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基层医院产科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2022-03-16任美洁郑振娇林锦霞马云卿曾年娇林惠兰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沟通模式产科病情

任美洁 郑振娇 林锦霞 马云卿 曾年娇 林惠兰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产科,广东江门 529100

基层医院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是护理交接班,而交接班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对本班所负责患者的病情进行总结,是临床阶段性治疗与护理工作评价的主要表现[1]。另外,交接班工作的顺利进行直接影响到日后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够有效保障护理工作的连续性[2-3]。SBAR 标准沟通模式由现况、背景、评估及建议4 个流程组成[4],当前在国内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交接班过程中的应用,其效果已经获得肯定[5]。多数情况下,产科产妇病情变化迅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护人员交接班频率[6]。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本院”)产科自分为产科病房、产科两个区域以来,一直在不断完善交接班制度,不断改进交接班模式,但仍存在交接班不清、交接内容遗漏等现象。因此,为了改善交接班质量,提高交接班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本研究将SBAR 标准沟通模式应用于交接班的各个环节中,观察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本院产科80名具有独立值班资格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 名和研究组40 名。对照组中,均为女性;年龄24~39 岁,平均(30.10±1.40)岁;工作年限4~20年,平均(11.35±1.65)年;本科25 人,专科15人;主管护师16 人,护师20 人,护士4 人。研究组中,均为女性;年龄24~40 岁,平均(30.50±1.50)岁;工作年限3~21年,平均(11.50±1.50)年;本科24 人,专科16人;主管护师15 人,护师21 人,护士4 人。两组护士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交接班 每天早晨进行常规晨会大交接班,中午、晚上及夜间进行床边交接班,交班时要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介绍,并检查其伤口、皮肤情况等,做好隐私保护,商讨下一步护理计划。

1.2.2 研究组接受SBAR 标准沟通模式交接班 ①构建SBAR 标准沟通模式交接班小组。小组成员由科室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组成,将SBAR 标准沟通模式作为交接班工作指导,组员一起讨论并制定SBAR 标准沟通模式具体执行方案。为产妇进行SBAR 标准沟通前,组员全部接受SBAR 标准沟通学习,考核合格后上岗工作。护士长负责SBAR 标准沟通模式的实施管理工作,责任护士与护士负责SBAR 标准沟通模式的具体措施实施。②专项培训。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必须经过SBAR 标准沟通模式专项培训),使用专题讲座、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对组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时间为20 个学时,同时借助微信采用1 对1 方法指导组员SBAR 标准沟通理论知识、实施细节、指导评价等方面内容,保证组员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SBAR 标准沟通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③规范护理交接班SBAR 标准沟通流程。科室主任、临床医师、组长共同讨论后制定SBAR 标准沟通交接班流程。现状:产妇姓名、病床号、入院时间、生命体征、体重数值、孕龄时间、初诊情况、不适情况。背景:手术切开、恶露、母乳喂养、皮肤、饮食、休息睡眠、运动、两便、排气。评估:体征体格状况、特殊症状、潜在并发症等。建议:已经执行中的措施及作用、相关措施建议。护士要严格遵照SBAR 标准沟通表的相关要求进行填写,完成交接班工作。根据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流程,逐条完成床边交接内容,并逐条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字交接。④组长负责指导与监督SBAR 标准沟通交接班的具体执行情况。不定期对交接班执行情况进行抽检,全科室反馈执行情况,对当前工作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分析,持续优化SBAR 标准沟通交接班流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比较两组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以及护理交接班缺陷率 ①护士在晨会交班时,通过脱稿汇报患者病情,包括患者情况、病情诊断、治疗方法、护理重点等,病情知晓率=汇报准确病情人数/该组汇报总人数×100%。②护士在交接班过程中,交班内容不完整、不规范、不按时交班等即视为交接班缺陷,护理交接班缺陷率=交接班缺陷人数/该组交接班总人数×100%[7]。

1.3.2 比较两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 借助护士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展开评价。该量表由动机信念(14 道题目)、分析任务(6 道题目)、自我监控与调节(10 道题目)、自我评价(4 道题目)4 方面内容组成,使用1 分(全部不符合)到5 分(全部符合)评价,总分34~170分,总评分越高代表自主学习能力越强[8]。

1.3.3 比较两组护士护理工作质量 借助本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展开评价。该评价由专科护理状况(25 分)、疾病情况观察(25 分)、基础护理干预(25 分)、疾病健康宣教(25 分)4 个方面组成,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代表护理工作质量越好。该量表的Crobach′s α 为0.79,量表回收率100%

1.3.4 比较两组护理交接班质量 借助林燕平等[9]汉化的护理交接班量表展开评价。量表由患者安全状况(2道题目)、患者参与情况(6 道题目)、患者基础信息(2 道题目)、交接班效率(2 道题目)、护士责任心(5 道题目)5 个方面组成,评分1~5 分,总评分17~85分,总评分越高代表交接班质量越好。该量表Cronbach′s α 为0.8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以及护理交接班缺陷率的比较

研究组护士的患者病情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护理交接班缺陷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以及护理交接班缺陷率的比较[n(%)]

2.2 两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比较

研究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动机信念评分分析任务评分自我监控与调节评分自我评价评分 总分对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40 40 42.56±6.30 53.35±8.53 6.435<0.001 13.20±2.90 22.60±3.37 13.372<0.001 39.85±4.20 41.31±7.53 1.071 0.002 8.40±1.80 13.15±2.46 9.855<0.001 104.01±15.20 130.41±21.89 6.265<0.001

2.3 两组护士护理工作质量的比较

研究组护理工作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护士护理工作质量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护士护理工作质量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专科护理状况评分疾病情况观察评分基础护理干预评分疾病健康宣教评分 总分对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40 40 21.20±2.75 23.27±3.80 2.971 0.007 30.20±0.75 33.27±0.80 17.706<0.001 21.05±2.50 22.60±2.65 0.955 0.043 19.50±1.05 19.90±0.67 2.031 0.046 91.95±7.05 100.04±7.92 4.825<0.001

2.4 两组护士护理交接班效果的比较

两组的护理交接班效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交接班效果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护士护理交接班效果的比较(分,±s)

表4 两组护士护理交接班效果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患者安全状况评分 患者参与情况评分 患者基础信息评分 交接班效率评分 护士责任心评分 总分对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40 40 7.20±0.99 9.32±1.31 8.166<0.001 21.20±6.75 23.27±7.77 1.272 0.027 8.54±1.30 9.78±1.44 4.042<0.001 8.55±2.45 9.46±3.22 1.422 0.159 18.20±0.86 19.26±0.80 5.708<0.001 63.69±12.35 71.09±14.54 2.453 0.016

3 讨论

SBAR 标准沟通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医疗领域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地应用[10]。每位患者均有其特殊性,所以制定符合本院产科特点的SBAR 标准沟通模式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11]。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与实施,促使基层医院产科护士的工作量激增,因而对产科护理交接班等工作进行深度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2]。

相关研究显示[13-14],护士自主学习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关系,护士如果自主学习能力强,其评判性思维能力也会受到良性促进,评判性思维能力强,则能不断进行思考、不断创新与发现,可以快速做出相应的临床判断。目前,常规护理交接班工作中,护士只是简单陈述问题,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差,导致交接班信息不全面,对患者病情掌握不熟悉,影响交接班效率等。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士病情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交接班缺陷率低于对照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产科护理交接班行SBAR 标准沟通模式,在提高护士病情知晓率与自主学习能力,降低护理交接班缺陷率方面的效果较为理想。实施SBAR 标准沟通模式可以使产科护士的基础护理技术、疾病观察评判能力、专科护理能力等均得到有效增强;护士发现问题后能先去查阅相关资料,为患者进行讲解,同时通过不断探索提高产妇舒适感,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与自信心;及时发现并处理护理交接班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决策能力,促使评判性思维的养成,最大限度地将交接班缺陷率降低[15]。

基层医院产科实施常规护理交接班模式时,护士只是对表面信息进行陈述,条理性欠缺,无法将患者病情全面、系统、准确地向下一班护士交接。而实施SBAR 标准沟通模式后,护士能够直观全面地将护理交接班工作的中的相关问题、 产妇病情等进行陈述,将患者病情重点、护理交接班工作重点突出,有效改变常规护理交接班工作的不利因素[1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工作质量、护理交接班效果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BAR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护理交接班效果方面作用较为理想。但两组的护理交接班效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BAR 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护理交接班的效率存在一定的影响,其原因可能在于护士在交接班过程中重视患者基础信息、疾病信息以及安全状况等的交接班,这有利于护士克服交接班的随意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交接班效果。SBAR 标准沟通模式中,成立SBAR 小组,重点强化小组成员的SBAR 标准沟通意识,在临床护理交接班工作中实施SBAR 标准沟通模式,小组成员可以主动进行巡视与评估,对产妇现状做出系统分析,避免遗漏病情危重的产妇,针对产妇当前情况提出可能会发生的或者不会发生的问题,查找潜在问题与发现疾病变化,同时总结已经执行的措施,使护理交接班工作流程更加有条不紊,简明扼要。制定产科护理交接班SBAR 标准沟通模式能够使交接班护理工作内容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预防发生交接班内容遗漏情况,使护士能够更加全面细致了解产妇病情,更好完成相关护理、护理交接班工作[17]。

综上所述,产科护理交接班实施SBAR 标准沟通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病情知晓率、交接班效果以及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护理交接班缺陷率,该模式在基层医院产科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沟通模式产科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表里一致
听诊器
论组织中有效沟通模式
浅谈产科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