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年男性暴力犯罪人员的人格特征及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2022-03-16周利民杜宝国赵秀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神经质消极暴力

宗 玲 周利民 宗 伟 杜宝国 赵秀丽

1.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司法鉴定科,广东中山 528400;2.广东省英德监狱内科,广东英德 513000;3.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广东中山 528400

暴力犯罪是通过暴力手段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影响极其恶劣,后果严重,是威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1-2]。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精神卫生知识普及,暴力犯罪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认为社会心理、政治经济、宗教信仰是导致暴力犯罪的主要原因[3]。社会心理方面主要体现在人格特征,人格是后天社会环境与先天遗传素质共同铸成的心理特征,不同人格对待事物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对成年男性犯罪人员的人格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暴力犯罪发生的原因,对预防或减少暴力犯罪有重要作用[4-5]。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成年男性暴力犯罪人员的三维人格特征及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400 例在某监狱服刑罪犯的资料,根据犯罪类型分为暴力组(n=200)与非暴力组(n=200)。暴力组中,均为成年男性;年龄18~61 岁,平均(35.32±5.87)岁;婚姻状态:未婚70 例,已婚100 例,离异27 例,丧偶3 例;案件类型:抢劫38 例,故意杀人12 例,猥亵、强奸21 例,交通肇事25 例,涉黑30 例,敲诈勒索26 例,故意伤害、寻衅滋事48 例。非暴力组中,均为成年男性;年龄19~67 岁,平均(36.69±5.67)岁;婚姻状态:未婚68例,已婚97 例,离异31 例,丧偶4 例;案件类型:盗窃53例,走私36 例,诈骗30 例,贩毒29 例,非法售卖、经营36 例,组织卖淫16 例。两组的年龄、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②服刑期间态度良好;③意识清楚,可积极配合问卷调查;④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存在视听障碍或精神疾病;②伴有脑外伤史、癫痫史;③仍存在暴力倾向,无法配合问卷调查。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

1.2 方法

在监狱管理人员协助下,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7]、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8]调查,提前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要求必须认真、如实作答,对于无法理解调查表内容者,专业人员应进行阅读、讲解。

EPQ 评分:包含精神质(psychoticism,P)、内外向(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scale,E)、 神经质(neuroticism,N)及掩饰性(lying quality,L)四项,被试者在各量表上获得分值可根据其性别、年龄计算出标准T 分,根据T 分确定个性特点。T 分为43.3~56.7 分属于中间型,<43.3 分或>56.7 分为倾向型。该问卷Cronbach′s α 为0.864,重测效度为0.878。

SSRS 评分:从主观、客观、社会支持利用度等方面评估,共10 个条目,评分越高身心越健康。该量表Cronbach′s α 为0.881,重测效度为0.903。

SCSQ 评分: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评估,包含20个条目,5 级评分制。该问卷Cronbach′s α 为0.902,重测效度为0.896。共发放400 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0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比较两组EPQ、SSRS、SCSQ 评分情况,并分析三维人格特征及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 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EPQ 评分的比较

暴力组P、L、N 评分高于非暴力组,E 评分低于非暴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EPQ 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EPQ 评分的比较(分,±s)

注 P:精神质;E:内外向;N:神经质;L:掩饰性

组别 P E N L暴力组(n=200)非暴力组(n=200)t 值P 值62.02±3.46 54.34±2.96 23.853<0.001 46.96±4.85 54.88±6.23 14.186<0.001 55.23±3.45 50.35±3.07 14.944<0.001 50.34±3.12 46.23±2.54 14.447<0.001

2.2 两组SSRS、SCSQ 评分的比较

暴力组消极应对评分高于非暴力组,积极应对评分、SSRS 评分均低于非暴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SSRS、SCSQ 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SSRS、SCSQ 评分的比较(分,±s)

注 SCS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CSQ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组别 SSRS暴力组(n=200)非暴力组(n=200)t 值P 值32.75±2.19 39.01±3.83 20.066<0.001 38.86±4.34 31.51±2.27 21.223<0.001 39.26±3.96 55.74±5.31 35.184<0.001

2.3 EPQ 与SSRS、SCSQ 的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发现,P、N、L 因子与积极应对、SSRS 呈负相关(r<0,P<0.05);P、N、L 因子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P<0.05)。E 与积极应对、SSRS 呈正相关(r>0,P<0.05);E 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P<0.05)(表3)。

表3 EPQ 与SSRS、SCSQ 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人格是个体多个方面整合后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包括情绪、能力、兴趣、价值观、性格等方面,不同环境、经历形成的人格存在较大差异[9]。犯罪心理学研究显示,违法犯罪行为是违法犯罪心理与机遇相互作用的产物,而心理的形成主要是其人格缺陷造成。一个人反复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便会形成犯罪性格或犯罪人格,分析犯罪的个性心理结构,对社会预防暴力犯罪发生及监管暴力犯罪人员有重要意义[10]。

EPQ 是评估人格的重要工具,包含P、E、N、L 四种人格,P 即精神质,但并非精神病,是指个体身上均会存在的特质,可能是孤独、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关心他人等,对待外界不良事件易出现敌对心理。E 即内外向,分数越高表示性格外向,善于交际,分数低则代表内向,不善言辞,易隐藏自身情绪。N 即神经质,表现为固执、孤僻、情绪化,遇事容易出现敌对、焦虑情绪,增加暴力犯罪风险[11]。而L 则为掩饰性,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会说谎掩饰真实目的,日常生活中无法坦露心声,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导致暴力犯罪。本研究结果显示,暴力组P、L、N 评分高于非暴力组,E 评分低于非暴力组。表明成年男性暴力犯罪人员人格特征以精神质、神经质及掩饰性为主,应多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出现冲动行为,减少再犯罪发生。应对方式是个体对应激性生活事件所作出的认知与行为,个体若能积极、乐观地应对突出事件,可大大降低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若对应激事件采取消极、逃避的应对方式,将不利于处理问题,易产生悲观、过激心理,从而做出违法犯罪行为[12]。社会支持是社会各方面对个体精神、物质上的帮助与支持,分为主观、客观两种,主观支持主要是人体的主观感受到的尊重以及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客观支持则是团体关系的存在及参与、社会各界予以的物质帮助等[13]。本研究结果显示,暴力组P、L、N 评分高于非暴力组,E 评分低于非暴力组;暴力组消极应对评分高于非暴力组,积极应对评分、SSRS 评分均低于非暴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发现,P、N、L 因子与积极应对、SSRS 呈负相关,P、N、L 因子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E 与积极应对、SSRS 呈正相关,E 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表明成年男性暴力犯罪人员人格特征以精神质、神经质及掩饰性为主,应对方式更倾向于消极态度,缺乏社会支持,社会应关注此类人群,花不少暴力事件发生。其原因为精神质、神经质及掩饰性人格是成年男性暴力犯罪人员的主要人格特征,此类人格特征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遇到应激性事件多以消极应对方式,且认为无人理解自己,极易产生激越态度,出现暴力犯罪[14-15]。在监狱管教中,针对精神质、神经质及掩饰性人格的罪犯应多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健全人格,对待事物尽量以积极态度面对,以减少再犯罪发生。

综上所述,成年男性暴力犯罪人员人格特征以精神质、神经质及掩饰性为主,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存在密切关系,应从多方面着手改善犯罪人员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使其树立正确的认知模式,以减少暴力事件发生。

猜你喜欢

神经质消极暴力
消极的后果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反性别暴力
第二章 暴力原则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暴力的班长
让自己发光
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寻根压力
暴力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