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提问 答有法 深阅读
——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2022-03-16汤嫦英

课外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尝试解决问题文章

汤嫦英

(厦门市海沧区东瑶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7)

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是人类得以源源不断发展的动力。作为综合性与实践性融合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强调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究品质的重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积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题,并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获得思维的提升。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关于培养学生提问与尝试解决问题意识的实践与思考。

一、提问多元有方向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一组说明性很强的文章,以“让学生探究自然的奥秘,感受科技带来的精彩”为主题。学习要点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是对上册第二单元提问策略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的延伸。旨在培养增强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阅读时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时,学会提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但是对问题的梳理、归纳能力还比较欠缺,如果不加以引导,只是泛泛提问题,提类似的问题,没有进行思考,阅读能力难以提升。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学生看到文章,就会不假思索地以课题为疑问点,如:“琥珀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有琥珀?”“琥珀真的是这样子形成的吗?”此类问题机械化、不深入、不科学,太简单,所有的学生都不假思考,就很快地回答。这样的提问和回答,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课堂长此以往就会变得低效,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的提升。本单元的学习,在注重学生的基础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并提供提问支架,提问更有方向。

对说明性强的文章,学生充满兴致,但往往只粗读文章内容,了解文章要传达的信息,要唤起学生的学习意识,深层次的阅读思考,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大框架下进行有效提问,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让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无痕落地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解决的能力。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课前笔者设计了紧扣单元教学目标的提问支架。面向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激发学生多向提问意识;再读课文,自主尝试解决问题,也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琥珀》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学习单(如下),收上来的问题就会有“为什么科普的文章要写得像故事一样?”“开头为什么要把小苍蝇的活动介绍得那么清楚?”“文章的‘推测’依据是什么?”等。问题更加多元有深度,而且可以感受到这是学生在深入阅读后,提出的有助于学习本篇或本类文章的问题。

5 琥珀提出的问题提问的角度 解决的方法内容 写法 联系实际我能解决(解决的途径) 待解决

预习单中,学生既有已有知识的巩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提问时,又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问不只是提出自己的表面疑惑,还有自己深层次的对文章的结构、语句等特点进行剖析质疑,开拓学生思考的角度,提出的问题就不再单一,而是有深度思考的痕迹。接着根据单元要素的要求,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尝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挑战意识被激起,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在解决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会再次细致品读文章,学会开始关注文章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无形中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了文章。在遇到文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就会去寻找答案,查阅课外资料,或者向长辈咨询等。就这样,学生慢慢在提问和解决中找到了自己的方法,学习更有效。多元提问,学习更有方向、更高效。

二、尝试解决理方法

任务驱动,自主尝试找方法。学生可以在提问、思考、试着解决的过程中,拓展语文思维的深度。如在《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学习中,学生提出“什么是纳米技术?”“碳纳米管天梯真这么神奇吗?”之类的问题,学生再读课文,可以根据上下文内容或有意识地查资料的方法解决部分提取信息,简单归纳整合类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有思考的阅读带来成就感,阅读的吸引力产生。

同伴交流,探究学习说方法。学生在阅读时常会碰到碎片化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同伴间的思维碰撞就是很好的方式。“当学生被鼓励发展自身提问的技能时,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对话机会就提出的问题和从信息中得出的结论进行讨论时,他们的层次就达到了更高层次的思维水平。”在这一轮的生生对话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参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基础差的学生,从同伴中学会联系上下文,提取关键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中等水平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体验到联系生活实际,查阅资料等途径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的重要性,还能在同伴的提问中继续思考,激发思维的积极性;优秀的学生在问题的讨论和解决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方法的交叉、渗透、整合中,不断发展自己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时,课堂组织小组交流,尝试解决同伴的问题,如“恐龙和鸟类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科学家会提出这样的假说?”等,课文句子中的关键词,如“一支”“全面”能否去掉等语言特点的问题探究,在不断交流、尝试解决的思维碰撞中,学生的思辨能力也逐渐向高阶发展。

师生对话,聚焦问题理方法。学生的学习经过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后,课堂就可以结合学生未解决或解答不出、不全面的主干问题,有效进行师生对话。《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我的课堂教学就可以聚焦: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直击课文重点段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发现恐龙飞向蓝天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找出关键词句;然后,探究文章的表达,引导学生学习恐龙后代繁衍成一个大家族时部分的写法,既有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的巩固学习,也有围绕着一个方面,两两相对的新写法,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分号),发现特点,再结合练习,强化认识。接着,结合插图和课后的小练笔,让学生学以致用,练习表达。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攻克重难点,学生课堂效果好。最后,问题解决后,还要回溯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方法的意识,让思维更有系统性。学习有回环,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也能不断深入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查找资料寻答案,逐步开始大阅读。就是带着目的去阅读,进行深度阅读和精度阅读,学生根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到课外生活中收集,去获取更多的信息,主动学习,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同时,也可启发学生不仅是书本的知识,还可以是网络、报纸杂志、视频等,形象直观易接受,扩大收集的范围,也加强了学生与信息化世界的沟通。如在学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一课时,网络就是最好的教师,学生通过网络视频解说,更加了解最新的技术,也引发了他们对未来世界的创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在多样的语文学习生活实践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三、迁移实践深阅读

学以致用,是学习阅读策略的迁移与运用,也是提高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情境中,学生能基于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积极主动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课堂中习得的方法,运用在课内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会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如何达到不用教的效果呢?那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通过课内知识的学习和讨论,得出阅读方法,激起兴趣,自主阅读更多的文章,在不断地运用方法的过程中获得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提升。如在学习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后,学生学习和运用了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重点用查找资料的方法学习本文,学生能就问题“千年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在文中查找答案后,同步阅读文章《以工匠精神,助推航天梦》,在阅读中学生明白了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航天工作者的呕心沥血,离不开强大国家的支持,民族的荣誉感就植入了学生的心中。

从课内到课外,整本书的阅读,也关注通过引导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阅读乐趣,提升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本学期整本书的阅读引导中,我也特别关注学生这项能力的培养。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安娜和她的粉红兔》整本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读任务(如下),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文本,再次提出自己的困惑,激发阅读的兴趣,再次去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才更能走进作品,走进人物的生活的内心。学生这时的阅读就由“浅阅读”、没有思考的阅读,转入“深阅读”的探究。阅读有目的、有方法、有思考、有实践。

课外阅读中,也要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反馈。学完本单元后,把提问和解决问题当作一项阅读的技能运用到今后的阅读学习中,有意识地激励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策略,并进行正向评价。在“快乐读书吧”中,关于阅读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和《灰尘的旅行》这两本课外科普读物时,多种方法融合,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后,我有意引导学生自主制定阅读计划。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阅读,以课文的小贴士的形式提示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十万个为什么》引导学生在遇到不懂的科技术语时,尝试用学过的不同方法来解决。《灰尘的旅行》则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发明创造,搜集材料,了解它们发展现状,和同学交流讨论后,制作科学小报。除此之外,我还特别关注把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融合到两本书的阅读中,引导学生试着列问题清单,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清单示例:看到《灰尘的旅行》这个题目,我会想:灰尘会去哪些地方旅行呢?房屋真的会讲话吗?土壤和泥土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在提问中去阅读,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在生活中去关注同类现象或者向别人咨询等方法来帮助理解。阅读就在不停地提问题,不断地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中深入。学生的语言观察和语文表达不断得到提升,思维广度和深度也得到锻炼。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发展,学生逐渐会变成一个有思辨能力的“深思型”的读者。

依托教材,从课内到课外,从单篇阅读到整本书的阅读,不断地激起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学会多角度提有效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意识地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语文阅读中出现的不同问题。由扶着阅读到放手主动阅读,让提问并解决问题的阅读策略落地。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在交流、讨论问题中,感受阅读作品的乐趣,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养成多途径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意识。此项能力的长期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阅读思考能力,也关注了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尝试解决问题文章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再试试看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一次惊险的尝试
放屁文章
尝试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