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教育基地与水利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共同育人机制研究
——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3-15张雯雯张蕊刘颖

四川水利 2022年5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水利基地

张雯雯,张蕊,刘颖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崇州,611231)

1 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必要性、紧迫性

红色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具有鲜明的育人价值,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明确的导向[1]。红色教育基地是红色文化资源中最直观、最生动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水利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者最能够直接利用和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近些年来,一些西方国家文化思潮持续和强有力的冲击使年轻一代的大学生逐渐忽略了对红色文化传统的学习和继承[2],许多网红打卡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没有看到任何一个红色教育基地成为“网红”。“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革命英雄表达的崇高敬意,他曾多次号召,我们要向英雄楷模学习,热爱祖国、热爱党,用实际行动把红色教育传承下去[2]。经济的飞速发展,却让大学生们缺失了“精神食粮”。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线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式更加迫在眉睫。

2 当前水利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上面临的困境

通过对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发现现阶段我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出现了形式化与抽象化的特点。同时,课堂内容不够生动,导致部分学生以不挂科为目标单纯地学习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且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的辅助作用,思想政治教学育人的目标和预期效果难以得到提升。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职高、中专学校,或者是高考时成绩不太理想未能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因此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较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较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方面较差;但是也因为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优势突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好,所以学生在面对枯燥的理论学习时更愿意选择那些能够身临其境的生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因此,需要探索如何将红色教育基地的实地教育融入到水利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内容之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更加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并且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加深水利学子对革命先烈以及历史事件的认识,由此达到丰富水利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的目的,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些都是水利高校也是全体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探讨和努力的方向。

3 目前我国红色教育基地的育人价值开发现状

我国红色教育基地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有延安、井冈山这类革命先辈战斗过的革命圣地;还有湖南韶山毛主席故居、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等伟人故居纪念馆;四川通江王坪烈士陵园、云南省麻栗坡烈士陵园等这种烈士纪念园;同时还有中央苏区博物馆、四川建川博物馆等形式多样的爱国教育基地[3]。由此可见,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几乎全国每个市州都有独具地方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这些宝贵的资源一直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革命传统的使命,并始终得到国家的大力保护,但是其最大的教育价值还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学生主动进入红色教育基地去学习的情况较少,一是缺乏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引导;二是自身对红色教育的不重视;三是学校和红色教育基地的合作几乎很少,不能够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条件。基于目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缺乏实地教育的困境,我们通过走访四川建川博物馆、成都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等红色爱国教育基地,对这些基地实地考察参观以及和负责人进行交谈,探索了一些能够与水利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育人有效合作的途径。

4 红色教育基地与水利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共同育人模式的路径

4.1 主动出击,制度保障

首先,作为水利系统专门培养高素质水利人才的高校应该更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担,在原有的教育方式和体制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鼓励水利高职院校及各高校和社会合办爱国教育站点或者党史教育办公室,设置专人专岗,主动与学校周边的爱国教育基地取得联系,签订长期合作合同;同时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障与爱国教育基地的合作能够长期执行。

其次,加强爱国教育的宣传,借助目前品类繁多的新媒体手段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历史讲给他们听。同时把第二课堂、易班、志愿四川等平台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时通过自行参观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名人故居等来获得第二课堂积分、易班积分等。

再次,定期邀请红色爱国教育基地的优秀讲解员和负责人到高校开设讲座,借助社会的力量办好思政大讲堂和爱国主义教育,畅通高校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学习交流通道。

最后,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设置专门对接社会和高校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办公室,在迎接各类团体参观学习的同时,更要主动走出去,把烈士的英勇事迹、把近现代中国的屈辱史、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讲给我们的青年,同高校一起把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让青年真正领悟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4]。

学生通过线下实地参观学习和线上阅读总结,可以了解到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同、具体内涵也存在差异,但这些伟大的历史足迹都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征程,见证了中华民族发生的沧桑巨变和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绩,由此积淀和形成了共同的红色记忆。如坐落于成都市大邑县的建川博物馆聚落,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m2,拥有藏品800余件。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不仅展示了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悲壮事迹,同时还让大家了解到红色年代系列瓷器、知青生活、民俗文化和5.12汶川大地震等。建川博物馆再现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是目前国内收藏内容最为丰富的民间博物馆,为成都周边高校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和富有内涵的学习基地,也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能够长期有效运用的实践教育基地。

4.2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促进思政教育工作者教学能力提升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这既是对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革命教育基地的高度浓缩与评价,也是对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价值的深刻阐释,奠定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历史定位、核心价值、基本功能和重要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凸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最直观最立体的历史教科书,作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依托,在实践中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课堂。因此,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利用思政课堂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也就要求我们不管是作为水利高职院校辅导员还是思政专业课教师,不能仅仅是站在讲台上传授书本知识,更多的应该是在结合水利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强、能吃苦肯吃苦等优点和实际学习需求上探索出符合本校、本专业学生的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而不是照搬照抄本科院校或者是其他行业高校的思政教学经验。只有把我们的思政课堂搬到红色教育基地,把红色教育基地的优秀文化资源带入思政课堂,才能为我们的思政教育注入更多的活力和亮点。不仅如此,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更是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现实生活中为个体的学习生活提供价值指引和行动指南。将红色教育基地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当前水利学子对民族文化背景、历史事件等方面的认知,加深其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现代革命奋斗史的全面了解和深刻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的助力。

5 红色文化资源与水利高职院校共同育人机制探索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重要文件中,均对建设好、使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了部署[5]。对于水利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建议,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更是不能止步不前、不懂变通,要更加契合大禹治水、李冰治水等水利精神,探索研究出符合新时代新要求具有水利文化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每一代人的身上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独特的印记,都有着时代赋予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每个个体又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与时俱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能力也是对高校工作者的新挑战。在当前复杂的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作用,摸索出更多高校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合作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水利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我的基地我的连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