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经济学》教学刍议
——以J校为例

2022-03-16

江科学术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经济学思政旅游

李 宁

旅游管理专业是J校管理学院的六大专业之一,目前属于文理兼招类型,但是一般文科生报考要显著性多于理科生。《旅游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旅游经济学的课程的开发对于旅游管理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J校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基础较弱,学习效果不佳;教学资源不足;思政元素融入不够以及课堂教学管理不足等相关问题。

一、《旅游经济学》概况及其J校教学现状

(一)《旅游经济学》概况

《旅游经济学》是研究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和旅游业发展规律的学科”,例如,出国旅行,差旅费会受到国际汇率的影响。出国旅行是旅游活动,而汇率波动是经济活动。同时,也可以看到,《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强调实际应用,比如能看得懂旅游经济运行中的相关数据和背后反映的实际问题。总而言之,《旅游经济学》课程是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的专业必修课。课程主要授课对象是已经掌握旅游管理基础应用知识的学生,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理论来研究旅游经济现象,从微观视角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到中观视角旅游产业,再到宏观视角旅游经济增长等来全方位探讨旅游经济问题。

(二)J校《旅游经济学》教学现状

1.课程基本内容。J校《旅游经济学》课程共分为十章。如图1。

图1 旅游经济学教学主干内容

2.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旅游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经济学方面的相关理论,能够运用旅游经济学相关理论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具体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能力。

3.教学媒体及教学形式

(1)教学媒体。课程选用的是芮田生,邓思胜主编的《旅游经济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第一版。同时把吕宛青、李聪媛主编的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8月出版的《旅游经济学(第二版)》作为参考教材。

(2)教学形式。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模式下,课程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引导、情境模拟、实操演练、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团队合作,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方法。

4.课程的教学层次。在课程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次或识记、理解、应用、评价、分析、创造五个层次要求,如图2。同时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对于书中案例分析、参考资料部分的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不作考试要求。

图2 《旅游经济学》旅游产品开发翻转课堂逻辑主线

5.教学环节

(1)学时分配。课程的总教学时数为48学时。

(2)教学研讨。为保证《旅游经济学》课程授课效果,保证教学质量,课堂采用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确保课堂授课和集中研讨相结合。在教研活动中以研讨的形式不仅解决课程中的问题,还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

(3)考核。多元评价,突出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

二、J校《旅游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注重知识讲授过程枯燥乏味

《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基础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叫掌握旅游经济的相关规律,明白旅游经济活动当中的相关的知识,运用旅游经济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J校旅游管理专业虽然文理科兼招,但是,录取学生中,仍然以文科生为主。近三年每年学生中原学习文科的在三分之二以上。文科生源当中掌握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也造成了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根据笔者自身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学生对该门课程存在着乏味、惧怕等心理。枯燥的问题来源于很多个方面,《旅游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学术性比较强课程,同时又存在着一些对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应用题等,学生本来在这方面基础较弱,所以这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这门课程的上课会比较枯燥。总之,传统课程学习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式很难适应现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

表1 《旅游经济学》考核指标及占比

表2 2016-2018级学生文理科数量

(二)课堂“智慧化”程度不够

传统的课堂授课较为呆板、乏味,缺乏灵动性,呈现方式单一,课堂教学灵活性不够。现代教育离不开科技元素的支撑,先进的教学设备可以改进传统授课中的不足。比如图形、图片等的视觉呈现要比文字呈现更加清楚直接;一些简短的动画视频辅助教学更加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多屏幕协同和圆桌课堂让教师更有活力。J 校的生均智慧化教室建设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于大部分学生对现代智慧化教学的需求。

(三)课程思政融入不足

课程思政在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四个自信等的传承与弘扬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关于《旅游经济学》的课程思政,鲜有老师进行系统的研究,即便是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都比较少。过去,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很少运用思政元素,即使课程中涉及,也不够系统和完善,课前更没有进行系统的课程思政和课堂结合设计的思考。

(四)课堂教学管理存难

一个班的教学问题,不光是是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大部分是教学管理的问题。一个班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身份,每个人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和对老师授课的方式方法都存在差异,因此,平时教学管理上是“众口难调”。比如,班级学生中,有一些完全离不开手机,一下课就急着拿手机,不大上课铃不愿意手机入袋,私下带手机到座位上的也经常发生。一些学生上课爱说话,很难调动积极性,因为他的自制力太差,笔者称之为“硬拖堂”。有一些是基础较差,讲深一点他就会不想学或者畏惧,笔者称之为“软脱堂”。还有个别学生在旅行社兼职,偶尔会迟到和早退,影响课堂教学和自身学习进度。对于这些学生,按照学校的课堂管理规定,会扣掉平时成绩,一些学生还会被取消考试资格和通报批评等。总之,课堂教学管理难题很多。

三、J校《旅游经济学》教学改进策略

(一)全方位强化课程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一门好课需要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到打造好的授课平台,再到不断探索课程内容,营造出一种深度学习的氛围,都是环环相扣的。比如,最基本的教学方略有及时更新知识;增加问题和观点的互动;多讲案例;依托课题和高水平竞赛以及运用翻转课堂等。而如何解决学生枯燥学习的问题,我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凸显学科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学习信心和毅力。其次,探索课堂教学与微课教学相结合。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其突出的四个特点是视频长度短;微课选题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探索拍摄微课和微视频的方式来提升学校环境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师教学的效率,也可以学生利用零碎时间,避免长时间课堂教学造成的学习疲劳。再次,探索分散教学。将旅游经济学分成几个模块进行教学,每一个老师负责一个模块,进行这个小组式的学习。旅游经济学涉及管理学、经济学、资源学、地理学等学科知识,而各个老师都有自己擅长教学的模块。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大学的学习贵在教,更贵在学生的自主学习。项目制模块化教学下,学生要和老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尤其强调互动讨论和拓展新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使整个学校效果大大提升。

(二)提升课堂智慧化水平

一方面,采用智慧化教学平台和相应设备。智慧教学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是未来教育变革的主要内容,诸如全媒体、VR、MR、多屏协同等设备的使用。比如检测学生学习状态(疲劳状态、表情等)可以用来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过程。智慧教学平台的建设,更好的通过相关检测、描述,诊断学习状态,预测学习结果,更好的服务于学习。同时减去枯燥的数学推倒,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此外,还要建设相应的案例库,丰富的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线上线下改革授课模式。建立一个多元互动教室,同时建设课程平台,依托课程平台开展试题库、案例和旅游经济学相关知识建设,多媒体教学化能够摆脱传统课程呆板的授课模式,增强学生的互动和自主学习意识。同时还有利于及时的进行教学反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表3 《旅游经济学》课程部分互动讨论和拓展内容

(三)积极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是专业教育,更是思政教育。专业知识的提升和价值观、人生观确立和提升也需要课堂的重要参与。《旅游经济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我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融入,即课堂教学的思政融入;课后作业的思政融入以及期末考试考题的思政融入等。

除此之外,课程思政与旅游经济学的融合还体现在思政内容相关的作业。比如,课前布置几道讨论题目(如何进行旅游资源与开发),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够认识美丽中国的深刻内涵,初步了解并坚定自己的专业和职业选择,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交书面作业;或者布置分析报告类作业,让学生对身边存在的旅游经济学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进行思考,结合课堂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形成小组分析报告。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旅游经济学》的作用,增加学习兴趣本身也是课程思政的要求。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是有所体现的,增加了知识的获得感;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

在期末考试中,也计划增加思政与旅游经济学的融合考题,比如“从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的角度,谈谈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对旅游需求的影响。”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其更加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认识到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知识结合的重要性,让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本身,而更多的应该去观察、去思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加强课堂管理

首先,要继续强化手机入袋,对拒不配合的(比如,有些学生有两个手机或者放一个壳到手机袋),要通知班导进行跟踪,个别学生要进行课后谈话,了解其行为动机,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其次,继续更新知识,尽可能用讲故事的方式把知识点进行传授,增强趣味性。特别是结合国际国内发生的新闻及热点事件进行讲授,增强学生学习的“有用性”。最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成为课堂的被动接受者,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了,更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有效调动学生。

表4 《旅游经济学》课程与思政元素及课堂结合设计

猜你喜欢

经济学思政旅游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简明经济学
思政课“需求侧”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旅游
经济学的优雅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