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

2022-03-14杨娇石春让田亚亚

商洛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西北大学英译本商洛

杨娇,石春让,田亚亚

(1.商洛学院人文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2.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128)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其它语言,走向世界,为国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重要渠道,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当代作家贾平凹在中国文坛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品在国内获奖无数,在国际文坛也斩获一些重要奖项,如1988年的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97年的法国费米娜文学奖,2003年的法兰西文学艺术最高荣誉奖,2013年的法兰西金棕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等。贾平凹的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日、韩、法等多种语言,目前已出版的长篇小说英译本有《浮躁》(Turbulence,Goldblatt Howard 译,1991)、《废都》(Ruined City,Goldblatt Howard 译,2016)、《高 兴》(Happy Dreams,Nicky Harman 译,2017)、《土门》(The Earthen Gate,胡宗锋等译,2017)、《带灯》(The Lantern Bearer,Carlos Rojas 译,2017)、《极花》(Broken Wings,Nicky Harman译,2019)。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为基础,借助科学计量学工具CiteSpace对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直观呈现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前沿,以期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探讨国内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趋势分布、国内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的研究热点、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研究数据源为中国知网CNKI数据平台收录的相关研究论文,截止日期为2021年1月22日。在CNKI数据库检索框中分别以“《浮躁》”&“翻译”、“《带灯》”&“翻译”、“《土门》”&“翻译”、“《高兴》”&“翻译”、“《极花》”&“翻译”、“贾平凹”&“翻译”为主题词进行检索,以期实现论文覆盖率最大化。随后将新闻、报纸、会议及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数据进行删除,共获得有效文献157篇。其中核心期刊(包括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论文37篇(占总发文量的23%),普通期刊论文86篇(占总发文量的55%),硕士学位论文34篇(占总发文量的22%),暂无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本文利用科学计量学软件CiteSpace V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图表绘制及图谱生成。CiteSpace是一款应用于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软件,可通过深度分析和挖掘科研文献的共被引数据,考察某一知识领域的基本情况,廓清其知识结构,以便于探测其发展趋势或动向,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1]。

二、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动态分析

(一)年发文量动态分析

学术论文数量的变化是用来衡量某个学术领域研究和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对评价该领域研究所处的阶段及预测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2]。年度发文数量是衡量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热度与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指标。

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的相关研究最早开始于2003年。最早开展相关研究的主要有赵荣、刘霁和班荣学。赵荣[3]分析了《浮躁》英译本中的文化误译及其中的文化“缺省”与“误读”。刘霁和班荣学[4]指出了《浮躁》英译本中的文化误译并分析了译者主体性在其中的作用。

2003—2020年,关于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的论文共157篇,年均发文约8篇。图1为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的年发文量变化趋势。

图1 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的年发文量

由图1可见,围绕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该领域研究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2003—2009年为初级阶段,此阶段年发文量较少,最多时为4篇,且增速较慢。2010年至今为波动发展阶段,年发文总量从2010年开始明显增长,虽有波动但是总体向好,2019年为26篇,为历年最多,总的来说,年发文量总体呈增长状态。与总发文量相比,核心及以上期刊年发文量和硕士论文发文量发展趋势比较平缓且增幅缓慢,年发文量变化不大,但2016年后呈现波动式缓慢增长态势。相对而言,2010年以来发文量逐年增长的主要是普通期刊。这说明了国内学者对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的关注度在不断上升,但高质量研究论文相对较少。

(二)论文来源及数量分析

通过调查相关研究论文的刊发载体,可以了解研究的关注面向及研究对象的学界影响[5]。据统计,发表相关主题论文的刊物有81种,其中高校学报30种,核心及以上级别刊物12种。此外,相关硕士学位论文来源于16个不同学位授予单位。

表1中论文来源统计了刊文数量前12位的期刊,核心论文来源统计了相关核心期刊的发文数量。学位论文统计了相关学位论文的来源和数量。

表1 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的论文来源

前述81种刊物中,刊文量排名前4位的期刊分别是《小说评论》11篇,《商洛学院学报》8篇,《海外英语》7篇,《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篇。可见这四种期刊是刊载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论文的主要平台。

在12种核心期刊中,刊文数量居前五位的依次是《小说评论》11篇,《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篇,《当代作家评论》4篇,《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4篇和《语文建设》4篇,《外语教学》3篇。其他期刊如《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中国翻译》《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外语学刊》《理论导刊》和《南方文坛》均刊文1篇。

对比分析发现,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的相关论文大多数源于普通期刊,但就期刊刊文数量而言,排名前12位的期刊中有6种为核心期刊。《小说评论》和《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分别位居第一和第四。可见,该研究领域有一定数量影响力较大的研究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是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占总发文量的22%。其中有15篇来自西北大学,占硕士学位论文总量的44%。根据知网的收录数据,最早开展该领域研究的研究者(赵荣、刘霁和班荣学)和最早的相关硕士论文均来自西北大学。

(三)机构-作者分析

1.机构分布

使用CiteSpace软件,节点类型(Node Type)设置为机构(Institution),切片长度(Slice Length)设置为1,网络裁剪选择循径算法(Pathfinder),合并实质相同但表述方法不同的机构,如将“商洛学院”“商洛学院人文学院”“商洛学院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等合并为“商洛学院”,将“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北大学文学院”等合并为“西北大学”。在合并后,统计机构发文数量导出数据,选取发文数量不少于2篇的机构,生成机构发文情况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的机构发文频次

如表2所示,关于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的前三个机构分别是西北大学(25篇)、商洛学院(14篇)和西安外国语大学(12篇)。同时,研究机构出现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绝大多数研究机构在陕西省。与贾平凹的文学作品在全国的影响力形成反差,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陕西本土,陕西省外从事该方面研究的机构数量非常有限。贾平凹出生于商洛,长期定居于西安,他的作品也大多体现了陕西的风土人情。因而,地处陕西的研究机构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文化优势。机构中排名第一的西北大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贾平凹研究中心于2015年揭牌成立。西北大学是贾平凹的母校,与贾平凹有密切的交流和联系。位居第二的商洛学院地处贾平凹的故乡商洛市。商洛学院于2014年获批成立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西北大学和商洛学院在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方面既有平台支撑的优势,又都与贾平凹有相对密切的联系。西北大学是最早开始该方面研究的机构,研究基础相对较好。商洛学院的相关论文首次发表于2014年,之后该领域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一直保持稳定并有增加的趋势。位居第三的西安外国语大学拥有深厚的外语研究和翻译研究基础,在该方面的研究也具有明显优势。

2.核心作者

在CiteSpace软件中设置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作者(author),切片长度(Slice Length)设置为1,网络裁剪设置为循径算法(Pathfinder),统计作者发文数量后导出数据,选取发文数量不少于2篇的作者,使用Excel表格生成作者发文数量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的作者发文数量

(四)文献共被引频次分析

被引频次是国际通行的评价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高被引文献的整理,可以判断该文章或作者影响力的大小及是否具有学科引领性[7]。根据中国知网CNKI数据统计出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领域中文献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文献及作者信息,见表 4。

表4 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的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文献

如表4所示,李颖玉等[8]2008年发表在《中国翻译》的论文《试论方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浮躁〉中的“瓷”为例》被引频次最高,达138次。班荣学等[9]2004年发表在《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论文《文学翻译的文化差异与通约——兼评〈浮躁〉英译本的文化误译》被引31次,位居第2。吴赟[10]2013年发表在《小说评论》的论文《〈浮躁〉英译之后的沉寂——贾平凹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被引27次,位居第3。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文献中,有2篇第一作者为班荣学,参照表3,可见其在本研究领域的中心地位。

由表4可见,与“《浮躁》英译本”主题相关的文献被引频次较高。同时,参照表2,发现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文献,绝大多数来源于核心期刊。可见表4中的文献具有较高水平和一定指导性。

(五)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对文章核心思想的提炼和升华,如果某个关键词在一个研究领域的文献中反复出现,则该关键词所表征的主题内容就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11]。通过对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领域发表的科学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能尽量避免主观臆断,更加客观地呈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使用CiteSpace软件,节点类型(Node Types)设置为关键词(Keyword),时间设置为2003年1月至2020年12月,阈值(Top N)为25,切片长度(Slice Length)为 1,网络裁剪方式为循径(Pathfinder),运行CiteSpace软件生成可视化图谱,见图1。导出关键词列表,选取出现频次不少于4次的关键词,使用Excel表格生成关键词列表,见表5。选取中介中心性排名前10的关键词生成关键词中介中心性,见表6。

图1 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1呈现了贾平凹作品的翻译研究领域关键词的聚类情况。以#开头的文字表示不同的聚类标签名称。不同模块上标注不同的数字,数字表示所对应的聚类标签。本研究领域的关键词交叉共现较多,说明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较强。有关贾平凹长篇小说的翻译研究可分为:《高兴》《废都》、翻译方法、《浮躁》、误译、交际意图、翻译、描述翻译学、文化负载词、最佳关联和等效翻译等。

如表5所示,关键词《浮躁》出现频次最高,共出现45次。其次是《高兴》,共出现24次。位居第三的关键词是翻译策略,共出现21次。而关键词的重要程度通常由中介中心性表示,中介中心性越大,该关键词就越重要[12]。

表5 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的关键词频次

表6统计了本研究领域内中介中心性排名前10的关键词。中心性最高的前5个关键词依次是:《浮躁》、翻译策略、贾平凹、《高兴》和关联理论。

表6 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的关键词中介中心性

综合图1、表5和表6,发现前述5个关键词中《浮躁》、翻译策略、《高兴》、关联理论4个关键词是本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其中研究热度最高的是《浮躁》。这与《浮躁》1988年荣获第八届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The Pegasus Prize for Literature),也是目前贾平凹所有长篇小说中最早出现英译本的作品密不可分。对翻译策略的研究是翻译研究中非常普遍又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对《高兴》的研究热度较高与其译本在国外的接受度较好有直接关系。从热点关键词可见,关联理论是研究者从事该领域研究使用最多的理论。

三、研究前沿演进

研究前沿的识别与追踪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学科研究的最新演化动态,预测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并识别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13]。而突显率可以看作是某一研究领域,在一段时间内突然涌现、但并不稳定的潜在研究趋势,可清晰地呈现出哪些话题在什么时间段内突显为当时的研究前沿及以后的发展趋势[14]。运行CiteSpace软件,根据时间节点和突现强度得到具有高突现值的13个节点突现词(图2),据此可以分析该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和演进趋势。

如图2所示,突现词节点变成黑色的部分表示其相应的主题在相应的年份出现了发文量激增的现象,能够反应出这一时段的研究前沿。按照突现词节点的时间段可以将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图2 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的突现词节点

(一)早期前沿

早期研究前沿的突现时间是2003年至2007年。该阶段的研究前沿有:“文化误译”“关联理论”“最佳关联”“文学翻译”“认知语境”和“文化词语”。国内对贾平凹作品的翻译研究发端于1999年[5],有关贾平凹长篇小说的翻译研究始于2003年。早期研究论文数量较少且论文数量增长较慢,研究者的研究角度较为多样,但大都是从微观的角度去研究或探讨。班荣学等[9]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浮躁》英译本中的误译,并提出了采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具体情况。赵荣等[15]基于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对比分析了《浮躁》与其英译本Turbulence中“狼”与“wolf”、非“wolf”译文的翻译策略和交际效度,论证了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的解释力。李颖玉等[8]认为方言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成功与否在于是否理解准确和表达精准。

(二)中期前沿

中期研究前沿的突现时间从2008年到2015年。该阶段的研究前沿主要是“翻译”和“翻译策略”。该阶段的研究前沿运用特定的理论对译本进行分析,并分析译本所运用的翻译策略,或者基于译本分析提出针对某一类型作品翻译的策略或方法。

除了针对译本本身的探讨,研究者开始关注并讨论译本之外的因素。于亚莉等[16]以《浮躁》英译为例,研究了乡土文学类作品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葛浩文《浮躁》译本在翻译策略与方法的运用上体现出一种杂和倾向。姬卫敏[17]基于《浮躁》英译本探讨了小说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读者接受,认为译者要适度考虑译本读者的反应。吴少华[18]发现虽然贾平凹小说在日本的译介及相关研究情况并不乐观,但却有良好的接受基础。冯丽君[19]对贾平凹作品在英语国家的译介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政府需加大投资和宣传,吸引国内外知名翻译家通力合作,并做好译本的发行和宣传工作,这样其作品才能更好地走出去。

(三)近期前沿

近期研究前沿的突现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该阶段的研究前沿主要是“葛浩文”《浮躁》《废都》《高兴》和“贾平凹”。该阶段研究者的关注点主要从之前对《浮躁》译本的研究逐渐转向《废都》英译本和《高兴》英译本的研究。葛浩文作为《浮躁》和《废都》这两部长篇小说的主要译者,针对葛浩文翻译行为的研究也成为了近期的研究热点。研究主要是从译本之外的因素展开,并且不再只着眼于微观语言层面。将贾平凹作品的翻译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也是近期的研究热点。邵霞[20]研究发现《浮躁》和《废都》这两部作品的英译本中民俗元素的翻译主要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策略。梁红涛[21]从文本的选材、翻译策略及传播媒介三个角度分析了为何《高兴》英译本在海外接受效果良好。冯丽君[22]分析了《废都》英译本的副文本,认为译者文中的副文本促进了《废都》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孙立盎[23]认为贾平凹小说的独特性和普适性正是贾平凹小说这几年被“热译”的原因。

四、结语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文献为数据源,使用CiteSpace科学计量学软件从年发文量、论文来源及数量、机构分布、核心作者、文献共被引频次、研究热点等方面对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本研究发现,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的关注度不断上升,核心论文数量也不断增多但总体较少。研究者和研究机构主要来自陕西省内,西北大学、商洛学院和西安外国语大学是最主要的研究机构。本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有班荣学、于亚莉、邵霞、赵荣、王金岳、梁红涛、冯正斌、车明明、崔落梅、冯丽君等,作者之间合作研究较少,多是独立研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是《浮躁》、翻译策略、贾平凹、《高兴》和关联理论。通过翻译向世界介绍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手段。文学翻译研究对文学翻译实践有总结和指导的作用,能够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贾平凹长篇小说翻译研究是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板块,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西北大学英译本商洛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
陕西商洛:创出菌蔬轮种发展新模式
The Analysis of The Bluest Ey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ntz Fanon’s Post-colonialism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作品赏析6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我们》、《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