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环境专业混合式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2-03-16黄怡民夏亚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方法专业

吴 彦,沈 佳,黄怡民,夏亚平

(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重庆 404100)

2004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该文件指出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尤其是工科环境专业的教师,慢慢意识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只是思政课程教师的任务,大学生思政教育更应该覆盖到所有课程当中,而作为专业课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努力将思政元素融入我们教授的专业课程当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以顺应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

对于环境工程、环保设备工程等工科专业来说,将课程思政引入环境专业各课程中,不仅是顺应国家的政策要求,也是积极实践以德育人的教育宗旨。目前,课程思政在常规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较多,教师们通过在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中加入思政元素,向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可能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不能很好地调动出来,因此这样的效果较为局限。如何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也是目前教学当中的一大难点。

目前,在大学教育的课堂教学当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也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都优于传统课堂模式培养的学生,并且,积极学习的学生比例较传统课堂模式培养下的学生比例也得到提高。因此,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当中,我们也可以获取新型课堂的教学经验,在实践课程思政、寻求以德育人的同时,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例如现在的好的教学应用软件,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在教学过程中借用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以实现将OBE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的目标,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目前,混合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研究较多,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对于工科专业尤其是环境专业来说,培养的人才是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以混合式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只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业务能力,但若不能及时了解和领会国家的政策方针,心中也无爱国之情,无大国工匠之担当,也不能胜任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因此,如何培养过硬专业业务能力和高素质政治思想兼得的环境专业人才成为目前教育的重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采取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方式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从基本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实践,并通过评估机制进行改革和实践的效果评估,以评估该教学方法的实际成效,旨在有助于培养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人才,课程思政在混合式教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由于《生态学基础》作为环境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为学生从事生态保护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以《生态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为试点,对该教学方法的应用起到典型性和示范性作用。

1 改革基本思路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指导,可以利用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线上理论知识上融入思政元素,线下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探究相关的问题(包含思政元素的思考题),同时,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并以团队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责任担当意识,激发爱国热情,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理论教育相融合,满足学生专业和思想的共同发展需求。以上为教学思路,基于此教学思路,我们通过调查法对目标进行分析并制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通过实践法对实验对象实施教学改革,最后再通过经验总结法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对未达成的目标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方案,优化教学方法,以此对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和改进,为了将此方法进行全面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主要改革内容

主要改革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上的改革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从这两个主要的方面进行研究和应用。

2.1 教学内容上的改革与实践

线上课程主要以教师录制速课的形式,这样是为了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当中,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时间段完成规定的学习课程内容。在速课讲解的内容设定上,主要是基于《生态学》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与国家政策相结合,与时俱进地进行拓展,在某些章节引入国家生态文明相关的理论和政策,对学生进行教学,比如,在第一章《绪论》中提到的21世纪的生态学这一部分,就可以直接加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同时,配合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教师在线上利用“超星学习通” “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应用软件进行话题讨论,比如,将“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在这一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加深“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意识,也让学生深刻领会到学习《生态学基础》的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使命感;再比如,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两个章节,就可以引入“双碳”政策和“物质低碳循环”的理念,引导学生去查阅“碳中和”和“碳达峰”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国际的政策和形式,再进一步了解到我国关于“碳中和”和“碳达峰”的相关背景、政策,以及针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制定相关的规划以及措施方案,在里面可能涉及一些环境方面的技术等,这些内容也可以设定一些小的讨论话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加深对以上知识的理解,这部分,就是生态学学习的延伸了。

线下课程主要是以小组课程任务练习为主,课程任务主题加入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系统保护、绿色发展与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元素板块,让学生在搜集资料、汇总讨论以及课程任务汇报的过程中,不仅实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标,还实现了在完成课程任务的过程中,无形对思政理论也进行了学习、理解和消化,使得学生真正从心里去接受政治理论学习,并付诸实践和应用,此外,还有助于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比如,针对提到的“双碳”政策,可以在相关章节设定课程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理论知识,来寻找可能实现低碳目标的技术或方式方法,甚至可以超前地引入水资源化处置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置技术相关的一些内容,有效引导学生去了解里面相关的一些资源化的思路和低碳应用技术,将“资源化” “可持续” “绿色”等关键词深入到学生思想当中,从而可以在后面的学习实践中指引他们的行为。

2.2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实践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主要是借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软件,实现线上课程的教学与讨论。学生线上以个人学习为主,线下以小组学习形式为主,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辅助引导作用。线上课程主要以录制的速课形式进行观看学习,教师在相关章节添加个人话题讨论,旨在学生个人完成速课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复习与拓展,以及对相关思政元素板块进行领会和实践。线下课程学生围绕课程任务,主要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以小组形式讨论完成,并在最终成果PPT内容上展示小组各成员的任务角色,同时,要求各小组设置组名和口号,以此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同时也提高学生团结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线下课程的任务展示,给每个小组15分钟的时间,PPT展示内容里首先列出来相关内容涉及的国家政策,再对相关国家政策进行理解和解读,后面再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对于展示形式,每个任务设定小组内学生轮流作为发言人进行展示和答辩。答辩过程中,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仅参与答辩,还参与进行评价,也就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提问和点评,而本小组的成员也可以对本次小组展示进行自我点评,这样的形式就不只是单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了,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也能充分感受到民主,学习积极性也能显著提升。在提问环节,小组的提问及点评可以和展示的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也能补充相关的知识点和想法,这样对课程及思政点的学习和领悟又能起到进一步的巩固作用。

2.3 评估分析

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实践和改革,在教学整体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上进行改进,实践之后,也就是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授课教师对学生专业能力、政治思想水平方面进行考核评估。考核评估的形式主要是以调查问卷、主观考题(期末考试)等考核形式为主,考核之后教师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再根据分析评价的结果,找到教学方法和内容上的缺陷并提出改进方案,为后面的再实践打下基础。

3 教学实践结果评估分析

基于客观条件的因素,本次教学改革选择了本校2020级环保设备系的学生作为实践对象,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软件进行线上课程教学,并在线上设定相应的讨论题进行考核,比如,针对在《绪论》当中提到的“谈谈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个问题,全班41位学生都进行了作答,其中出现最多频率的词汇为“相互依存” “协同发展” “相辅相成”,学生通过在线上进行的话题作答,也充分理解到学习生态学这门课的意义,更进一步理解了所学专业的意义;线下课程主要以课程任务形式发布,按照教学进度一学期共设置7次课程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任务的练习和展示,课程任务主要围绕水、土、大气等生态环境问题,学生依靠团队力量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相关课题的研究和讨论,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在发挥群智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增强了自我的专业使命感,同时也将生态学初步与大气、水、土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最后,通过闭卷考试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在考题设置上,其中40%为主观题,主要涉及一些思政元素的话题,对学生作答情况进行分析得出,90%以上的学生都能够结合社会责任感和专业使命感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在应对现实问题时,不仅能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有效的解决思路,还能把握好国家主要的政策,将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资源化等关键性元素较好地融入解决问题的思维当中,这就证明了课程思政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和知识掌握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将课程思政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相融合,能在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思政教育,有效增强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方法专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