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例谈应对理解性默写类试题之策

2022-03-16

课外语文 2022年6期

王 竹

(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0)

古诗文默写是历年高考试卷上的传统题型,是最贴近教材和教学的一种题型,过去也是学生容易得分的一道题型,但如今的古诗文默写对江苏考生与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2021年江苏语文高考采用新高考全国卷,名篇名句默写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直观的改变就是由原先前后句直接默写转变为理解性默写。面对新的变化,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新的题型特点,找到针对性的解题方法,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全国卷的名篇名句默写早在2014年就采用了理解性默写,本文就以2014—2020年全国卷理解性默写题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探讨,以期对今后的名篇名句理解性默写的备考有所裨益。

一、命题变化

自2021年起,江苏语文高考采用新高考全国卷,不再自主命题。新高考全国卷与以往的江苏卷相比,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其中名篇名句默写的变化不容忽视。对江苏考生来说,高考试卷中名篇名句默写从考查的范围、分值、形式和考查的实质都发生了变化:原江苏卷名句默写考查范围包含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60篇以及一些不指定的常见的课外名句,采用新高考全国卷后只考2017 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72篇,不考课外名句。原先此题分值是8分,其中高中篇目背诵的考查占4分,初中篇目占2分,课外名句占2分,新高考全国卷后分值由8分降为6分。原先的考查形式是给出前句要求默写后句或给出后句要求默写前句,新高考后改为理解性默写,即要求考生根据题干创设的情境写出相邻或者相隔的诗句。理解性默写与原先的直接默写相比,难度增加了,它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名句名篇默写题关乎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强化立德树人教育,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的要求。

二、题干分析

理解性默写又叫情境式默写,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信息,给出的语境,填写相关的名句。笔者认真分析了2014—2020年全国卷的名篇名句默写,发现除了原先就提供的篇名和作者之外,题干还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直接或间接地指出被考查名句的对象,给出被考查名句的翻译或被考查名句前后句的翻译,点明被考查名句在篇目中的大体位置,概括被考查名句的内容,指出被考查名句的手法,标明被考查名句的标点等。

例如2020年全国卷Ⅰ有道默写题要求写出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是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哪两句诗中改编而成的。此题看似考查文化常识的迁移,实际题干提示语指出了被考查名句的对象“青衫”。又如2017年全国卷乙卷有“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题。此题题干给出了丰富的信息:首先,“结尾处”“紧接着”给出了被考查句在文中的位置。其次,“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是对答案前两句的翻译。最后,第三空的标点比较特殊是问号。再如2020年全国卷Ⅲ第(3)题:《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 “________”。题干信息中“排比夸张”是被考查名句的手法,“阿房宫的奢华”是对后文包括被考查名句的概括,“架起房梁的椽子”“嘈杂的音乐声”是被考查名句前句的翻译。

总之,情境式默写的题干中含有丰富的现代汉语信息,我们要根据这些提示信息确定所要默写的名句,原先单纯的背诵记忆已经无法适应高考名篇名句默写的新形式。

三、解题策略

要背诵72篇文言实属不易,还要在整篇文言中以最快的速度搜索出符合提示语的语句更是难上加难。短小的篇目,尚且可以从头至尾背诵名篇以匹配符合条件的名句,但考查较长篇目中的某句名句时,靠通背一遍以获得答案就如大海捞针般困难而不现实。因此准确分析提示信息,适当地转化联想,缩小考查范围,就成了解答理解性默写题的重要途径。综合题干提示信息,笔者总结出下面几种方法帮助学生在大脑记忆库中快速精准选句。

(一)关键词匹配法

这里的关键词是指题干提示语中帮助学生联想匹配名篇原句的字词。它可以是被考查句中的字词,也可能表现为现代汉语的词义,做题时要善于从现代汉语词义联想还原成对应的文言字词。

2014年全国卷Ⅱ有句默写要求写出《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诗。提示语关键词就是“朝菌”和“蟪蛄”,可以直接匹配原文“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又如2018年全国卷Ⅰ有道题要求写出《论语·为政》中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的两句诗。我们可以将提示语中“成为教师”“温习”“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还原成《论语·为政》中的文言“为师”“温”“知新”,再根据这三个关键词,匹配出名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关键词匹配法是最快速直接的解题方法,适用的题目也比较多,但这种方法也要在熟悉背诵的前提下才能游刃有余地使用。

(二)还原联想法

有的题干信息主要是对被考查名句前后句内容的解说或翻译,这类题目要先将题干的有效信息还原成提示篇目中的原文,再根据“原文”向上或向下搜索出符合条件的名句,答案往往就是“原文”的前后句。

例如2018年全国卷Ⅲ有道名句默写题设置情境: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谈到了“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和“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两种做法,在这两种做法后面分别画线,要求补写出名句来完善语境。根据关键词匹配法从题干信息还原出《出师表》中原句“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然后分析题意,是要得出关于汉代历史的结论,并且通过关联词“而”可以判断这两种不同做法的结局是相反的,最终确定答案分别是“原句”的后面一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又如2020年全国Ⅰ卷有题要求填写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己说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顾虑的原因的两句诗。 依据题干信息,将“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还原匹配出原文“我欲乘风归去,又恐……”,进一步明确要求写出的是顾虑的原因,所以答案就是后面两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运用这种方法解题时,要抓题干中的关联词来明确前后句的关系,所填名句要与题干内容保持话题一致,事理一致,保证逻辑顺畅。

(三)位置检索法

有些题干指出了被考查句在诗文中的大致位置,有的甚至点明就是前后句的关系,学生根据位置提示,可缩小筛选范围,快速找到对应文句。

例如2020年全国卷Ⅲ有道默写题要求写出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处的三句感叹,还提示是紧接着“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抒发的。根据提示,要求默写的句子在文中的“结尾处”,考生只需回顾结尾处的原文,又说“紧接着”,很快便能找到答案“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这三句。

还有一种位置的提示,不直接点明被考查句在文中的位置,而是需要学生在把握名篇结构的基础上转化出有效信息再来判断位置。

例如2016年全国卷甲卷中有道题要求写出李白《蜀道难》中“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的两句。提示语写出了被考查句在全篇结构上的位置,由“人事”定位到文言最后“远道之人”部分,最后确定答案“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又如2017年全国卷丙卷有“《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文中哪个观点”这样的试题。本题提示语“强调积累的重要”是对《荀子·劝学》选文第三段内容的概括,答案筛选范围缩小到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开头的这段,“引出”定位到“蛟龙生焉”后面三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此三句即为本题答案。

像第二种位置提示,对学生有一定的能力要求,但这种位置检索法在搜索长篇文言的某句名句时特别便捷有效。

(四)技巧推断法

名篇中为了增加文采、丰富内涵常常会使用各种表达技巧,比如比喻、借代、拟人、用典、化无形为有形、视听结合、情境交融、象征等手法,涉及修辞、写景手法、抒情手法等多个方面。在平时学习中要明确各种技巧的用法和表达效果,以便推断匹配名句。

2016年全国卷Ⅰ第(3)题考查的是辛弃疾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使用的西汉大将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典故,2019年全国卷Ⅰ第(3)题考查的是范仲淹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使用的东汉窦宪“燕然未勒”的典故。古诗文中运用典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但由于典故往往言简意赅却内涵丰富,所以很难从题干信息中直接还原出原文,推测更无从说起,平时记忆积累典故做题时才能对号入座。

又如2014年全国卷Ⅰ第(3)题要学生填写诗人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两句名句,再如2017年全国卷Ⅱ第(2)题要求明确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哪两者来“借指”自己的陋室,以此来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题干都指明了被考查诗句的表达技巧以及其在诗文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平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判定技巧,又要结合诗句引导学生理解技巧在诗文中的作用,特别要理解作者运用这种技巧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与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对解答理解性默写题也是一种帮助。

(五)标点记忆法

文言中,像问号、感叹号这样的标点是比较少见的,如果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记忆带有这些特殊标点符号的句子,考试时就能不费吹灰之力地匹配上名句。

2017年全国卷乙卷第(2)题考查了杜牧《阿房宫赋》中以问号结尾的三句,2017年全国卷Ⅱ第(1)题考查了《庄子·逍遥游》中以感叹号结尾的三句。如果平时有意识地记忆名篇中含有特殊标点的句子就会发现,杜牧的《阿房宫赋》含有问号的句子只有三处,《庄子·逍遥游》选文中感叹句只有两处,大大缩小了筛选范围。即使不从特殊标点入手做默写题,归类记忆各篇中带有特殊标点符号的句子也可以成为验证这类题所填名句是否正确的一种手段。

由于新高考名篇名句的默写题考查的重点转移到如何快速准确匹配名句上,所以本文提出的五种方法都在为这方面支招。其实选准了名句后还需要准确规范地书写才能得分,杜绝错别字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不过如何避免错别字前人已有非常实用的方法,笔者就不在此文赘述了。

四、结语

综上所述,理解性默写注重古诗文在真实情境中的运用与迁移能力,解题方法的运用以背诵为前提,还依赖于考生对课文的翻译与理解。考题的设计,隐藏着学的路径,更启发着“教”的思维。对待这些优秀的古诗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理解背诵,利用解题方法获得高分,更应让学生将古诗文内化运用,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