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集群建设的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
——评《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研究论纲》

2022-03-16李克军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集群应用型理论

李克军 王 强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布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产业与教育正同步面临新的时代变革。我国产业的跨界融合决定了社会需要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需要更加融合的科技服务和高级智库。应用型高校正积极深化综合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向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迈进。但该类高校专业和学科基础相对薄弱,如何做才能实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出于对岗位要求的敏感性,十年前即提出专业群概念,集中服务几个产业或行业类别。研究型大学鉴于学科分类越来越细,不利于对接行业越来越综合的趋势,很多院校改变了九十年代以系升院的单一学科传统,开始构建以学部为统领的学科群。应用型大学大多为近二十年升本的新建本科院校,具有与地方政府、产业行业的天然适应性,又具有较强的职业教育孵化基础,因此,构建与地方产业集群高度契合的专业集群成为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应用型大学必须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创新专业建设模式,建立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协同育人新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贯通融合,进而实现构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行业智库等方面的“超级平台”建设目标。

但应用型大学专业集群如何建设?如何在产教融合战略引领下,厘清专业集群定位和建设思路?专业集群与学科集群是什么关系?如何评价专业集群建设效果?如何才能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而提升人才培养的契合度,更好地实现地方高校的价值与使命。常熟理工学院顾永安教授所著《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研究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论纲》)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既从理论上理清了专业集群的逻辑生成与建设理路,又为面临各种实践困惑的应用型高校打开了新视野,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综合来看,本书具有以下特点和创新之处。

一、遵循“四新”教育理念,契合产教融合需求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高校的本质特征之一,新兴产业的跨界创新决定了高等教育的产教融合已不是单一专业可以对接完成,只有专业的跨界交叉,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形成互动耦合、共享耦合的协调关系,才能提供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同时每个专业找到自我位置,才能实现供需有效连结。从学科上,未来社会是融合发展的社会,相互独立的“孤岛型”学科已然不合时宜,农科、工科、医科、文科,都需要融入新技术。新形势下,国家提出了“四新”教育理念,主要特点即交叉融合,这不仅是为了契合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求,更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内在需求,通过改变原有的固化知识体系,主动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具有中国话语权的学科结构。应用型院校提升整体竞争力,适应“四新”趋势,势必要通过专业集群战略与路径才能在以一流专业、一流学科为高质量发展要素与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中实现战略突围与发展转型。

二、厘清专业集群通用路径,更好指引高校实践探索

通过多年探索,各应用型院校普遍能认识到围绕地方产业集群构建专业集群,但各高校无一例外均遇到了多重挑战。《论纲》作者充分调研和指导国内多所高校,充分明白院校发展痛点难点所在。在此基础上,《论纲》在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下,认为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的理想状态是形成耦合发展关系,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和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专业集群建设院校的典型案例,给出了专业集群建设的顶层设计思路,明确了专业集群建设的内涵应重点从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集群平台等着手,最后到课程体系来构建落实。《论纲》在多方协同、自我更新、动态调整、有效运行的可持续机制上进行了创新研究。在生成机制上,总结了“以链建群”“以核建群”“以院建群”“以特建群”的生成模式,给出了从组织机构、团队机制、管理模式上的管理机制思路,同时提出了政策、制度、项目、质量等8个方面的保障机制。内涵与机制的厘清,对各高校目前面临的内涵不甚明晰,体制机制上的多重制约问题给了很好的解析与路径参考。面对各高校不太清楚到底做到何种程度才算建成专业集群的疑惑,《论纲》以“六个要求”“四个向度”“五个重构”为导向,提出了由维度、指标到观测点构成的评价体系框架,可以有效地指引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建设及其成效评价。

三、理论建构螺旋递进,案例实证联结互证

《论纲》各个章节可以独立成篇,又逻辑严密,从提出问题、理论基础到建设理路,归结到案例验证,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理论内容上涵盖了战略、内涵、机制、评价的建设流程,从实践需求出发,经过理论发掘与实践反思,再到理论突围,形成了能高度指引实践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四位一体”逻辑生成、“五方贯通联动”的实践行动的理论提出,成为了本书的最大创新点。《论纲》从实践命题出发,最终回到实践命题,恰如其分吻合了“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教育研究成果为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话语体系服务的必然要求。本书对常熟理工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北部湾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许昌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等数十所高校的案例分析,使得《论纲》具有极强的接地力,既是“理论-案例-理论”又是“实践-理论-实践”的双重螺旋上升过程,每一步的分析均在理论构建同时做到了案例验证,也是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绝佳体现。

猜你喜欢

集群应用型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