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延安精神传播效度的路径思考

2022-03-16加春阳薛念文

人民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精神

加春阳 薛念文

【关键词】延安精神 传播困境 传播效度 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最集中的体现。延安精神是“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赓续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血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在延安十三年的辉煌岁月当中,毛泽东同志撰写了《实践论》《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为人民服务》等重要文章,对中国革命道路、共产党建设、根据地发展、群众改造等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逐渐摆脱国民政府的束缚,赢得边区群众、民主党派及社会进步人士的信任,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建设的优良传统进行总结,形成了一种精神,一种作风,后来人们就称其为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通过创办学校、开座谈会、编排文艺节目、印发学习资料、张贴标语、出版杂志书籍报刊等途径广泛传播延安精神,使党员干部树立起坚定的政治信念,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艰苦奋斗的创业热情,与边区群众一起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通过《新中华报》《国际通讯》《中国通讯》等新闻传播媒介,灵活有效地向国际社会客观、全面地介绍延安生活,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与边区群众同劳动、同吃住、同战斗的精神面貌,这些报道与国统区政治腐败、精神颓废、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共产党邀请埃德加·斯诺、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海伦·福斯特·斯诺等来延安进行采访,并允许海外记者、观摩团、国际友人深入军队内部,对行軍、训练、战斗等情况进行采访,深入边区各个地方,对边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等进行考察,他们以影像、图片、文字等形式,向世界介绍真实的延安。共产党人严以律己的政治素质、清正廉明的政治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给国际社会留下深刻印象,也赢得他们的认可与帮助。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延安精神的传播,以记录报道、理论研究、影视戏剧、实践教学等途径广泛宣传延安故事、延安作风、延安生活,使延安精神在引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念、改善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方式、鼓舞干事创业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传播技术不断转型升级,以往的传播理念、传播形式难以满足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应当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思考如何提升延安精神的传播效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分的变化。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精神形式,与国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经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延安精神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精神生活的典型代表,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冲击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减弱,使延安精神“实体性”的物质支撑受到挑战,造成公共研究机构数量减少、专职研究人员数量不足、文化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传播范围不广等问题,使延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上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跨文化传播阻力较大。延安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遗产,也是世界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动其他民族改善生存环境、实现民族独立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文明成果,同时要将我们创造的精神财富与世界人民分享。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牢牢控制国际话语体系的领导权,极力遏制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力图贬低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肆意丑化中国形象,以偏激的语言制造舆论攻势,诋毁甚至污蔑中国发展,使得中国精神难以在国际社会得到正向传播。此外,传播渠道有限、国际合作狭窄、文化交流不畅等因素,也使延安精神的跨文化传播受到阻滞,难以成为其他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叙事方式发生转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灵活、方便有效,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学习技能、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但是,互联网的碎片化信息,难以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破坏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伴随碎片化信息出现的是小叙事阅读模式,这是对宏大叙事的解构,宏大叙事的精神形式在人民生活中被不断消解。此外,人们乐于接收在分散时间内,通过灵活的、互动的、可视的方式传播的信息,而在固定时间内学习系统性和理论性内容的意愿不高。但是,小叙事传播模式很难将延安精神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表达,容易对延安精神造成片面理解,影响延安精神价值的整体性。

传播模式有待创新。延安精神的传播主要通过理论宣讲、学术研究、印制各类出版物等途径进行,这种传播模式的载体原始、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当今人们多样的文化需求。国内与延安精神相关的自主研究机构、影视作品、宣传平台、网络阵地、人才队伍等建设力量薄弱,传播力量、传播媒介、传播平台建设力度不足,建立在新型传播媒体基础上的创新性不高,基于新旧媒体的融合度不深,导致延安精神传播的主动性不强,吸引力不够。所以,人们很难将延安精神的具体内容融入工作、融入生活,造成延安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张力极其有限,无法在更大范围内形成有效的精神合力。

夯实经济基础,强化延安精神的物质保障,是传播延安精神的根本举措。文化要被认同和接受,经济是首要因素。延安精神的产生、发展是和公有制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挥公有制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质量。要抢抓当前良好的经济环境,认真研究实际问题,因地因时制宜,以公有制为主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壮大延安精神依托的经济基础,其在社会当中的公信力和认可度才能得到巩固和提升。从延安精神的国际化程度而言,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我们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在实现经济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延安精神的传播和推广,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染力。

创新傳播机制,提升延安精神的传播效率,将文化建设与人民生活需要结合起来,为社会建设汇集磅礴力量。传播延安精神不仅要靠政府力量的支持与帮助,更要鼓励和允许民间力量的进入,为传播延安精神带来新的活力。要适度培育鼓励科研机构、学术社团、学者专家共同探讨延安精神的理论内涵、现实作用、传播方式,使研究延安精神形成一定的传播氛围。将延安精神蕴含的精神形式、文化作用、政治意义等通过不同的创作形式表达出来,用丰富的文学题材,讲好延安故事、讲活历史人物。结合网络信息载体的特点,创作形象生动、内容客观、画面精致的影视作品、可视电子读物,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延安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鲜活表现。延安精神是人民的、大众的精神,是滋养政治信念、凝聚人民力量、涵养民族灵魂的精神养料,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优化媒体整合,扩大延安精神的传播范围。传播延安精神应当通过启发式的教育引导,使学习者能够进一步思考其生成的历史背景,分析其理论机理,思考延安精神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方式,学会将坚定的政治信念、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以及艰苦奋斗的干事韧劲融入到生活当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每天要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声频和视频,其中短视频类信息越来越占据主导。有效传播延安精神应该把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优化传播媒体的组合方式,发挥各类传播媒介优势,通过短视频将延安精神以小故事、小文章的形式进行推送,用一系列鲜活的历史故事讲述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从部分之中把握其整体性的特点。通过课程学习、理论讲授、实地教育、观摩考察等方式培育坚定的政治信念、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干事品质,用灵活的传播媒介、多元的学习渠道,满足不同时段、不同职业、不同人群对延安精神的学习需求。

促进技术融合,提高延安精神的传播质量。延安精神的传播应该将主流传播媒介和新型传播媒介相融合,整合传播媒介,多角度、多领域、多题材传播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依据新时代媒体的传播特点,构筑多层次、宽领域、交互式的现代传播矩阵。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稳定受众人数,重视延安精神在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学业观、职业观上的引导作用,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利用主流媒体对延安精神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宣传氛围,从宏观角度塑造延安精神的传播定位。利用各类学习APP、新闻APP、自媒体等媒体终端,强化延安精神的传播和推送,让受众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延安精神的内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内容真实、画面逼真、发人深省的故事情景剧,创造沉浸式的观影氛围,让人们从内心深处喜爱延安精神、延安故事、延安生活,感受高质量精神生活带来的强大干事意志,进而向人生目标奋勇前进。

建强人才队伍,构筑延安精神的传播主体。需培养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技能扎实的优秀传播人才队伍作为延安精神的传播主体,他们应当担负内容宣讲、理论研究、资料整理、效果调研、机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职责。传播延安精神也需要遴选培养一批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传播技术研究等方面的专家,通过专业的指导使延安精神蕴含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干事意志在人们生活中顺利展开,启迪人们把延安精神与人生发展、生命情感、价值追求、理想目标结合起来。传播延安精神还需要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翻译和出版人才,让延安精神能够以多种语言、多种出版形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世界上更多的民族能够从中获得为美好新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

(作者分别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陕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中心2021年度重点课题“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项目编号:NCDJZX2021ZD003)阶段性成果】

责编/韩拓 美编/薛佳莹

3904501908220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精神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全景呈现延安精神——评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三级延会提出延安精神进国企新举措
渭南市首家县级延安精神研究会富平县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
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
都精神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