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交通工具为“流动课堂”

2022-03-17俞正霞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1期
关键词:校车车厢儿童

在保障校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作为教育人,有责任使农村学生乘坐校车的过程成为一场精神文化的生命之旅,让他们每天度过一段难忘、有趣、有意义的流动时光。通过加强对农村小学校车文化建设的研究,构建符合儿童需要、有意义、有价值的校车文化,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和精神滋养,对孩子生命成长的全过程负责。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文献编码】1005-6009(2021)07-0000-03

文化建设;校车文化;“流动课堂”

俞正霞,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江苏句容,212499)教师,高级教师。

校车,特指专门用于接送学生上下学的车辆。伴随着农村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工程的实施与落实,在农村校车接送学生上下学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形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据调查,笔者下乡支教的学校有学生323名,坐校车学生216名,约占总生数的67%。每天早晚,五辆校车接送学生,仅单程坐校车短也要七八分钟,长则需二十多分钟。这段时间学生有说闹的,吃零食的,发呆的,打盹的……总之,是一段无序且无意义的过程。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校车利用起来,建构校车文化,发挥校车的教育价值呢?

教育不该是一种专门的行为,若我们为教育而教育就背离了教育的主轴,作为教育者我们应站在生活的场域,去体悟生活。校车恰好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生活教育的场域。对于儿童来说,学习就是行动,就是有事可做,就是依照一定的目的做事,就是多感官的、全身心的投入和行动,以改变环境、改变自己。在乘坐校车时,让学生听、诵、唱,让他们有主题地交流互动,将乘坐校车的过程变成一场精神之旅、文化之旅、快乐之旅,让校车成为流动的快乐课堂。

虽然校车只是普通的交通工具,可是它们与农村学生朝夕相处,是朋友一样的存在。你的“朋友”叫什么名字呢?你想给你乘坐的校车取个什么名呢?一则“校车征名启事”拉开了建设校车文化的序幕。

师生们集思广益,名字更是异彩纷呈。教师的取名正式且有深远含义,学生的取名可爱且充满童趣。学校再三权衡之下决定,一辆校车取两个名字,一个是学名,另一个是“乳名”。师生共取名、释义、票选,最终给五辆校车起的学名分别是:正品号、正学号、正言号、正行号、正艺号,乳名分别是:巴学园、闪电号、王者号、快乐空间、欢喜家。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一个好的名字就是一笔精神财富,它能时时唤起人们美好的联想。命名不仅彰显校车的独特性,还体现出它的识别性,学生们通过给校车取名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赋予校车精神生命,让校车更有亲和力,这过程本身就极富教育意义。

放学的铃声响起,学生们陆续走向操场。校车路队长已站在各自区域的前方,手里拿着写有校车名的路队牌。人数到齐,路队长整队。听:稍息!立正!抱臂、向前看齐!向前看!报数!最后一位报数的学生跑到路队长面前:报告路队长,本队应到××人,实到××人,报告完毕。路队长一点头:接受你的报告!顺势举起路队牌高呼:正品号!路队学生一起应: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连说三遍。最后以一句“巴学园,go!”结束整队依次上车。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整队呼号为学生的放学增强仪式感。此时此刻学生的呼号,就与其他时刻不同,它是从校到家转场的信号,是开启校车之旅的集结号。这种仪式融合了少先队列队和呼号过程,列队培养良好的姿态,严整的队容,传达着“组织”“集体”“纪律”的信息,呼号是整队时的专用口号,是路队长与学生间的呼应,是一个简明而深刻的号召,指向学校的育人理念,指向当下的行动。

学生呼号的内容是对校车名字的一种解读,也蕴含了学校对学生成长模样的愿景,均取自于《论语》。正品号:“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希望学生做一个“仁者”。正学号:“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希望学生们做一个善学的人。正言号:“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希望学生做知礼善言的人。正行号:“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希望学生做一个行动力强的人。正艺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希望学生做一个乐学的人。

学生在车上坐定后,“每日诵读”栏目开始了。今天可能是一首诗,《城东早春》,正好对应窗外的春景;明天可能是一段文:弟子规 圣人训……学生反复跟读几遍后,就有学生会背了。

“主题讲堂”每周一讲,由跟车老师负责。本期主讲“垃圾分类”,当学生听说“上海人被垃圾分类逼疯了”不由会心一笑。

有同学开始下车了,招呼聲响起:叔叔、老师、同学们明天见!车上学生一起回:明天见哦!这是频道转换的信号。“娱乐频道”开始了。跟车老师说:我来打个谜语给你们猜哦……有学生说:我来讲个笑话……有学生说:今天我想讲个故事……路队长说:我们来一个成语接龙吧……

一月一主题,组织学生对车厢进行布置装饰。“交通信号知多少”,老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上网搜索,然后选择一种手绘下来,再把学生作品张贴在车厢内。“我是小巧手”,将学生的剪纸、折纸等手工作品悬挂在车厢内。“小小书法家”,将学生的硬笔、软笔书法作品张贴起来。“校园之星”,将各年级各班的优秀学生宣传照片张贴起来……校车司机、跟车老师和学生联手合作,美化车厢,力求把车厢布置得美观整洁,富有寓意,成为他们心中的“巴学园”“欢喜家”。

盼望着盼望着,放学的铃声响了,离“温馨的家”近了。《论语》成为整队的号声,诗文成为校车的主曲,欢歌笑语在车厢荡漾……车厢一扫之前的沉闷、散漫,变得灵动而富有朝气。这样的校车时间是学生们盼望的,有经典可涵养品格,有知识可开阔眼界,有歌声可抒发情怀,有笑声能愉悦身心……

每日诵读,日不间断,一学年就是180首左右,6年将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在记忆力最好的儿童时期,用诵读经典这种便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既传承了中华文化,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校车文化的建设,则为学生增添许多写作素材,学生的习作再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学生搜集、整理上学路上的故事,如路上、车上所见所闻,把它记录下来,写成校车日记。让学生写校车文化建设后发生的改变和自己乘车的感受。定期开展“我和校车”征文比赛,择优选录在《校车月报》上。

结合每月一次的车厢布置,给焕然一新的校车空间留影;结合学生的礼仪诵读等表现评选出“每周一星”;再加上学生定期写的“我和校车”征文,这些素材足以出一张小报了,小报名就是校车名。如何排版、如何装饰,直接在培养着学生的审美能力。

蒋勋说,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是一种喜悦的感受。校车文化的建设融入美的精神,孩子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这些活动充实儿童的生活,丰富儿童的情感,发展儿童的能力,塑造儿童的心灵。这些活动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修养,转移他们的心理气质,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从而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而校车时间也发挥出育人的最大功效。从此,校车不再仅是交通工具,还是教育的载体,儿童生长的场。一节节车厢变成了“流动课堂”,一节节“流动课堂”滋润着儿童的心房,让他们每天度过一段快乐幸福的时光。校车啊,你慢慢开……

1322501705245

猜你喜欢

校车车厢儿童
双峰:校车集体“体检”
第一个上校车的人
坐校车
一朵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9车厢
错在哪里
阅读理解两则
The School Bus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