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H”联合“五步”法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2-03-16朱小芹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出院

胡 琴 时 娟 朱小芹 孙 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骨科,江苏南京 211000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症状,且在年龄逐渐增加下,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会明显增加。而在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后引发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等,对其髋关节功能及正常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1-2]。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上述疾病的有效措施,其对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术后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术后有效康复干预措施对于患者预后及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3]。“3H”式干预模式即宾馆式(Hotel)-医院式(Hospital)-家庭(Home)式服务干预,其强调对患者实施科学、舒适及温馨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4]。“五步”法即心理指导和适应性训练指导、术后功能康复训练、出院前健康宣教及出院后家庭随访5 个步骤康复指导[5]。在本研究中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3H”联合“五步”法干预,对比常规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1 月至2020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 例。对照组男33 例,女27 例;年龄61~83 岁,平均(71.25±4.7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6 例,中学及中专23 例,大专及本科11 例;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30 例,股骨头坏死21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9 例。观察组男35 例,女25 例;年龄60~81 岁,平均(71.09±4.8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8 例,中学及中专22 例,大专及本科10 例;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31 例,股骨头坏死19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0 例。纳入标准:年龄≥60 周岁;均行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正常交流能力;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病情危重;正接受其他干预方案;治疗依从性差。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主要包括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并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出院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1.2.2 观察组干预方法

观察组实施行“3H”联合“五步”法干预,具体如下:

1.2.2.1 “3H”式干预 ①宾馆式服务。护士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理念,规范护士服务标准,尊重患者隐私,以温暖、微笑面对患者,充分注重患者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及合理需求。②医院式服务。护士在术前给予患者充分评估,从而掌握患者对于手术及手术状况的认知度,明确患者心理状况,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使患者可以积极态度面对疾病。在术后对患者饮食、术后疼痛感、心理状况、训练状况及关节活动情况等进行访视,为其提供科学、优质服务及相关健康信息。③家庭式服务。在出院后,护士对患者在出院后进行随访,重点强调对出院后关节功能锻炼及疼痛干预的指导。

1.2.2.2 “五步”法干预(1)第一步,患者心理康复指导。①心态分析。护士首先采用访谈的方式,与患者沟通交流,分析患者主要存在以下心态:急功近利,急于恢复机体健康,因此盲目加快术后锻炼进度;过于谨小慎微,术后由于担心康复训练后影响手术效果而不敢锻炼;拒绝配合,患者认为由于自己年龄较大,因此术后功能锻炼的意义不大。②针对性心理疏导。护士与患者主动沟通时使用亲切称呼,并以温和态度对话;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述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安全性,同时让同类手术治疗恢复较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从而强化患者治疗及接受术后康复干预的信心和依从性,缓解其不良情绪;对心态为急功近利者,护士应加强对其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循序渐进;对过于谨小慎微及拒绝配合者,护士逐一解决其疑惑,并让其亲友充分鼓励患者,使其主动、积极锻炼,从而逐渐调整心态。(2)第二步,适应性训练指导。①术前体位训练。护士嘱咐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坐卧位,保持髋部屈曲45°以内,避免侧卧位,并将患肢保持中立位并外展30°。②护士嘱患者进行拱桥锻炼,保持平卧位,将双上肢固定在床头,以头部作为支撑点,将患肢外展以保持中立位,健侧下肢膝关节屈曲,足跟部支撑床面,先做深呼吸,再抬高腹部,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从而形成拱桥,保持此姿势5~10 s,再放下休息5 s,以此为一组,每次进行10~20 组。③护士术前指导患者学会床上正确使用大小便器具。④髋膝关节活动。护士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双侧肢体远端关节活动,进行屈膝、屈髋活动过程中,髋关节保持屈曲度45°以内。(3)第三步。①第一阶段。在术后6 h~3 d,护士让患者睡气垫床,双腿间放置梯形枕,保持中立位,术后6 h 进行被动换关节背屈。在术后第1 天拔除尿管实施股四头肌、腓肠肌、臀中肌收缩锻炼。并指导患者学会踝关节拓屈、背伸运动,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和深呼吸。②第二阶段。在术后第4~10 天,护士指导患者继续进行上述肌肉收缩锻炼,并在不增加疼痛感的情况下进行屈髋、屈膝锻炼,屈髋角度在45°以内,护士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更衣、洗脸等日常生活活动。③第三阶段。术后第11 天至术后1 年。护士指导患者进行离床活动锻炼,包括坐位至站立训练、扶拐训练及上下楼梯锻炼等,方式以亲身指导和视频为主,锻炼时护士或其家属于一旁守护好。(4)第四步。出院指导。护士在患者出院时发放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手册,并指导患者进行体位指导,让患者出院后继续保持平卧位或半卧位,出院3 个月内禁止侧卧位,出院3 周内屈髋度在45°以内,并逐渐增加,但需<90°。严禁盘腿、二郎腿及弯腰拾物。术后6 个月内尽可能避免内收内旋患肢。此外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及肌肉锻炼,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及时间,并先用助行器,3 个月后方可徒步行走训练。(5)第五步。建立随访小组,成员包括科室主任医师、责任护士,于患者术后1、3、6 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时记录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形式包括电话随访、家访。

1.3 观察指标

①髋关节功能恢复:采用Harris 评分量表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疗效,共5 个维度,总分0~100 分,优:90~100 分;良:80~<90 分;可:70~<80 分;差:<70 分。总优良=优+良[6]。②日常生活能力及疼痛程度: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7]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共10 个条目,总分0~100 分,评分越高则日常生活能力越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8]评价疼痛程度,总分0~10 分,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③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评价生活质量,共4 个维度,24 个条目,每个条目1~5 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比较两组术后6 个月髋关节功能情况。术后第1 天及出院时ADL 评分、VAS 评分、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6 个月髋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术后6 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6 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术后第1 天、出院时ADL 评分、VAS 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第1 天ADL 评分、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出院时ADL 评分均高于术后第1 d,VAS 评分均低于术后第1 d 且观察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第1 天、出院时ADL 评分、VAS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术后第1 天、出院时ADL 评分、VAS 评分比较(分,±s)

注 t1、P1 代表两组术后第1 天的比较;t2、P2 代表两组出院时的比较。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

2.3 两组术后第1 天、出院时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术后第1 天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关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出院时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术后第1 天,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第1 天、出院时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3 两组术后第1 天、出院时生活质量比较(分,±s)

注 t1、P1 代表两组术后第1 天的比较;t2、P2 代表两组出院时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病率明显上升[9-12]。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人数高达233 万例,且其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13-15]。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且有效措施,但由于老年患者对于疾病及手术认知度较低,且术后其髋部肌力明显降低、手术局部疼痛及关节活动度降低等使其活动能力明显下降,若不给予有效干预措施则可影响预后[16-18]。本研究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三H”联合“五步”法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出院时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三H”联合“五步”法干预可有效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并缓解疼痛感。分析原因主要为“3H”式干预是将患者心理康复作为机体康复的重要枢纽,以解决患者内心疑虑及心理问题作为内驱动力,促进其提升接受治疗及术后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和积极性[19-21],并推动患者有效掌握“五步”法,从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患者术后各康复训练措施能够很好落实,促进关节功能改善,帮助机体恢复,缓解术后疼痛感[22-25]。本研究中观察组出院时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分析原因主要为,通过“五步法”在围术期给予患者分步骤、全方位干预,从解决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着手,提升其治疗积极性,术前适应性训练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术后生活,并将术后康复锻炼根据时间分为3 个阶段,使患者逐渐恢复关节功能,并通过有效术后随访监督和落实出院后延续锻炼,最终可促使生活质量明显提升[26-29]。

综上所述,“三H”联合“五步”法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疼痛程度。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出院
髋关节活动范围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