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新都区畜禽粪污治理现状及对策

2022-03-16黄建斌温贤波雷兴川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都区粪污粪便

黄建斌 温贤波 雷兴川

(1,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农业农村局 610500;2,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军屯镇农业服务中心 610509)

新都区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成都市北郊,川西平原腹地,5/6 为平原,1/6 为浅丘,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全区幅员面积496km2,辖7 个街道、2 个镇,人口155 万,现有耕地面积385034 亩,全区畜禽养殖面积305.12km2,畜禽养殖场(户)共计590 家,其中规模养殖场36 家。新都区一直高度重视畜禽养殖发展及其养殖污染治理,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畜禽污染治理及粪污资源化利用距国家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促进粪污资源化利用,走绿色健康发展之路,将是新都区畜禽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

1 新都区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1.1 畜禽废弃物产生量

新都区因受非洲猪瘟疫情冲击、环保压力及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区内畜禽养殖整体呈现出求稳保产的趋势。全区生猪、家禽、大家畜总存栏13913 头、1010812 只、797 头,按存栏量可以计算出全区畜禽粪便总产量为6.3 万t,生化需氧(BOD)2932.40t、化学需氧(COD)2663.70t、氨氮(NH3-H)276.12t、总磷(P)939.57t、总氮(N)569.20t,废水为15.56 万t。畜禽粪便中主要污染成分,参见附表。

附表 畜禽粪便中主要污染指标含量

1.2 畜禽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1.2.1 畜禽废弃物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畜禽废弃物中含有氮、磷、粪渣等物质,流入水体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中藻类及水体植物疯长,争夺阳光空气,水体黑化发臭,破坏水生生态,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生存,使水体难以再净化[1]。经调查区内部分养殖户中的粪污储液池、干粪房、排污设施未做防渗处理,存在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的风险,进而影响附近居民的饮水安全。

1.2.2 畜禽废弃物对土壤造成的污染

直接施用含有大量钠盐和钾盐的畜禽粪便于农田,土壤会因为过量的钠和钾通过反聚作用而改变土壤结构,减少土壤空气通透性,危害植物生长[2]。畜禽粪污中还含有大量病菌及寄生虫卵,直接还田后一部分微生物会附着在农作物上造成直接污染,一部分会在土壤中大量发酵,产生更多的有害病菌和寄生虫。畜禽粪污中还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铅(Pb)、镉(Cd)、汞(Hg)、铬(Cr)、砷(As)等大部分都残存在畜禽粪便中,直接用粪便将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从而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农作物的食品安全。

1.2.3 畜禽废弃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在堆放畜禽粪污过程中,因为机物腐败分解,会有粪臭素、氨、硫化氢、甲烷、硫醇类等200 多种有害物质产生,这些物质会导致空气中的含氧量相对下降,造成窒息性、刺激性、中毒性等危害[3]。同时畜禽粪污在处理过程中也会催生出温室气体,增加碳排放,促进温室效应。新都区部分养殖场户,为便于生产、运输,多建在城镇、村庄附近,粪污处理不够彻底,有机物残留较多,处理设施密闭性不够,影响畜禽养殖场周围空气质量。

1.2.4 畜禽废弃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可诱发人体血红蛋白变性,也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因素。粪尿在发酵时会产生氨气,环境氨气浓度过高会影响人们健康状况,使人的食欲下降,肺炎发生率上升。畜禽粪便在堆放过程中会滋生大量蚊蝇、病原菌、寄生虫等[4],是人畜共患病和寄生虫病传播的重要载体,直接危害了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发生的禽流感、猪流感、手足口病等人畜共患疾病,与畜禽粪便污染造成的恶劣环境有很大关系。另外,畜禽粪污未经处理的渗漏会大大提升地下水中的大肠杆菌浓度,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会导致人肠道外感染、急性腹泻等疾病。大量的氨氮又可引起水体富氧化,并产生藻类毒素,使鱼贝类生物长期富集,人食用后会危害人体健康。

1.2.5 抗生素污染

畜禽在饲养过程中摄入的部分抗生素会以母药或代谢产物的形态被排出体外,粪便、尿液是主要载体,而且有些抗生素的排泄率很高,能达到90%。排泄产物中的抗生素进入环境后不仅会对土壤、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数量及营养转换方式造成影响,还可能会诱导耐药基因的产生和传播,最终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5]。

2 畜禽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传统落后,环保意识薄弱

(1)未转变传统养殖观念,认为养猪喂鸡是几千年的传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2)农民认为自身一直属于弱势群体,应得到照顾,却没意识到畜禽粪污污染环境后给更多的人带来危害,引起更大的民生问题。(3)畜禽养殖行业本就利薄,区内大部分养殖业主在生产中往往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生态效益,缺乏环保意识、长远目光和社会责任意识。(4)对畜禽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养殖审批及技术标准不了解、不关心。

2.2 布局不合理,种养分离

新都区总共有养殖户590 家,其中规模下养殖户有554 家,占比93.9%。大部分养殖户建设在2010 年之前,在布局选址上存在问题,在场区设计上未做到场外“以场定畜”,场内功能分区的要求,部分养殖场离河流、住宅也比较近。规模下养殖户几乎为本地农户,由于建设用地紧张,大多数小型养户使用自家宅基地作为养殖场地,呈现出小型养殖场分布不均现象,造成养殖集聚区域土地粪污消纳能力不足,局部区域粪污环保压力较大的情况。据新都区耕地粪污消纳能力测算,2018 年区内畜禽粪污总量只占耕地粪污消纳能力的20%左右,但目前养殖污染问题突出,和养殖场布局不合理有很大关系。种养结合是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最简单、最有效的处理方式,但新都区大部分养殖户缺乏整体性规划,在设计修建养殖场时没有将相应处理消纳粪污的田地进行配套设计,造成粪污产生地点与消纳地点有一定距离,将种植与养殖分离成两个主体,加大了粪污还田的难度。

2.3 配套设施不完善,粪污处理不彻底

新都区畜禽粪污处理主要采用的是干湿分离处理模式,固态粪肥通过简单的堆肥发酵后进行还田,液态污水经过沼气池沉淀发酵后用于灌溉。新都区规模养殖场都配备了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但仍有个别规模下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还不完善。大部分养殖场虽然设有粪污处理设备,但粪污处理能力与养殖量不相适应,或者养殖场未重视养殖粪污处理,甚至有个别养殖场不规范操作,闲置粪污处理设施,随意处置畜禽粪污。而且粪污处理设施在设计时存在缺陷,没有考虑到粪污渗漏、溢流、雨污分流及固液分离等,沼气池、储液池、堆粪房等设施容积不足,导致粪污未及时得到处理,影响周围环境。部分养户对粪污发酵工艺和粪肥施用标准不了解,存在粪污未得到完全处理而使用的情况。

2.4 资金不足

畜禽养殖属于微利行业,而污染治理设施在建设和运行时的费用较高,养殖户在处理粪污时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所以养殖户在粪污处理的资金投入方面缺少内在动力。另外,新都区虽有大面积果蔬、花卉需要大量粪肥,但粪肥处理及运输仍会有经济支出,利润极低甚至可能会出现倒贴,所以养殖户进行粪污处理的意愿不强。甚至在粪污综合处理站旁边的养殖场出现沼液外溢情况。由于养殖业在新都区属于弱势产业,政府在养殖业方面的资金支持本来就不多,针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虽然新都区在养殖污染治理方面进行了相应资金投入,但区内养殖粪污处理情况离零排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2.5 监管工作落实难度大

(1)关于畜禽污染治理的监管单位存在管理多头,职责划分不清,政策多门的情况。(2)部分镇街监管人员配备不足,工作能力有待提升。部分监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工作方式有待改进,工作效率不高。(3)养殖业主不配合。部分养殖户允诺检查结束后进行整改,但多次催办仍无作为或敷衍性整改;某些新建养殖户在环保达标获证后就结束了粪污处理作业;部分养殖户因经营不善处于亏损状态,无多余资金用于粪污治理。

3 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

制定全局化畜禽养殖政策,理清部门职责,统一对畜禽养殖业治理进行监管,统筹各项专项资金。加强部门协作,坚决保护耕地红线,科学合理进行新畜禽养殖场的选址,保障有足够田地进行粪污消纳。推动种养结合常态化,建立新型种养关系。引导规模下养殖户根据现有养殖动物品类、规模、场址等情况,建立养殖合作社,形成规模养殖,整合资源,节约耕地使用,也能集中处理畜禽粪污,提高生产效率。

3.2 加大资金倾斜,强化基础建设

养殖污染问题是关系到民生的大问题,建议各级政府财政支农惠农资金要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方面倾斜,完善各种粪污治理补贴机制。同时可通过政府引导,开辟多元融资渠道,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养殖业主、第三方机构积极参与投资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加强现有畜禽粪污异地循环合作社、有机肥生产单位的利用,对无法自行消纳处理的粪污进行统一集中处理,养殖户支付一定的粪污运输及处理费用,对粪污处理方政府利用专项资金进行一定补助。针对经营困难的养殖户提供惠农贷款进行支持,并把进行畜禽粪污治理作为贷款条件。

3.3 重视源头治理,增强科技支撑

粪污源头减量是治理养殖污染的核心,需要改善饲料配比,提高饲料饲草的利用率,减少粪便及有机质的排泄量;改进圈舍饮水设施,减少因饮水造成的溢漏。同时运用粪污处理创新技术,结合区内畜禽养殖现状,可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粪污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分解粪污中的有机质,减少污染气体排放,抑制有害细菌滋生,且粪污处理周期短,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较低,可以在所有养殖户中进行推广。政府引导有机肥生产单位和粪污异地循环合作社与畜禽养殖户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社交平台搭建供需网络,交换粪肥供求信息,并对成交的粪肥交易按成交量给予适当补贴,提高双方粪污处理积极性。粪污还田时应根据处理好的粪便肥效并根据土地肥力及播种作物营养需求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粪污利用率。

3.4 树立环保意识,提升从业能力

加大畜禽污染治理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参与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号召全民监督,形成全民共同治理畜禽污染的合力。加强养殖业主畜禽养殖污染的培训,让他们意识到养殖污染的严重性,也要认识到养殖场粪污处理不周同时也在限制其自身的发展,并加强主体责任意识教育,加强实地操作培训,对养殖户粪污处理操作进行技术指导。可供根据养殖区域分布,设立专门的畜禽粪污处理技术指导机构,推广绿色环保的养殖技术,并配备一定的粪污处理专业人员,结合当地情况,研究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提炼形成可复制的技术模式,在区内示范推广。

3.5 严格执法监管,保障绿色养殖

严格按照2020 年颁发的《新都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调整方案》 进行准、禁养区的划分,对原有的养殖场要尽快协商调迁或关停,对无配套粪污处理设施的实行限期治理,相关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对粪污处理完成效果好的、有创新粪污处理模式的养户可以给予一定奖励,并在辖区内通报表扬,做好示范引领;对不正常使用粪污处理设施、不配合工作的依法处罚。

4 小结

养殖污染是一个涉及民生的大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养殖户本身的营生,更关系广大群众生存环境安全,近些年来因为养殖污染问题处理不当造成的居民饮水、地表水富营养化、空气污染、人畜共患病等问题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新都区应因地制宜,因场施策,合理配置堆肥发酵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全面推广干粪发酵、污水多级沉淀深度处理技术;并从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基础设施、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方面多向施力,提升畜禽养殖环境的管理水平,确保粪污处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推动新都区畜禽养殖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新都区粪污粪便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规模猪场不同粪污处理模式和利用效果对比分析
廉洁文化进校园 “清”风拂面育桃李
新都区 廉洁文化进校园“清”风拂面育桃李
观察粪便 调整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