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尿管源性躁动预防中的应用

2022-03-16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尿管躁动苏醒

王 靓 饶 列 张 微

江西省九江市中医医院麻醉科,江西九江 332005

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1],是指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缺失、 不能交流、具有攻击性的不恰当行为,有些患者常出现自行拔出气管导管等不恰当行为。苏醒期出现躁动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如受伤、自行拔管、出血等以及长期住院的风险[1]。成人患者全麻手术后躁动发生率为4.7%~22.2%,儿童患者全麻手术后出现躁动发生率更高,为10%~80%[1-2]。苏醒期尿管源性躁动通常于手术后72 h 内发生,其受高龄、自身疾病,包括中风、心血管疾病、术前液体禁食和脱水、术后疼痛等的影响。苏醒期躁动的患者容易自伤,其发生坠床、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3]。留置尿管容易刺激膀胱以及尿道黏膜,此时患者可能自行拔管或引发躁动[4-5]。目前,临床越来越多学者关注麻醉后留置尿管的不良反应,有研究证明在术前、术中给予一定的干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留置尿管患者的不适症状[6-7]。本研究将集束化干预措施用于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并着重探讨这一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苏醒期尿管源性躁动的预防效果,为集束化干预在麻醉科临床护理上的应用和推广以及尿管源性躁动预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江西省九江市中医医院麻醉科进行全身麻醉的500 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250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1~2 级麻醉的患者;②患者年龄≥18 岁。排除标准:①精神类疾病以及听力障碍者;②孕产妇以及处于哺乳期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n(%)]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即麻醉前告知留置尿管的目的和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等,苏醒期予患者常规的体征监测,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干预组患者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在术前给予访视,对术后苏醒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做好患者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情绪。麻醉术前用药15 min 后,全麻诱导前行导尿术,严格规范操作,导尿前用2%的利多卡因(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91208)冲洗尿道,并停留5~10 s;以专业技术为患者实施导尿操作。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观察患者循环、呼吸系统指标,适期调整患者体位,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呕吐、误吸等,密切关注导尿管,与患者及家属保持紧密的沟通,疏导患者的情绪。发生躁动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环境,专人24 h 监护以期防止坠床、伤口出血、窒息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干预时长均为7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Ramsay 镇静评分、尿管刺激发生率和躁动发生率。①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术后24 h 进行评价,最高10 分,最低0 分,得分越高即疼痛程度越严重[4]。②Ramsay 镇静评分:1 分为躁动难安,2~4分为镇静满意,>4 分为镇静过度[5]。③尿管刺激:无任何不适认定为无尿管刺激发生; 若出现轻微不适,但可以忍受、 不适明显定义为轻度尿管刺激发生;若伴有尿急尿痛及下腹憋胀、严重不适,不可忍受,尿急尿痛、下腹憋胀感明显,急需将尿管拔除,发生严重的躁动不安则判定为重度尿管刺激发生;轻度尿管刺激发生、重度尿管刺激发生均认定为尿管刺激发生[6]。④躁动:患者清醒、安静,能自主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判定不发生躁动;实施刺激性操作时会发生躁动,操作停止经安抚后躁动缓解,间断呻吟、无刺激性操作情况下发生躁动,伴有持续呻吟,需固定上肢安抚以及出现剧烈的挣扎或喊叫,需按压四肢固定判定为发生躁动[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与Ramsay 镇静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和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干预前,Ramsay 镇静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Ramsay 镇静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 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 评分与Ramsay 镇静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 评分与Ramsay 镇静评分的比较(分,±s)

注 VAS:视觉模拟评分法

组别 VA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t 值 P 值Ramsay 镇静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t 值 P 值干预组(n=250)对照组(n=250)t 值P 值8.25±0.54 8.15±1.34 0.941 0.348 3.12±0.73 6.35±1.46 21.821<0.001 35.345 1.253<0.001 0.047 1.25±0.56 1.13±0.25 0.292 0.771 3.25±0.56 2.13±0.37 2.537 0.012 5.291 0.189<0.001 0.851

2.2 两组患者尿管刺激发生率和躁动发生率的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尿管刺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者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尿管刺激发生率和躁动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全麻苏醒期的患者容易出现兴奋、躁动、谵妄等不适行为,不及时处理躁动或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此时围术期的护理质量与全麻手术患者的安全以及手术成败相关[8-10]。近年来,集束化干预理念逐步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11]。因此,有必要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尿管源性躁动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BM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苗民等[12]发现,男性患者对疼痛的忍耐力较差,更容易出现在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的尿管源性躁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性别对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的尿管源性躁动发生无影响,具有可比性,可能是由于集束化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所以性别对术后尿管源性躁动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Ramsay 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尿管刺激发生率(18.8%)、躁动发生率(6.8%)低于对照组(42.8%、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桂兰等[13]对干预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插入导尿管时,苏醒期尿管相关膀胱刺激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苏醒期尿管相关膀胱刺激症发生率(75.0%),其中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的变化无明显差异。邱凤等[14]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集束化管理后发现,观察组拔除气管导管10 min后的镇痛-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麻醉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血压升高、切口渗血量增多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蒋淼等[15-16]根据患者术后膀胱刺激症等级进行分组,发现术后膀胱刺激症等级高者的镇静躁动评分、VAS 评分、 恶心呕吐评分以及术后寒颤评分均高于术后膀胱刺激症等级低者,Ramsay 嗜睡镇静评分低于术后膀胱刺激症等级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报道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3.2%~40.0%,国外为4.7%~18.0%[7,13],本研究中干预组全麻术后苏醒期尿管相关膀胱刺激症发生率处于国内外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低水平,提示集束化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症状,而且术后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干预方案,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加强看护,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的能力。

综上所述,集束化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尿管刺激,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对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患苏醒期尿管源性躁动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尿管躁动苏醒
植物人也能苏醒
护士主导的尿管拔除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Give Mea Girlat Age Eighteen
早期拔除尿管在骨科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小小尿管学问大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