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2022-03-15李佳霁徐京巾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新入专业学位护理学

李佳霁,徐京巾,李 野,唐 玲

(1.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北京, 102401;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078)

中医护理学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独特的护理技术,在老年医疗、社区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巩固、提升中医护理地位,可为护理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1]。《“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做强领军人才、优秀人才、骨干人才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2]。《北京市“十四五”中医护理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指出在十四五期间构建多层级、专科化、社会化、广覆盖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引领带动学科发展[3]。本文通过回顾目前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现状,探索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以促进中医护理更规范化的发展。

1 中医护理人才的院校培养

1.1 中医护理学本科生培养现状

中医护理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正式的学院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医护理高等教育已形成完整体系,但各地区仍存在差异[4]。80年代初,南京举办了第一期中医护理的培训班,由此开始了中医护理教育的进程。我国高等中医护理教育开始于198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先开设了中医护理专科教育[5]。199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药大学3所院校开设中医护理本科教育。2000年后,湖北中医药大学开办了中医护理本科教育,在此后还开设了中医护理涉外教育等专业。截止到2015年,全国已有24所高等中医院校设有中医护理学本科教育专业[6]。

1.2 中医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中医院校护理硕士研究生是未来中医护理事业的生力军,其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决定着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前景[7]。2006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招收首届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硕士生,2008年北京大学护理学院作为试点招收3名首届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8]。2009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成为全国首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博士点,开始招收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从而形成了从中专、大专、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完整的中医护理正式教育体系。2010年全国正式开展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人才培养定位以专业能力提升为导向,重在各专科临床护理实践和应用,主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2011年护理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同年28所院校获批招收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动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2013年国家发布《关于开展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的通知》,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申请增列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9]。高等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自2014年开设,于2015年进行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正式培养,尚无一届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尚处于摸索状态。截至2015年,全国(除港、澳、台外)共计86家单位招收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中有20所为高等中医院校。目前,我国有23所中医院校招收护理学硕士,其中7所院校设置中医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护理两个方向,3所院校仅设置中医护理方向,5所院校仅设置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向,8所院校未明确设置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向[10]。

2 中医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现状

临床中医护士的培养是专业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医护理人才需求的增加,目前中医护理人才在职培养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

2.1 新入职中医护士的培养现状

新入职护士是指进入临床1年以内且处于规范化培训阶段的护士[11]。长期以来,多数中医院涉及中医护理内容的新入职护士培训主要有两项,一是遵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针对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进行的,每年必须完成中医类知识培训100学时,包括院内培训、参加学术会议、脱产学习等,属于是一种扫盲式培训,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12-13]。二是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2016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了《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明确了医院对新入职护士在理论、技术操作及临床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目标及要求,培训的对象为为院校毕业后新进入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14]。大纲并未提及中医护理内容及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该如何执行并落实护士规培大纲要求[15]。林美珍等[16]根据中医院护理人员培养及成长特点对大纲方案进行补充,并采用教育程序细化方案的实施办法,制定了具有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中医思维的“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首次在中医医院进行探索和试点。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试行)”[17],多家中医医疗机构相继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刚从医学院校毕业进入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通常采取实行2年或者3年的轮转制,安排新入职护士到各临床科室进行学习。研究[18-19]证实,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实施有利于其中医临床思维提高及综合素质的的全面发展。

2.2 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现状

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培养高层次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组织开展全国第一批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20]。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遴选标准:在中医医疗机构从事中医护理业务工作8年以上,护理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0周岁以下。此项目的开展为全国培养了一批理论水平较高,专业技术精湛,能较好地运用中医药知识技能开展护理工作的中医护理骨干人才,提升了中医护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促进了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21]。2016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市为提升北京地区中医护理学术与专科护理技能水平,开展了首批北京市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22]。2017年浙江省开始培养省内第一批中医护理骨干人才55名[23],为全国各地区的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对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及实践。后续,广大医务工作者需要继续调整完善培养方案,探索、构建出一套中医护理骨干人才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体系[24]。

2.3 中医护理传承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护理论和经验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医护理学现代化、国际化的前提。“师承教育”、“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等项目的开展是对中医护理学术经验的继承、总结和发扬[25-26],并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于2015年5月12日正式启动北京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工作站建设工作,成立了王敏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桂梅芬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冯运华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加工作站[27],以师承的方式培养护理人才,选拔优秀的护理人员组织护理传承团队[28]。“王敏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成立以后,医院成立项目管理组,管理组由护理、医疗、教育等专家组成,对工作室的建设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各传承弟子结合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困惑,以问题为导向,在传承导师的指导下,结合各自专科,对重点研读的中医经典著作中的护理条文进行学习。“王敏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的传承弟子们对3位传承导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生活感悟等进行了系统整理,编制形成了3位护理专家学术经验总结册,为中医护理发展提供借鉴[29]。“桂梅芬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在总结桂梅芬先生中医护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护理人员非中医院校毕业人员的现状,编写了《中医护理知识606问》,参与制定了《北京地区中医护理100学时培训大纲》,从“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三基”原则出发,组织编写了《中医护理知识问答》,并在北京地区多家中医医院推广使用[30]。团队凝练“燕京外科、皮科、乳腺科、妇科、儿科护理名术”,收集典型病例,共同撰写了《燕京护理名术》一书,并拍摄相关技术视频,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31-32]。

2.4 中医专科护士培养现状

目前,国内ICU、急诊科、手术室等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相对完善,而中医专科护士的培养尚在起步阶段。国内对中医专科护士的概念界定尚无明确统一的标准,目前较认可的定义为,在某一专门或者特殊的护理领域拥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专家型临床护士[33]。重庆、广东、徐州等地陆续启动了中医专科护士的培养工作,2017年浙江省成立全国第一所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34]。大部分专科护士由各地卫生厅或护理学会指定的培训单位进行培养,随后颁发省份专科护士资格证书。如广东省对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广东省中医专科护士结业证书”,四川省颁发“四川省中医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各种认证机构、各级培训基地共同存在,自成体系,经一省份认证的不一定能得到另一省份的完全认可,专科护士认证工作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专科护士的成长与发展。2020年中华护理学会从政策层面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中医专科护士认证体系,并将其全面推广,使中医专科护士的培养认证工作做到同质化。中医专科护士作为专科护士的一个分支,应该具备一定的中医护理工作经验,参与中医专科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资格证书,熟练掌握专科、专病特色的中医护理方法及技术,具有辨证、辨病施护能力的中医护理临床专家。中医专科护士不仅是中医护理的高级实践者,更应成为中医护理的临床顾问、研究者、领导者、决策者、协作者和教育者等[35]。“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培养各类专科护士1 046名,其中取得中医护理治疗专科护士资格认证书为15人。通过探索中西医结合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建立中西医结合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借助信息化手段,使护士能够熟练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的现代最新理论与专业技能,运用护理科研方法,研究和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提高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综合素养,满足社会和学科发展对高素质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36]。

3 小结

中医护理是护理学发展重要的一部分,培养中医护理人才是确保中医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想[37]。目前,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已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国家制订了一系列大力扶持中医护理发展的政策,对中医护理学科的全面发展是一种难得的机遇[38]。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建设与现代护理相适应的独立完善的中医护理学科体系,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高级护理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是当前中医护理教育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39]。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应不断的完善培养方案,增强中医护理的持续性发展,不断加强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强化中医护理技术专项培训与考核,使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中,将中医护理的特色彻底发挥出来。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新入专业学位护理学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新入职幼儿教师安全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护理学杂志》稿约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