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握学生心理需要 激励学生学习行为

2022-03-16彭婷婷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山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法学科内容

彭婷婷(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山中学)

学习是一种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心理和行为过程,而行为由动机支配,动机则由需要引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上的需要,重视并满足这些心理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客观诱因,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从而达到激励学生学习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联系实际,满足“求实”心理

“求实”心理是学生学习中的普遍心理需要。所谓“求实”,在学生实际学习中表现为“我为什么要学习”的思考,因此教师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社会和自己的意义,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或者每个章节之前,都要生动且具体地提出每堂课的目的、要求和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重视学习,从而产生学习的意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如何将某一学科或某节课的知识与学生个人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是满足学生“求实”心理需要、激励学生学习行为的关键。

教师可以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讲授本学科知识,满足学生的“求实”心理。课堂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现实需要,将实际需要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能一味地追求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严谨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要转变只重视纵向结构而忽视横向联系的做法,要着眼于它的实用性和实效性。通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到课堂内容的学习是与学生目前的个人现实需要甚至未来工作实际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感到“实惠”“实用”,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

教师要上好开学第一课,满足学生的“求实”心理。如果仅以简单、呆板的学科内容及学习计划的介绍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内容,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后续的学习陷入一种被动的状态,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开学第一课应该是精彩、生动、富有指导性和激励性的。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介绍本学科,努力挖掘本学科与学生未来学习、工作的实际联系。利用“求实”心理,深深打动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二、旁征博引,满足“求广”心理

“求广”也是学生普遍的心理需求。在学生心目中,学校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他们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和期望。希望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一本书、一门学科,而是旁征博引,打破学科界限,广泛涉及相关学科及领域,以便从每节课中得到更多、更广的知识和信息。

教师在平时应注意提高自己的素养,广泛收集资料,不断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及时向学生介绍。例如,在数学课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的作用,数学的应用领域已经不再只是工程和物理,数学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环境科学、自然资源模拟、经济学和社会学,以及心理学和认知科学,计算机的发展更是以数学为基础。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过程,向学生介绍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涉及的重要事件、阶段和人物,以及学科研究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求广”的心理,也能使教学内容立体化,课堂也更加具有吸引力。

三、与时俱进,满足“求新”心理

“求新”是学生学习的又一心理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冲击,学生有了宽阔的知识视野,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若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则不能满足学生“求新”的需要。

单纯讲授教材知识,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必须做到知识内容要新,要密切注意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并及时引入课堂之中。教师课堂教学所举的例子应结合现代文化并涉及当今前沿科学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现代科学的气息,重视经典内容与现代前沿内容的连接和融合。另外,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尚有争议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发现和探索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重视传授知识,不重视教法的“一言堂”模式,广泛采用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和研讨式教学法。这些新的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因材施教,满足“求会”心理

针对学生的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位学生均有收获。尤其是对待学困生,应针对他们学习时畏难情绪大、自身缺乏信心的特点,给予热情鼓励和关怀,花费一些时间给予辅导、答疑,使学生能够听懂、学会。只有这样,才会使他们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更高的欲望和追求。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诸如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等,以便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求会”心理,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寓教于乐,满足“求趣”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探索事物发展的动力。出于兴趣和热爱,对所做的事情会充满激情。

兴趣与单纯的趣味性不同。兴趣教育层次更高、内容更广,能让学生产生长久和执着的学习行为。例如,在数学课中介绍数学对科学发展的巨大作用,与前沿科学的关系,数学走进误区所带来的科学的停滞不前,以及数学面临的新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乐趣在于探索知识奥秘的过程,学习是具有挑战性和诱惑力的自觉行为,并乐于为之竭尽全力。

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讲方法、不听意见的“专制型”教师和虽有威信但缺乏人情味的“管理型”教师不再受欢迎。学生希望教师和蔼可亲、热情大方,与学生有深层次交流,也希望课堂气氛和谐、融洽、愉悦、生动、有趣。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的结构,探求愉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围绕愉悦的学习感受去发挥创意。例如,采用诙谐、幽默、贴切的比喻,以及丰富的文学性词汇等,来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满足“兴趣”需要,学生会自觉产生强烈的学习意愿。

六、善于发掘,满足“求美”心理

审美追求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美令人产生精神的愉悦和振奋。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有的规律,规律本身就是一种美,规律背后更有“美”的因素。要发掘、利用它以满足学生的“求美”心理。例如,数学中就包含着众多的“美”。数学是以其内容的简洁和形式的完美作为目标追求的,它具有“简洁美”;数学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即数学符号,它具有“符号美”;几何图形使它具有“几何美”。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科学之中的各种“美”,并通过教学手段展示给学生。教师把科学本身的“美”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风度优雅,举止大方;板书要工整且具有艺术效果;语调要流畅具有感染力,使教学内容和外在的教学形式完美、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的“求美”心理,让学生感觉上课是一种享受,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法学科内容
【学科新书导览】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超学科”来啦
主要内容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