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文化的几个问题

2022-03-17余贞凯郭华俊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体育

余贞凯,郭华俊,杨 刚

(1.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2.玉溪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云南 玉溪 653100;3.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6)

我国西南地区地处边疆,属于多民族聚居的典型区域,少数民族大散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特点十分显著。千百年来,该区域的少数民族既有各自特点,也与不同民族或不同区域的同一民族的相互交融,其文化的现在呈现就是这种交往、交流与交融发展的结果。其中,各少数民族传统优秀体育文化长期以来一直以不同路径成为各民族相互交往的重要媒介,并在其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考虑到多民族大散居、小聚居的特点,而且西南多个少数民族均为跨境而居,其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涉及边疆的和平稳定、民族团结和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由此,探究跨境民族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以及其传统体育文化如何创造性转化也就显出其不一般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

所谓认同,即什么样的人归属于哪一个(些)群体,因为人是社会化的,而社会化正是人类的基本属性。同时,作为一般意义的人的认同,却又有着多重的内涵。一是血缘族群的身份,这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二是人的社会群体类属,例如某一个部落、某一个村落、某一个街道、某一个区域、某一个民族、某一个阶层、某一种信仰、某一种文化、某一个国家等,于是就有了区域认同、族群认同、宗教信仰认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阶层认同、政治认同、国家认同等。“国家认同可解释为对一个国家政治共同体的认同和文化共同体的认同。政治共同体的认同涵盖了国家主权认同、国家意识形态认同、政治制度认同和政府合法性认同;文化共同体的认同包括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以及人文地理认同等。”(1)姚文帅.国家认同的价值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6.

国家认同最为重要的是同一源流的族群对同源文化(例如语言、习俗、行为模式等的同源)的认同,这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感产生的基础。中国从“华夏”到“汉族”再到“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的形成,就是从文化认同到民族认同,再到国家认同的历程。所以,国家认同就是人们对建立在自己的民族基础上的国家的认同(2)郑永年.中国要建设国家认同[N].环球时报,2004-08-16。我国西南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典型区域,各个少数民族的源流、形成与历史演变发展几乎都与历史上的羌族南迁、古越人的迁徙、中原文化、江南文化等密切相关。特别是藏羌走廊(或曰“藏羌彝走廊”(3)“藏羌彝走廊”是指我国西部历史上以藏羌彝系统的众多民族(族群)先民为主体、纵贯大西北和大西南的民族迁徙通道区。1978 年9 月,费孝通先生首次提出“藏彝走廊”概念。此概念后来逐渐被许多学者接受并广为传播,成为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重要概念之一。在此基础上,近年学界又提出“藏羌彝走廊”“藏羌彝文化走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分属民族学、文化学、民俗学、经济学领域的相关概念,并在有关著述、公文、媒体中得到广泛使用。参见:徐学书.“藏羌彝走廊”相关概念的提出及其范畴界定[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37(7):9-13.)的各少数民族,在很大程度上其族源、文化方面可说是同宗同源。“‘藏羌彝文化走廊’概念是将藏羌彝系统民族文化视作一条特色民族文化分布带的文化学文化区概念,其内涵不仅包括该文化区内的藏羌彝系统民族(族群)文化,也包括文化区内其他民族(族群)文化。”(4)徐学书.“藏羌彝走廊”相关概念的提出及其范畴界定[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37(7):9-13.对此,费孝通先生认为民族走廊理念的提出对西南地区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5)张曦. 藏羌彝走廊的研究路径[J]. 西北民族研究,2012(3):188-197.。其实,对于研究西南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体育文化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因为这种文化是“建立在自己的民族基础上”,其对国家的认同与从“华夏”到“汉族”,再到“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是一致的。

这种从文化认同到民族认同再到国家认同,可说是我国西南多民族聚居区的真实写照。西南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文化虽然复杂多样,但却是同根同源,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因此有着很高的文化认同感——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一般意义上,民族认同是其所属成员对自身特有文化风俗的认同,而国家认同则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6)国家认同[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BD%E5%AE%B6%E8%AE%A4%E5%90%8C/8441482.。民族是一种文化地域上面的概念,而国家是更广的政治地理上的概念,两者并不一样:民族认同是同一个民族,是唯一的;国家认同是指各民族所处的相互承认的同一个国家(7)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区别?[EB/OL].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49357867.html.。其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复杂多样,那是时间、地域、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复杂多样的结果。如果从非物质遗产文化角度来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体现形式,其令人眼花缭乱的项目往往有形(例如动作套路)、有色(活动时总是配以特有的服饰和器械)、有声(民族音乐,往往有鼓、锣、铙、钹、笙、箫、笛、角、琴、弦、筝、胡、铃等器乐伴奏,少数民族体育舞蹈很难区分),所以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及其项目往往成为本民族文化的外显形式,也更容易被族群认同,进而形成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复杂多样,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特殊性)。笔者在近年来的田野调查中有着切身感受(8)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所做常住统计。按照常住人口5 000 人和独有世居民族两个指标为筛选条件,5 000 人以上少数民族共有30个民族:即:彝族、傣族、哈尼族、纳西族、白族、壮族、佤族、藏族、蒙古族、僳僳族、苗族、回族、布依族、基诺族、德昂族、满族、阿昌族、僳僳族、怒族、普米族、布朗族、景颇族、仡佬族、拉祜族、瑶族、独龙族、水族、侗族、羌族、土家族。,所调查过的彝族、傣族、哈尼族、白族、壮族、佤族、藏族、蒙古族、僳僳族、苗族、拉祜族、土家族等村寨,其族群祠堂、或者人们居住的地方,几乎都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牌位,这与汉文化区域是完全相同的,其相异的(个性或特殊性)则是各少数民族的本主神灵。正是这种“建立在自己的民族基础上”的民族文化认同,使他们对中国有着极高的国家认同感。例如,在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羊街乡泥戈洛村、红河县甲寅乡、金平县勐拉镇的新孟村,无论是与村委会领导,还是与村民聊天,人们对自己所属民族文化的认同,所频繁使用的就是“国泰民安”“现在政策好了”“生活越来越好了”“政府很关心我们的文化”等词语。对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中绝大多数为音乐、体育舞蹈等方面的文化技艺的拥有者),按照国家级传承人、省级传承人、市(州)级传承人、县级传承人的认定,政府相关部门每年或每月均给予一定的经费。在这些传承人中,级别相对高的、或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好的、扶持到位的,其基本生活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文化技艺的传承也有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他们建立在民族文化基础上的族群认同、文化认同,首先表现在对国家有着非常强烈的认同感。由于这些传承人往往是村寨中有一定地位的人,因此随着民族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烈。可以说,从民族认同、到文化认同、再到国家认同,这是西南多民族聚居区的典型特点。即便是跨境少数民族,这种对国家的认同感,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而出现出越来越强烈的趋势。对此,我们试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水河镇金水河村委会(9)2019 年7 月16 日至19 日,课题组在勐拉乡新勐村、金水河镇金水河村委会做调查,以下的被采访人、采访内容均为本次调查所得。为例做讨论。

金水河村是云南省金平县金水河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云南省金平县的金水河镇西北边,距金平县城39 公里。其东、南与越南莱州省清河县、封土县2 个县接壤,海拔301 米。主要居住着傣族、瑶、苗、哈尼等少数民族,还有汉族,其中傣族人口最多,在全村所辖21 个村民小组的7 543 人中,傣族有3 000 多人。几个少数民族几乎都跨境而居,而尤以傣、瑶族最为突出。农民收入主要以橡胶、木薯、香蕉为主。

在我们前去调查跨境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准备过程中,有朋友曾经说,边境有些村子在国籍问题上摇摆不定,看中越哪边政策好就站哪边,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相反,2019 年7 月16 日至19 日,笔者在金水河村委会的调查中,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们,2018 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 206.00 万元,人均纯收入11 843.00 元。金水河村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浓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该村住房大部分都是现代砖(钢)混结构,其他为砖木结构或土木结构。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家家户户的屋顶上五星红旗飘扬。对此,当地文化馆长告诉我们,虽然金水河村的傣族、瑶族是跨境民族,但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金水河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解释道,村中插满中国国旗是为了宣传爱国主义和中国灿烂的文化。村子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即使在战争年代也从来没有改变过。

对于跨境各少数民族的稳定、和谐、安康的生活,我们注意到,除了族源、血脉相连外,能够把跨境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情感连接起来的就是文化。多民族聚居区本身就是一个民族融合的结果,文化既使得各少数民族的族群、血脉延续,又使得聚居区里的各民族互相包容、交往、交流、交融发展。千百年来,文化已经成为本民族及其与周边其他民族连接的纽带,促进民族和谐,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共同进步。而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作为民族文化的外显形式,已经成为聚居区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展路径选择。作为跨境多民族聚居区,金水河村目前的体育舞蹈就有篾帽舞、仿线舞、摸鱼舞、腰带舞、四方舞、感恩舞、小红旗舞、穿叉舞、苦竹舞、敬茶舞、开路舞、五星舞等项目。其所辖的21 个自然村,每个村有一个文艺队,有的文艺队还常出去表演(10)其中有支文艺队的队长叫刘琼(州级非遗传承人,生于1966 年,女,傣族),文艺队有12 个队员,男4 个,女8 个,年纪最大的是56 岁,最小的32 岁。文艺队曾去上海、昆明、蒙自、河口、金平等地演出。。这些体育文化既促进了金水河村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也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促进了边疆的和谐稳定。

究其原因,勐拉乡新勐村的村委会院内的宣传栏给了答案,该栏的标题为“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其中的部分内容如下:

在新勐村,傣族生态环境和傣族传统文化得以较好保存。这里有久盛名的傣族“泼水节”,有男女共浴的天然温泉,有红河州最大的南传佛教,有淡雅美观的傣族服饰、有风味独特的傣家小吃,有独具特色的傣族手工艺品,有优美轻盈的傣族歌舞。

新勐村以民族文化到民族和谐再到民族发展为主线,即有了先进文化的灵魂和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才会有文明的根基,有了文明的根基才会有持久稳固的民族和谐,有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民族和谐才会同心同德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而达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科学而全面的发展。

对此,村党支部书记描述了当地的傣族泼水节(少数民族民族体育舞蹈的狂欢节)。近年来人数都在10~20 多万规模。届时,除了周边县、村寨外,就是来自跨境的各少数民族,由此促进了旅游经济及其产业的发展。从文化认同到民族认同,再到国家认同,新勐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必须看到,“全球化的现时代,人员、信息与货物的跨国流动,使人们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日益成为一个必须时刻思考和作出选择的问题,人们都会遇到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问题。”“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放在高于民族(族群)认同的地位……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置于文化认同之上,用公民的国家认同促进文化认同。”(11)韩震.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8-62.西南多民族聚居区各少数民族文化就是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基础上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高的国家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往往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人民的日益幸福而日益强烈。在当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就是一种构造中华民族文化共同的文化基础和文化象征符号的重建,它以促进多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心,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兴盛。

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化,这是一种文化能够始终延续发展的基础。现在延续下来的传统文化,几乎都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适应发展变化了的经济社会,并从中找到生存发展的土壤。在新时代,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转化应该是创造性。否则,其保护、传承与发展就无从谈起。这是因为,文化的孕育、生成、发展及其演变都要依托一定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它决定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文化又能反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文化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而独立存在,特别是非物质遗产文化,它总是一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而文化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规律,而且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一种文化一经形成,就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例如“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12)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当代新文化的关系[EB/OL].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09713979367395267.html?qbl=relate_question_0&word=%CE%C4%BB%AF%D3%EB%BE%AD%BC%C3%C9%E7%BB%E1%B7%A2%D5%B9%B5%C4%B9%D8%CF%B5.,是一定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作用的结果,已经固化成为惯性与思维模式。

因此,文化的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其自身也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个“适应”,就是文化必须在已经变化发展了的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中找到其延续发展的“土壤”,也即文化需要创新发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或者非物质遗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要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展在当下就面临一个创新发展的问题。

具体来说,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部分,例如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休闲娱乐、团结和睦的那些项目,要考虑怎么以文化特色形成民族特色经济品牌,使之成为民族村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但经过改造仍然能够为多民族聚居区建设服务的部分,要推陈出新,进行创造性转化。即: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积极创造新的内容和形式,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或者创新性发展,使之不断发扬光大,让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从时代内涵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灵魂(13)怎样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EB/OL].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23967261796219619.html.。为此,既要让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生动起来,也要深入挖掘其底蕴;既要努力去实现生活和社会认同这种传承、发展,更要赋予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特征。这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出发点与归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7 年12 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其中,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两个文件都特别强调要创造性转化,使之创新发展。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其创造性转化,就是要使乡村旅游形成观光与农业、休闲与农村、度假与农业等多种关系和多个交点,从而构成乡村旅游的不同发展模式与业务类型,从而实现乡村的振兴。

1.转化的物质基础

少数民族传统优秀体育文化及其项目往往具有强身健体、娱乐、休闲、参与性、群体性、交融性、团结和睦等功能,其多数项目简便易学,这是其千百年来孕育、生成、演变与发展的原因或者结果,又是其能够创造性转化的物质基础。其中,强身健体、娱乐、休闲、参与性的功能符合旅游的健康动机,即满足了旅游者的休息、治疗、运动、消遣的需求。这个动机的特点是以身体的活动来消除紧张和不安,包括休息、运动、游戏、治疗等动机(14)罗伯特·麦金托什,沙西肯特·格普特.旅游的原理、体制和哲学[M].顾铮,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83.。而民族地区的旅游环境整体上是生态的,在这种生态的环境中,少数民族传统优秀体育文化及其项目往往有利于旅游者调节身心,消除疲劳,恢复健康。参与性、群体性、交融性、团结和睦等功能又符合旅游者的文化动机。每个人都有好奇心,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猎奇尝新的心理。文化的差异以及文化的异地传播,使人们产生了接触异域文化的动机(15)旅游动机 [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旅游动机/9774373?fr=aladdin.参见:日本学者田中喜一的《旅游事业论》,1950 年出版.。多民族聚居区自然生态景观、风土人情和文化,异域特色显著,往往会成为旅游者聚焦的地方,而参与性、群体性、交融性、团结和睦的项目能够给旅游者带来不一样的生活体验。近年来,具有这类动机的普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占比越来越大。

2.转化的契机

民族节日始终是多民族聚居区各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展的重要活动,少数民族传统优秀体育文化及其项目往往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是其能够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契机。这是因为,节日文化通常是一个民族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16)王俊鸿.文化展演视角下少数民族移民节日文化变迁研究——以汶川地震异地安置羌族搬迁前后的羌历年庆祝活动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12(3):16-21.,传统节日景观是历时性民俗事项的精华,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17)任萍.羌族传统节日景观的复兴与流变——以羌年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15(7):63-66.。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具有传承民族文化、丰富人民生活的作用(18)邓少华,鲁文艳. 汉族传统节庆旅游开发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花朝节为例[J]. 城市地理,2016(10):22-23.,它是一种集体记忆,凝聚民族共识,增强民族认同(19)赵将,翟光勇.文化集体记忆载体与变迁:自一个节庆分析[J]. 重庆社会科学,2017(2):98-105.。节庆旅游活动不仅能增强旅游地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效益,而且还能提高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20)李佳思,孙宝鼎,韩梅. 吉林省节庆旅游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J]. 现代交际,2015(5):32-33.。例如,大理三月街已经有1 000 多年历史,既是云南地区古老的物资交流市场,也是大理州各族人民文艺体育交流的盛大节日(21)程陈. 大理“三月街”白族传统节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研究[D].大理:大理大学,2017.。对于西南多民族聚居区的跨境民族而言,节日文化又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例如有学者围绕壮族群众对于本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不同维度的认同情况,曾对世居中越边境的壮族346 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壮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和壮族传统文化对于世居中越边境的壮族群众的民族文化认同仍然保持较深的影响力(22)蒙军,王成科,宋晓宇.中越边境世居民族节庆体育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以崇左市左州镇壮族“金山节”为例[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07-110.。民族传统节庆日益成为少数民族文化影响力的仪式呈现,例如傣族的泼水节(西双版纳)、彝族火把节(楚雄州、峨山县)、白族的三月街(大理)、哈尼族的长街宴(红河县)、金芒果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等,俨然已成为民族旅游的重要符号。

事实上,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民族节日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地位日益突出,最初是“文艺搭台,经济唱戏”,为民族经济的振兴而“搭台”;新世纪以来是作为非物质遗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其保护、传承与发展;近10 年来是作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村寨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以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组成部份,特别强调实现乡村文化兴盛,重塑文化自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出门旅游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由此,民族文化旅游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外出去探索或体验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见证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传统和文化遗产。而民族节庆体育作为各民族最为广泛的娱乐、竞技艺术,又是许多节庆活动开展中必不可少的经典存在,甚至许多闻名遐迩的民族节日都以体育为核心元素开展(23)苏小琴. 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个案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7.。

3.转化的着力点

新时代的少数民族传统优秀体育文化及其项目是农耕文明的提升发展,与乡村文化兴盛密切相关,这是其能够创造性转化的切入点。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文化可以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我国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关键是要激活少数民族文化,其中的民族表演艺术、民族传统节庆、民族精神信仰等文化,更多地以体育舞蹈的形式呈现,而激活少数民族文化,就是要将少数民族文化转化成生产力,让少数民族文化真正活起来(24)乡村文化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激活之道[EB/OL].[2018-08-03 17:43]http://www.sohu.com/a/245136028_642245.。这就涉及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多民族聚居区农业产业的转型、旅游经济的互动问题,因为它是少数民族传统优秀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着力点。“我们发展文化,主要是发挥文化的这种基础性作用,而不是要把它变成产业,创造产值。

我们之所以强调文化和经济的互动,还因为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文化时代,文化发展应该成为发展的主题。经济发展是主题,但是文化发展可能是更重要的主题……文化和经济要互动,发展模式要转型。发展要从单纯的经济过程过渡到文化过程,从脱离人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从脱离文化的发展转向基于文化的发展……文化不能脱离经济发展而独立存在。”“发展文化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25)刘奇葆在甘肃调研时强调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N].人民日报,2017-07-07(4).例如金平县勐拉镇的新孟村就是以民族文化的建设为引领,如前所述“新勐村以民族文化到民族和谐再到民族发展为主线”,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其两jiao(橡胶、香蕉)产业占据GDP 总值的98%,加之泼水节、温泉、南传佛教寺庙文化的旅游服务业收入,2018 年人均收入达到9 998 元。村寨居民安居乐业,人们更加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培育民族旅游产业的问题,尤其是与之相应的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等,这是“使乡村旅游形成观光与农业、休闲与农村、度假与农业等多种关系和多个交点,从而构成乡村旅游的不同发展模式与业务类型”(2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的产业依托,也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能够创造性转化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单纯出行购物的旅游活动越来越多。生活在城市的人,通常会在周末带上家人或朋友到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好的乡村、民族村寨去休闲、娱乐、甚至度假。其中的行程就涉及到购物,乡村、民族村寨的土特产往往备受人们青睐,这在民族节日期间尤为明显。例如云南省的元江县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以民族文化打造一流的“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滨江花果城·避寒养生地”等旅游品牌,促进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健康发展。2019 金芒果文化旅游节期间共接待旅游者26.44 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5 亿元。其原因就在于当地政府围绕“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广泛参与、体现特色”的原则,策划了群众文艺类、游客狂欢体验类、乡村休闲旅游类、特色产品展销类四大板块共18 项活动(27)玉溪元江举办2019 金芒果文化旅游节[EB/OL].http://yn.xinhuanet.com/travel/2019-06/21/c_138162356.htm.。

再如易门县,辖区内生活着彝族、哈尼族、回族、苗族等22 个少数民族。2005~2019 年,该县的“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已举办了15 届,累计吸引省内外展商及游客271 万人次,实现菌类交易量1.52万吨、交易额8.6 亿元,签约招商、贸易项目投资额达255 亿元。“易门县以菌交会为平台投资贸易签约228 亿元,菌交会俨然成为集会展交易、经贸洽谈、招商引资、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省际综合商贸平台。”(28)玉溪易门:菌产业发展的启示[EB/OL].http://www.yunnan.cn/html/2017-07/27/content_4895468.htm.仅只是2019 年的交易会期间,就吸引游客近10 万人次到易门观光旅游,累计有15 500 户商户参加交易,实现各种菌类交易1 620 吨,交易金额约1.249 亿元(29)云南“菌乡”易门举办野生菌交易会[EB/OL].中国新闻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9575680524761690&wfr=spider&for=pc.。在此基础上,易门县申报和建设省级特色旅游村1 个、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寨3 个。

总之,找到创造性转化的着力点,这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能够创造性转化的关键。

三、对多民族聚居区体育文化的应有认识

多民族聚居区体育文化应该转化,也必需转化,而且是创造性转化。多年来,我们一直困惑于少数民族优秀体育文化的延续问题,一方面要保护、传承与发展,但是少数民族文化始终面临着一个全球化、主流文化、市场化的强势冲击,特别是20 多年的城镇化运动,已经使得传统文化快速地失去其依托的物质基础——传统村落;另一方面是年青一代纷纷外出打工、谋求生路与发展,很多年轻人对其原有文化及其技艺不感兴趣、不愿学,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项目传承人越来越面对后继无人的境地。尽管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得到政府的重视,不断加大保护传承的力度,也有更多的人们逐渐认识到其所属民族文化的重要,但是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在这个背景下,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无疑为少数民族优秀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路径。然而,这个“可行性路径”问题——可行性路径是什么?怎样使之可行?为什么有的村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得很好,后继有人?为什么有的村寨的少数民族文化消失得很快,现存的也成为濒危文化?这些问题均需要从多民族聚居区的实际来研究。而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来的成功个案,无疑是我们进行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研究的有益借鉴。

当今世界,“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引导和支撑作用已越来越明显。”(30)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EB/OL].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048589395059272019.html.“文化可以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历史力: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积累、沉淀、改造、创新,必然形成特有的文化,并成为支撑其发展的无形力量”,而且表现为一种“凝聚力:一种文化管理力量,文化能够丰富社会内涵,提高人民素质,展示国家形象,能够团结和凝聚力量,产生精神动力,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在当下尤其表现为一种“竞争力: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人才,促进对外交流,扩大对外影响”,并且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为一种“生产力:文化资源开发直接转化为经济资源,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31)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与文化的辩证关系[EB/OL].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38056864214335707.html.。例如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村寨建设、旅游小镇建设。在这个意义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一种历史力,可以成为支撑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无形力量;是一种历史力凝聚力,能够团结和凝聚民族力量,推动多民族聚居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竞争力,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使村寨旅游形成不同发展模式与业务类型;是一种生产力,其资源开发可以直接转化为经济资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这就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目的与意义。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体育
我们的民族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2016体育年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们的“体育梦”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