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扬的年味

2022-03-17许国华

火花 2022年2期
关键词:年糕压岁钱春联

许国华

糯米飘香过新年

过了冬至夜,年味便愈来愈浓,家家户户忙着蒸糕、酿酒、炒冻米糖,空气中弥漫了缕缕幽淡的糯米蒸饭香。

这种馨人的糯米香,对我们小孩子太有诱惑力了。在那个物质相当匮乏、除一日三餐填饱肚皮外几乎没有零食可言的童年时代,我们只要嗅一嗅空气中飘过来的糯米香,便能猜测到村上谁家在做蒸饭了。好在乡下民风淳朴,有“端一碗”的风俗,不管是村上谁家在做蒸饭,我们都能从左邻右舍端来的一碗蒸饭中,美美而又解馋地吃上那么一二块,聊以应付一下贫瘠的肠胃。

自然,我们最盼望的还是自己家中做蒸饭,那样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放开肚皮,美美地一饱口福。那一天终于在我们眼巴巴的期待中来临了。晚饭后,母亲早早地吩咐我们去睡觉。我们知道,我们家要做蒸饭了。乡下的旧俗,家中蒸糕、酿酒,是不能被小孩和外人看到的,据说那样才能蒸好糕、酿好酒。

我们弟兄三人早早地爬进被窝,佯装睡着了。其实,我们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沉浸在由各种蒸饭做的美味食品的幻想中。蒸饭的时间很长,屋子里弥漫了雾一般的蒸汽,缕缕糯米香从雾一般的蒸汽中慢慢地溢了出来,隐约还有几缕烤山芋的幽香。我们终于失去了等待的耐心,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

母亲叫醒了我们,我们揉着睡眼爬出被窝,蒸汽还没有完全散去。朦胧中,父亲裹着白纱布反复压着蒸饭,然后取出菜刀,切成一块块的蒸饭块。母亲将蒸饭搓成一个个圆团,粘上芝麻、白糖,便成了美味可口的蒸饭团,有时母亲还会在蒸饭中夹入一些馅,那又成了蒸饭糕或蒸饭饼了。

此时的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一饱肚子,美美地吃着各种各样的蒸饭食品。母亲也会预留一些蒸饭食品,给左邻右舍端一碗。在那些蒸饭的日子,我们多了一份憧憬和渴望,年味在我们幼小的记忆里是那样的美好。

过年时,我家不光要蒸好几次饭,用蒸饭晒冻米、酿老白酒、酿甜酒,还要蒸年糕。用粳米、糯米碾成粉,便可以蒸糕了。但对于我们孩子而言,最兴奋的还是炒冻米糖。糯米蒸熟了,晒干,然后将一块块的糯米掰开,就成了一粒粒坚硬的冻米。用粞到糖坊换来饴糖,就等着炒冻米糖了。

炒冻米糖的那天,真正像过年似的,家家户户守候在社场屋的大灶旁。灶火烧得很旺,红红的灶火映红了炒糖师傅的脸庞。我们欢呼着,看着炒糖师傅的双手在炒锅里翻舞,炒、撒、凉、拌,经过一道道工序后,香喷喷的炒冻米糖,终于成了我们的美食。母亲拿来一个大铁皮箱,将冷却后的炒冻米糖存放在里面,据说那样不容易走气。冻米糖是那个时代春节期间招待客人的上等佳品,母亲在走亲访友时,总要带上一些,分享给那些没有做冻米糖的亲朋们。

现在,冻米糖似乎已经绝迹了,我差不多十来年没有见到过了。老白酒招待客人,也嫌档次不够,我家也已经多年没有酿造了。唯有年糕,父亲依然年年做,用父亲的话来说:“年糕年糕,年年步步高。大过年的不做年糕,这还叫过年吗?”

红红火火写春联

五彩缤纷的烟花腾空燃起,欢快奔放的中国结迎风飘舞,新年来了!新年如盛妆的新娘,一袭火红长裙,带着温馨祝福,带着美好憧憬,款款而至。

这一袭火红长裙,便是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你看,火红的春联,贴出了圆圆满满的喜庆,贴出了红红火火的年味,更贴出了蒸蒸日上的祝福。

叔叔写得一手好颜体,端庄雄浑,丰腴遒劲,方圆小有名气,尽管住得与我家较远,但每年年底父亲都要邀请叔叔前来写春联,于是我们村上的人也趁机拿着红纸让叔叔书写。满院子的人聚集在我家,使原本还悄无踪影的年味,随着一副副红红火火的春联而点燃。

由于酷爱书法的缘故,我从小就特别喜欢观看叔叔泼墨挥毫书写春联,那绝对是一种艺术享受。叔叔摆开架势,提起斗笔,悬腕泼墨,笔走龙蛇,引得围观人群满堂喝彩。最为称奇的是,叔叔脑海中不知装了多少春联,从来不用翻看《春联荟粹》之类的书籍,全凭记忆书写,每副春联内容均不重复,依据每户的“家情”有针对性地书写,比如东村人家有喜事,便写“入户春风月圆夜,盈门喜气花好时”;西村人家有长辈庆寿,便写“室有芝兰春自韵,人如松柏岁长新”。人们满心欢喜地拿着各自的春联,回家张贴,火红的春联,点亮了红红火火的日子。

新春串门拜年,逐一读来,云霞满纸,美不胜收:“一元二气三阳泰,四时五福六合春”,这是吟迎春纳福的;“物阜财丰当泰运,地杰人灵际昌期”,这是颂人财两旺的;“一家和顺应归福,百业振兴皆因勤”,这是祈家和兴业的;“华夏巨龙腾旭日,神州骏马啸春风”,这是歌祖国昌盛的……一副副鲜艳夺目的春联,是新年一道靓丽的风景,书法行草隶篆各放异彩,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写尽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幸福安康的期望。

在联趣墨香中迎来了一个个的新年,忽而有一年,叔叔将尚在中学读书的我推向了前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竟不知天高地厚,从叔叔手中接过斗笔,也为村民写起春联来了。“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的毛笔字功力不行,布局不佳,无法与叔叔功力独到的颜体相比,灵机一动,不得不“藏拙”地写起行书。此时的我,年轻气盛,不喜欢写陈词滥调,总是想出新出奇,便自创了不少春联,将求联的姓名嵌入联中,为他们写了不少的“嵌名联”,竟然赢得了大伙的交口称赞,一时不免有些飘飘然。我喜欢边写边把晾干后的春联挂起来,一副副红红火火的春联,如同一面面猎猎飘舞的红旗,映照得满屋子彤红,一派红红火火的过年气象。

工作后,我将写春联的喜好带进了工厂,曾给一些企业写过春联,比如为一家化机企业写过“化雨春风枝茂盛,机缘诚信路宽广”的春联。新年伊始,为飞腾企业写过“浩浩沧海任龙腾叱咤八万里,巍巍崇山凭鹏飞呼啸九重天”的春联,为其新年腾飞造势。

现如今,几乎机械印刷的春联,替代了传统手写春联,除了书法协会组织“送春联下乡”活动外,已经罕见有人用毛笔书写春联了。我已多年没动笔写春联。尽管如今印刷精美的春联琳琅满目,富丽堂皇,但我并不喜欢那种千人一面的格式化,机器印制的程序化,迎合市侩的庸俗化,我依然喜欢张扬个性、放飞灵性、散发着自然笔墨清香的手写春联。

新年的脚步已经近了。我多么想,今年也能像过去一样,摆张桌子,提起斗笔,大伙儿围在一起,写春联,看春联,品春联,秉承那种文化传统,重温那种氛围与情趣,让殷殷期许飞舞在红红火火的春联上。

岁岁平安压岁钱

临近新年,大小商场都把精美的压岁红包摆在显眼的位置,一个个鲜红喜庆,一条条祝贺用语,让红红的年味洋溢着暖暖的温情,也让我想起了过去那些暖心的压岁钱往事。

“新年到,放鞭炮,穿上新袄去拜年,长辈发我压岁钱……”正如童谣所唱,小时候,我们最盼望的是过年,而过年时最盼望的是长辈发压岁钱。

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多数家庭还不富裕,个别孩子多的家庭,温饱还成问题,压岁钱自然成了孩子的“奢望”。和别的家庭相比,我家还算是村上富裕的。尽管母亲平时很节俭,但在除夕之夜,待我们兄弟三人熟睡后,会在我们枕头下悄悄塞进压岁钱。钱虽不多,一角两角,意思一下,但在那个物质极其贫乏的年代,父母无论给多少压岁钱,都很暖心。

新春期间,走亲访友,能拿到的压岁钱其实很有限,一来家家户户都有孩子,压岁钱出来出去,对还不富裕的家庭是一笔不少的开支;二是亲戚间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对方很热情很客气很大方地掏出压岁钱,而父母总是很坚决很绝情很干脆地予以谢绝,全然不顾我们望眼欲穿的眼神。只有个别的亲戚背着父母的面,悄悄地塞给我们压岁钱,见钱眼开的我们自然欣喜地接受了。

长辈给孩子发的压岁钱,都有寓意的。他们大多喜欢用连号新钞票来发压岁钱,预示孩子能“连连高升”。用红纸包一角的,寓意“一帆风顺”;红纸包二角的,自然是“两全其美”;个别红纸里包有一大叠分币的,象征着“财源滚滚”。

真的要感谢压岁钱风俗的发明者,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乐趣与期待,增添了许多温情与暖色的回忆。据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祟”的妖怪,专门在除夕夜祸害孩子,只有长辈悄悄地用红布包了压岁钱,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才能平安度过。因为“祟”与“岁”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能岁岁平安。从此,这种“压崇”之举,就成了民间代代相传的习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压岁钱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是长辈送给晚辈的一道护身符,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

那个时候,一个春节积攒下来的压岁钱,也许只有一两元,但对我们这些孩子而言,感觉自己就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是天底下最幸福快乐的人。我们把压岁钱“藏”在最隐密的地方,不时地偷偷拿出来,一遍又一遍地数了再数,一次又一次地盘算用途,那种兴奋、满足的心情,陪伴了整个童年。

我们不用将压岁钱上交给父母,完全能自由支配,只要用在正途上,父母从不干涉。通常孩子有了压岁钱,总会买一些零食与玩具,我却始终舍不得。买糖果等零食吃吧,吃到嘴里,很快就会消化了,消失得无形无踪,我不舍得买;买把砸炮枪,装上砸炮纸玩,“噼啪”几声,转眼烟飞灰灭,我又觉得不合算。想来想去,我一定要让压岁钱花得最有“意义”,就全部用在购买小人书了。若是遇上一本心仪的小人书,就要千方百计地买回家,那真是“一旦拥有,别无所求”,一个人能美滋滋地看上好几天。

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压岁钱也水涨船高,早已不屑以角来计算了,不是几张百元大钞都羞于出手。如今的孩子,可谓收压岁钱收到手软,早已没有了我们当年期盼压岁钱的那种渴望,自然也没有我们当年如获至宝的欣喜。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过年的味道时常萦绕在心田,我总是眷恋凝集在压岁钱上的浓浓亲情,总是怀念快乐度过的暖暖童年。在经济相对富裕的今天,每逢年底,我都会兑换一些崭新的连号钞票,甚至预留一些纪念币钞,小心翼翼地装进精美的红包,传承这古老的习俗,衷心祝愿孩子们岁岁平安,事事吉祥。

猜你喜欢

年糕压岁钱春联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年糕
年糕
谁来保管压岁钱
新年快乐
压岁钱
压岁钱争夺战
巴铁
压岁钱去哪儿?
为我代“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