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经典文化 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思考

2022-03-16李保华山东省滕州市洪绪镇金庄小学277599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语文文化

李保华(山东省滕州市洪绪镇金庄小学 27759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素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美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德育教育的现实需求出发,精选诵读内容,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经典诵读与德育渗透

当代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现代教育的中心环节。可以说,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教师要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典之所以始终屹立不倒,有传承的价值,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很多语文教师会让学生阅读《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作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多了自然会理解“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的做人原则,也会从经典中铭记尊老爱幼的美德,待人接物也更加礼貌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典是语文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有必要的。

二、依托经典诵读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

1.营造经典诵读氛围

良好的经典诵读氛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班级中的宣传栏、陈列窗等展示经典诵读作品,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经典诵读氛围。如在校园内张贴《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图》以及王羲之等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等文化经典,广播《三字经》《弟子规》内容,让学生耳濡目染,浸润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之中。教师要坚持用经典教会学生处事,用经典引导学生做人,用经典深化阐释核心价值观要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小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在周围环境、人的影响下,他们诵读经典的积极性就能被激发出来,主动走进经典作品,用心体会经典作品,与经典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全面提高道德素养。

2.整合教材中的经典内容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小学语文教师要整合经典诵读相关的教学内容,结合课外经典诵读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晨诵、暮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诵读内容多是描绘壮丽的山河、赞扬伟大的人物,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经典,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经典内容,理解和掌握经典名句,体会经典思想内涵,实现经典诵读和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例如,《山行》《望庐山瀑布》《宿新市徐公店》等经典诗作描绘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教师可引导学生跟随诗人的描写去想象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人生的美好品德。

教师应注意的是,我国的传统经典多诞生于几千年前,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时切忌前紧后松,半途而废。学生一开始的诵读兴趣浓厚,但在诵读过程中发现语言上的差异很大,逐渐丧失了诵读的兴趣,这是教师必须提前考虑的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理解经典的内蕴,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代社会展开思考,激励学生就当下的问题发表见解,就如同钱钟书先生说的那样:“对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必须伴随对现代文化的思考。”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学到有用的观点和方法,发挥诵读经典的德育功能。

3.组织经典诵读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诵读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从古至今,学生都是通过诵读强化记忆、增进知识理解的,大声诵读不但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能使学生知晓文章大意。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丰富诵读的内容,留足诵读的时间,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使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文章,品味文章的人、情、感、德等。尤其是在学习古诗文、文言文时更要多读多背,通过经典诵读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应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教师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为学生选择适宜的诵读材料,如低年级的学生适宜诵读《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作品;高年级的学生更适合诵读《论语》等作品。教师也可以开设专门的经典诵读课,内容开放,可以是心得体会、诵读交流、作品推荐等,以加深学生对经典诵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周”活动,采用“经典诵读知识大赛”“学古诗朗诵比赛”“我是‘小诗仙’”等形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也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收获,在诵读经典的影响下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做到知礼、懂礼、守礼,与人为善,规范自身行为与道德情操。

教师还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经典作品演绎活动,如组织情景剧、舞台剧等,把经典作品的内容演绎出来,让学生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这不但能焕发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也能让学生产生深刻记忆,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感,还能在经典的引导下奋发向上,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文化水平。教师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社团、民风民俗艺术展等以点带面,打造特色,通过书法、绘画、舞蹈、朗诵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唐诗宋词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塑造学生人格方面作用突出,亦可称为经典诵读的良好素材。例如,宋代豪情诗词风格雄壮激烈,能唤醒读者心中的道德感,激励读者积极进取,岳飞的《满江红》充满爱国精神与战斗豪情,文天祥的《沁园春》写出了舍生取义的精神,苏轼的《念奴娇》抒发出不甘沉沦、奋发向上的情感。现代一些学生所缺乏的正是奋发进取的精神和男儿英雄气概,利用这些富有感召力的名篇恰好可以引导他们的性格变得豪迈,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婉约柔美的诗词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细腻之美,像李煜的《相见欢》把离愁别绪描写得缠绵悱恻,晏殊的《浣溪沙》流露出对时光的无限眷恋,这样的名言对培养学生的丰富感情、细腻之美也是很有帮助的。

此外,红色经典也是经典的阅读素材,教师可以发掘教材、课外的红色经典阅读素材,开展“诵读红色经典 向建党百年献礼”活动,带领学生阅读红色经典诵读书目,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红色经典,赏析红色经典,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顽强、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教师还可以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让学生带经典回家,在家长的引导下亲子共读红色经典,使学校、家长和学生联动起来,让红色经典文学走进学生家庭,使家长和学生共同接受经典文学的熏陶,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真正达到“经典浸润人生,英雄引领成长”的目的。

4.让诵读回归生活

语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知识从生活中来,也能再运用到生活中,就如同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师应让经典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经典、感受经典,进而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第一,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借助经典感悟生活。小学生生活经验少、文化知识有限,很难透彻理解经典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经典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悟生活,激发内心的情感意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与故乡有关的经典诵读活动,诵读《望月怀远》《月下独酌》《中秋月》等怀乡佳作,传播故乡情怀,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教师要注意把经典诵读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加深学生的生活感悟,培养综合素养。

第二,教师也可以以生活活动为契机,实现生活与经典诵读的结合。在传统节日到来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诵读与节日相关的诗句,例如,在中秋节时诵读《古朗月行》《中秋夜》《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等古诗;在端午节诵读《浣溪沙·端午》《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等古诗;在重阳节诵读《九月十日即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古诗。总而言之,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机会,组织学生诵读经典,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在加深对节庆节日了解的同时,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5.构建经典诵读评价体系

评价是对过程的总结,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事物的不断完善。经典诵读教学也需要构建一定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提高文学水平,使学生获得人格和品德上的发展。

第一,经典诵读评价体系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来制定,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自身的评价标准卡,让学生做好对照测评,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增强自信,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品德养成。

第二,教师要建立弹性的评价机制,采取纵横结合的评价方法,一味采取以自身为尺度的纵向评价会让部分学生不思进取、故步自封,而让学生与他人进行对比可发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完善自身。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比赛,选出班级内诵读数量最多的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最深刻的学生等,让他们给班级内的其他学生分享诵读经验,每月、每学期都组织这样的活动,实现学生共同进步,也让学生在活动中熏陶自己,提高自己的品格与修养。此外,教师在评价时也可以引入家长参与,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教师也可以发挥自身特长帮助家长建立家庭内部评价体系,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提高家庭育人的实效。

三、结语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经典诵读素材整合,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组织精彩的诵读活动,向学生传递优秀传统文化与知识,让学生从传承千年的经典文化中汲取养分,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成长为有文化、有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谁远谁近?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
浅析儒家经典作品中的合作学习思想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