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方四维:巧用地域美食构建初中劳动教育新情境

2022-03-16陈亚玲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红旗初级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6期
关键词:顺德美食劳动

陈亚玲(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红旗初级中学)

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劳动教育逐渐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教育部于2022 年4 月正式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提出将劳动课设置为一门独立课程,并发布相应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此举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抹亮色。对此,如何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意义,成为学校教育关注的重点。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为背景来开展劳动教育,将更容易促成知识的转化和习得,更有利于培养知合一的学生。对此,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红旗初级中学依托“顺德美食”的地域文化名片,聚焦家庭、学校、社区“三方”联动,从劳动内容、劳动场景、劳动作业、劳动评价“四维”构建劳动教育新情境(以下简称“三方四维”),促进劳动教育实践的特色化和系统化。

一、聚焦问题:以生为本,课程标准引领寻破局

当前,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的实践功能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劳动教育课程缺乏体系、课程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学校和家庭配合度不高、学校和社区资源融合度较低,加之学生自身劳动意识薄弱,导致劳动教育没有发挥出真正的育人效应。对此,学校管理者应该聚焦问题,深度挖掘能够获得学生认可的劳动教育方式,在目标驱动的指引下,从《标准》中汲取养分。

《标准》指出,要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根据学生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劳动任务群为基本单元,以学生经历体验劳动过程为基本要求,构建覆盖三类劳动、学段进阶安排、有所侧重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选择应坚持因地制宜,既重视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劳动教育与集体、社会紧密相连,劳动课程并不只是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的培养。对此,我校立足地域特色,选取学生熟悉的地域美食制作开展劳动教育,通过“三方四维”布局劳动教育新情境。

二、三方四维:构建劳动教育新情境的策略

《标准》强调,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顺德作为中国美食之都,有着丰厚的美食文化底蕴。我们聚焦现实情境,搭建与美食相关的劳动平台,使学生的劳动过程更有味、更有趣、更多元。

1.“三方”联动搭建平台,拓宽劳动教育辐射面

我校以“顺德美食文化”为载体,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搭建三大劳动教育平台。

(1)家庭日常生活劳动平台。

利用家庭厨房这一空间,让父母参与学生制作美食的劳动过程。例如,“同做一道菜”实践活动,既促进了亲子互动,又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2)学校生产加工劳动平台。

我校劳动教育实训基地按照“田、坊、廊、堂”四个主题进行区域建设。“田”指班级方块田,由各班级认领进行蔬菜种植;“坊”指美食工作坊,由教师指导美食加工制作;“廊”指劳动文化宣传廊,用于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宣传、展示;“堂”指教职工饭堂,为学生美食制作提供操作空间。四个区域有机联动,实现劳动过程的完整性。

(3)社区服务实践劳动平台。

我校所在社区的餐饮行业协会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培训和实践机会;周边的职业院校则是学校美食课程实训基地,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有生态园等实践场所,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服务他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2.“四维”驱动构建真实情境,激发劳动教育的内在能量

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真实情境的构建。例如,让学生亲手种植水果、蔬菜,成熟后采摘并制作成美味佳肴,感受农作物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在具体实施中,则从劳动内容、劳动场景、劳动作业、劳动评价四个维度搭建情境。

(1)劳动内容:分层、分级、分类。

学校设有每周一课时的“顺德美食制作”劳动教育课,内容包括农作物种植、美食制作工艺流程、传统节日美食制作等,并依据分层、分级、分类的原则,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

例如,对七年级学生以文化熏陶为主,教育内容包括观看美食纪录片和美食名家谈人生系列讲座、绘制顺德美食地图、开展美食文化知识竞赛等;对八年级学生以亲情教育为主,教育内容包括开展“我与美食的故事”演讲比赛、亲子公益活动、做美食送孤寡老人等;对九年级学生则以生涯规划为主,教育内容包括美食减压、职业体验等。全校学生均参与的实践内容有亲子学做顺德菜、厨艺比拼等。

(2)劳动场景:引入项目学习。

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我校依据“校内为主、校外促进”的思路,通过多学科融合助推学生形成跨界思维。例如,在校内场景,针对地理学科开发“绘制顺德美食地图”校本课程;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展“顺德美食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探究活动;针对生物学科开展“食材种植与顺德美食制作”课外探究活动。

在家庭、学校、社区互动场景,引导学生在家制作顺德美食,培养感恩父母的意识;举办“亲子厨艺”大赛,激发学生的劳动创新意识;开展美食劳动成果义卖活动,感受劳动所带来的喜悦。如此多场景的交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品质。

(3)劳动作业:生活即是作业。

当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被无限拓宽,劳动作业的布置也就成为了劳动教育的一部分。例如,为学校设计一份一天的早、中、晚三餐菜单;给新入校的学生制作一份食物营养手册;为班级设计并建造一亩菜园;学做一道顺德名菜,并根据家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对菜肴进行创新和改良;以美食博主的身份在直播间推荐一道顺德名菜。类似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认识到作业即是生活,生活即是作业。

(4)劳动评价:多元评价制度。

学校要重视劳动实践中过程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学生层面:开展“小厨神”“顺德美食文化传承之星”等总结性评价,通过评比结果记录学生的成长情况;家庭层面:开展亲子厨艺大赛;教师层面:进行“劳动教育能手”评比,鼓励教师积极开发顺德美食制作校本课程。

多个维度并行对学生在家庭、学校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以及教师的劳动教学水平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开展综合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同时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专业能力。

三、结束语

学校应在贴近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生活环境的基础上落实常态劳动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价值观,同时在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等品质,让学生能更加自信与从容地步入社会。总之,以学生为主体,让劳动教育的过程更有温度、有深度、有时代价值,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猜你喜欢

顺德美食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7.1声道定制影院+KTV案例 顺德华侨城
世界美食之都——顺德
热爱劳动
美食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顺德糖厂改造策略研究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