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中学历史教师职业品质发展研究—基于肇庆地区的实证分析

2022-03-14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刘黎明

师道(教研)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职业道德中学

文/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刘黎明 龚 坚

广州市白云区梓元岗中学 邓俊敏

一、教师职业品质的内涵

何为教师职业品质?学界至今未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有学者认为,教师职业品质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内在品性[1],是教师个人和教师群体在行为、作风上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品性等内容[2],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师智能结构是构成教师职业品质的两个基本要素[3]。具体来说,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集体、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4]2008年,教育部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明确了教师职业道德具体体现在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等方面。教师智能结构由教育实践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教学和活动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等多维度组成,[5]是教师在解决教学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各种能力的组合。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教师职业品质是教师综合利用自身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储备、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以及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来对学生产生影响,以此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较为稳定的品质。

二、肇庆地区乡村中学历史教师职业品质现状分析

通过对肇庆市所辖怀集、德庆、广宁、封开四县的历史在职教师的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可知,近些年来,肇庆地区乡村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其职业道德和智能结构两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一)乡村中学历史教师职业品质存在的问题

乡村中学历史教师的职业品质是指乡村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德、专业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体现。通过对22所中学的30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和部分教师的访谈,不难发现,乡村中学历史教师在职业道德和智能结构方面有所提升,但目前尚存在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强、爱岗敬业意识相对淡薄、知识储备不够、教学认同感不强、教学反思不足等问题。

1.教师职业道德方面

其一,法律法规执行力度方面。爱国守法是对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随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坚决抵制有偿家教等方面。根据问卷调查显示,超过70%的历史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有初步了解,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但部分教师不能严格执行,甚至出现法律条文形同虚设的现象。

其二,爱岗敬业意识方面。对于乡村教师而言,爱岗敬业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乡村教育事业的坚守。根据问卷结果显示,13%的教师热爱乡村教育事业,33%的教师表示不愿意待在乡村。教师缺乏对乡村教育的热情,还表现在超过50%的历史教师每天备课时间少于一小时,只凭借自己的经验讲课,不能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使历史学科失去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家国情怀的功能,成为一门机械性传授历史知识的学科。

2.教师智能结构方面

第一,知识储备方面。“对于中学历史教师而言,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与运用”,[6]这是历史教师顺利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调查中有50%以上的教师表示知识水平存在欠缺,专业能力不足。访谈中有一位教师表示,“我原本是语文专业出身,但由于学校教学资源不平衡,学校缺历史老师,便开始让我教历史。”这样的情况在乡村是比较常见的,这些教师对历史知识或教学模式不熟悉,只能简单将本学科的教学模式移入历史课堂中,学生不能很好地将这一教学模式与自身发展相结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6%的教师表示较少接受外出培训,10%的教师表示从未接受过外出培训。历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较少,对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研究,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不匹配,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第二,职业心理方面。教师良好的职业心理,是有效实施教学的重要保证。”[7]长期以来,社会对乡村教育事业的不理解以及乡村中学教学环境的相对落后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心理。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门“副科”,历史教师工作会很轻松,但其实在乡村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一个历史教师不仅要教六、七个班级,还要承担班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调查表明,只有33%左右的教师感到学校对历史学科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认同感,会形成心理落差,导致对工作缺乏热情,不能完全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第三,教学反思方面。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肇庆乡村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资源与城区相比是较有限的,这促使他们更应该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据调查显示,只有6.7%的乡村中学历史教师自从教以来保持写教学日记或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20%的教师几乎没有写过教学反思。

(二)乡村中学历史教师职业品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内部因素

教师个人是实现肇庆乡村中学历史教师职业品质发展的核心因素。教师要明确自身发展存在的不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自身职业品质。

其一,缺乏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刻理解。首先,部分历史教师对于有关教育教学的法律法规只是形式上的学习,不能深刻理解其内涵。其次,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部分历史教师受传统“师严道尊”思想的影响,动辄体罚学生。最后,对于部分乡村历史教师而言,教历史只是一门谋生的方式。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乡村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也没有明确历史学科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职业信念薄弱,在教学工作中容易形成懈怠心理,敷衍了事。

其二,教师专业能力方面。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诸多挑战。但是乡村中学部分历史教师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而是选择“吃老本”。教师缺乏教学反思的主动性以及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教学结构单一,教学观念陈旧。很多历史教师教学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无法充分“发挥历史学科教书育人的功能”[8]。此外,面对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工作繁忙,教学压力大的情况,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协调,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2.外部因素

首先,乡村教师针对我国教育问题提出的教育法制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对于如何应用法律手段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思考亦不够深刻,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更没有可参照的明确的法律标准。

其次,长期以来乡村教育资源远远落后于城镇。虽然国家已经采取政策来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于乡村教师的认同度依然不高,而乡村教师普遍较低的薪酬待遇更加剧了乡村教师的生存压力。不仅如此,在对肇庆地区乡村中学历史教师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学校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部分历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最后,在访谈中有教师明确表示,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来自于学生,如学生认知水平较低、兴趣不足等,这些问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且,肇庆地区乡村中学历史教师参与培训和进行继续教育的机会并不多,由此他们很难获取更新的实践成果和教学经验。

三、肇庆地区乡村中学历史教师职业品质的优化策略

综上而论,乡村中学历史教师职业品质的发展与教师自我及外部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可以从教师的自我提升和社会协作进行优化。

(一)教师职业品质的自我提升

其一,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判断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最基本的是要看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应该深刻理解教育法律法规,坚决抵制违法行为,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在与学生的关系上,要做到主动沟通交流,理解学生,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朋友,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针对教师对乡村教育事业认同度低的情况,要求历史教师要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在教学上要做到一丝不苟,始终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加强对乡村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

其二,加强专业能力培养。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也是乡村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的基本途径。历史教师在每一节课后,对教学进行全面的思考,总结得失,寻找更好的改进办法和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此外,教师个人应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历史知识,而这些知识需要长期的学习与积累才能获得。因此,教师应具有经常学习钻研的精神与意识,及时调整历史知识结构,更新历史知识储备,了解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走在学术发展的前沿。再者,教师要善于观察,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为创新提供知识储备。历史教师可将当地特色乡村文化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去,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探索适合当地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模式。

其三,积极应对职业压力。只有当教师敏锐地感知到自身的不良状态并尝试解决的时候,职业倦怠问题才能被解决。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历史教师要正确认识自我,充分认识到乡村教育资源普遍落后的社会现状以及历史学科的局限性,树立合理的职业期待。同时,面对乡村中学生源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教师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适当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使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9]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教师职业品质提升的社会协同

教师职业品质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个人的努力和社会环境的协同,而社会因素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奖惩机制、教师的社会地位与职业认同、教师培训与评价制度等,因此我们要协同这些因素,构建教师职业品质发展的外部支撑系统。

第一,加快落实教育法制文化建设。教育法律法规的推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了尽快落实乡村教育法律法规建设,教育部门可专门设立乡村教师法律法规督察小组,结合乡村法律基础循序渐进地推进教育法治。同时加大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对历史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同时,乡村中学可以在校园范围内举办有关教师法律法规的知识竞赛,配合法制管理部门的工作,加强教师的法律意识。

第二,加强对乡村教师职业信念引导。乡土性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访谈中有教师表示出对乡村教育的无奈,他认为如今的消费水平较高,而乡村教师的基本工资仅仅只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工作那么多年生活水平还是不能得到明显的改善。面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明确乡村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给予教师职业发展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和同事之间的善意,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更好地为乡村教育发展助力。

第三,完善教师培训机制。乡村历史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培训来获取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但现实是,乡村历史教师的培训机会较少。因此,政府部门与学校在对乡村中学教师培训对象的选择上应实现教师培训机会均等,确保每位教师均有机会参加。培训前应充分了解乡村教师在教学中的困难,针对他们的需求采取有效的培训;培训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地结合肇庆地区丰富的历史资源,体现肇庆乡村教育的独特性。根据肇庆乡村中学带头人紧缺、骨干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关注教师职业心理发展。在多重文化充斥的市场经济下,不同的历史观点相互交流碰撞,要求教师“能够及时捕捉、灵活筛选课堂资源”。[10]政府部门应为教师教学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避免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思想传播,传递社会“正能量”,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良性竞争机制,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举办座谈会和文化活动,帮助教师缓解教学压力,形成健康的职业心理。(本文通讯作者为龚坚)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职业道德中学
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以大四公费师范生为例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在多解中学创新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