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法规与合同管理课程改革探析
——以任务驱动与互动式教学模式为例

2022-03-16邓佳丽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评价能力课程

邓佳丽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铜陵244000)

建筑法规与合同管理是土木建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全国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施工现场预算、建筑工程造价、招投标代理、合同管理等工作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系统讲解建筑工程有关法律法规、建筑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三部分内容,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和政策性均很强的课程。本文从任务驱动入手,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对本门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建设性的探索分析。

一、建筑法规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无法适应土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建筑法规作为建筑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实际教学中长期处于边缘化课程的地位。该课程无高质量教材,现有教材基本上是法律规范汇编,没有从建筑学专业角度来梳理相关法律、规范的系统教材[1]。建筑法规与合同管理内容涉及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的法律规定。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建设程序诸方面的专业知识;二是建筑法规体系的基本知识;三是涉及招标投标、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合同、质量、安全等诸多方面的有关知识[2]。由于不是法学专业教材,课程内容更新慢,无法与国家法律修订步调一致。例如,有些教材中《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的规定还是2016 年版本,没有紧跟国家法律改革进程,导致许多知识陈旧,无形中也增加了教师备课的负担。尤其是《民法典》实施后,《合同法》《物权法》等很多内容都有变动。教材更新慢,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相对滞后,学生的综合能力受到局限,也影响到学生考证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调查发现,有些建筑工程法规与合同管理的教材编排有一些局限性。建设法规体系包含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而一般教材的编排顺序与此过程并不一致,教材中案例选择相对独立,缺乏必要的连贯性、逻辑性,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未成体系,很难对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从项目论证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性把握。

(二)高校学生对新知识接受水平存在偏差,不适应无差别化教学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生生源质量发生了变化。本科院校生源质量变化不大,但是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竞争力强的高职院校,拥有更多挑选高质量生源的机会,可以兼顾生源质量与数量,更容易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处于劣势的高职院校,更多处于招生数量第一、质量次之的无奈之中。有些学生招进学校,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学习积极性。这样的生源质量、学情基础给高职院校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锻炼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建筑法规与合同管理教学中,往往是理论灌输式教学。本门课程核心内容是法律条文,相对抽象和无趣,加之大部分学生对法律课有先入为主的思维,认为法律课是严肃的、枯燥的,导致本门课程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学习不主动、没兴趣。即使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上也是基本的问答式、对话式,学生总体处于一种被动的环境中。再次,建筑法规与合同管理在教学侧重点选择上存在盲区。本门课程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测量、工程造价等专业学生通过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也是必须具备的岗位技能之一。过往的教学更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实践性知识实训不足。同时,许多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职业,其本身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对实践环节不能进行很好的整体设计,这也会造成学生无法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3]。学校仅仅开设理论课,缺少实操课程,或者有实操课程,但也缺乏一个整体的实训安排,导致学生很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对于日后的执业也十分不利。

(四)学生评价方式单一,考核结果片面

传统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多是“按分定人”,通过平时成绩+ 考试成绩确定最后分数,一张试卷定成败,有“唯分数”论的嫌疑。这一评价考核体系中,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任何教师的考核评价,重视理论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法规类课程,如果采用传统的评价考核体系,考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背诵能力,而缺少对实践能力、适应未来职业岗位能力的考核。考试题型的设置也过于古板,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设置,从另一个角度鼓励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在阅卷过程中,过分依赖标准答案,导致许多学生有想象力、创新性的答案都不被认可。最终高分学生不是学得好、用得好,而是记得好、背得好。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兼顾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有重点的选取教学内容

一般的《建筑法规》教材内容涉及面非常广,由于学校课时量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页页讲解。这需要任课教师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取舍选择,可以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先后顺序,兼顾学生考证和就业需要,并结合历届学生及建筑单位的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选择,使得课程的教学有逻辑性、有连贯性,便于组织课堂教学和模拟实践。可以按照工程建设的先后阶段,将整个教学内容分工程建设法律概论、工程建设招投标法律制度、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解读、工程建设争议处理制度五个单元,将教材中的相关法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岗位技能要求进行重新选择编排。

(二)设置任务驱动教学,尝试多元化教学、互动式教学

为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设计中,选取一到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将该项目从前期阶段直至验收保修阶段全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编写成一个系列案例,并在课堂上按此顺序介绍相关法律法规,使课程教学具有一致性与连贯性,学习内容也更加贴近于工程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学生印象较为深刻[3]。教学中将上述选择编排的五个单元内容设置成五个工作任务,设置模拟工作场景、实践环境,以任务驱动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

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尝试多元化教学、互动式教学。教学过程分为五个工作任务,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工作任务实战。每个小组成员组成,既要尊重学生个人意愿,教师也要总体把控,按性格、能力进行合理分组,保证各组实力均衡。如果缺乏竞争性,学生的胜负欲望也很难调动,完成工作任务的积极性也无法保证。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主要是程序性、原则性把控,解答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疑问。小组任务完成程度的评价,由自评分、小组相互评分和教师评分组成,一般教师评分最后进行。这样的课程设计,既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每个学生既是本小组工作任务的参与者,也是其他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者。教师最后评分,一方面利于教师进行最后总结,而不是提前定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见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交流能力。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我们也可以尝试把课堂设在实训室、工地、法庭和交易中心,让学生能够实际接触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实践化。同时,脱离了传统教学束缚,师生互动更加自然和生动,实现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通过各种互动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结合各种信息化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学生碎片化的学习时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三)加强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各高校为了加强师资队伍能力建设,解决专业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教师处理实践问题能力薄弱等问题,鼓励在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参加企业培训、参加行业技能培训。我院每年暑假开展教师企业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教师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深入企业生产现场,细致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以及产品,查阅企业师傅提供的技术资料,在得到企业允许的情况下,拍摄一些照片和视频进行记录,不断积累教学素材和案例。同时,挂职锻炼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到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利用自身的知识、技术优势与企业技术人员开展合作,共同申报科研项目。

现阶段, 案例教学已成为高校课堂的主要教学形式, 但是, 当前不少课堂案例主要以小型单一的案例为主, 材料较为单薄, 针对课堂教学来说,对于一些知识点,虽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缺乏实用性;另外,缺乏贯穿整个课程所有知识点的大型案例和实用案例[4]。所以,通过挂职锻炼,高校教师可以将企业挂职锻炼中学习到的工艺流程、收集到的图片视频及案例用于课堂教学环节,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四)积极拓展第二课堂、选修课活动,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学生的职业技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有效提高。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因此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为学生训练技能提供学习平台。

积极开展专业社团活动。通过社团的实践活动,在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环境和氛围中自主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加入专业社团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社团成员间相互交流、探讨、开展活动,更能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利用好选修课平台,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我院是一所工科院校,学生法律素养有所欠缺,学生的法律课程开设比较少。经过努力,笔者每学年开设一门法律素质选修课程“法律讲堂”。前期的课程主要讲述民法典、劳动合同法和相关程序法,下一步将结合不同专业开设相应法律课程,不断增加我院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不断提高我院学生的基本法律素养,为日后的就业提供保障。

(五)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实行多元的评价标准

现阶段的课程考核方式,基本上都是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养成。如前所述,在法律课程的考核中,采用传统的评价考核体系,考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背诵能力,而缺少对实践能力、适应未来职业岗位能力的考核。2018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包括“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作为教师,要做到不拘一格“评”人才,让不同专业、不同方向、不同特长、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评价和合理的对待,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本门课程的评价体系中,不是一张试卷定终身,而是采取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养成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方面给予客观评价,主要由平时表现(30%)、模拟实战(40%)、卷面成绩(30%)和附加表现分(10分)组成。设立一个附加分,奖励在工作任务实战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每个工作任务的实战成绩将成为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和发展。

学生平时表现(30%):参与课堂提问、考勤、课堂纪律等组成,通过云课堂智慧职教系统进行提问、考勤自动生成数据,作为考核依据之一。

模拟实战成绩(40%):根据课程改革方案,本门课程所有内容设置成五个工作任务,模拟工作场景、实战环境,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工作任务实战,按小组任务完成程度进行考核评价。

卷面成绩(30%):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将作为期末的考核,重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理论和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应用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附加表现分(10 分):主要奖励在工作任务实战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学生可以是在实战操作技能上的加分,也可以是在实战过程中魅力加分,例如团队合作、迎难而上、自力更生等。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要求越来越规范化、精细化,对高校建筑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法规与合同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重要教学内容,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高校对本门课程的改革都进行了实质性、有效性的探索,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上进行创新,以任务驱动与互动式教学为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学习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实用性与时效性,综合评价学生,正向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体验感,提升教学效果,最终满足社会专业实践性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评价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