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及其运作研究

2022-03-14田剑英

南方农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风险投资产业化产业链

田剑英

(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 315101)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农业产业化项目等实现规模化与产业化经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农业亟需科技创新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如在1999年福建南平首创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农业科技服务;还催生了科技特派员创业和社会资本介入的宁夏模式[1]。2005 年以来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案例逐渐增多,特别是自2010年中国现代农业产业投融资峰会召开以来,投资农业的风险投资机构不断增多,除传统风险(VC)和私募(PE)投资机构外,各级政府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具有大型投资集团或企业集团为背景的产业资本和外资是投资主力,但风险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案例占比较低,投中资本研究报告显示,风险投资农业的资金比例一直低于1%。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能够解决生产规模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同时,风险投资注重农业产业的关键环节、农业科技研发与创新、农业品牌与市场开发等,对农业产业链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更重要的是,鉴于庞大的资金,风险投资能够推进农业产业化综合项目建设,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有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对农业风险投资基本内涵的研究

国外,David L.Barkley 和Deborah M.Markley 把农业风险投资定位在对乡村或基层的社区发展风险投资基金的研究[2]。L.Ray Moncrief 和Grady S.Vanderhoofven 认为应加大农业风险投资,特别注重农业创业教育投资[3]。Lina Sonne 认为商业孵化器和微型风险投资是印度的包容性创新,即Aavishkaar模式,专门用于激励农业等创新链条早期的种子资金,并构建“蜜蜂网络”对农业创新成果的搜集、展示和推广活动[4]。Pindado E 和Sánchez M 分析了新创与老牌农业企业家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与非农业企业家之间的差异,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20 个欧洲国家的全球创业监测(GEM)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农业企业家的创业能力弱于其他行业,但新进入农业领域的企业比老牌企业更倾向于创业[5]。Arafat M Y 等对全球创业监测(GEM)提供的2013 年69 个国家1 470 名受访者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获得风险投资者更有可能成为农业企业家[6]。

国内,谢群、潘洪刚等学者较早研究农业风险投资,聚焦在农业高技术创业风险投资的制度设计与管理问题方面[7-8]。有学者认为风险投资能够优化配置社会资源,能够调整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能够快速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及实现农村产业升级[9-10]。廖梦琬对福建省台资农业项目进行研究,认为风险资本是推动现代农业转型的动力[11];广玉祺等认为风险投资能够增强农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绩效[12]。樊佳欣等对农业创投型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农业创投表现在改造农业供应链的消费端,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比例相对较少,亟需建立农业产业特别是农业高科技创新研究基地吸引与发展风险投资[13-14]。

1.2 对风险投资农业科技创新的研究

国外,大多数学者对农业风险投资的研究聚焦在公共投资领域,Zvi Grlliehes、Masakatsu Akino 等分别实证研究后认为美国对农业科研投资不足,要求政府持续关注农业科研投资的变化趋势[15]。Kortum S 和Lerner J 认为风险投资对专利发明影响周期超过3 年,发现一个行业的风险投资与专利获得率成正比[16]。Bertoni F 和T Tykvová 研究表明,作为独立投资者的政府风险投资家对发明和创新没有影响,但增强了独立风险投资家对发明和创新的影响,并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明及创新[17]。Fuglie K 等对美国农业生产率增长与长期研发投资(R&D)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表明私营农业企业作为新农业技术的主要开发商作用日益增强[18]。

国内,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时任科技部长张来武提出现代农业应与风险投资机制相融合。2014年和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引导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进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张峰较早地系统研究了农业高科技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认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风险巨大和资金短缺的问题,亟需风险投资作用机制激发农业科技的巨大生命力。卢泽羽等认为风险投资能够提高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水平,因获得巨大资金而促进成果产业化。肖福英从动力机制、投入机制和内在风险规避机制等对农业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进行了系统论证,认为应促进农业风险投资的发展[19]。郭鸿鹏和何新颖对河北省农业科技企业引入风险投资的实证研究,认为农业科技创新引入风险投资的制度建设十分重要[20]。农业农村部强化对农业科技投资风险(农办计财〔2019〕39 号)与社会资本的政策支持(农办计财〔2020〕11号)。

1.3 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的PPP模式研究

国外,对于政府通过PPP 模式引导风险投资农业的作用,OECD(1997)认为政府带动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对风险投资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Leslie A J和Philippe C W 研究发现,政府的资金支持或制度设计,都对风险投资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21]。Benoit Leleux 和Bernard Surlemon 研究认为政府财政资金并没有排挤私人资本,且通过政策指引对项目示范吸引私人资本进入[22]。Clarysse 等研究得出同样的结论,政府出资建立产业基金,由私人资本管理与运作,能吸引和刺激私人投资者投入市场失灵领域[23]。Alka Singh 和Suresh Pal 研究得出2000 年来农业R&D的公共投资已经得到了显著增长,私人投资对农业研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私营部门的研发基础仍然薄弱,政府公共部门仍要发挥领导作用,利用私人部门的潜力,解决农业研发中的市场失灵问题[24]。针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高水平资金缺口问题,有必要探索各种混合筹资结构,解决与可持续农业投资有关的障碍[25]。

国内,由政府设立并市场化运作的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国办发〔2008〕116 号)扶持风险投资企业发展,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投资领域(财金〔2017〕50 号),相继成立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贾海波和代杨认为有效提供农村公共物品是十分重要的,而PPP 模式能够提高农村公共物品的效率[26]。孔薇和赵儒煜研究了东北地区,认为应创新农村基础设施的PPP 运营机制,改革公共服务领域体制机制[27]。王斌和王建忠认为应重视PPP 融资模式激活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利用PPP 项目资金和技术优势,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8-29]。

2 国内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及其引入风险投资的意义

2.1 国内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与政策导向

2.1.1 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基本内容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到2004 年,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基本内容,而这个阶段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在中发〔1993〕11号、国家“九五”计划、“十五”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下,从农业销售到农业产业化,再到形成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共享机制,特别是在2004—2005 年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地方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同时,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量兴起且多元化,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织者。

2.1.2 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关键环节

在2004—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015—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十九大报告、国办发〔2017〕84号、商建函〔2018〕142 号、财办建〔2018〕101 号、财办建〔2019〕69号和商办建函〔2020〕53号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农业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供应链等是风险投资的重点,产业链加工和商贸流通环节是提高农业附加值的重要路径,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的联动,做精做深农业特色产业。

2.1.3 农业产业化项目的重要载体

1)农业科技园区引导农业产业化项目集聚与经营,自1997 年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以来,在科技部的规范引导与管理下(2001 年7 月科技部颁布《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和《农业科技园区指南》),2009 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与认证,陆续建立了114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农业+”作为农旅融合的乘数效应催生农业公园,以特色农业为切入点,推动农业向一二三产业集成与融合,是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3)田园综合体是以农村集体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载体进行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建设,能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和农业综合开发,让农民充分受益。4)农业特色小镇的政策标志是国办发〔2016〕93号、农办加〔2016〕8号、十九大报告和国务院公报2018 年第29 号等文件,探索国家级农业特色小镇试点,带动农业园区和专业合作社实现乡村振兴。

2.2 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的意义

2.2.1 风险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开展规模经营并实现资本运作

风险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开展规模经营并实现资本运作。例如,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农发展)拥有健全的白羽肉鸡养殖系统和现代化的生产链,实现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整个生产管理体系都非常完善,吸引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2006 年11 月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晨创投)对圣农发展进行了第一轮投资,金额为3 000 万元;2007 年进行第二轮投资,金额为1 600 万元。圣农发展IPO 成功后也使达晨创投获得了700%以上的收益。此案例使风险投资机构看到了现代农业投资领域的前景和投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前景,特别是投资农业龙头企业的巨大潜力。

圣农发展是我国第一家农业板块上市的公司。圣农发展的资金链和利润完全能够支持其生产运行与发展,达晨创投介入解决了圣农发展的资金瓶颈、扩大规模和发展战略问题,通过达晨创投对圣农进行一系列的增值服务、战略规划,圣农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公司的修整,得到超高的回报率。

2.2.2 风险投资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现代化

风险资本投资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现代化。例如,新希望集团作为国内最成功的农业企业之一,2010 年就与日本三井合作投资1.5 亿元,打造肉奶蛋禽等农业全产业链,融合上游原材料供应与下游加工环节协同发展。在一些农业项目风险投资与并购的示范效应带动下,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与延伸,农商互联与农业供应链创新发展与应用,农产品附加值得到深度挖掘,风险投资机构涌入明显。投中(China Venture)数据显示,2010—2014 年间国内有19 家农业企业涉及并购投资,特别是2013年广东海大集团整体并购广东现代农业等,投资1 598 万美元搭建畜禽产业链。

农业产业链经营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据Agfunde 数据资料显示,2018 年全球风险投资农业1 450 起,资金超过169 亿美元,集中在产业链端。国内,农业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农办计〔2017〕29 号推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创新,风险投资通过投资农业全产业链能有效整合现代农业产业化资源。

2.2.3 风险投资农业产业化综合项目,推动农村宜居宜业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政府与私人合作投资项目,以政府财政基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增加农业投资的重要手段。自1988年起国家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引导全国性的现代化农业建设以来,特别是2005 年政部令第29 号的政策强化,财金〔2017〕50 号、财办〔2017〕29 号、国办发〔2017〕17号、国农办〔2017〕18号等一系列文件对农业产业化综合性项目进行试点与实践,通过农业领域PPP 引导社会资本推进农业产业化综合性项目。

我国已有很多风险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综合项目实践试点,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的项目运作、黑石集团等投资的寿光农品园、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的江西现代农业博览园PPP 项目、大陆资本有限公司投资的浙江省义乌市的康地·华统健康食品小镇、东方的田园综合体项目等。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等农业产业化综合项目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

3 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运作的实证分析

3.1 风险投资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筛选原则

筛选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应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年)》(农产发〔2017〕4 号),首先应注重培育农村创新创业者,孕育乡村产业的新产业新业态,因为农业经营主体是风险投资的基础。对于浙江省来说,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风险投资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标的之一。其次,乡村特色产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以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搭建农业产业链,通过数字农业开展流程再造以提升农业附加值,因为风险投资农业产业链是内容。此外,农业工业化需要产业集聚,形成乡村产业和农业小镇微圈、农业产业园区中圈和优势产业大圈的集聚区,是风险投资的目标。

3.2 研究样本的选择

从浙江省实践的先行先试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稳定性、规模入手,确定浙江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项目即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农业全产业链和农业产业化综合项目为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与科学性。研究样本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3.2.1 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

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主要包括2个方面:1)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底,全省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51家,省级440家(其中检测合格342家,新认定98家;1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浙江省2019 年度有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687 家,其中检测合格604家,新认定83家。

3.2.2 农业产业链

农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创新利益分配联结机制,实现农业主体高质量发展,培育首批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4个。2)搭建农业全产业链。自2014年开始培育以来,根据省农业农村厅文件与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底,已经培育累计80 条省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3)抓好示范创新企业,培育现代农业供应链平台。两批省级供应链创新企业累计有181 个(原189 个,第一批中期评估取消试点资格8 个),其中农业企业47 个(第一批29 个,第二批18 个)。4)开展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浙江省作为国家农产品供应链建设试点省份,获得中央财政资金2亿元资助。

3.2.3 农业产业化综合项目

农业产业化综合项目主要包括以下4 个方面:1)农业小镇。农业特色小镇源于浙江省,截至2019 年,全省有194 个农业小镇,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8 个。2)农业科技园区。科技部及浙江省科技厅文件资料显示,2020 年度浙江省具有1 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10 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1 家列入2021 年度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目录(浙科发农〔2017〕 68 号);68 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020 年12 月22 日公示)。3)田园综合体。自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来,浙江省探索出独特的田园综合体经营模式,截至2019 年,全省已有12 家国家级、省级田园综合体。4)现代农业休闲主题公园。自农业部发布农加发〔2017〕3 号文件以来,浙江省着手探索农业主题公园,如奉化滕头村成为首批中国农业公园,2019 年已有100 个省级最美田园,2020 年有国家级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2 家。

3.3 风险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运作分析

根据浙江省出台的相关政策及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典型案例(见表1),在政府引导的框架下,风险投资通过跟投、竞标、直接投资等路径进行运作。

表1 浙江省农业产业化项目风险投资典型案例

3.3.1 风险投资跟投政府引导基金

风险投资跟投政府引导基金,即PPP 模式运作:国家级省级财政引导基金投入农业产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风险投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浙江省已有财政农业专项基金(浙财农〔2011〕6 号)、美丽乡村专项基金(浙财农〔2015〕45 号)、农业综合开发基金(浙财农发〔2017〕15 号)、乡村振兴基金(浙财农〔2019〕46 号)、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浙财农〔2020〕20 号)和浙江“两山”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投资基金等省级专项财政引导基金,以及各县市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的专项财政基金,风险投资借力跟投农业产业化项目,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提高了投资效率。

3.3.2 财政补贴吸引风险投资竞标农业综合体

通过财政补贴吸引风险投资竞标农业综合体:根据浙财农〔2019〕47号文件,浙江省2019年对每个田园综合体补贴1 800 万元,吸引风险投资。如,2019年浙江绿色大地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7.6 亿元,进行常山县金色同弓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2020年民营工商企业和财政联合投资南湖区稻米产业化联合体,实行PPP 运作:民营工商企业投资120 万元,中央农业生产发展等专项资金补助50 万元(农计发〔2020〕20号)。

3.3.3 工商企业资本直接投资产业链关键环节

工商企业资本直接投资产业链关键环节:诸暨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拥有粮食、珍珠、香榧、精品水果产业,每一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都有工商资本支持[30],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即,茂阳是省级农业龙头粮食企业,工商资本投资2 500 万元;诸暨山下湖珍珠产业园作为全球珠宝市场的“晴雨表”,聚集着136 家工商企业,与韩国SK(百朗德)合作,共同投资2.5 亿元;诸暨香榧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工商资本投资6 118 万元;浙江蓝美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工商资本投资2 500万元。

3.4 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的运作

3.4.1 风险投资机构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审查

初步审查包括书面初审和现场初审,其中书面初审主要是审阅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融资计划书,由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经理进行初步筛选。现场初审,即到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现场进行调研,查看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实际生产经营与运作情况等,以印证农业产业化项目提供的书面材料是否真实可信,并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生产规模、生产模式、客户群体和农业产业化程度等进行评估。

3.4.2 形成风险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方案

尽职调查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应开展全面深入的审查。风险投资机构完成尽职调查后,将对提交的调查报告进行全面分析与讨论,详细评估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内在投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做出是否投资的相应决定。接着,双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协议,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3.4.3 风险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投后管理

农业产业化项目因为生产经营环境在不断变化,且制约因素众多,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要有效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应监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生产运作并适时参与决策,提升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潜在价值,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

3.4.4 完备的退出战略

退出渠道是否通畅对风险投资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上市、并购等择时退出,实现资本利得。

综上所述,风险投资机构在项目选择阶段,尽可能仔细地对农业产业化项目资料(如融资计划书)进行初审或者立项;按照《尽职调查工作计划》对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尽职调查;立项前,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项目投资分析。在决策阶段,由总经理会议、专家咨询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和董事会一一进行决策分析;之后进行交易条款设计并与农业产业化项目方谈判;最终决定是否投资。最后,进入管理服务阶段和退出阶段。

4 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的障碍及对策建议

4.1 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4.1.1 风险投资面临着农业产业化项目的低利润和高风险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的规模农业,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但农业产业利润低,存在技术风险,研发或者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很难实施,只有与研发机构签订了保底协议的农户才肯少量尝试。同时,市场的不确定性也是农户必须面对的风险,农产品市场越来越全国化、全球化,农户不仅要关注国内市场的波动,还要关注国外市场的价格冲击。此外,农业投资周期长,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大,盈利性差,大多为农业小规模经营,产业链组织难度大,加之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很大,发展不确定性高,对资本的吸引力弱。

4.1.2 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运行机制的缺失成为风险投资机构进入的障碍

1)大多数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以传统的种植养殖、初级产品销售为主,管理运营不规范,如原材料采购多采用现金支付且无发票,农工不缴纳社保等,塑料大棚等资产难以确认,与风险投资方沟通困难,条件苛刻。2)风险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案例鲜见。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底,全国已有农民合作社220.3 万家,其中国家级农民合作社8 470 家。从风险投资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看,虽然已有5 家具有农业合作社概念的上市公司(通威股份、圣农发展、益生股份、金新农、华英农业),但基本上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百度引擎搜索显示安徽省涡阳县竹柳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国内第一例风险投资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投资6 000 万元,无法找到其风险投资机构的名称。3)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案例时有发生,最典型的是2014年的河北邢台市隆尧县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非法集资[31]。

4.1.3 风险投资重点关注的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链有待于培育与建设

1)风险投资受限于农业产业链加工营销等关键环节的薄弱基础。农业加工企业大多起源于传统家庭小作坊,缺乏高新加工技术及其相应的设备,农产品仍属于初级加工品,如中药材产业链无法实现精深加工,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增值低。由于生产、加工、销售脱节,缺乏农业品牌产品,产销订单和合同履约率低,农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较弱。2)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缓慢限制了风险投资机构的项目筛选。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规模普遍较小,国家级、省级、市县区级规模经营主体数量占比较少,而且农业经营主体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和运行机制。3)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担保贷款困难。

4.1.4 农业产业化项目仍面临很大的政策障碍,制约风险投资机构的积极性

尽管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如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示范创新等,并在农业领域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许多的政策障碍,如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时,土地流转纠纷频繁发生,因政府对土地的使用用途管控非常严格,实际操作难度大,从农户手中租赁土地条件苛刻且变换繁琐,时有纠纷出现;地方政府财政贡献小且重视不够,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绩效重在普惠与“富农”,在给予优惠、解决土地等问题上较为被动;尽管近年来农产品交易市场化,特别是农产品大宗商品市场越来越丰富和活跃,但政府政策仍支配着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业企业很难达到资本市场上市的要求,没有相应的上市审核倾斜政策,妨碍风险投资进入。

4.2 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的对策建议

4.2.1 重视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农业产业链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与家庭农场、小农户经营相比,风险投资进入农业产业的成本明显偏高,只有把控整个农业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将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深耕农产品精深加工环节,创建农产品高端品牌,在经营农业产业化项目中站稳脚跟。如2014年浙江省的海亮集团投资农业全产业链打造“明康汇”农业食品品牌就是一例。总结中粮集团投资农业全产业链的典型案例与经验,认为应加大招商引资相关优惠政策以吸引风险投资机构介入,积极扶持与投资类似海亮集团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特别是要围绕特色农业产业,进行资源整合,加强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运行管理,做大做强农业品牌和营销市场。

4.2.2 引导风险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强化对农民合作社进行风险投资

各级政府导向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要努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竞争策略,在农产品与农业服务、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等方面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吸引风险资本的竞争力。农业龙头企业在吸引风险投资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已有达晨创投入股圣农发展、浙江天堂硅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杭州山地茶业有限公司等不少成功案例,特别是农经发〔2017〕9 号文件支持创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农办计〔2017〕29 号文件支持创新示范农业全产业链等工作进展,将有更多规模与实力兼具的农业龙头企业供风险投资选择。对于数量众多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是潜在的项目资源,在政府引导与推动下,如供销合作社发展基金会不断成长为符合风险投资规范的标的。

4.2.3 强化农业产业化综合项目建设,为风险投资提供更多的选择

创新具有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生态休闲庄园等农业产业化综合性项目,通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如陕西杨陵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湖南隆平国家级农业高科技园,就是通过技术入股吸引高校与科研机构,与其结成紧密联合体,从政府层面完善制度设计,设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融资担保资金,采用政府出资和风险资本投资相结合的资金模式,借鉴东方园林田园综合体、江西省现代农业博览园项目、康地·华统健康食品小镇建设等成功经验,通过农业产业化综合项目建设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4.2.4 开展数字化农业产业化项目库的建设,供风险投资机构筛选与投资

结合数字农业建设试点的政策背景(农办计〔2017〕1 号),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项目库,形成基础设施、生产能力、工艺技术、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效益与风险分析评价等的信息库,供风险投资机构筛选与投资。在农业产业链建设的基础上,打造“互联网+”农业产业化项目,利用区块链技术使农业产业链的相关信息透明公开,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同时,风险投资机构可以凭借数字化农业产业化项目,获取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产业信息和信用信息,筛选相关可投标的项目。随着数字化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规范化、标准化运行,将会带来更多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的机会。

4.2.5 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营造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的金融运行环境

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需要有政府政策支撑、具体操作规程、投融资中介、风险管理人才和投资推进路径等的投融资体系,根据风险投资主体实行层层推进。因此,政府应在财金〔2017〕50 号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的针对性政策与规程。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财政支持,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贷款贴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基地补助、农产品专利技术和农业品牌认证的资金补助。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要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进行诚信教育,经常性进行信用评估,通过股权投资、兼并收购等形式吸引风险投资。另外,财政资金可建立风险基金,帮助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猜你喜欢

风险投资产业化产业链
风险投资企业关系嵌入与投资绩效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浅析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