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舱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

2022-03-15米跃华赵春华闫海春孙红艳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方舱肺炎新冠

米跃华,赵春华,闫海春,孙红艳

(1.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外科,北京, 100073;2.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073)

方舱式医院是可按救治要求组合成规模不同的野战救护所[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已经组建多家方舱医院,采用某种建筑物为载体,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确诊轻症患者。新冠肺炎患者不仅遭受着身患传染性疾病带来的躯体不适,同时强制隔离治疗产生的心理应激也会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康复,使躯体疾病表现更为复杂,不利于诊治。患者的负面情绪会对疾病的预后造成影响,延长隔离时间,增加社会经济负担[2]。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准确掌握方舱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以减轻疫情对患者的心理伤害,促进疾病康复和社会稳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2年4月15日—5月20日支援上海疫情防控期间某方舱医院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400例,诊断标准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均为轻症患者,年龄18~90岁,神志清醒,正常可交流。

1.2 方法

1.2.1 入舱前培训

医护人员进驻方舱前,组织全员学习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2020年2月22日颁布的《方舱医院工作手册》第三版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0年5月13日联合印发的《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方案》。

1.2.2 新冠肺炎患者心理状态评估

患者入舱后,多表现为紧张不安、情绪低落、无助、烦躁易激惹等,特别是焦虑表现突出。护理人员采取询问访谈的形式与患者交流,应用GAD-7焦虑症筛查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0~4分:没有焦虑,注意自我保重;5~9分:可能有轻微焦虑,建议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医学工作者;10~13分:可能有中度焦虑,最好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医学工作者;14~18分:可能有中重度焦虑症,建议咨询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19~21分:可能有重度焦虑症,一定要看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3]。

1.2.3 护理对策

1.2.3.1 人文关怀: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家属的人文关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鼓励大家互帮互助,消除无助感。①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医护人员不应歧视患者,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多与患者交流,除语言交流外,还可采用肢体语言、绘画、书写等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注,安抚患者情绪。护理人员入舱前在防护服上标上“护士”字样,让患者了解自己的身份,同时在防护服上书写一些励志话语:“我们一起抗疫”“党员在你身边”“加油”“一切都会好的”等,激励的、温馨的话语有助于拉近护患距离;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查房时耐心倾听和安慰,也可以用竖拇指、比爱心、加油等肢体语言表达对患者的支持,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介绍环境,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入院后给患者发放《患者告知书》,帮助患者了解医生护士站的作用,有问题及时询问;告知患者盥洗室、开水间、微波炉等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等。③援沪医疗队员与当地患者可能存在语言上的沟通障碍,可通过舱内会普通话的患者进行翻译沟通,同时可将年轻力壮热心的党员患者发动起来,参与帮助发放物资等辅助工作,鼓励大家互帮互助,彼此交流内心感受,让患者感到有依靠,建立一个温馨的环境。

1.2.3.2 了解患者的需求:①被感染的家属可安排在家庭病床,便于家庭成员间的互相交流;将老年患者、情绪焦虑严重的患者安排在离护士站较近的区域,便于病情观察。②为准备不足的患者提供必须的生活用品,如口罩、一次性纸杯、纸巾、卫生巾、尿不湿等生活用品,减少因为物资短缺引起的焦虑的情绪。③为学生患者建立方舱教室,方便进行网课学习;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坐便椅,并帮助清洁;为有其他基础病的患者提供药品外购服务;为老年患者、少数民族患者提供特殊饮食等。

1.2.3.3 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治疗和康复:①方舱医院患者多为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告知患者保持内心平和、情绪稳定,有助于激发自身免疫力,减轻症状。②方舱内不定时收治患者,以及灯光的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可给予患者病床用布帘或者不透明纸遮挡光线,并提供眼罩、耳塞,或遵医嘱给予助眠药物。③遵医嘱按时观察患者病情,如病情加重,转至定点医院治疗。针对中度焦虑的患者,与家属联系,共同帮助引导,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仍不能缓解者,可与外场沟通,由心理咨询师、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等提供专业帮助。④及时告知患者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对于达到出舱标准的患者及时与社区及接管人员对接沟通,为患者办理出舱手续,护理人员将患者送至出院口,告知注意事项,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社区封控、不能按时出舱的患者,医护人员及时让外场负责人与社区联系,帮助其转至宾馆等处隔离观察,避免患者情绪激动。

1.2.3.4 医护人员自身心理调适:研究[4]表明,在生物灾害的环境中,医务人员更容易出现心理不良状况,如焦虑、抑郁等。因此科学安排工作时间,弹性排班、轮休等措施,能使医务人员得到充分休息,可以组织专业心理科医师及心理咨询师,实时帮助有需要的一线医务工作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

2 结果

400例患者中391(97.75%)例存在轻微焦虑,9(2.25%)例患者存在中度焦虑,通过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患者均能保持情绪稳定,配合治疗,无不良事件发生。

3 讨论

方舱医院内的新冠肺炎患者虽多为无症状或轻症患者,但受环境、现实因素等影响,心里会感到紧张、无助、沮丧、躁动不安,担心病情恶化,新冠肺炎造成的心理问题比生理症状更加突出。方舱医院内的新冠肺炎患者行动受到限制,顾虑重重,致使产生焦虑[6]。此外,部分患者担心学业、工作,或者是家人、宠物无人照顾,导致烦躁易激惹。心理应激可能使患者出现胃肠不适、睡眠障碍等不适,不利于治疗。因此,医务人员需要针对患者心理状态予以干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方舱医院内患者多,性别、年龄、社会背景、知识层次不一,应针对患者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本护理组将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作为交接班内容,针对患者心理问题,每班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寻求心理专业人员帮助,未发生精神心理问题导致的不良事件,无一例病情加重,40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值得提醒的是,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仍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人文关怀,尽快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方舱肺炎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方舱日记
聚焦新冠肺炎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