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效衔接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策略研究

2022-03-16

课外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读物语文课课外阅读

王 娟

(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江苏 常州 213103 )

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就小学语文的整个教学环节来看,高效衔接课内外阅读是提升教学内涵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安排相应的教学案例,将课内教材文本与课外拓展文本有机融合的同时以课内阅读教学推动课外延伸阅读的发展,做好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同时激活学生内在的阅读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行为修养。

一、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大语文教学观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就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而言,生活是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资源积累的主要渠道,教师要学会从生活中寻找和发现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素材和契机,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内外阅读衔接。生活可以为农村小学语文的课内外阅读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资源,教师在设计和运用生活中的这些资源时,要学会从宏观的角度对这些资源进行挖掘和分析,对课内外阅读的生活性材料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大语文教学观。

就当前使用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探究和实践的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而这些能力的形成绝不仅是依课堂教学就能实现的,要高效地引导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就需要教师将课堂内外进行科学的衔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双管齐下的过程就是教师构建大语文观的过程。

二、内引外联,探索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点

就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情况来看,要将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衔接需要采用内引外联的方式,课内引入、课外联动,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探索出更多科学有效的衔接点。对农村的学生来讲,课内外联动阅读是快速提升他们学科素养的方法之一,也是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延伸他们的感知边界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在不断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基础上进行更具创新性和人文性的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

(一)解疑答惑,以教材问题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较为基础的阅读阶段,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处于较为初级的水平,在接受教师的日常阅读教学时,他们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可以成为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以它们为触点就能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内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各种“拦路虎”能够很自然地成为撬动课外阅读的支点,教师稍加利用就能给学生引入不一样的课外阅读体验,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内阅读教学中能够带来触发性教学的问题点,并对这些问题点进行独特的运用,最终给学生呈现出不一样的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课堂。

(二)比较鉴赏,以相关课外读物为衔接点进行对比阅读

通过课内外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也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之一,而比较鉴赏又是能相对高效地促进学生鉴赏能力形成的方法之一。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与课内教学相关的课外读物为衔接点,用同类型的课外读物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加学生阅读熟悉感的同时提升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参与度,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接受课外阅读状态和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课内外读物进行对比,让他们对博大精深的汉语言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揣摩。学生对课内外读物的“咬文嚼字”会提升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最终会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际组织和运用能力。由此可见,课内外读物的对比鉴赏可以提升学生整体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多学科综合能力。

(三)拓展延伸,以教材内容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对当前阶段的农村学生来讲,仅仅阅读课内读物是完全不够的,他们需要通过众多的课内外读物去观看和感受这个世界,也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去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在进行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对阅读教学进行不断的阅读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接触到更多课外的、有意义的读物。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以教材内容为衔接点帮学生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很多经典读物固然好,但它们超出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范围,于学生而言就不是合适的课外读物。正所谓“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教师一定要根据课内教材的内容和难度给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推荐和选择。

(四)联想想象,以课内阅读感受为衔接点创新课外阅读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不同的个体在阅读同一本书时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每个人都会对不同的著作有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会根据自身经验进行阅读和欣赏。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也是一样的,哪怕是全班都读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书,不同的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联想,都会形成不同的阅读见解。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探究时,可以以学生课内阅读的感受为衔接点,根据他们的阅读感受和阅读心得筛选课外读物,创新设计课外阅读教学的场景和模式。

三、研究实践,探索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学新模式

当教师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衔接点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探索后,教师利用不同的教学新模式来强化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以各种有效的模式来助力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和过渡,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内外阅读环境,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营造学校的整体人文性氛围。

(一)各种读物的科学介绍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各种文学读物的选择还缺乏一定的自主性,他们尚没有形成选择优秀读物的能力,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束手无策。为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避免他们过早接触不良读物,教师需要给学生科学地推荐相应的课外读本,让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能够更好地衔接的同时给他们提供较为纯净的阅读空间。此外,教师要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选择项,让学生感受到课内外阅读丰富性的同时引导他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而不是只是做规定性的课内外阅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练习和实践的部分,教师可以在每一个练习环节根据近期所学内容给学生推荐或介绍相类似的读物,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的知识面,获得更多的语言文字储备。例如六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是世界名著的节选学习,在学完这个单元的课文后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读完整本书然后进行分组交流,也可以给学生推荐许多与其类似的世界名著,如《格列佛游记》《金银岛》《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让学生涉猎更多的经典名著,拓展他们衔接阅读面。

(二)朗读比赛的有效助力

朗读比赛也是能促进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模式之一,游戏式的比赛对小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朗读比赛能更加高效地促进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学校和教师可以在不同学期的固定时段举办一些阅读会、朗读比赛等,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比赛,积极投入课内外阅读。当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参加朗读比赛时,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成果就会逐步体现,学生已经能够慢慢主动地进入课内外阅读中。

教师在进行完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的教学后,可以穿插安排一次诗歌朗读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读更深刻地感受诗歌的文字和情感之美。学生可以选择教材中冰心的诗歌作为比赛素材,也可以选取其他现当代诗人的优美小诗进行朗读。在整个比赛环节中,有感情的朗读能给学生带来更多思想上的启发,让他们对这些极具内涵之美的诗歌生出一定的欣赏之意,让这些欣赏的火花点燃学生进行课内外衔接阅读的欲望,慢慢激励他们进入自主性的课内外衔接阅读中。

(三)故事比赛的生动再现

故事比赛不同于朗读比赛,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叙述表达能力。在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适当地举办一些故事比赛,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阅读过的课内外故事进行叙述或表演。对学生而言,他们生动再现课内外故事的过程就是再次阅读、再次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会让学生对课内外阅读衔接有新的认识和感悟,还会反向促进教师对课内外阅读进行更加合理的衔接,给教师带来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的空间和机会。

以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在进行完这部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举办一场小型的故事比赛,让学生对本单元的课文进行丰富和填充,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生动的讲述和表演。学生还可以自行选择一些与课本内容相似的历史故事,如《卧薪尝胆》《破釜沉舟》《退避三舍》等,对这些历史故事进行翔实的讲述,让这些历史故事在比赛中得到有血有肉的呈现。故事比赛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衔接阅读成果的舞台,让学生更愿意进行课内外衔接阅读。

四、内外联动,拓展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活动方式

(一)开展系列活动,保持阅读期待

学校和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系列联动阅读活动,用精彩纷呈的活动提升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一直保持着阅读期待。学生对课内外阅读的正向期待能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发挥较为明显的作用,它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的难度,提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整体有效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和安排不同频率、不同规模的课内外阅读活动,以生动有趣的阅读活动维持学生的阅读期待。

统编版教材的灵活性很大,教师可以在结束一部分单元的教学内容后给学生安排不同类型的衔接阅读活动,如上面提到的朗读比赛、故事比赛、阅读周或阅读节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由宽松的衔接阅读。活动举办之初学生或许会有被动参加的可能,但当学生享受到活动的乐趣之后,他们就会主动参与到衔接阅读活动中。在农村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各种活动一直推陈出新,学生对衔接阅读的期待就一直会存在。

(二)倡导广泛、自主、个性化的阅读

课内阅读是有范畴的阅读行为,而课外阅读却没有固定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范畴,教师在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时要充分考虑到课内外阅读的不同特点,在结合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广泛、自主、个性化的阅读。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内外衔接阅读教学时,不管是给学生营造阅读氛围,还是给学生推荐介绍相应的读物,都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从而不断引导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

就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衔接阅读的现状来看,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广泛、自主、个性化的阅读就需要给学生营造相对合适的阅读环境。教师要对校园的整体氛围进行营造和优化,让学生感受到课内外衔接阅读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手抄报,还可以将统编版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做成学校的文化墙或班级的黑板报,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极为适合阅读的环境,让他们被熏陶、被感染的同时逐渐进入课内外衔接阅读中。

(三)注重激励评价,养成阅读习惯

在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建立完整的激励评价机制,科学管控学生进行课内外衔接阅读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获得高质量衔接阅读的同时约束他们形成一定的阅读习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课内外衔接阅读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只有适时地给予学生激励,让他们从课内外衔接阅读中获得相应的成就感,他们才会慢慢接受衔接阅读,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阅读行为惯性,这种行为惯性在教师旷日持久的引导和激励下会逐步转化成衔接阅读习惯。

五、结语

科学地衔接农村小学语文的课内外阅读是教师当前亟须关注和调整的教学方向之一,教师要以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基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高效进行农村小学语文的课内外阅读衔接,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课内外衔接阅读中形成相应的学科综合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及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读物语文课课外阅读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可怕的语文课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语文课里挣分忙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