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定向生艺术课程改革探索策略研究

2022-03-16姚春晓杨卓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2年9期
关键词:定向生技能音乐

□ 姚春晓 杨卓

培养全科型小学教育定向生的目标,应该为培养可以任教任何一门小学教育课程的小学教师,其中自然也包括音乐课程。这里以笔者所在单位五年制小学教育定向生开设的音乐课程为研究对象,目前我院在大一、大二开设了两年时间的音乐基础课,同时开设舞蹈课程两年,第三年进行钢琴课和视唱练耳课程选修(各一学期),同时开设了半个学期的音乐教学法(另半学期为美术教学法)。

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小学音乐教学论》明确提出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五点要求:歌唱表演技能、乐器演奏技能、识读乐谱技能、创作教学技能、合唱指挥技能。根据定向生开设课程来看,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培养学生完全掌握这些技能远远不够。如何提高定向师范生的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完善面向人人的高校美育育人机制,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并让有志发展音乐教育的定向生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学有所专,这是师范院校音乐教师所需努力的方向。

一、合理改进音乐课程设置

1.规范教材选定,尽量使其合理化、系统化

目前师范院校所用音乐教材大致有: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音乐基础》(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音乐基础》,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音乐》等。这些教材各有特点和侧重,大多是将乐理、视唱练耳、音乐鉴赏、声乐合唱、综合艺术等混在一本音乐书中,让学生感觉困惑,不明白音乐课程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学生在上课时会感觉凌乱,不知如何去应对扑面而来的各种各样的音乐知识。有针对性地解决定向生从零基础到逐步掌握既全面又扎实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科迷茫的问题。

2.课程设置合理,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音乐技能

从现如今的课程设置来看,两年时间,每周两节课的时间,不足以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时间上还得有所增加。同时,课程设置也应该有所调控。如将乐理、视唱练耳安排为一门课程,将声乐及合唱指挥、器乐及音乐欣赏合为一门课程,这些都是培养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按照最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规定,第二阶段(3—7 年级)将有机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这意味着艺术课程广度和宽度都有所增加,因而有条件的师范院校还可以增设器乐表演、影视、戏剧(戏曲)赏析与表演等综合课程。

二、大力提升音乐教师队伍质量

由于大部分音乐教师都毕业于综合性大学,各自学历和学习经验千差万别,每人掌握的学识也不尽相同,因而各自教学内容及方法也会有千差万别。相同的一本音乐教材,理论专业的教师可能会把它上成纯理论课,全程都在讲解乐理,做乐理题;声乐专业的教师可能会把它上成声乐课,整堂课都是练声和唱歌;器乐专业的老师则容易把它上成器乐课,整堂课都在讲指法。曾经有钢琴老师硬是把音乐课上成了钢琴课,让对音乐一无所知的学生练钢琴、考钢琴,结果把学生逼得叫苦连天,害得大部分学生考试不及格,并发出“再也不想学音乐” 的呐喊。究其原因,和任课教师对学科认识的片面性和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

纵观新版课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这对每一位艺术教师都不啻是个新挑战。

目前小学音乐课程有唱歌教学、编创教学、欣赏教学、歌表演教学、活动(唱、念、表演)教学等几种教学模式。相较于以前比较单一的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两大模式,目前音乐教学新增模式更关注学生自身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比如编创教学,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或填空旋律来完成课堂作业,其实就是考察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是否牢固。这不仅是考察学生,更是在考察老师。如果老师不懂得和声曲式,不懂得作曲法,势必会陷入尴尬境地,因为他将无法判断学生写作出来的旋律是否符合作曲规范。如果教师视唱练耳或钢琴不好,便无法将学生写好的旋律完整哼唱或弹奏出来。

纵观目前的几种音乐课程模式,对音乐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可谓极高,要求音乐教师对学生有正确引导并对音乐课堂有着绝对把握的掌控能力。因而,定向生若不能在师范艺术课程中掌握好各项音乐知识和技能,就绝对不可能在将来胜任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而培养合格定向生的任务中,艺术课程也占了很大比重,这对高校艺术教师的要求更高,既要准确无误地向定向生传授相关音乐知识,又要教定向生如何将已知的音乐知识传授给未来的学生。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具有扎实的艺术修养和专业功底,才不至于误人子弟。因而提高艺术教师队伍质量刻不容缓。

作为艺术专业教师,在钻研本专业、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素养的同时,还得兼修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如影视知识、文学常识、计算机应用等,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学识及修养,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音乐教育。

三、全面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2022 新版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应“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为今后实施地方义务教育的主力军,能否将美好向善的情感深入渗透进音乐课堂中的美育教育,使每个定向生将来都能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合格教育者,是师范院校艺术教师需要努力思考并力求成为现实的问题。

如何才能提升学生审美?除了努力学习相关音乐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得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水平。除了音乐专业修养,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史知识及演讲口才,将音乐、文学、美学、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等知识融会贯通。

如学习歌曲《故乡的亲人》,在学会曲谱并朗诵正音后,开始用正确方法唱歌。熟悉歌曲后,教师可以讲述故乡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从余光中的《乡愁》到现在许多人背井离乡去打工,引申出怎么看待留守儿童、怎么对待远离家乡去外乡打拼的父母等问题。当学生经过激烈讨论后,教师总结:故乡的亲人是我们终其一生都忘不掉的乡愁,即便父母由于工作辛苦可能存在不理解甚至有些言语和肢体上的冲撞,导致有些孩子感受不到他们炽烈的爱甚至心生怨恨。但父母既然把大家送到学校来,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受教育后能变得优秀,难道我们因此而怨恨他们吗?经过这样的沟通,学生再唱这首《故乡的亲人》时,才可能有更多的情感的表达,声音表现更真实,甚至唱得泪光闪烁。这样深入人心的音乐课堂,正是将课程思政进行了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融入,真正达到了美育的目的。

教师正确的引导,才是实现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修为越高,越能得到学生敬佩,并必将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楷模。正如2022 版新课标规定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四、提升学生的创编(演)能力

音乐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程,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

当定向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后,就得想方设法让他们活学活用,将音乐知识牢牢巩固,变成自己的营养成分。比如在学习各种节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各种节奏型自己创编简单节奏。前提是学生已经掌握各种节奏型,并且能够完全自如地将自己创编的节奏完整打出来。在此基础上,如果有一定基础乐理知识做支撑,对于曲调有一定兴趣和研究,可以鼓励学生试着慢慢学习创编简单旋律。当看到自己创编的节奏被教师轻而易举地配上旋律,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曲,学生一定会非常有成就感,并因此爱上作曲,为将来能创编简单的儿童歌曲打下基础。

定向生的音乐表演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表演包括声乐表演及乐剧表演。声乐表演指的是用嗓音歌唱时带动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一起诠释声乐作品的音乐表演。而乐剧基本就是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叙述手段为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也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正如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 理念所说的,音乐不仅是音乐自身,而是和歌唱、舞蹈、表演、语言、故事、乐器演奏、戏剧等形式的有机融合。定向生毕业后,可能会承担多门学科的教学,但要想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则必须打好基础,练好各种本领,着力提高艺术表现力(即在艺术活动中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担当得起音乐课程中各种模式的教学。

五、创造实践学习机会

定向生很多来自于农村,对于当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若能将民间艺人请进课堂,或带领学生走进民间采风学习,继续将民间技艺传授深化,让定向生更多地掌握和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于学生掌握音乐文化的多元性、民族性必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广泛传承。

把乡村学校作为实习基地是锻炼定向生走向合格教师的第一步。定期带领定向生去教育实习基地见习或实习,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分组、分学科进行一定实践活动。比如一个月见习期间,分学科、分组进行实操教学。分到音乐课程教学组的同学先见习一周,听课后集体评课,说出课程的优点,再提出合理化建议。然后选好课程类型进行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完成后,再请教师多点评并提出整改建议,这样定向生驾驭课题的能力将会与日俱增,最终成为未来合格的教师。

六、课程思政有机融入

美育的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而最终目标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全的优秀学生。大多数定向生来自于家庭条件相对困难的农村,当地乡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艺术教育发展不均衡,乡村学校出来的学生相较于城市学生来说,不光在艺术课程方面需加强多方面学习,更需要在思想政治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文化教育等不均衡,农村孩子很容易对家乡的落后生出疑惑进而产生自卑感。艺术课程融入思政内容可以帮助定向生获得身份认同,让他们明白,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家乡的音乐艺术也是祖国音乐的组成部分。爱家、爱乡、爱国是辩证统一的,进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发自内心愿为家乡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今在乡村振兴大环境下,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文化,涌现出许多堪比城市的新兴乡村。正是在这样不断发展的乡村振兴背景下,让定向生拥有新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才能更好地安心扎根家乡,为家乡教育事业奉献青春,为乡村振兴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因而,在艺术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对于培养定向生热爱家乡及家乡亲人,进而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对定向生今后的思想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定向生技能音乐
源于免费定向培养的深度贫困县大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以绵阳师范学院环境类专业为例
临床医学定向生与非定向生职业价值观差异比较研究
——以福建某高校为例
浙江省定向与非定向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比较研究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矛盾与困惑:免费医学定向生职业价值观调查
拼技能,享丰收
音乐
画唇技能轻松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