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项目化实践班的德育功能探究

2022-03-14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建构德育

尹 博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1520)

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1 概念界定

项目化实践班。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基于某一具体项目建立了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来自不同行政班级的学生基于兴趣、能力或相似的发展需求,在与企业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为了完成实习实训任务、实现专业素质能力提升而组建了创新的项目团队,这个团队即为项目化实践班。在项目化实践班中,除了学生外,还涉及学校、企业,三者都是班级中的重要主体,其中学校主要以辅导员、任课老师的身份出现,企业则以企业导师的角色参与到项目化实践班之中。

由此可见,高职项目化实践班与传统意义的行政班级有着一定的区别:行政班级多为学生入学前,学籍部门划分的便于授课和日常管理的班级,归属与哪个班级,学生处于服从的地位,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项目化实践班是以具体的校企合作项目为基础,基于学生共同爱好形成的重组班级,成员之间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愿景,学生在进入到项目化实践班之前有着充分的自主选择机会。

1.2 理论基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核心价值在于建构“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首次使用“个人的全面发展”一词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其后《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可以看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等著作的诞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以持续深化。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基本需要得以满足、人的能力得以展现与持续提升、人的社会关系向彻底自由迈进、人的个性得以彰显和完善。在这四个维度中,基本需要得以满足是基础和前提,能力得以展现与持续提升是重要助力,社会关系的提升和维系是重要手段,个性得以彰显和完善是最高追求,也是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内在要求。不难发现,人的全面发展既强调个体多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强调个体关系(个体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全面发展[2]。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揭示了人发展的实践特质和社会本质,这不仅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有指引作用,对于高校教育事业也有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这启示高校要以生为本,通过增强有效的教育供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项目化实践班就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探索和尝试。

2 高职项目化实践班的德育价值探析

2.1 高职项目化实践班有助于培养可堪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文化多样化来讲,各种文化在交流的基础上呈现出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来看,特殊时期迫使教育者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处的历史进程和阶段来看,我们正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仍旧需要全国人民继续奋斗。高职项目化实践班是职业院校面向未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探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与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学生在真实的实训实践项目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了解国情、世情、民情,深刻认识到我国重要领域和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增强家国情怀。

2.2 高职项目化实践班有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当前采用的行政班级更多是大众教育、通识教育,对于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稍显不足。高职项目化实践班通过校园—企业场景的共生共融,营造行动式的学习环境和基于实践的学习氛围,在学徒式教学中更好地关注到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可视化的技能和知识让学生能力提升的同时切身感受到企业、国家所取得成就的艰辛和不易,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明大德,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蚀,坚定“四个自信”,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2.3 高职项目化实践班有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中国制造2025》强调“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5]。建成制造强国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我国制造业的提质培优也需要在德技兼修的大国工匠参与中完成。新时代职业院校的使命之一便是要培养出更多的能工巧匠,进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高职项目化实践班基于校企合作建立,学生的实训实践有了更丰富的机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有了真实的平台。首先,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可以更全面的认识自身和社会的关系,正确理解企业管理者与一般员工的关系,树立“准职业人”的身份,引导学生端正职业观。其次,在项目化实践班中的劳动可以启发学生对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树立起精益求精、执着专注的职业品格。

3 高职项目化实践班德育工作的掣肘与困境

3.1 班级凝聚力淡化制约了德育工作看展

在经济市场化的影响下,多为独生子女的“00”后大学生容易受到功利主义等观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眼前的利益,过分看重个人得失。同时,信息网络化使得真实生活虚拟化,人际交往圈层化。这些都造成部分学生团队意识较差、集体观念较弱。项目化实践班的学生成员来自不同的学籍班、行政班,学生基于项目的运作来到班级展开沟通交流,离开班级多数生活在不同的学生寝室,课后的纽带和联系较少,对于新班级和班级的新成员由于课后联系有限而缺乏情感基础,难以形成情感认同。项目化实践班的学生虽然是基于共同的实习实训项目而进入班级,但对于自身在班级中的目标定位却不尽相同,有的是浅尝辄止,感受到了企业的氛围和具体项目的操作环节后便佛系应对,有的则希望在对应的项目中不断突破和提升自己。目标的差异化也使得班级凝聚力淡化,这些都制约了项目化实践班德育工作的开展。

3.2 价值引领弱化制约了德育工作效果

价值引领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是确保教育始终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运行,确保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方式,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塑造、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项目化实践班在实际运行中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一方面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由于企业首先需要的是能够提高自身产量和效益的人,因此,为迎合企业所需而偏重于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传授,突出“劳动力”的培养,强调通过娴熟的技艺完成一道工序。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精神价值培养类的课程设置偏少,这就使得学生难以正确认识所学技能与国家需要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层面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还有待提升,即使学生在项目化实践班中获得一技之长,社会心理还没有对蓝领职业普遍认同,这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充分激发潜力、提升技能,也难以在学习中形成角色和身份认同,对于自身技能和所从事岗位之于社会的意义显得不够自信。

3.3 制度建构碎片化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力

有效的制度建构应该是目标一致、方向清晰、切实可行的,它有利于项目化实践班各项工作的规范开展,也是确保项目化实践班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项目化实践班的制度建构显得碎片化有余、整体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企业导师在参与项目化实践班的过程中,其出发点和制度构想是基于企业需要的视域,学校的制度设计倾向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视域,二者在出发点和价值追求上尚未达成一致。从评判尺度来看,企业更注重结果是否满足岗位所需,能否适应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需要。学校则更多本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视角进行制度建构,二者在关注的重心上不尽相同。从制度呈现形式上来看,企业更倾向于将企业管理模式运用到项目化实践班中,用显性制度规范班级的运行。学校则希望也能发挥好班名、班级文化、班级logo等隐性制度的作用。这一系列诉求上的差异使得项目化实践班的制度建构暂未形成统一的思路,也直接影响着项目化实践班德育工作的成效。

4 提升高职项目化实践班德育实效的实践策略

4.1 提升高职项目化实践班德育实效的实践理路

4.1.1 坚持德育目标的一体化

德育目标的一体化是构建大德育格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高职项目化实践班科学化发展的内在保障。首先,从时间(年级)维度上要体现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逻辑进路。其次,从不同教育主体要整合资源形成德育工作合力。企业、学校都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项目化实践班的德育工作中相互配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

4.1.2 坚持德育场景的活动化

道德教育需要在一定的场景中开展,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项目化实践班的优势,以活动化的场景开展德育工作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具体而言,就是借助于活动化的场景,将德育的内容融于生活,以活动为载体传递给学生。首先,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就可以体现项目化实践班的特点,以项目化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组织和设计中,既保证活动的趣味性,也确保德育的实效性。其次,要以多样化的活动提升德育的效力。比如,通过调研和人物采访的方式了解实训企业的奋斗史,让学生能够真实触摸和感知,项目化实践班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有进行相应活动的广阔空间和可能。

4.1.3 坚持德育方式的常态化

德育方式的常态化就是将德育落实到日常平常经常,渗入身边的细节和点滴,通过无处不在达到日用而不觉的目的。德育方式的常态化从时间维度上讲就是长期性、持续性,而不是突击式或运动式。项目化实践班德育的常态化首先可以体现在课程设计上要融入德育元素,让学生在习得技能的同时提升思想境界,实现德技双修。其次可以体现在管理育人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项目开发、项目设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公平、民主、公开的氛围。

4.2 提升高职项目化实践班德育实效的实践策略

4.2.1 通过班级文化建构奠定德育基础

班级文化有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向心力,能够激发学生的道德觉醒,对德育工作开展能起到辅助作用。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背景和趋势下,职业教育要致力于德育和技能的统一。项目化实践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据班级特色构建起班级成员彼此认可、普遍接受的班级文化,同时要借助符号、标识使班级文化可视化、具体化。比如,探索让学生参与到班歌的创作中,在班歌中融入专业知识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班级文化衫中呈现积极向上的班级口号或标语;在班级logo中融入工匠精神内涵。同时,基于项目化实践班是重组班级的现实,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等人文关怀思想元素内化在班级活动中,以便于形成班级凝聚力,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4.2.2 通过班级组织建构形成德育合力

首先,学校和企业应基于共同的目标愿景建立协同育人共同体。在项目化实践班实际运行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增长,也要共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提升。学校、企业应有机联动,有效互补,要将德育元素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德育思想融入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全环节,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其次,要发挥学生自组织的作用。项目化实践班中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朋辈间的思想引领作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班级同学遇到学习困难或思想困惑时要主动伸以援手,在需要吃苦、坚持时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4.2.3 通过班级制度建构固化德育成果

制度的张力和约束性能够促进行为养成,固化既有成果。项目化实践班的制度建构既能巩固德育成果,也是德育工作的必要环节。首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打造班规班纪,能够让学生树立规矩意识、边界意识、底线意识,促进学生道德思维养成。其次,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运用一定的奖惩制度让学生明白应该倡导什么、规避什么,打造利于学生心性成熟的德育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认知和价值观。班级制度建构既要有普遍约束力,也要有例外原则;既要关注现实基础,也要引导未来发展。在班级制度中要有硬性约定,也要融入人文关怀,在吸纳班级学生建议的基础上画出最大同心圆,既关注结果,也注重过程,确保班级制度始终引导学生向上、向善。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建构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