案例的讲解也充分地为学生证明了估算的价值,能有效地使学生意识到估算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积极鼓励学生养成估算验证的习惯

现在的数学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在做题或者做作业的时候经常会应用笔算、心算以及计算器等几种方式得出结果,想要验证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尤其是乘法和除法计算题中的积的位数和商的位数是否准确,但这会浪费学生很多时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借助估算的方式去确定其大概的取值范围,以此保证学生能对自身计算的结果迅速地进行验证。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中,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些应用习题,锻炼其估算能力。如题:“学校要组织一场活动,四年级总共有290名学生,需要组织20名学生作为一个小组,请问这些学生一共可以组成几个小组?”。结合该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估算,如果组成15 个小组,则为20×15=300 名学生,300>290,300-290=10,验证组成15 个小组人数不足,那么就是只能组成14 个小组。结合问题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估算,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对自己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帮助作用,就能有效帮助学生养成应用估算验证结果的良好意识。

(四)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选择估算或精算

小学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想激发其估算的兴趣,就要结合学生熟知的事物对其进行引导。教师应让学生把数学计算的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能更充分、全面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以二年级下册中的“千克和克”这一部分知识为例,在学生已经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则可以组织大家展开一项有趣的估算活动。准备一个体重计,随机找出一个学生量体重。之后,在学生对人的体重形成基本概念后,则可以随机叫出几个高矮胖瘦不一样的学生来量体重。在这几个学生测量之前,先让班级学生参照第一个同学的体重,大致估算出这几个同学的体重为多少,之后再进行精确测量。这一过程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这一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积极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和理由

教师要改变重知识、轻方法的授课理念,要注重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主要的授课目标,在估算指导教学中,要积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意见,给予其大胆猜想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分析估算的思路和理由,以此锻炼学生的估算能力。同时,在面对某个问题时,还要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展开讨论,能在讨论的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意见和想法,从而起到启发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作用,使学生在以后解决数学问题时也会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去寻求更多的解题思路。以四年级下册中“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尝试应用迁移的方式学习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使其感受到估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合理分组,提出问题:“一个苹果园总共有苹果树637 棵,平均每棵树能收获苹果48千克,请问这一个苹果园大概一共能收获多少千克的苹果?”。提出问题后,组织各个小组合作进行估算,并分别汇报自己的估算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想法,总结出以下两种估算方式:1.将637 棵约为600棵,将48千克约为50千克,600×50=30000千克,所以637×48≈30000千克。2.将637棵约为650棵,48千克约为50 千克,650×50=32500 千 克,所以637×48≈32500 千克。教师让大家针对这两种估算方式展开讨论,说一说自己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得出第一种估算方式计算更快,简单好算,第二种方式则更加接近正确的结果。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从多种角度找到不同的估算方式,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六)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估算策略

教师要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在日常授课中,除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要教授学生一些好的估算策略,只有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才能保证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不断地得到提升。一般情况下,常见的估算策略有省略法、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估算、依据运算原理的方法,以及依据数字位数进行估算的方法等。在带领学生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对每一种估算的策略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估算方式以及正确评价估算结果的步骤。通过综合其所学的数学知识积极培养其估算意识,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估算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教学能不断地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逐渐建立良好的数感。同时,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行为的计划性,促使他们更有规律地进行学习。教师要能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不断创新自身的授课方式,注重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通过将估算教学与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良好融合,应用多种有趣的方式带领学生体会估算的过程,帮助其掌握估算策略,以此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促进其未来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猜你喜欢

小学生数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