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去拥抱每一个折翼的天使

2022-03-14平远县特殊教育学校丘玉华

师道(教研) 2022年12期
关键词:谈何特校特教

文/平远县特殊教育学校 丘玉华

说起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艰辛,也许很多人会质疑:“特校教师不必过于钻研精深的教材,不用批改人墙高的作业本,没有多少学生,更没有什么升学压力,谈何艰辛?”

刚接手第一批残障学生时,我也曾动摇过,因为当时心里没有底,之前20多年我一直在普通学校任教,对特殊教育这一块没有任何经验,而且另外两位老师也都初出茅庐,没有任何特殊教育从业经验。

开学第一天,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陆陆续续来到教室,哭闹的、嬉笑的、怪叫的、乱跑的,课室里一片混乱。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个上午,老师既着急又气愤。为了惩戒这帮熊孩子,好几次老师的手冲动地高高地扬起,但又轻轻地落下。我们怕,怕一时的激愤会让这些本就不幸的孩子更自卑;怕一时的冲动会让这些本就可怜的孩子再次蒙受打击。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对待学生,该这样想:“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一个教师,无论你的专业功底多深,无论你的行政职位有多高,没有发自内心的师爱,又谈何教育?

为了尽快熟悉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模式、教学方式,我带领骨干教师先后走访了深圳元平、顺德启智等特殊教育较先进的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了解学校的设施设备、功能场室的配备、师资力量的配备以及日常教学教研经验等。另外,还成立了教育教学研究组,通过文献查找、课堂教学观察等手段研究智障学生、自闭症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此期间,我校教研组的课题“智力障碍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成功通过了第九届梅州市教育系统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目前教学研究工作在顺利进行着。

在人才培养上,我坚持以理论引导实践,以实践促进教学。一方面,我倡导在校的特殊教育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对于行为矫正训练、语言治疗和心理诊断等进行详细学习;另一方面,我还要求他们以理论引导实践,以实践来促进教学。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磨炼和钻研,我们学校的教师从刚开始面对学生的手足无措、无处着手到现在的驾轻就熟甚至能独当一面。作为一校之长,看到一个个青年教师在自己的引领下完成一次次地成长蜕变,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在教学实践中,面对不同障碍类别的学生,我们尝试运用多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智障和自闭症的学生,每一天的重复性教育有利于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每一天的固定重复性的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学生情绪的控制。为此,我们学校的教师从最简单的知识开始,动物卡片、植物卡片、简单数字、简单汉字、短句、童谣;从最基本的动作开始,日复一日地训练学生就座、如厕、就餐、就寝等习惯。一遍不行再来一遍,一天学不会学一周,一周还不行再来一周,这样不间断地练习,不定时地强化,即使很多时候进展依然缓慢。但是,当看到之前一会儿都坐不住,满教室乱跑的孩子在老师们的耐心调教下慢慢地能够坐2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时,我们心里面的喜悦感不知不觉已经挂在脸上:当看到刚入学时好几周都富有攻击性,经常突然抓咬身边的同学或老师的孩子在通过教师持续几周的心理疏导、情绪控制训练后慢慢收敛,渐渐能够与周边同学友好相处时,我们内心的价值感油然而生。我为我们所有教师取得的成绩而骄傲。

列夫·托尔斯泰说:“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唯一可能的幸福。”特校教师这份职业,给了我们一个释放心中爱和善的平台,给了我们内心满满的幸福。

从信念到行动,从借来的教学楼到现在正在赶工的新校大楼蓝图,从千头万绪难理清到现在应对自如,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漫漫特教路,即使前路荆棘遍地,我们也会坚定前行,为这群孩子们有更好地生活环境,有更好地未来而努力。

特教工作,一份充满艰辛的职业,却又是一份让人深感幸福的事业。

猜你喜欢

谈何特校特教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创特色品质特校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敢为常语谈何易
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
在科研支持下的特校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浅谈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一个人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