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的系统思维:由被动应对到主动设计

2022-03-17王晓波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1期
关键词:系统思维学生成长

【摘要】班主任在接班之初就应该有系统思维,注重班级建设的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班级和班级里的人的发展。班主任要基于整体考虑,重新厘定班级里的要素关系;立足系统思考,精心设计情感连接的方式;着眼长远规划,用心确立班级目标。

【关键词】系统思维;班级顶层设计;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7-0000-03

【作者简介】王晓波,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路小学(江苏常州,213161)副校长,高级教师,常州市特级班主任。

“亲爱的王老师,您好!小X已经被QH录取了。在您的庇护下,小X度过了难忘又幸福的四年。我们一直感慨,多么幸运才碰到了王老师。这四年的种种经历,已成为我们最美好的记忆。班级的各种活动,王老师的书、亲手写的卡片,厚厚一叠的《蓝泊湾》……都是王老师留给孩子们的珍贵礼物。趁此机会,对王老师再说一声‘谢谢’!”

2021年6月,我班主任生涯中第十一个年头接手的学生中学毕业了。一时间,我收到了许多分享喜悦的电话和短信。虽然,隔着三年的中学时光,但大家依然非常激动,安静许久的班级群里再次沸腾起来。家长们开始集体回忆并追溯这个班学生的成长历程,而老师们则试图总结一个全校闻名的“乱班”“差班”何以实现逆袭的成功经验。对于我来说,内心里除了为孩子们的成长感到高兴之外,更多的是对当年接班时夸下的海口的释然。

2013年8月,我开始负责行政工作,不再担任班主任。一整年的时间里,我得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一间教室和一群班主任的工作。我发现,大多数班主任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被动”带班:被动地根据学校的安排组织活动、迎接检查,被动地应对班级里一桩桩突发事件……“被动”的工作思维,不仅让班主任“疲于应付”身心俱疲,而且导致班级里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环境、学生与制度等等都是彼此割裂的。我在想,可不可以换一种思路?把班级看作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系统,班主任主动承担起系统设计师的职责,基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主动规划班级发展的路径、架构班级内涵建设的框架、设计班级特色课程的体系……基于这样的观察和思考,我向学校提出申请:“能不能让我重新回到班主任的岗位上?我对带班有了新的思考和思路。我相信,我一定能给学生带来完全不同的生命状态……”或许是这样笃定的承诺打动了学校领导,最终,我得以重返教室,接手了一个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班级——三年级12班,并由此开启了一段为期四年的系统带班探索之旅。

什么是系统?德内拉.梅多斯在《系统之美》一书中这样解释: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些事物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从这个定义可见,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个构成部分: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班级就是一个系统,学生、教师、家长等是要素,他们经由某些“黏合剂”的粘连,彼此产生连接,进而达成共同目标。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老师看待学生和家长的视角、方式等都不尽相同。而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和家长,将直接关系到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彼此割裂还是相互连接的。

在我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饱满种子,他们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尽管,他们的生长速度有快有慢,但我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开出属于自己的绚烂花朵。

所以,接班之初,我虽然会参考前任提供的学生信息,但不会迷信,更不会轻易用别人提供的标签去定义学生,更多的是通过自己与孩子的相处全面了解他们。

例如:学生J是老师们非常欣赏的孩子,是同学们公认的学霸,可除了学习,他几乎什么都不关心,对人冷漠,常用尖酸的话语刺伤同学而不自知;学生Q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但我发现他非常努力,可是因为学习成绩,他自卑到几乎自闭的境地,每天郁郁寡欢;学生S是个很不省心的孩子,经常逃课,我多次交流后了解到,他是觉得校园生活除了上课就是做作业,实在太无聊才想要逃出去“探险”……

看待家长的视角也是一样的。老师们之所以不敢接手三(12)班,不仅仅是因为这个班的学生的问题很多,还因为这个班的家长的问题更多,他们经常会对老师的教育行为指指点点,甚至通过匿名投诉等方式绑架、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让带班老师苦不堪言。在得知我要接手这个班级后,同事们给了我许多中肯的建议,甚至还有人给了我一份“需要特别留意”的名单,提醒我随时随地要注意这些家长。我非常感谢她们的温情提醒,但在行动上,我并没有采纳她们的建议,而是把所有的家长都视作为“一家人”。因为在我看来,家长和教师有着共同的目标,彼此就是同一战壕里肩并肩的“战友”,而非面对面的“对手”或“敌人”。在接下去的四年时光里,家长们对我的态度由“观望”逐渐走向“信任”直至超出我预期的“支持”。

只有重新认识学生,重新定义家长,才能重新定义我们之间的关系,才能重新建构起我们之间的联系。

要素之间的连接决定着系统的成败。教师怎样连接起孩子和家长呢?朱永新教授的话给我很大的启发:“一间教室,一个个生活于同一间教室中的人,应该是一群有着共同梦想,遵守能够实现那个共同梦想的卓越标准的同志者。他们彼此为对方的生命祝福,彼此为生命中偶然的相遇而珍惜珍重,彼此作出承诺,共同创造一间完美的教室,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原来,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生活方式等,就是连接我们彼此的纽带呀。

共同信仰是师生家长的内在连接方式。接班的第一周,我给家长写了一封主题为“共煮一锅石头汤”信,介绍了我的學生观、教师观、家长观以及带班理念。之后的每一周,我都会为他们写一封信,向他们讲述孩子的成长,教育的真谛,并形成了我们的行动准则:一家人,一个梦,一起拼,一定赢。

共同生活是创造连接的最佳方式。我们邀请家长们一起参与教室空间的打造,班级课程的设计,班级活动的策划,让家长们从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到亲自参与孩子们的成长,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真切感受到:我是班级的一份子,我是教育的主力军,我要和老师站在一起。这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前、家校之间相互认同,在保持差异性的同时不断地消除隔阂,并逐渐拥有共同愿景、共同未来的过程。

班刊和班级日志被视作是三(12)班的精神家园。班刊每周一发行。上面不仅有我写给家长的信,还有一周班情回顾、每周明星发布、佳作欣赏、育儿心经、家校往来等栏目,不仅便于家长了解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有利于学生反思总结。而班级日志不仅是记录班级生活的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倾诉烦恼、分享快乐的空间,由此联结起师生之间的生命对话。

师生家长在共同生活中,拥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行动频率,他们彼此理解,并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加深认同,体认存在。

是追求班级成绩遥遥领先,还是注重常规纪律永葆第一?是在意学生的终身成长,还是追求眼前的短期成功?在我看来,班级目标的设定非常关键,它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格局。在接班之初,班主任就要认真思考:我将把这个班级带向何方?就我而言,在班级目标的确立上,始终遵循着“教孩子一年,想孩子十年”的原则,也就是说,相对于眼前可见的分数纪律,我更看重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大脑开发、人格塑造、审美兴趣等关于未来乃至终生成长的素养。

我把“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确立为班级愿景。在这个愿景里,有三个关键词:“幸福”“完整”“教育生活”,它们指向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和追求。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个性的完整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他(她)自己,并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成长;教育应该是幸福的,不仅应该给人幸福,它本身就是充满了乐趣的,必须确保受教育的个体生命获得充分的成长,必須实现社会对于一个未来公民的希望;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它必须确保受教育的个体生命获得充分的成长,必须实现社会对于一个未来公民的希望。

如果说,愿景是一种终极而抽象的追求,那么,目标就是当下具体的方向。我们把“做最好的自己,创最优的班级”作为学生和班级的目标。当然,至于什么样的自己是“最好”的,什么样的班级是“最优”的,还需要在接下来的教育生活中逐步去细化。只有这样,目标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在看清班级系统,厘清要素关系,架构连接方式,确立班级目标之后,就可以正式接班啦!怎么接班?我会从给家长写一封“邀约信”开始,带着孩子一起给班级起名,共同打造教室空间,制定班级公约……逐步朝向未来的美好生活。

2701501705303

猜你喜欢

系统思维学生成长
以系统思维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思品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成长实际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分析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教师的“勤”与“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