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复述本质,落实简要价值

2022-03-17郭文佳

语文天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娶媳妇河神西门豹

郭文佳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复述能力非常关注,在不同学段设置了不同的目标层级:比如第一学段,重在培养学生“完整复述”的能力;第二学段,则重在训练学生“简要复述”的意识;第三学段,重在关注学生“创造性复述”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一编排体系,统编版教材在四上第八单元设置了“简要复述”的语文要素。所设定的简要复述,并非简单地一“简”到底,更在于重要的内容,详细复述;次要的内容,简单复述,真正做到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下面笔者结合统编版四上第八单元中《西门豹治邺》中“调查民情”这一部分的教学例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一、基于交际需要,洞察“简要复述”的实践价值

为什么要“简要复述”?估计很少有老师会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正所谓“万事皆有根源”。教师不思考这个问题,“教”,就成为了盲目顺从;学生不思考这个问题,“学”,就成为了被动接受。统编版教材设置“简要复述”的语文要素,绝不仅仅是为练而练,就因为复述能力体系中,有“简要复述”这一类型。

“简要复述”在生活交往、语言运用中有其独特的交际价值。原生态的生活从来就没有过滤,是一股脑地呈现在我们周围。我们需要遴选、需要抉择。当我们需要向别人倾吐、转述时,自然就需要有所选择、删减,调整、重组。这应该就是“简要复述”的价值所在。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所听到的任何话语、所读到的任何文章,其实都是“简要删选”后的结晶,是作者对“原生态经历”进行遴选、重组之后的成品。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三件事情:调查民情、惩治恶人、兴修水利。西门豹治理邺县,所做的事情绝非仅有这三件,这一点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为什么作者就选择了这三件事?由此可见,在形成这篇文章时,作者已经对西门豹治理邺县所发生的各种事件进行了选择和删除,做了相应的“简要”处理。这再次印证了“简要复述”的训练价值。

再来看,这三件事情之所以能够纳入到一篇有机的文章中,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其一,有着一脉相承的逻辑联系。从事件整体发展的脉络来看,经过“调查民情”,西门豹了解了邺县的状态,才能选择“河神娶媳妇”的契机,机智巧妙地“惩治恶人”,铲除了毒瘤,才能更好地带领百姓“兴修水利”。这是事件发展宏观层面的梳理,学生也容易发现。

但其中所蕴藏的内容很容易被学生忽视,比如:西门豹为什么会想到“调查民情”?为什么最后要“兴修水利”?这与文章开头所交代的一个细节是密切相关的。西门豹目睹了邺县的“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才有意识地向老大爷“调查民情”,得知每年给河神娶媳妇,换来的不是风调雨顺,反而是连年的干旱;所以,西门豹才会在“惩治恶人”之后,带领群众“兴修水利”,最后才有了“庄稼得到灌溉”,“获得好收成”。这与开头的“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形成了呼应。

其二,有着共同的表达中心。这篇课文的题目,有两个核心元素:“西门豹”“治邺”。一个指向人物,重在展现人物的言行,以凸显形象特点;一个指向事件,重在呈现施政的举措,以展现发展变革。但最终都是为了指向人,这也对应了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时光如大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调查民情”时,西门豹初入邺县,被眼前的一幕惊呆,自感任重道远,随即向老大爷了解情况,足见其强烈的工作热情和为民造福的责任担当;“惩治恶人”时,西门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其作为区域领导人的智慧、胆略、魄力展露无疑,这是人物形象特点展现最为透彻的部分;“兴修水利”时,则是将整个邺县扛在肩头的身先士卒的担当。

了解这三件事情的关系,与“简要复述”又有什么关系呢?只有洞察了这三件事情的关系,学生才能在内心接受“简要复述”,在“简要复述”这条路上走得更坚实,否则,硬逼着上架,“简要复述”就成为了被动任务。这三件事情虽有侧重之分,但一脉相承,同时指向共同的表达中心,因此“简要复述”下,对次要内容进行简要处理,一不影响表达逻辑,同时也能凸显重点,展现人物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单位时间内“复述”的效益。因此,“简要复述”不能盲目上阵,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事半功倍。

二、依托三大维度,明晰“简要复述”的内容信息

“简要复述”究竟要“简”成什么样?这当然应该有个“度”。接近原貌,几乎原封不动,是机械照搬,失去了“简要”的价值;删得太多,一句话概括,是高度提炼,就失去了“复述”的本义。那对文本的信息该做怎样的辨析和处理呢?

以“调查民情”为例,这部分的“简要复述”,需要遵循以下三个标准。

一是紧扣表达中心。俗话说得好:万变不离其宗。“简要复述”,是对原本课文“变”的处理。“变”的是形式,但其“宗”不能丢失。“调查民情”的源头,在于西门豹目睹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而不知其因。因此,老大爷在回答西门豹的询问时,重在回应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再“简”,也要能够足够揭示根源。

二是要凸显老大爷本意。这一点,看似与上一部分重复,其实不然。“调查民情”部分是以西门豹与老大爷之间的对话展开的。西门豹问,老大爷答。但这绝非机械的“一问一答”,老大爷的回答,绝不仅限于西门豹的问,同时还进行了“答非所问”的延展与补充。老大爷除了应答西门豹的问题之外,还将自己作为邺县本地人认为重要的信息和盘托出。这些信息,有些并不完全指向“解释原因”,但对于介绍背景、补充情况有着重要价值,理应在“简要复述”时有所体现。

三是要保留逻辑基础。西门豹“调查民情”,不是调查完了了事,而是要在了解情况之后,有针对性地治理邺县。下文中“惩治首恶”就是典型代表。细细考量西门豹在“惩治恶人”环节时的言行,我们不难发现,与“调查民情”所了解到的信息,有着直接关联。

比如西门豹到达漳河边,先“救新娘”,就在于已经了解到河神娶媳妇原本就是骗人的,是彻头彻尾的谋财害命;对巫婆、官绅头子以及官绅们的区别对待,就在于西门豹已经在“调查民情”时,知晓了谁是罪魁祸首;“惩治恶人”时,西门豹不是用权力直接下达命令,而是以巫婆和官绅们编造的谎言为借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的智慧也来自于“调查民情”所掌握的信息;西门豹每次惩治之前,都“要在漳河边站很久”,则是通过“调查民情”了解到,给河神娶媳妇已经在邺县百姓中形成习惯,贸然粗暴的惩治,不但不能令人心服口服,甚至会触发众怒。因此“站很久”,旨在让围观群众亲眼目睹,也让“河神娶媳妇”的谎言不攻自破。

综上所述,“简要复述”时,就需要与下文西门豹的言行细节整合,保留老大爷作答时的重要信息,这是后文内容的逻辑基础,否则下文中的西门豹言行无根,前后情节也就陷入了断裂的尴尬。

三、基于文本特质,把握“简要复述”的落实方法

解决了“简要复述”根源和标准的问题,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怎样把紧扣中心,遴选出来的信息,呈现出来呢?

一种是,基于课文顺序,基于上述解读,处理信息内容。在“调查民情”时,西门豹先后进行了四次发问,依需而设,不仅让老大爷有较大的回应空间,而且循序渐进,直逼现象本质,可以作为学生简要复述的逻辑线索。

① “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怎么回事”——由所见生发所问,自然贴切,直指问题本质。

【简述信息】河神娶媳妇,否则就要发大水,淹没田地……

②“这话是谁说的”——逐步聚焦,指向罪魁祸首,引发巫婆和官绅们的恶劣行径。

【简述信息】巫婆和官绅,逼百姓出钱,自己敛财……

③“新娘是从哪里来的”——问题转向,关注百姓生活,揭示“人烟稀少”的真正缘由。

【简述信息】到普通百姓家选,把新娘放在苇席上,最后沉到河底,很多人家都逃到了外地……

④“漳河发过大水没有”——了解最终结果,为下文“兴修水利”奠定基础。

【简述信息】不发大水,反而闹旱灾……

依循西门豹的四个问题,逐步提取契合中心和后续发展逻辑的信息,对原文进行删减处理,就能依脉而述。

另一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统整揉和处理。复述的本质,是基于自身的认知,对文本信息进行处理和再表达的过程。学生具有对文本信息进行灵活处理的绝对自主权。这也是创造性复述的逻辑基础。对于“调查民情”部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打破课文的表达顺序和形式,尝试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统整性处理。比如从老大爷的回话中,我们确定需要保留的信息如下。第一问:河神娶媳妇,否则就要发大水,淹没田地……第二问:巫婆和官绅,逼百姓出钱,自己敛财……第三问:到普通百姓家选,把新娘放在苇席上,最后沉到河底,很多人家都逃到了外地……第四问:不发大水,反而闹旱灾……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简要复述”情境。

当西门豹来到邺县,看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引导学生将老大爷回答时的核心信息进行串联:当西门豹来到邺县,看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找来一位老大爷调查民情,最终了解到:邺县每年都要给河神娶媳妇,否则河神就会发大水。趁着这个机会,散布谣言的巫婆和官绅头子,都逼着百姓捐钱,而自己却暗地里把收缴上来的钱财给瓜分了。而老百姓也就遭殃了,不仅每年要出钱,有女孩子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巫婆和官绅们每年都要到这些人家,为河神挑选“漂亮新娘”,把新娘放在苇席上,漂到河中间,最后沉到水底。所以,很多有女孩的人家都逃走了,邺县才会“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可让人闹不明白的是,这漳河倒没有发过大水,就是每年闹干旱,“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而言之,简要复述,绝对不简单。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其设置在“完整复述”之后,不是没有道理的。理解之后的辨析、甄别、遴选、调整、重组,是对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双重考核。

猜你喜欢

娶媳妇河神西门豹
西门豹开引漳十二渠
河神与海神
河的第三条岸
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西门豹治邺
河神与头脑黑客
西门豹罢官的故事
中越边境村民“娶媳妇”调查
中越边境村民“娶媳妇”调查
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