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对策研究

2022-03-17江春芳王梓屹丁良超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话语权网络时代网络平台

江春芳,王梓屹,丁良超

(1.烟台龙口市民政局, 山东 烟台 265700; 2.苏州大学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3.江苏苏州城市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04)

一、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场景

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组织时间的标准由钟表时间变为当下时间,即时间就是现在! 这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对组织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密切相关。移动互联网络消弭了昼夜的界限、地域的界限、私人时间和工作时间的界限……时时刻刻 ”。 可见,在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基本状态和发展轨迹同样发生着有机地变迁。政治认同的本质是人民群众在政治生活中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对于政治组织及其政策的支持,对于自己政治行为的规范。政治认同对于政治系统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国家政治构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大学生作为国家的高质量人才,拥有社会群体中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及政治素养,是政治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同样,大学生也即将踏入社会,成为国家政治系统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又关乎到整个社会的政治大局,因此,国家与高校应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群体拥有正确的政治思想,自觉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可以说,网络时代的场域中,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网络平台加速了知识与资源的共享,便利了价值观念的传播;另一方面,网络世界泥沙俱下,给高校政治认同教育带来挑战。如何破解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相关问题,使挑战变为机遇,是摆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价值观的多元化

网络时代下,各种价值观鱼龙混杂,藉由网络平台快速传播。大学生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元价值观,一时间难免感到无所适从,失去方向感。部分外籍媒体借机通过网络平台向大学生输出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与思想,这种西方国家别有用心输出的价值观,大多都被虚伪华丽的表象包裹着,在美好的外衣下隐藏的是背离中国社会主旋律的价值观念。部分不怀好意的西方国家希望借此进行文化与思想观念的侵蚀,从而达到文化入侵的目的。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当然毋庸置疑,但是由于个人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社会阅历也有限,导致他们在面对难以辨认的西方文化入侵时感到茫然,甚至被一些思想所影响和同化,出现崇拜西方文化的倾向,例如追求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等。由于这部分学生政治认同感较低,从而导致其对主流的价值观与政治思想产生消极的判断。

(二) 网络行为的无序化

网络环境与传统媒体相较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其信息具有碎片化、快速化等特点,这就导致了网络行为的无序化。网络信息在传播时,为了追求眼球与流量,可能会片面追求娱乐性、猎奇性,有时甚至罔顾事实,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部分大学生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在没有辨清真伪的情况下就进行转发传播,使负面信息的影响一再扩大,从而导致大学生群体整体政治认同感降低。而这些显然都是与主流价值观相背的信息,如果大学生在网络空间接触到这些信息,产生了负面的思想,甚至自己也去传播这种思想,则又是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极大冲击。

(三) 教育话语权的分散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进入网络时代,构建了全新的网络空间。网络环境下,教育客体和第三者的话语权被放大,这一现象是由网络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导致的,其本身有着促进教育主客体以及第三者沟通交流的功能,可以使得教育达到较好的效果。然而,目前正处于进行网络政治认同教育的初期,习惯于传统强势主体话语权的教育在网络平台上陷入困局,教育主体话语权的分散化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其一,教育主体话语权弱化。网络平台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使得大学生能够接触到许许多多不同的思想,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往往喜欢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容易被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吸引,其中甚至不乏负面的非主流的价值观。其二,教育客体以及第三者话语权的行使有失偏颇。在网络空间,部分大学生可能会发表自己偏激、错误的观点,这不仅仅严重影响了网络空间,更是对教育主体话语权的挑战。

(四) 网络政治认同教育阵地的欠缺

面对复杂的互联网环境,部分高校的网络阵地显得较为落后。其一,网络政治认同教育的平台内容落后。网络空间中,自媒体等平台的准入门槛较低,容易使低级错误的政治思想混入其中,从而导致网络平台传达的政治思想可能会误导大众,反而弱化了政治认同教育的成效。其二,网络政治认同教育的形式手段较为单一。政治认同教育的网络平台建设良莠不齐,部分平台采取的形式单一乏味,多为严肃正式的文章或是视频,这种模式缺乏一定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政治认同感的教育也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其三,教师队伍水平仍有待提高。有些高校教师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地简单陈述理论的内容,难以做到结合实例与自身感受进行网络政治认同教育。此外,教师与网络技术人员合作不够密切,最终导致网络平台的教育质量不高。

三、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对策

(一) 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努力做好动态监测

为了应对网络时代价值观多元化的倾向,高校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网络政治认同教育。正如郑永廷教授所言:“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高校务必大力弘扬主流价值观,与此同时,应该警惕部分西方国家别有用心的文化入侵,努力做好动态监测工作。高校应当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进行监测,收集与学生政治认同情况有关的信息。同时,高校教师应该关心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了解其思维模式、认知方式和性格特征等,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引导与教育,努力增强其政治认同感。

(二) 增强舆情管控力度,提升教育主体话语权

运用互联网的信息采集及智能处理等技术,建立完备的舆论监察管控机制,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分析,从而全面掌控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正确舆论引导。通过这样的舆情管控,负面的、非主流的价值观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大学生们将更加关注主流的价值观念,从而使教育主体的话语权得到提升。此外,也清净了网络环境,进一步遏制了错误的价值观传播的可能。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因为舆情管控监测得以被掌握,从而对可能有负面思想的大学生予以及时的劝诫与指引。通过舆情监测管控的一系列举措,不仅仅提升了教育主体的话语权,也规范了教育客体以及第三者的行为,能有效地应对教育话语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 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优势,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

“网络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的结晶体,是人类在网络这个特殊的文化世界里进行工作、交往、学习、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总称。” 网络文化涵盖范围广、内容多元。因此,对待网络文化应当有所甄别,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高校应当大力建设政治认同主题教育宣传网站,营造健康向上的思想氛围,通过网络积极传播主流政治文化思想,从而让大学生更多接触健康的网络文化。面对网络世界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利用好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氛围。

(四) 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加强师资,打造成熟的网络政治认同教育阵地

目前,各大高校的网络教育平台都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仍然很不成熟。学校内部应当将各个部门组织协调起来,形成具有系统性的学校政治认同教育平台,提升平台内容质量。同时,将各高校的政治认同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使得整体高校网络政治认同教育格局具备系统性。高校在进行网络政治认同教育时,应当注意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的表达方式,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而又积极健康的语言表达形式。要注意结合时事热点,巧妙地通过热点新闻阐述背后价值观取向,从而吸引大学生进行浏览,并使其在了解时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主流价值观的熏陶。在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要注重整体的排版、文字与图案的组合等等,要符合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最后,应当提升网络平台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应当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要让其对网络信息的传播形式有着充足的了解,生产出高质量的作品,真正对大学生起到教育引领的作用。另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示范效应,带领大学生群体坚定不移地拥护主旋律的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整体水平。

四、结语

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中,由于存在着价值观的多元化、网络行为的无序化、教育话语权的分散化等问题。因此,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增强舆情管控力度等,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意识提供坚实的网络阵地,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为国家培育合格的建设人才。

猜你喜欢

话语权网络时代网络平台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网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