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的表现性评价研究
——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

2022-03-16

课外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表现性整本书规则

朱 玲

(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五中学,浙江 杭州 311100)

一、整本书阅读与表现性评价

(一)整本书阅读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首次提及“读整本书”的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课标规定初中生的阅读量达到260万字,统编教材规定每年必读书目4本,选读书目8本,不包括随文推荐书目。选编的阅读文本多元,体裁类型丰富,小说、散文、寓言、诗歌、传记等,涵盖面广。

可见课标十分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整本书阅读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二)表现性评价

1.概念

表现性评价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兴起,是一种全面关注学生阅读过程的新型评价方式,引领学生深入阅读。表现性评价应“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结果做出判断”,是运用一套不同于纸笔测试的评价规则,来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或阅读成果。

2.表现性评价要素阐述

(1)确立评价目标的基准

课程标准对诵读、默读、精读、略读的评价目标有明确建议,综合考查学生方法掌握、阅读速度、阅读效果、阅读习惯、捕捉材料等能力。所以表现性评价目标应该与阅读目标或是学生的习得目标统一。

(2)创设复杂的情境任务

表现性任务如朗诵演讲、辩论交流、改编表演等,都设定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阅读环境中,围绕语文学科具有听说读写的实践性特征,可见其任务的复杂性。

(3)制定量化评分规则

规则是“能够展示质量水平和标准的准则”。表现性评价倾向对学生阅读表现和成果的评价,在学生阅读前有一个可供参照的评价标准让学生依此来检测、诊断阅读过程中是否朝着目标方向阅读,明晰阅读路径。

本文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如图1所示,通过设计多层次、多维度的探究内容,考查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探究表现性评价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价值。

图1

二、表现性评价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一)圈定评价目标依据:立足多元,明确评价目标先行

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目标多元,有理清思路,理解、分析内容,有情感体验,领悟内涵,发表自己独特的体验等。阅读目标指导着教师确定评价目标,评价目标更好地引导学生达成能力目标。

1.以课程目标为导向标,评价目标尊重个体

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评价建议指导明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语感的诵读,注重方法、速度、效果的默读,把握文字材料大意的略读,对材料有综合理解、创造性理解的精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轮阅读应让学生制订好阅读计划,自我评价阅读完成情况。

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预计阅读时间实际用时评价指标 自我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浏览、默读、精读、朗读等每日阅读30分钟(500字/分钟)完成每日规定阅读任务,做好人物成长史梳理:参军、筑路、著书优: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了解内容。良:比预计时间超出10%完成阅读任务,基本了解内容。合格:比预计时间超出30%完成阅读任务,基本了解内容

2.以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发挥评价目标弹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目标的制定权交给学生,自主设定要达成的阅读目标,体现个性阅读。在对摘抄和做笔记这两种读书策略的探究中,笔者让学生自选读书方法,自主确定阅读目标,发挥评价目标的弹性,增加阅读的个性。以两位同学为例,根据设定的不同阅读目标,评价目标也弹性设定。

阅读目标 评价目标A同学通过摘抄和做笔记两种读书方法,记录自己阅读时的体验、感悟,分析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等,以读后感形式记录自己的认识。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阅读方法,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表达的评价。B同学通过摘抄的读书方法,摘录文中对保尔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评价保尔的精神,以片段形式写下对保尔的认识。关注阅读方法,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3.以能力目标为追求点,搭建评价目标梯度

阅读过程是学生与多群体的多重对话,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注重体现学生在对话时具备的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表现性评价不仅局限于对识记能力等浅层次能力的评价,更聚焦于理解创造、表达思辨等高层次能力的评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能力目标从分析、综合、评价走向创造,能力层级呈螺旋式上升,那我们的评价目标也是在梯度化的设定里衍生,评价筛选概括能力、整合归类能力、评价表达能力,最后到解决问题能力、迁移思辨能力。

(二)设定情境化阅读任务:联动融合,凸显表现性评价任务真实

阅读教学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根据文本体式、学生阅读学情、单元目标等多种途径确定阅读目标,统筹安排阅读任务,将阅读目标转为阅读成果。

1.联动生活,开展浸入式专题探究

表现性任务是学生在近乎生活化的情境中或者通过模拟生活的情境下实行,围绕着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发生可能性的问题或者某些现象进行设计。

情境化阅读任务朱赫来正义勇敢、信念坚定,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引路人。回想我们的生活中,谁的一举一动影响着你呢?请用文字记录下来。学生片段眼见上学要迟到了。我越来越焦躁,将脾气宣泄在妈妈身上,责怪妈妈不早点出门,妈妈轻抚我的肩膀,笑笑说:“还来得及,生活学习中常常会发生一些不在预料之中的事情,我们要淡然处之,急躁解决不了问题。”人物描写 评价目标 评价等级典型事件 是否能体现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 ☆☆☆人物描写 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等是否准确、生动 ☆☆☆作品价值 能否从人物身上获得感悟 ☆☆☆

2.融合学科,触动多领域价值碰撞

阅读富有活力,也呈开放态势。在阅读中需要融合不同学科,让学生阅读习得的能力渗透多个领域。这体现了我们的阅读课程不仅仅是积累,更是体验、感悟。

多学科融合任务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什么要塑造保尔这一人物形象?请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原因。融合学科 结合社会、历史学科相关知识,了解时代背景。结合数学学科知识,通过归纳比较法完成探究。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自评 互评理由:流畅表达自己的看法、反思、质疑。准确寻找支撑理由的文献资料。理由充分、可信。说明:达到3点评A 达到2点评B达到1点评C 达到0点评D

(三)优化评价规则标准:共同参与,评价标准从量化到内化

表现性评价规则的制定是实现表现性评价的前提条件,由于阅读目标的多维度,阅读任务的开放式,阅读过程和成果的评定不能单一化衡量,这对评价规则的制定提出更高的要求。

1.评价规则的标准度:开发、重组、优化,量化评价

评价规则一直引领学生的阅读,与教师设定的阅读任务匹配度很高,制定一份高质量且有效的评价规则显得尤其重要。

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笔者运用描述性评价与等级性评价,针对学生阅读成果用比如“语言生动,内容充实,具有逻辑性”的语言描述性评价。也有直接进行赋分、等级评定,评价更直观。

一份评价标准的制定,通过不断地开发、重组、优化,宗旨指向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量化的表现性形式评价学生的阅读,同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得方法,内化素养,迁移能力。

2.规则制定的多重性:主体、学情、能力,个性评价

评价规则是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规则制定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单方,或是师生共议,这样的规则制定更符合真实的教学情境。

同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学生,其阅读水平、认知能力、接受速度等有明显差异,根据不同的学情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层级能力的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个性评价中提升自我,符合个性化阅读的标准。

3.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学生、家长,多方评价

表现性评价注重阅读过程的评价,学生阅读是自主式开展,学生自评能及时作出反馈,跟踪阅读过程。

同时提倡生生互评。阅读任务的开展设定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小组的讨论交流给互评提供条件,同时组内互评可以更好地监督成员积极参与,也让评价的客观性更高。

资料价值观点清晰认真聆听评价中肯补充完善 总评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总评注:A等为8到10分。 B等为5到7分 C等为2到4分

评价主体也可以走出校外。家长成为阅读评价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探究生命的价值,可以作为亲子阅读的书目,在阅读反馈表中家长对阅读行为作出简单评价。

评价主体的不固定性,更好地激励被评价人所取得的阅读成效,同时也指引着被评价人在后期阅读中需要努力的方面。

4.评价反馈的有效力:及时、明确、积极,针对评价

评价是衡量,反馈是改进。我们的阅读是让学生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反馈是提升完善自我的途径。 对摘抄和思维导图的评价,笔者制作了评价卡,分别从四个横向面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评价完成后装订在任务卡上,反馈及时、明确。

学生成果类别 评价卡摘抄与感悟:选择保尔参加革命前和参加革命后阶段中的环境描写进行摘抄,对保尔进行评价。内容具体典型(10分),可得 分。书写工整美观(10分),可得 分。评价深刻独到(10分),可得 分。朗读流畅真挚(10分),可得 分。思维导图:围绕保尔,分别以国内改革时期和经济建设时期两条线索进行梳理。主题明确(10分),可得 分。思路清晰(10分),可得 分。图式新颖(10分),可得 分。情节完整(10分),可得 分。

三、反思和结论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表现性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依据评价项目和规则,在阅读中关注到学习的过程,它不是通过一道练习题训练出千篇一律的答案,而是关注学生的生成。表现性评价目标和任务的设计从课标出发,又回到课标,与课标评价体系宗旨一致。

教师逆向设计,让评价先行,优先确定评价目标,去指导任务的设计,细化评价的内容,更有效地去发挥阅读的多种功能。学生通过评价目标与规则,指引自己的阅读,方法明确,路径清晰,更有利于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正如瑟罗指出:“表现性评价是希望学生主动去创造成果来体现他们的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以评促教,以评促读,表现性评价在推进整本书阅读中意义显著。

猜你喜欢

表现性整本书规则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论语》整本书阅读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